强买强卖什么意思:黄华华:“十一五”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9:33:25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接受南都书面专访:

“十一五”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类别:社会民生   浏览量: 644   版次:AA24   版名:城事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1-11-04
作者:田霜月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编辑此文 摘要:“广东用30年时间基本完成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创造了‘世界走一步、广东跨四步’的发展奇迹。”在广东创造奇迹的30年中,黄华华从2003年开始担任省长,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横跨了三个五年计划。近日,他接受南都书面专访,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资料图片)

    “广东用30年时间基本完成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创造了‘世界走一步、广东跨四步’的发展奇迹。”在广东创造奇迹的30年中,黄华华从2003年开始担任省长,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横跨了三个五年计划。近日,他接受南都书面专访,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力推产业转型升级,大手笔投入改善民生……这是一个精彩的“十一五”。黄华华评价说,“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面对已经开局的“十二五”,黄华华表示,省委、省政府正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全力控物价、稳增长、转方式、惠民生、促和谐,着力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有信心努力实现“十二五”开门红。(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问:请问省长认为应该怎样评价“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以及雨雪冰冻、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我省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扎扎实实惠民生,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喜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在科学发展轨道上迈出新的可喜步伐。这五年的成就可概括为“七个显著”:

    一是应对危机保增长成效显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省委、省政府沉着应对严峻考验,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促稳定,努力化危为机、危中求进,广东G D P增长从2009年二季度企稳回升,全年增幅高出预定增长目标1个百分点;2010年增长12 .4%,比全国高约2个百分点,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我省G D P达46013亿元,“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2 .2%.人均G D P已迈入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行列。我省实现财政总收入1.18万亿元,首次迈入“万亿俱乐部”,年均增速超过20%.进出口总额达7846.6亿美元,年均增长12.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06亿美元,年均增长10.4%.广东金融机构总资产约11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达8.2万亿元。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3万亿元。广东用30年时间基本完成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创造了“世界走一步、广东跨四步”的发展奇迹。

    三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基本建立了广东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架构,形成了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传统产业、现代农业、基础产业等六大主体产业群,建立了珠三角现代产业核心区、东西两翼及山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数字广东、循环经济系统工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等八大重要载体。

    四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跨越。五年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695公里,所有地级以上市均通高速公路。铁路营运里程1859公里。初步形成以新白云机场为枢纽,连接深圳、珠海、汕头、湛江、梅州等五个机场的民航运输网络。

    五是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通过大力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全省各地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双转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城乡区域协调、劳动力素质提高的科学发展新路。“十一五”时期,粤东西北地区G D P总量、工业增加值、招商引资额等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省,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提高到21.2%.

    六是民生福祉显著改善。政府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五年共投入改善民生、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财政资金9673亿元,年均增长22.3%,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从40%增至57.2%.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23898元和7890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分别为10.1%和11.0%.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3.15∶1缩小为3.03∶1.五年新增城镇就业9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最低工资水平提高73.3%.

    七是民主法治建设显著推进。法治广东建设步伐加快,出台了《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在全国率先实行政府采购、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标拍卖制度、信访督察专员制度,形成了依法治省的“广东模式”。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完善,出台实施了《政治协商规程》,定期举办了“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和省长与专家顾问座谈会,召开了重大事项决策听证会,广听民声、博采民意,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网络问政有序开展,省市县各级政府基本健全了网络问政、网络民声、网络民情体系。(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问:春江水暖鸭先知,我省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最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请您谈谈我省是如何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省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特别是2009年,被视为是广东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四大难”:一是完成G D P增长目标任务难。我省经济对外依存度全国最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首当其冲。由于外贸进出口的急速下滑,导致工业生产增长缓慢、中小企业经营困难,2009年一季度G D P增速降至历史最低点5.8%,30年来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保增长目标压力巨大。二是企业转型升级难。我省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受危机冲击相当部分停产或倒闭。特别是贴牌生产的加工型企业达39000多家,占全国40%以上,都亟待转型。三是解决就业问题难。我省劳动密集型企业多、农民工多,企业订单急剧下滑、用工需求骤减,就业形势一度十分严峻,2500多万的农民工一旦大量失业,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四是完成财政收入任务难。从2008年8月起财政收入持续负增长,最低时为-33 .2%;而财政支出大幅增加,给经济正常运转带来巨大压力。

