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出生的人命硬:人生不过是一本生死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3:33:33
人生不过是一本生死书 


生和死,是每个人最大的两桩事情。行走在
生死的旷野,我们每个人都在路上……

死亡是场大迷雾,但有两件事我们可以肯定:其一,总有一天会死;其次,我们尚不知何时死。

活着时,我们可以用两个方法处理死亡:忽略;或者正视,藉着对于死亡所做的清晰思考……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都有一件特定的事要完成,那就是他此生目地。

如果他没有做这件事,就等于什么事都没做。


MUSEE说:

天风兄介绍我看《西藏生死书》,机缘巧合,居然看到了。以前也看过很多佛教经典和外文译著,所以文字上没难住我,只是鉴于修炼法门的限制,对于很具体的修行解释且掠过不读,但一样内心很震撼!

我深觉自己幸运:在风华正茂时得大法,在年富力强时承受魔炼,在成熟和稳健中整理思路和认识众多红尘摆渡客(那么多的美丽心灵啊),总在最好的时候,用最合适的方式,走这样幸运的修炼之路。

合十。感恩。我知道渺小如微尘的自己,是因为修着宇宙之大法,才有如此的幸运。师尊曾解释过什么叫“佛恩浩荡”,组成我们身体这个小宇宙的每一个微小的组织、分子、粒子,都在无限敬仰的承受着大法的光耀,所以才可以如此幸运和顺利,如此明澈而清凉,如此快乐而安详。

可是还有很多很多依然在迷茫中苦苦挣扎、上下求索的心灵!就象十多年的自己一样,在夜色渐暗的校园里,望着苍茫月光,心里无限愁怨,不知方向何在!钻遍书丛,问遍苍生,不过是无解的一个问题。

而生死之关似乎早已迫近。16岁那年,痛得几乎失去呼吸,也是如此月色迷离,迷茫不知方向,但有一点很清楚,我清晰的知道:可以站,可以走,可以正常喝水、吃饭,活着已经是种幸福...... 那一刻,似乎预示着此生定然要与众不同,此后就基本上不再计较什么贫富、好坏、苦乐之别,因为这些东西本质上都一样,一样属于无常。释迦牟尼佛说:诸行无常,诸受皆苦,诸法无我,涅槃清净。非常认同!

倘若我们明天就死去,那么今天的苦苦相斗有何意义?!是事业财产能带走,还是恩爱缠绵能挽留?一点如风往事的记忆,也注定要一江春水东流去,何必为此纠缠不已?人生不过是一本生死书。空空而来,再空空而去。

在校园里曾苦苦追问的课题,今天想来,依旧可以再逼问一下自己:活着,究竟为什么?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也许最深刻的命题,就是死亡的课题,正因为每个人都必须要去面对"死",才感觉到必须赋予"生"以某种具体的价值和意义。自然,在我没有得到大法之前,这就是可以自圆其说的一种道理。

然后,幸运的,知道了自己生命之所以存在的一切秘密。合十。感恩。祝愿天下有缘人,都可以探求到这个谜底。


   索甲仁波切 西藏生死书 节选: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么醉生梦死的,依循既有的模式活着:年轻时候接受教育;然后找个工作,结婚生子;我们买个房子,在事业上力争上游,梦想有个乡间别墅或第二部车子。假日我们和朋友出游,然后,我们准备退休。生活单调、琐碎、重复、浪费在芝麻绿豆的小事上,因为似乎不懂得还能够怎样过日子。

生活的步调如此地紧张,使我们没有时间想到死亡。为了拥有更多的财物,我们拼命追求享受,最后沦为它们的奴隶。时间和精力消磨殆尽,只为了维持虚假的事物。我们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成了要把每件事情维持得安全可靠。一有变化,我们就寻找最快速的解药:一些表面工夫或一时之计。生命就如此虚度着,除非有重病或灾难才让我们惊醒过来

我们甚至不曾为今生花过太多的时间和思考。想想有些人经年累月地工作,等到退休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年华老去,濒临死亡,结果手足无措。尽管我们总说“做人要实际”,但西方人所说的实际,其实是无知、自私和短视。我们的眼光浅显到只注意今生,到头来是大骗局,现代社会无情而毁灭性的物质主义便是由此产生的。没有人谈死亡,没有人谈来生,因为人们认为谈死亡或谈来生会妨碍世界的「进步」。

