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麓山国际香怡林:《美國飛虎隊傳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39:48


窦文濤:1942年中國遠征軍第壹次進入緬甸作戰,目的是什麽?就是保衛中國當時唯壹的生命線,滇緬公路。可沒想到,事與願違。才三個月的時間,十萬大軍的出征,就換來這麽壹場慘敗,蔣介石也沒料到,中國遠征軍的失敗,據說還讓蔣介石,更堅定了他對抗戰的壹個信念,那就是單單靠中國,這麽個半壁淪陷的疲弱之國,妳試圖打敗日本,那是不可能的。中國不是日本人的對手,英國人也不是。只有拉住美國人,只有牢牢拉住美國,才有能力打贏這場戰爭。

就這時候,美國白宮來了封外交信,上面重申,美國政府支持中國抗戰,滇緬公路不是給切斷了嗎,怎麽彌補這損失。美國政府急調壹百架運輸機向中國運送物資。那誰具體安排管這事呢?又是史迪威將軍。這個蔣介石不十分滿意,因爲史迪威是他最不喜歡的外國人之壹,他就瞧著不順眼,覺得妳這個美國政府,怎麽把大權交給這麽個過分自信的美國人呢?不過在這壹時期,倒是有另壹個到中國支持抗戰的美國人,很受蔣介石的支持。

解說:陳納德,美國德州人,二戰期間,陳納德和他的飛虎隊是壹個傳奇。而這個傳奇是在遙遠的中國成就的。在來中國之前,陳納德在美國並不得志,他可能天生是壹位優秀的飛行員,但從來就不是壹個好部下,他對上司不分時間和地點隨意抨擊,所以在陸軍航空隊裏幹了近二十年,他還只是個上尉。

1937年,改變陳納德壹生的機會來了,他被宋齡邀請去中國幫助訓練飛行員,軍銜是上校。而抗戰開始後,在上海保衛戰和隨後的空戰中,中國空軍幾乎消耗殆盡。于是,1940年10月蔣介石召見了陳納德,並對他說,妳制定壹個認爲必要的方案,和宋子文壹起去美國,利用美國貸款,盡壹切可能地弄到美國的飛機和駕駛員。陳納德從未受到過如此的依賴和重用,于是,他摩拳擦掌,開始在中國成就自己的壹番事業,他招募了壹批美國空軍退役的飛行員,作爲志願者前往中國。因爲那時美國還沒有參戰,所以在飛機上印上中國軍徽,美國就不算卷入戰爭。

當時中國給來華參戰的美國飛行員的報酬是誘人的,月薪至少六百美元,打下壹架飛機另發五百。面對這種誘惑,很多飛行員都躍躍欲試。陳納德招募的這批飛行員,要麽經驗不足,要麽對軍隊的紀律無法忍受,是壹些早就讓他們的上司頭疼的家夥。後來他們在中國給陳納德也帶來了不少麻煩,但是這些人是天生的冒險家,有永遠也發泄不完的精力,他們在陳納德的帶領下,成爲日後享譽世界的“飛虎隊”。

廖琪玉是昆明藝術學院的老師,她正在排練的這部歌劇叫《翠堤長虹》。講述的就是飛虎隊40年代在昆明的故事。那時候廖琪玉的外祖父在飛虎隊的飛行基地工作,從小她就聽上壹輩的人講述那段曆史。飛虎隊來中國以前,大後方的重慶和昆明等城市,頻繁地遭到日本飛機的襲擊,從第壹次空襲開始,昆明這個邊疆城市的甯靜祥和,就被徹底打破了。

廖琪玉(昆明藝術學院老師):當時轟炸得非常慘,我媽媽說第壹次轟炸的時候簡直是,所以我那歌劇裏面的炸彈是什麽,就是根據那時候我媽媽講的,因爲壹開始說炸彈是什麽,街坊鄰居就互相說炸彈是什麽,有沒有我家老母雞下的雞蛋大,沒見過。那個老頭就說,妳頭發長見識短,妳怎麽不知道這個炸彈比雞蛋要大,有鵝蛋大。

