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灵哪个职业刷图厉害:部分有机食品被指高价却不有机 遭质疑认证作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26:45

部分有机食品被指高价却不有机 遭质疑认证作假

  •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2011年11月04日01:34
  • 打印
  • 大 中 小

  来源:劳动午报

  部分有机食品被指高价却不有机

  专家指出:有机食品并非更营养

  有机大米每公斤22元、有机黑猪肉每公斤148元、有机韭菜348克卖16元……随着市民对食品安全的热切关注,有机食品开始以高昂价格出现在各大超市中。然而,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部分有机食品高价却不有机。记者11月2日和3日连续两天在几家超市调查发现,有机食品少人问津,消费者对有机认证也心存疑虑。

  有机食品

  价格普遍较高

  虽然,有机蔬菜打着“更健康,更放心”的标签,但是部分超市有机蔬菜专柜前仍显冷清。11月2日上午8点多,记者来到(北京)朝阳路华堂商场发现,有机蔬菜专柜里摆满了有机香菜、有机娃娃菜、有机西葫芦等各类家常蔬菜,但是不少市民对有机菜只是观看,却没有动心。

  “您看这有机娃娃菜392克卖11.36元,无公害娃娃菜812克卖3.54元,价格悬殊够大的,买回去也不够一家人吃啊。”陈女士向记者表示,如果条件允许当然愿意买有机蔬菜,特别是有保障的品牌菜。

  旁边一名销售员对记者说,由于有机蔬菜从生产到加工的过程比较复杂,周期也长,所以价格肯定较高,但是一般有机蔬菜包装上都贴了认证标签和追溯编码,如果吃了有问题,还可以找到生产厂家。

  在卜蜂莲花,一位市民拿着一袋有机黄豆芽仔细查看说明后,放进了购物篮。包装上除了贴有“中国有机产品”标签外,还印着说明,“这种有机豆从原料种植到加工成豆芽的整个过程,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属于纯天然、无污染的安全豆芽。”

  对于350克卖1.96元的有机豆芽,市民表示,价格不贵的还可以接受,但是其他有机蔬菜价格普遍很高,一般不会考虑购买。

  此外,记者在百度上输入“有机食品”搜索发现,有机食品涵盖了大米、牛奶、蔬菜水果、食用油及其它品种。一家淘宝店的有机南瓜籽油250毫升93元,价格比同类的普通油高出几倍。

  市民质疑

  有机认证作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有机食品的包装上都贴有绿色的有机食品认证标志,而对于这样的身份认证,部分市民称仍半信半疑。

  在朝阳路一家天客隆超市,一款绿色包装的“有机牛奶”在奶区专柜格外显眼。“这款奶无防腐剂,无添加剂,喝完嗓子滑滑的。”看到记者走近,服务员立即推销起来。

  这款奶同样加了“中国有机食品认证”标签,一箱12盒,价格69元。这种认证怎么确认呢?对于记者的疑问,服务员表示:“有机食品的认证标志不是想加就能加的,得有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批,像其他类的非有机牛奶就没有这个标志,喝到嘴里也不一样。”

  虽然这种奶价格不高,但是市民们普遍选购一些老牌牛奶。“这个品牌的牛奶,我们没喝过,就算有了认证,也不能保证以后的产品都是有机的。”一位市民表示。

  在华堂商场,58岁的李女士购物篮里装了两种猪肉。一种是专门为3岁孙女买的有机黑猪肉,另一种是包饺子用的普通猪肉。“这盒有机肉馅是为孙女煮粥用的,108克就9.7元,我们买的这种568克的肉馅才21元。”李女士指着篮子笑着说:“这有机猪肉高价也不一定有机啊,就算认证了,我还是半信半疑,平时很少买。”

  按照2005年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有机食品国家标准》,在有机农业种植中,土地、大气、水环境、选种、施用肥料、除虫方式等因素都须遵循严格的规定。并且,只有通过具有国家资质的机构认证的食品才可称为有机食品。