    面对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见事早、行动快、出拳重,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应对危机、保增长的重大举措,作出了“三促进一保持”的工作部署,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措施。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广佛同城化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建设;同时,又陆续出台了促进粤东加快发展、粤西振兴发展和粤北山区跨越发展的指导意见,以珠三角一体化带动全省经济协调发展。二是及时启动实施新十项工程。启动了五年内总投资2.3万亿元、共222个项目的“新十项工程”,涉及交通运输体系、能源保障、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水利、宜居环境、民生改善等十个方面。2009年完成年度投资3030亿元,拉动全社会投资1.3万亿元。三是出台16项应对危机扩大内需的举措。在当年第四季度就投入财政性资金100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万亿元。四是着力稳定出口。2009年省财政拿出29亿元扶持外经贸企业,全省组织了300多场经贸洽谈活动,当年11月广东外贸进出口就实现了止跌回升。五是扶持中小企业渡难关。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安排22亿元用于扶持中小企业解困、扩大出口等方面的补助。六是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09年在省级财政增长困难的情况下,民生支出增量占财政增量仍达到76%以上;将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调12.9%;280万大学生和中职技校生纳入医保等,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上述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广东G D P增长从2009年二季度企稳回升,全年增幅高出预定增长目标1个百分点;2010年增长12 .4%,比全国高约2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G D P同比增长10.1%,比全国高出0.7个百分点。

    问:国际金融危机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哪些成效?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摆在全省工作的重要战略位置。2008年7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广东服务”转型,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从过去几年来看,通过实施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新兴产业增量扩张与传统产业存量提升“双并举”、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双提升”战略,使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了新突破。

    一是基本建立了广东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架构。目前,我省已基本形成了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传统产业、现代农业、基础产业等六大主体产业群,形成了珠三角现代产业核心区、东西两翼及山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数字广东、循环经济系统工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等八大重要载体,形成了以自主创新、节能减排、节地、资金和人才政策等六大措施为保障的良好外部环境。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发挥了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龙头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到4大领域、11个行业,总产值达1.11万亿元,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等三大重点取得实质性突破。“十一五”期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约1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约45%.全省地税收入中,来源于服务业的比重稳定保持在65%以上。先进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3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7.2%.

    二是以珠三角地区为现代产业核心区、粤东西北为特色产业配套区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珠三角地区呈现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东西两翼初步形成石化、能源、电力、临港工业等重化产业基地和集群;粤北山区加快形成我省特色制造业基地、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

    问: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我省的加工贸易产业受到的冲击最大,近年来我省在推动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平稳健康发展上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

    广东加工贸易进出口的份额与比重非常大,不仅占全省外贸进出口的六成,同时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近四成,极容易受到外需下降或汇率变化的影响。2008年以来,我省众多加工贸易企业一度遭遇严峻考验。因此,对于广东来说,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既是提升外经贸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有效途径,更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为推动我省加工贸易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出台了《关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等10多个扶持政策文件,建立支持性政策体系,推动我省加工贸易销售市场转型、生产方式转型、产地转型和发展方向转型,努力实现发展阶段升级、产业结构升级、产品结构升级和集聚配套升级,着力抓好内外销市场并举拓展,不断延伸加工贸易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台及国际合作。(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目前,我省加工贸易从简单加工装配逐步转变为以“劳动、资金、技术三密集”为主要形态,2010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加工贸易出口商品的比重分别达80.5%和49.9%.加工贸易企业技术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目前在我省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研发机构的企业、投资性公司和各类企业总部分别达46家、12家和16家。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步伐加快,至2010年底全省已有2414家成功转型。大力推进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2010年全省外商投资和加工贸易企业内销金额达1 .1万亿元,增值税纳税额达350亿元,带动国内配套产业产值超过5300亿元。

    问:曾有人说,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可以说是我省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我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哪些重要进展?

    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相比,由于受地理位置、历史原因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发展差异,尚处于欠发达阶段。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推动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既让珠三角地区实现“腾笼换鸟”,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空间,同时又使珠三角地区更好地辐射带动环珠三角地区的发展。五年来,我省共拿出400亿元,扶持东西北地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园、发展重点产业和开展免费技能培训等,其中拿出75亿元竞争性资金扶持了15个省级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拿出35亿免费培训全省劳动力。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双转移”取得明显成效。从2005年设立第一批3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起,迄今已认定省产业转移工业园35个。据相关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全省35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吸引各类项目2988个,总投资约7030亿元,其中建成项目1448个,总投资额1552 .5亿元。从工业生产规模来看,2008年到现在,35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累计创造工业产值已经超过4500亿元,税收约250亿元。截至2010年底,全省2600万农民工中本省户籍的达958万人。“十一五”时期,粤东西北地区G D P总量、工业增加值、招商引资额等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省,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提高到21.2%.

    此外,我省还创新扶贫开发方式,举全省之力全面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形成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帮扶单位认真负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探索开展产业化扶贫、技能培训扶贫、金融扶贫和医疗扶贫等,全方位推动山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先后完成了全省3409条贫困村、70多万贫困户、300多万贫困人口建档工作,制定了帮扶方案,开展了两次“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筹集善款60多亿元。预计到2010年底,登记在册的贫困户收入平均增加1 8 .5 %,有42.2%的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

    采写:南都记者田霜月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