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怎么爬长城最好:第一章 心理医学命题的内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8:00:36
《心理医学》
[总目录] [上编]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中编]
上编-绪论编
第一章 心理医学命题的内涵
第一节 概述--心理医学的由来
心理医学是在《实用临床心理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后者的继续和完善。《实用临床心理医学》出版发表于1991年,第一次印刷9000册售完后,1993年又重印了3000册,前后共发行12000册。在该书出版过程中各界褒贬不一,为此引起作者的进一步思考。
书出版后,获得过不少好评,引起了若干同道的共鸣:上海石化医院内科张医生来信说,读完本书后很有收获,并建议开设培训班,他希望能来参加学习;金华卫校金老师非常赞同"心理医学"的概念,并表示合作参加研讨;九江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梁老师说,通过《实用临床心理医学》一书的教学、运用心理医学概念对学生树立新的医学观念和掌握心理医学有很大作用,而学生们也说:"从此我才明白什么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及当代医学观念为什么要转变。也懂得了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其重要性"。最后,还被台湾五原出版社青睐、用繁体字在台湾出版发行。
贬者说,心理医学"书名不当…国际不承认…,《实用临床心理医学》系抄摘汇集性之书…",'.关于情绪导致疾病的论点在我国十分流行,…但现代研究认为这是一种误解,… "心因假说"不能成立。…"心因性疾病…"不确切。'
这种褒与贬都很有价值,都需要认真对待。
作者是从事数十年内科及心血管病专科的西医,同时也是进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临床医生。近十几年来由于感到临床病种病谱的变迁、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以及防病治病观念的改变、而深感原有的医学观念、理论、诊治疾病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不仅都已跟不上时代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还日益显露其不足与缺陷;在此同时,却又发现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中的地位与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因而,在80年代当作者一接触医学模式转变的理论有关消息和文章,以及医学心理学界的理论研讨,立即产生共鸣和兴趣,从此就开始孜孜以求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接着又走上讲坛向医学生讲授医学心理学的课程,讲述医学心理学的原理,讲述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在医学中地位以及这些因素对人们健康与疾病的的重要关系,讲解、介绍作者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随着教学的深入和教案的不断编写、修改、深化以及对各类、各家医学心理学著作的参照研究,作者发现已有的这些资料的内容和观点、理论大都远离临床,因而很难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和被临床医生所采用。此时,作者就根据自己的观点和学识创立、编写自己特色的教案,阐述作者的理论、观点。这样,经过数年的临床实践、理论研修、教学经验和教案累积、典型病例的收集、整理、分析,一个新的医学思想由此萌芽,一个新的命题形成。最后,根据《实用临床心理医学》的各界褒贬进行修改、补充完成定稿。这就是本命题的由来。
第二节 心理医学与医学心理学的区别
由于心理医学与医学心理学两者仅一字之差(临床心理医学与临床心理学也如此)故容易被人混淆而必须予以澄清。心理医学有以下性质足以区别于医学心理学。
一、心理医学是医学。
心理医学最早是在医学心理学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故有一定的继承性;但独立形成体系后就有很大的区别。作者所以不再以医学心理学命名而采用心理医学命题,就是因为现有的医学心理学存在有好多不足之处。陈仲庚氏在他的《实验临床心理学》一书中批评道:"医学心理学的内容太庞杂了"。作者除深有同感外,还因为医学心理学的重点是在社会学而缺少医学;虽然某些部分也有若干医学的论述,但极其简单,很难引起临床医生(精神病科医生除外)的兴趣和投入,更难满足他们操作应用的要求。这还可从有些作者将医学心理学看成是心理学的分支、看出其重点所在。而心理医学是医学。
二、心理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
心理医学属于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她不仅是医学的一个分支,而且还像新的医学模式一样,是一门新兴的医学。