生活似乎在代替我们过日子,生活本身具有的奇异冲力,把我们带得晕头转向;到最后,我们会感觉对生命一点选择也没有,丝毫无法作主。

有时候我想现代文明的最大成就,就是它大举出售了轮回,彻底把心混乱掉了。对我来说,现代社会的一切,似乎都在让人们偏离真相,让真相无法成为人生目标,甚至不相信真相确实存在。产生这些现象的文明,虽然声称尊崇生命,实际上是让生命贫瘠得毫无意义可言;虽然一直不停地喊着要让人们「幸福」,但实际上却是阻碍通往真正喜悦的泉源。

这种现代的轮回,滋生了焦虑和压抑,更进而把我们套牢在「消费者的机器」里,让我们贪婪得一直往前冒进。......

面对死亡,我们有无限的痛苦和迷惘,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忽视无常的真相。我们多么渴望一切都恒常不变,因此就得相信一切都可以如旧。但这是以假当真而已,诚如我们经常发现的,信念和实相的关系很小,甚至毫不相干。这种以假当真的错误观念和假设,建构出生命的脆弱基础。不管再多的真理不断逼近,为了维持我们的伪装,我们还是宁愿不可救药的继续浮夸下去。


现代世界的死亡

当我初到西方的时候,就被两种面对死亡的截然不同态度所震撼:一种是得自成长的西藏,一种是我当时在西方发现的态度。

现代西方社会虽然有辉煌的科技成就,对于死亡、死亡之时或之后所发生的事,却缺乏真正的认识。我发现今日教育否定死亡,认为死亡就是毁灭和失掉一切。换句话说,大多数人不是否定死亡,就是恐惧死亡。连提到死亡都是一种忌讳,甚至相信一谈到死亡就会招来不幸。

其他人则以天真、懵懂的心情看待死亡,认为有某种不知名的理由会让死亡解决他们的一切问题,因此死亡就无可担忧了

在这两种死亡态度中,一种是把死亡当做避之唯恐不及的事,另一种则是把死亡当做自个儿会解决的事。两者对于死亡真义的了解都何其错误啊!

世界上最伟大的精神传统,当然包括基督教在内,都清楚地告诉我们:死亡并非终点。它们也都留下未来世的憧憬,赋予我们的生活神圣的意义。然而尽管有这么多宗教的教义,现代社会仍是一片精神沙漠,大多数人想象这一生就只这么多了。对于来世,如果没有真正或真诚的信仰,大多数人的生活便缺乏任何终极的意义。

我终于体悟到,否定死亡的可怕影响力,绝不止于个人层面,它影响着整个地球。由于大多数人相信人生就只有这么一世,现代人已经丧失长程的眼光。因此,他们肆无忌惮地为着自己眼前的利益而掠夺地球,生活自私得足以毁灭未来。如同致力挽救亚马逊雨林的前任巴西环境部长所说的,我们到底还需要多少类似的警告呢?

现代工业社会是一种疯狂的宗教我们正在铲除、毒害、摧毁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系统。我们正在透支子孙无法偿付的支票……我们的作为,好象就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代。如果我们不从心理、心灵、见解上做一番彻底的改变,地球将像金星一般地变成焦炭而死亡。

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对于来生的无知,使得我们的环境受到变本加厉的毁灭,正威胁着一切生命。因此,如果教育不谈死亡是什么,或不给予人们任何死后的希望,或不揭开生命的真相,不是将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吗?年轻人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却对于了解生命整体意义以及与生存息息相关的主题,茫然无知,有哪件事情比这个还要更具讽刺意义呢?


有些我认识的佛教上师,会问前来请求开示的人们一个简单的问题:你相信今生之后还有来世吗?其实他们并不是问对方是否相信这个哲学命题,而是问对方从内心深处是否感觉到有来世

上师们知道,如果人们相信今生之后还有来世,他们的整个生命将全然改观,对于个人的责任和道德也将了然于胸

如果人们不深信这一世之后还有来世,必然会创造出一个以短期利益为目标的社会,对于自己行为的后果不会多加考虑。目前我们已经创造出一个残暴的世界,这么一个很少有真正慈悲心的世界,上述心态难道就是主要原因吗?