黃澄(飛虎隊翻譯):我是在昆明,第壹次日本人轟炸昆明的時候,我是壹個survivor,幸存者。昆明有個牛肉館,它原來在大東門很有名的大牛肉館被炸了,它又搬了,又開了,還是叫它那個老名字,東映樓還是映東樓,又被炸了。它就幹脆改名字了,“不怕炸牛肉館”又被炸了,第四次“不怕炸”又炸了,它壹共炸了五次。妳看,這麽壹個小昆明,牛肉館這搬那兒搬,被炸五次,這昆明成什麽樣子了。

解說:那時候每天躲避空襲,成爲昆明人習以爲常的生活方式。人們把它叫做跑警報。

黃澄:電線杆上都挂著腸花裏肚,斷手斷腳處處都是。

解說:1941年12月,陳納德和他的志願隊來到飛行基地昆明,這就是昆明給他們留下的第壹印象。

廖琪玉:我接觸的那些飛虎隊員呢,他們最年輕的是83歲,他們就講當時他們來的時候,其實他們沒有感覺到自己是去執行多麽偉大的任務,但是當他們來到昆明的時候,看見昆明的那個樹上,那個樹比較高,上面還挂著小孩的胳膊,腿被炸的,壹下子這些美國兵就特別義憤,所以他們就壹直想建功立業,想打仗,想打勝仗,爲中國的老百姓出這口氣。

解說:幾天後這樣的機會來了,陳納德的空襲預警系統,從中越邊境傳來情報,有十架日本轟炸機朝昆明飛來。陳納德命令飛機立即起飛作戰。日本轟炸機快飛到昆明上空的時候,十多架志願隊的戰鬥飛機沖了上去,這些飛行員們太渴望作戰了,當他們壹窩蜂沖上去的時候,居然把陳納德教的戰術全忘了,他們壹對壹地向敵人開火。這次空戰共打下九架日本飛機,只有壹架敵機返航,而志願隊沒有任何損失。

黃澄:打得落花流水,昆明老百姓太高興了,自發地到昆明機場上去看,那昆明老百姓在現在昆明飯店,那個地方有壹個建築物,那個是他們十四航空隊的俱樂部,後來是十四航空隊,最初是AVG(美國志願隊)的俱樂部。老百姓早上那個台階上會擺雞蛋,壹簍壹簍的雞蛋,那是自願的並不是強迫去的,自願地要去送壹點東西表示個心意,有啊,常常有擺著,他們很感動。

窦文濤:這飛虎隊最明顯的壹個標志,就是飛機上畫的那個龇牙咧嘴的鲨魚圖案。這怎麽個來曆,解釋很多,有壹種說法當時中國媒體曾經解釋過壹回,說是飛虎隊的飛行員,他們聽說日本人最怕鲨魚,所以他們就在飛機上畫上鲨魚的牙齒,用來嚇唬日軍飛行員。但是,這種解釋不大對頭,據說更准確的來源,是志願隊在緬甸訓練的時候,有飛行員看外國雜志嘛,壹英國雜志上寫道,說在北非的澳大利亞飛機在北非作戰,澳大利亞飛機上就畫著鲨魚的圖案。這飛行員覺得這玩意兒很有創意,于是征得陳納德將軍的同意,他們也在飛機上畫上鲨魚,這也是壹種圖騰,就是象征著隊員們壹種信念,就是他們相信他們的飛機在空中,壹定會用鋒利的牙齒,狠狠教訓日本飛行員。可能要照這麽說,飛虎隊該叫飛鲨隊啊。爲什麽傳遍四海的英名還是飛虎隊呢?