  为何对有机认证,市民表示怀疑呢?昨日上午,记者采访了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食品专家董金狮。他表示,真正的有机食品认证本身并没有错,但认证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认证后期的监管力度不够,也可能让消费者受害。

  有机食品

  并非更营养

  那么有机蔬菜是不是指不使用农药、化肥呢?董金狮告诉记者,有机食品生产包括很多环节和因素,它不是绝对的安全,也不是营养价值更高。

  他举例说,像有机蔬菜水果的种植,不仅要考虑它的水质是否含铅汞等重金属,空气有没有受到污染,还要看四周有没有垃圾场和化工厂。一般有机蔬菜种植地不应该建在公路边,因为汽车排放的很多有毒物质会被植物吸收。

  同时,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也要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储藏和运输标准,特别是加工和流通过程中,要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查体系。

  除了有机食品的生产环境、种子质量、加工工艺外,食品包装也相当重要。“包装是食品隐形添加剂,包装用的材料也应该是健康无害的,很多企业只重视蔬菜种植过程,却轻视加工,忽视最后的包装环节。”董金狮强调说:“有机食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是有机的,有些企业的产品虽然通过认证,但是后期的监管却不一定到位,所以是否有机也难保证。”

  同时,董金狮还提到,有些蔬菜公司只是某一种蔬菜达到有机食品标准,但是有些自律性不足的公司甚至会把这种有机认证贴在每一种蔬菜上,现在认证的门槛很高,但进了门之后监管仍然不够。

  认证监管

  分工要明确

  那么对有机食品的认证和监管如何才能到位呢?董金狮指出,认证和监管的分工要明确。不仅企业生产、加工、运输等过程要监管到位,而且对发证机构也要有效监管,防止花钱买证的现象发生。这一点,企业的良心和自律也相当重要。

  目前,有机食品的销售主要与各大超市对接,由于成本高,销售量低,价格昂贵。董金狮表示,如果监管到位,有机产品能让消费者信赖,随着销量上升,那么有机产品的价格也会随之下降。

  那么如何辨别真正的有机食品呢?董金狮指出,首先要看包装上有机产品的标志,最好去大商场,相对来说,它们的管理体系较为健全,同时要买大品牌,因为一个品牌的树立,也是经过了艰难的历练。

  午报记者 汤 瑜 文/摄

  花了高价就能吃到有机食品吗?

  伊 夫

  出于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老百姓有时宁肯多花些钱,也尽可能买个吃着放心的水果、蔬菜或奶制品。于是,市场上被“认证”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就应运而生。消费者在如此多暗指安全的新名词面前,往往要经过一番价格与健康的反复权衡。

  不过,正如出天价购买的“达芬奇”家具,也未必就是从意大利进口的一样,贴着“有机食品”的标签,也经常是徒有虚名,有的甚至就是鱼龙混杂、滥竽充数。如此食品安全的乱象,极大地破坏了“有机食品”的名声。

  “有机食品”听起来很美,但真正的有机食品却是来之不易。来之不易所造成的高成本,让有机食品与普通食品的价格相差颇大。正是价格利润的巨大空间,又诱发大量贪婪的商人,纷纷打着“有机食品”的招牌而逐利。

  只要有高利润,商人就会铤而走险,这是千古不变的规律。从阳澄湖“大闸蟹”,到武夷山“大红袍”;从沃尔玛的所谓“绿色猪肉”,到家乐福永不过期的“新鲜”食品;无良商人为追逐高利润不惜砸毁一个食品品牌,一些大型零售企业也不例外,这绝非偶然事例。

  显然,创造市场正常经营环境,维护“有机食品”良好声誉,关键在于市场的监管是否到位。如果管理者失职,投机、欺诈行为就会愈演愈烈。面对价格高到普通老百姓不敢轻易问津的“有机食品”,消费者心中不免疑问:且不说能不能消费得起,即使花了高价钱,就能吃到有机食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