有时候我会想,在已开发世界中,那些最富裕、最强盛的国家,就像佛经上所描述的天界:天神的生活穷奢极侈,享尽欢乐,从来没有想过生命的精神层面。一切都很顺利,直到死亡逼近,出现不可逆料的腐坏现象。那时候,天神的娇妻美妾再也不敢接近他们,只是远远地把花丢过来,偶尔祈求他们能够再转世为天神。不论他们怎么回忆过去的快乐幸福,都不能使他们免于受苦;所有的作为只是火上添油而已。因此,临终的天神都是在痛苦中孤单地死去。.......

最近几年,西方先驱如精神科医师库布勒罗斯和雷蒙·慕帝等人,对于死亡和临终的研究使我颇感欣慰。慕帝对濒死经验的许多层面做科学研究,给予人类一个鲜活和坚强的希望:生命并不是在去世时就结束,确实有「死后的生命」。

不幸的是,有些人并未充分了解这些关于死亡和临终真相的意义。他们走向偏锋,把死亡当做一种荣耀;在年轻人自杀的悲剧例子里,他们相信死亡是美丽的事,也是对于生活压迫的解脱。但不管是因恐惧而拒绝正视死亡,还是把死亡浪漫化了,都是把死亡当作儿戏。对于死亡感到绝望和陶醉,都是一种逃避。死亡既不会令人沮丧,也不会令人兴奋,它只是生命的事实

我们大多数人只有在临终的那一刻才会珍惜生命,这是多么令人悲伤的事啊!我常常想起莲花生大士的话:「那些相信他们有充分时间的人,临终的那一刻才准备死亡。然后,他们懊恼不已,这不是已经太晚了吗?」今天大多数人死的时候毫无准备,活着的时候也没有准备,有什么事比这个现象更令人寒心呢?



走过生死的旅程

依据佛陀的智慧,我们确实可以利用生命来为死亡未雨绸缪。我们不必等到亲密的人死得很痛苦时,或受到绝症的冲击时,才去观察人生。也不必到死亡时,还赤手空拳地面对未知。此时此地,我们就可以开始寻找生命的意义,可以全心全意、准确无比、心平气和地把每一秒钟当成改变和准备死亡与永恒的契机。

佛教把生和死看成一体,死亡只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死亡是反映生命整体意义的一面镜子。这种观点是西藏佛教最古老宗派的教义核心。

我们的探索,应该从直接反省死亡的意义和无常的许多层面开始--这种反省可以让我们在一息尚存的时刻,充分利用我们的这一生;也让我们在死亡的那一刻,不致于悔恨或自责虚过此生。西藏的著名诗人和圣哲,密勒日巴尊者说得好:我的宗教是生死无悔

心性是我们内心甚深的本质,也是我们所寻找的真理;体悟心性则是了解生死之钥。因为在死亡那一刻,凡夫心及其愚昧都跟着死亡,而且在这个空隙之间,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的心性,刹那间显现无遗。这个根本的心性,是生与死的背景,正如天空拥抱整个宇宙一般。 ......

如果我们对于死亡有所准备的话,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不准备的话,又将会是如何。该如何选择,其实是再清楚不过了。如果还活着的现在拒绝死亡,那么我们的一生、死亡的那一刻和死亡之后,都将付出昂贵的代价。拒绝死亡的结果,将毁掉这一生和未来的生生世世。我们将无法充分利用这一生,且将受困于终将一死的自己。这种无知将夺掉我们开悟之旅的基础,把我们永远系缚在妄想的境界、不由自主的生生死死,也就是我们佛教徒所谓的轮回苦海

然而,佛法的基本讯息却是,如果预做准备,不管是生是死,我们都将有很大的希望。佛法告诉我们,证得惊人而无边无际的自由,是在现世可以做得到的。这个自由,让我们可以选择死亡,并进而选择再生。对已经做了准备和修行的人来说,死亡的来临并不是失败而是胜利,是生命中最尊贵和最光荣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