黃澄:飛機把它那個頭畫成壹個大鲨魚,嘴裏有牙齒,咱們昆明人沒見過鲨魚嘛,他們壹看這是大老虎,他把鲨魚看成老虎,鲨魚海邊人才知道,山上的人,我們雲南人不知道。壹看,這是老虎,這個老虎會飛啊。我跟他講,就是Flying Tiger說妳這個是會飛的老虎,他說這真是個好名字,我們就要了這個名字,這樣子就叫飛虎了。AVG(美國志願隊)Flying Tiger這樣來的。

解說:後來迪斯尼根據這個名字,爲飛虎隊設計了圖案,這只飛老虎粉碎了日本空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後來日本飛機居然很少再來昆明、重慶壹帶轟炸。飛虎隊于是轉入主動進攻。

黃澄:他們成群結隊地飛到越南去打,去炸日本飛機,折回來的時候路過撫仙湖,就看他們的飛機壹頭壹插,塔塔塔。後來我問,妳們在撫仙湖爲什麽這樣俯沖,他說我們勝利了,回來看見撫仙湖裏面有大魚,我們就把剩余的子彈大在裏面,是這個。

解說:從這些當年美國人拍攝的電影和照片中,可以看出,從大洋彼岸來的美國人,對神秘的東方是及其著迷的。他們會跑到小巷的四合院裏和壹家人合個影,會挑上壹輛在美國早已絕迹的黃包車,在昆明城裏逛蕩壹逛,還會很好奇地把擡著棺材的農民圍住,向農民討教這個木箱子的用途。當然,他們也喜歡中國女孩,中國人對大批到來的洋人也深感好奇。除了他們的大鼻子以外,美國的吉普車,照相機,巧克力等等壹切,都讓中國人覺得很新鮮。

徐世銘(原《中央日報》記者):他對我們昆明起了幾個作用,他花錢,過去誰看見過美元啊,不知道美元是什麽東西,不知道,後來都知道了,這是美元,很多香煙,很多美國的軍用物資往外流。他們還幫助我們雲大的學生,西南聯大的學生,拿衣服,被服去救濟學生。

解說:對于語言不通的中國人和美國大兵來說,豎起大拇指,說這句“頂好”恐怕是當時他們交往中,最流行的語言和動作。當時每壹個飛虎隊員都非常喜歡它,他們把它畫在宣傳畫上,甚至還畫在飛機上。有些飛虎隊員後來調到歐洲作戰,還頑固地將DINGHAO這個拼音字母寫在飛機上。弄得敵友雙方都莫名其妙。

窦文濤:這幫飛虎隊升空作戰英勇啊,不升空作戰的時候,麻煩了。搞得陳納德很是頭疼,因爲這幫飛虎隊呢,您就甭跟他們說什麽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了,就是個自由散漫的。愛喝酒、喝醉了酒到外面到處撒酒瘋。吉普女郎,什麽叫吉普女郎?風塵女子上了他們這吉普車的,就叫吉普女郎。他們開著吉普車在街上招搖過市,搞到後來雲南省主席龍雲領著士兵,這是真急了,跑到飛虎隊駐地,說我要端掉妳這個淫窩。陳納德傻了,陳納德怎麽辦呢,陳納德無計施之下想出這麽壹轍。他這轍呢,我也不知道該怎麽評論了。他想,在他們這幢大樓裏頭,我幹脆給他們開壹個妓院得了,開個妓院呢,至少這幫人就不會到外面去亂來了。

可是沒多久,這事給史迪威知道了。史迪威不行。史迪威是清教徒,對這事很敏感的,暴跳如雷,可他暴跳如雷吧,史迪威最終也是個無可奈何。爲什麽呢?因爲這幫飛虎隊,妳要正式說起來他們算平民,不屬美軍司令管轄。