虽然心理学也是心理医学中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但心理学的理论重点只在于与医学密切相关的和有实用性的部分,而其一般性的基础理论和各种学说、学派则由于篇幅和侧重点的关系故不作介绍(这些内容有兴趣的读者和对心理医学已有一定程度了解者可去选本自学);由此可见,心理医学不是心理学,也不是心理学的分支。
心理医学集中突出了医学:绪论编突出了心理医学、心理医学的理论,重点的中编论述目前已占医学中很重要地位、未来将更重要的各类心因性疾病。由于这类疾病在高科技仍在不断前进发展的形势下将有更新的演变和变化变迁,因而本书的各类心因性疾病在未来将具有更重要地位,和有更多的研究者参与、更新的材料补充。因此,心理医学不仅有理论价值,更重要是在于实用价值,从而使其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它不仅使临床医生获得新的医疗武器,而更重要在于转变医学观念。所以,心理医学最终必将会引起广大临床医生的关注和投入。一旦临床医生大量投入这一领域时,心理医学将会获得巨大的动力而更迅速地发展,心理医学会成为医学中一部重头著作。
医学心理学之所以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和最大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它与临床结合不密切、不能吸引临床医生的参与;故所以它也只能作为心理学的分支,而不是医学。
第三节 心理医学的特点
心理医学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医学,是新型的医学。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避开了生物医学不断出现的几个误区
生物医学模式时代的医学具有生物医学的特点和观念,现时代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原有的医学观念就会滞后医学的发展、甚至走向误区。心理医学更新了医学观念,因此就有可能避开了这些误区。
1,使用药物上的误区。
1993年4月23日上海新民晚报对当前社会上乱吃药的状况报道一则消息说,"乱吃药的后果每年死亡20万人";1994年3月13日又报道说,"住院治疗病人中死因源于药物者超过3.6%"。实际上这类事例举不胜举,国内外几乎可以说,比比皆是。所以之有此误区, 究其根源,主要是医学观念问题。在以生物因素致病为重要病因的时代,药物确实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如果在医学模式已经转变的时代仍保持这样的观念,那就步入了误区。今天仍片面强调和只看到药物作用,而忽略人整体的观念,将越来越难以发挥药物的作用;反而变成有害。在旧医学观念的负面影响下,当前盲目用药,大剂量用药,恶性循环,致使用药量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疗效越来越差,引发了恶果。
在生物医学观念的影响下,病人的心态也对乱用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很大一部分病人盲目依赖药物,盯住医生要求使用"好药""名贵药";而部分医生又不掌握原则,听之任之,使误区不断扩大。在这方面,虽然是由于病人所致,但病人还是可以谅解的,因为他们不懂;而医生则其责难推。所以问题仍在医生身上,在于医生的观念上。
心理医学从整体着手诊治病人,尤其重视心理、内稳态的平衡,从而就有可能避开这一误区。
2,过分依赖仪器和器械的误区。
高科技的发展使医疗仪器、器械越来越高、精、尖,使用的难度相应增大;从而对使用仪器的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精、尖的仪器、器械,对体因性疾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确实提高了水平,作出了贡献;但对不断增加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心身疾病和心因性疾病,如果使用不当,不尽无效、无益,反而会同药物误区一样带来不良的副作用和消极的后果。
过多地使用仪器、器械和只看到它先进的一面,久之,会使医务人员产生依赖性;如果同时还有器械论的观念,忽略人整体性和能动性,就更会强调仪器器械的作用而忽略它另一面的局限性和稍有误差给医疗带来的损失。在这方面更加多了生物医学观念上的误区。
过分注重仪器、器械的人常常既会忽视使用仪器的人的水平、心态、情绪、(这些都会影响操作的正确性和 误差的大小),也轻视自身的感官功能(物理诊断)和综合分析的脑力功能。仪器器械操作人员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对检查结果的分析判断起着相当重要的、某些时候甚至起到正负两极绝对相反的作用。而模式转变的时代,好多心因性的疾病,仪器、器械不仅用处不大,有时反而有害;第一,误诊率上升;其次,医源性心理问题增多;其三,医源性躯体损伤(射线损害、器械创伤)。这方面的后果也会像用药误区一样,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在国外好多年前,就有人喜欢上了古老的中医和针灸,并称它们为软医学和自然医学;而对重在用器械检查、手术治疗、化学药物应用的西医称之为硬医学。其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人们已普遍感觉到生物医学的这些区在不断扩大。因此,强调整体调治和中医的心理医学就自然地避开了这些误区。
3,医疗资源浪费率上升,医疗费用分配失常的误区。(这一节需进行修改!)
