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长城作文300字以上:苏州清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57:12

苏州清官--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又字开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他是明代的散文大家,出任过湖州长兴(今浙江长兴县)知县,官至南京太仆寺寺丞。 归有光从小喜欢读书。八九岁就能作文,通六经三史。现存的应制文章《乞醋论》,有上千字,十岁     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又字开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他是明代的散文大家,出任过湖州长兴(今浙江长兴县)知县,官至南京太仆寺寺丞。    归有光从小喜欢读书。八九岁就能作文,通六经三史。现存的应制文章《乞醋论》,有上千字,十岁的稚童,已在开始探索“天理”之“矫”和“直”了。14岁应童子试,35岁中举,以后8次应进士皆落第。他曾感慨地说:“余少不自量,有用世之志,而垂老犹困于闾里。”但他抱负犹存,常对人说“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归有光素以文名著称于世。著有《震川文集》30卷,别集10卷。所写散文富于生活情感,为后人留下不少珍贵的文学遗产。在他的著述中,忧国忧民之思时时流露,且多论及理财救民之方,端正官箴之道,见解精辟,显示了他“冲淡成性,耿介自持”的独立人格。   嘉靖二十二的(1543年),归有光徙居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安亭讲学,闻名而从学者常数百人,并作《冠礼》、《宗法》二书。他利用授课之余,考察三江古道,写下《三吴水利录》,就如何疏浚吴淞江水道提出了许多有益见解。还提出立治田之规,对沿江地主所私占茭芦地,限期根除疏通;官府涨滩之税,亦宜废除;召募饥民,以工代赈等救时之策,可惜未被当时朝廷重视。20年后,海瑞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兴修水利,主持疏通吴淞江时,许多方面均采用了他的建议,一时有“南海海公用其言,全活江省生灵数十万”之说。   嘉靖三十三年初夏,倭寇侵犯昆山,归有光毅然摆脱安亭讲学事务,挺身入城,与守城军民一起筹划安城之策,将御倭经验整理成《御倭议》、《论御倭书》等文。其御倭方略受到了抗倭将领俞大猷、戚继光的重视和采纳,并从实战中取得了驱倭斗争的胜利。   嘉靖四十四年,归有光在60高龄之际始成进士,被派到当时较荒僻的湖州长兴县当县令。归有光生活的年代,正是明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由于他乡居时间很长,耳闻目睹世事之乱,赋税之重,百姓之艰难,因此他上任后,首先查收税捐,迫使地方上一些有权势的豪强地主依法缴纳了税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他还把地主的一部分土地“花分”给无田无地的农民耕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里的状况。对于鱼肉乡民,欺压百姓的“大户”,他毫不手软,“按问无所纵舍”,打击了豪强恶霸的嚣张气焰,为老百姓伸张了正义。对那些有乱伦理、拨弄是非的“以奸告者”,他也“竟论如法”,为廓清民风作了不懈努力。   归有光治政廉明,百姓有口皆碑。他每逢处理诉讼事宜铁面无私,拒收贿赂,不打官腔,不喝堂威,常常用吴语,“状甚亲切”。审理时,“有不解者立解之”,不轻易投人入狱。他审理不少积案冤案,都亲自出马,经过调查核实,查明真相,给予平反。在任三年不到,释放在狱的死刑犯30余人。长兴旁到盗贼极多,官府乱抓长兴一批无辜株连者,他用计擒获了盗首,使狱中蒙冤受屈的100多人获释。
  在长兴任内,归有光用古教化法为治,以人民利害为念兴学校,修废祀,办实事,“惠政甚多”。而他自己却坚持做到“衙中一鱼一菜,悉自买,比市价贵。”归有光为官抑富亲民,清廉自律,受到老百姓的深深爱戴,但朝廷并没有重用他。   隆庆元年(1567年),归有光被派到河北顺德府去当一名马政通判。他并不气馁,把所看到的腐败情况,写成《马政议》一文,历数马政扰民的弊害,要求革新,还写了《马政志》一书,留传后世。隆庆四年,升南京太仆寺丞,这是一个职司畜牧专事皇家起居的副手,但他没有上任,留在北京内阁纂修《世宗实录》。当时京城一些权贵想笼络他,送子登门受业,归有光不为所动,“固谢之”,“未尝为礼”。后某权贵日益为皇上所宠,归有光“遂绝不与通”,深受时人赞叹。隆庆五年归有光病逝,终年66岁,归葬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