解說:不管怎樣,中國人特別是雲南人,對飛虎隊壹直懷著深深的敬意。

黃澄:雖然他在街上有時候吃酒醉了,醜態百出,但是對中國老百姓,對雲南老百姓,美國志願隊是建功了,看到日本人不敢來了,把日本飛機打下很多,中國老百姓不再遭受轟炸之苦,對他們感激之情是難以形容的,簡單用壹句話,比如用昆明話“到美,頂好”這個話就是從昆明傳出來的。昆明比較保守,尤其在20年代、30年代,那日本封建的色彩很濃重,大家閨秀或者少女、閨女,哪裏會說,見到人都怕羞的,但是在那種情況之下,得救了,自己的命保了,是美國的飛行員打下日本飛機來了,她就是出于內心的,這種封建的意識都不知道跑到哪兒了,也跑出來“老美,頂好”,妳看,這些事情,這個就是自然的。

解說:飛虎隊大約摧毀了2500架日本飛機,消滅日軍1000多人。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正式對日宣戰,飛虎隊也不用遮遮掩掩地以志願隊的形式存在了。1942年,飛虎隊被改編爲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成爲二戰期間,亞洲地區壹支強大的空中力量,有力打擊了日本在亞太各地的軍事目標,已遠非當年只有100架飛機的飛虎隊。但是壹直以來,人們仍然習慣地稱他們爲飛虎隊。

窦文濤:1942年,日本切斷滇緬公路之後,大後方成了大恐慌,人們都紛紛傳言,國民政府准備要遷都西北了,這過去有滇緬公路源源不斷地運物資,現在這被切斷了,假如過不了幾天,軍隊軍火物資耗盡,這抗戰怎麽能堅持下去,所以說,那個時候昆明的有錢人,紛紛卷了錢就逃。商店、銀行關門,市面壹片蕭條,末日景象。

不過,美國需要中國堅持下去。因爲假如中國頂不住,崩了,崩潰了,那日本就能騰出手來在太平洋全力打擊美國和英國,這是他們盟國不願意看到的。1942年5月,羅斯福總統宣布不惜任何代價,必須要打通到中國的補給線。于是,挑戰人類極限的駝峰航線出現了。

解說:新的運輸線路是這樣的,援華物資從美國到達當時印度東部的機場,美國的飛機從這裏運載物資,飛越橫斷山脈達到昆明。爲了躲避當時占領緬甸的日軍從地面襲擊,飛機不得不往北飛行,穿越喜馬拉雅山脈東端,當時是無人敢于嘗試飛越世界屋脊的,因爲那時的飛機根本就飛不過喜馬拉雅山的山頂,只能在山峰之間繞來繞去。從空中看,山峰就像“駝峰”壹樣,所以它被稱爲“駝峰航線”。駝峰航線之所以被人們無數次提起,原因就是在創造飛行運輸史上奇迹的同時,這條航線,壹直伴隨著危險和死亡。其代價是高昂的。

愛德華?康姆亞迪(駝峰航線飛行員):在飛機上的時候,妳經常往下看卻只有看到雲,有時候我們飛行時必須飛進雲裏去,如果天氣情況差的話,比如說暴雨、狂風,飛起來就很困難,所以飛機是艱難的。

周炳(駝峰航線飛行員):不考慮損耗,發動機使用大的馬力,希望快壹點,因爲我們在壹定的時間裏要取得最大量的支援物資。

解說:91歲的周炳在幾年前的壹次航空展覽中,意外地發現了自己當年駕駛的115號飛機,七十年前,家鄉湖南淪陷後,在西南聯大讀書的他失去了生活來源,當時駝峰航線急需飛行員,于是周炳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前去報名。沒想到很快就被錄取了。經過十周的培訓,本來想當工程師的周炳,成爲了壹名駝峰航線的飛行員。十周的時間訓練出壹個飛行員,這在我們聽來仿佛天方夜譚,但在那個非常時期,這種不可思議的事就是這樣創導出來的。當時每架飛機上,各有壹名美國和中國的飛行員,運輸的物資除了汽油軍火和藥品,甚至還包括國民政府在國外印刷的現鈔。