由于生物医学只注意躯体体质的健康,重视组织器官之有否病灶,因而使用了昂贵的仪器和手段来检查发现病灶之有无;尤其是历史上沿用以已久的健康体格检查,项目越来越多,费用越来越高。如果确实有必要,那么这些检查无疑是值得的。但是,当医学模式已经转变的时代,那样的检查价值就得仔细分析了。心因性的病因和心理上的损害,普通的健康检查几乎毫无用处。那么对这一类的检查就是浪费。
(现在对健康检查的评价,常常用发现了若干例癌肿来宣扬;然而,若全面考虑分析,是值得推敲。首先,用总检查人数中的发现率与总检查的费用相比是否值得来进行考虑;其次,对那些新生物体积仅只有几个毫米的"微小癌"的发现,其价值究竟有多大进行分析。此外,那些微小癌被发现者,其心理创伤有多大,其人生的预后和健康的好坏、寿命的长短起到那些正负的作用,有必认真对待。)
现在几乎所有单位在职的以及退离休的人员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健康体格检查,每检查一例的费用逐年上升,最高的上升到250元/人。如果以平均150元/人计,每年10万人就得1500万,100万人-1.5亿。全国计,这一费用是惊人的。在我国医疗资源并不富裕的情况下,这样的浪费应该避免。
当前城乡一般人群的医疗费用还是有一定困难,然而某些医院对某些病人的医疗检查和用药方面的消耗费用却甚为大方,其中甚至有90%是毫无必要的,这也有观念问题在起作用。
二、运用整体论指导医学实践
心理医学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医学,所以生物学的概念同样是核心概念和基本概念。它与生物医学的区别,在于除了生物因素之外特别强调心理-社会因素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心与身的统一;强调心理与社会的和谐。也就是说,心理医学强调的是整体。
在整体论医学思想指导下,心理医学从保护心理健康、稳定心态、加强心理免疫力以及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着手来展开防病和治病工作。在治病中始终贯串心理咨询、心理疏导来稳定心理情绪、稳定心与身的机体内稳态的治疗原则;心理医学的这一治疗原则不仅针对病人而且也使第三状态的人得到了医学的关怀与保护;对心因性纯心理紊乱性疾病或心身疾病则以心理治疗为主,再辅以药物治疗,对体因性疾病除用药物治疗外、同样也重视心理心态的调整。
心理医学尤其重视中医的整体论思想,从中吸取精华,采用有用的理论与方法。中医病因学中的内因七情、诊断治疗学中的辩证施治、阴阳平衡、里外虚实、正邪补泻、扶正培本、补虚泻实,同样是心理医学重点借鉴、学习研究的核心内容。心理医学学习运用中医不是照抄照搬,而是学习其思想与精神。例如把西医中的支持疗法、营养疗法以及水与电介质平衡看作为补,把抗炎杀菌退热看成为泻;退热止痛是治表,消除病因、恢复功能是治本。
因此,也可以说心理医学的整体论思想是从中医学中学习得来的。
三、比《实用临床心理医学》更完善
心理医学是在《实用临床心理医学》基础上发展的。因此后者是前者的早期著作,也是处女作。由于后者成书较早,且系初创,所以必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理论也比较粗糙、简略;虽然,其在核心思想和编排上有别于《医学心理学》,但从总体框架上仍未能跳出后者的窠臼。其所以如此,原因有二:①一种新的学科出现不可能完全凭空,而必定会有一定的借鉴,《医学心理学》就是《实用临床心理医学》的借鉴,因而就有一定的继承性和和相似性;②一门新学科的发展完善需要有一定的时日,内容必然会有补充修改完善,新概念需要经过社会实践检验和反复锤炼。有此二因,所以《实用临床心理医学》也就只能如此。
心理医学已经过了上述二因的过渡阶段,经由了一定的社会实践检验,得到新的体会收获,获得新的补充资料,参阅更多的旁证书籍,因此已有可能改观《实用临床心理医学》的不足与粗糙。所以"心理医学"比《实用临床心理医学》更完善。
第四节 "心理"是心理医学最重要的核心
"心理"是心理医学的最重要核心,围绕"心理"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
心理现象在生物医学的研究中已经知道是人类大脑皮层细胞生理活动的最高级、最复杂的产物表现。然而,这一认识根据近代人体科学的研究结果来看,仍然是粗糙的、肤浅的;而精细的、更深入的、大脑活动的奥秘、真谛和其潜在的能量,依然是个未知数;也就是说高深难测。因此,在今天这样高度发达的高科技社会中、在人类的智慧,大到宇宙天体深入到银河外系而能精确地预测"彗木之吻",小到耐米的测量、微粒的研究达到"洞测秋毫之末"的境地,然而仍然有人说,人类最不了解的还是人类自己。这"自己"主要指的是人的大脑、人脑的心理活动、心理功能、心理的能量、人体的潜能、人体的所谓"特异功能"、人的第六感觉及其感觉器官。
近代的科学心理学已有百年发展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未知数依然很大;这主要指的是"心理"本质的揭示其难度实在太大。心理医学的"心理"更是块丰腴的处女地,值得人们去开垦、去辛勤地耕耘。有人说临床心理学在心理学中占有60%的席位,那么心理医学的发展将会更丰富心理学的内涵。心理学的发展与医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弗洛依德是从医治精神病人中建立起精神分析学派的;现代心理学与神经心理学、神经生理学可以说互为犄角,而后两者则是医学的基础部分;近代由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组员成的科学心理学更与医学心里学相互促进、并行发展。因此,心理医学的出现无疑也必将会进一步促使科学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不再是"唯心"的概念,这一点大概已无庸怀疑。"心理"是物质的概念,似乎还缺乏足够的证据;但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在进行有关心理能量"场"的研究工作;为此,证实"心理"是物质性的,这一天为期已不会太远。
本书在以后章节中还将提出的另一个重要的"心因"概念也是围绕"心理"这一轴心展开的主要内容。
凡此种种,都说明"心理"的极其重要性。揭示了心理上的秘奥,掌握心理的规律将对医学发挥重大的作用。
版权所有,转载需经本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