周炳:壹架飛機充分利用,歇人不歇馬。那個時候壹架飛機壹個來回七個小時,三個來回才二十壹個小時。

解說:畢業于加州高級飛行學校的愛德華?康姆亞迪1943年從北非戰場調防到的印度,在駝峰航線上飛行的兩年時間裏,他甚至都沒有在目的地昆明停留過。

愛德華?康姆亞迪:我經常被指派運送汽油,我會從印度帶二十四桶汽油來給飛虎隊,用于他們的P-40戰機的飛行,我們壹降落就會卸貨,然後我就會去享受壹頓加蛋的早餐,吃完後就立刻調頭回去,所以我從來沒去過昆明,也從來沒交過壹個女朋友。

解說:雖然飛行是那個時候年輕人最強烈的夢想,但是把夢想構築在如此險惡的駝峰航線,就意味著每壹次飛行可能都是最後壹次。每壹次安全返航就意味著這架飛機的編號還沒有消失。因爲那時候飛行員每天去基地,都會看到新編碼的飛機。當時摔壹架,美國就補充壹架新飛機。

愛德華?康姆亞迪:我失去了壹個老同學,他在緬甸被擊落了,而另壹個我好朋友,也在從中國返回印度的時候在印度墜毀了,所以我失去了兩個很好的朋友。

周炳:戰時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賬,不知道是怎麽算的,美國人不考慮這個,他就是要打贏戰爭。

解說:在三年的時間裏,美軍在駝峰航線上共損失了五百多架飛機,壹千五百多名飛行員,這個數字還不包括中國航空公司損失的飛機和人員。而這樣高昂的代價,換來的是空運到中國的七十多萬噸物資,成爲當時維持抗戰的空中生命線。

90歲的愛德華?康姆亞迪已經是第十八次來中國了,戰爭結束後,他壹直在美國空軍服役。1985年,第壹次重回中國,那時他才真正踏上了昆明的土地。以後他幾乎每年都會來,因爲他最好的兩個朋友永遠地留在了中國。

翻譯:這就是她當年在昆明的美軍醫院。這個也是。這個是當年在雲南的機場,只有她壹個人是中國女護士,其他全部是美國的。

愛德華?康姆亞迪:那時候是在醫院,妳穿的是美式護士服,那是在利多。

黃歡笑:對,他們就叫我黃利多。

解說:黃歡笑今年已經100歲了,當年她在美軍醫院工作,被大家叫做“駝峰天使”。

愛德華?康姆亞迪:我是六十年前來的的中國昆明,我們來戰鬥,因爲我們希望中國重獲自由,幸運的是我們贏得了那場戰爭,創造了和平。作爲壹個年輕人,這是我生命中最重大的事情。從那時開始,這壹切都成爲曆史,而我更關注的是我們的兩個國家的未來,將處于曆史的位置上。

窦文濤:其實很多人都分不清飛虎隊跟駝峰航線,經常把這倆混壹塊,都叫飛虎隊員,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咱們中國人會記得,在抗戰最緊要的關頭,有壹些人離開家鄉,來到中國,四萬萬中國人站在了壹起。這些人當中最傳奇的那位陳納德,更是後半生跟中國有緣。當年蔣介石夫婦對他算有知遇之恩,所以陳納德後來對蔣介石也壹直忠心耿耿,聽說他們還聯合起來把史迪威給擠走了。因爲史迪威將軍多次指責,蔣介石政府腐敗橫行,而且還要求把援華物資分壹半給八路軍。不過陳納德,後來也被美國軍方找了個借口,說提前退休吧,爲什麽呢?得罪的人太多了。

1945年8月8日,就在日本投降的前夕,陳納德離開中國回老家,就在日本投降的那壹天,他就正在埃及上空回國的飛機上聽到這個消息,從不流淚的陳納德當時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