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长城课文:咽喉有时梅核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0:48:17
咽喉有时梅核气

 

军事上将地形险要,得失关系着战争胜败的地域,称为咽喉重地。咽喉由于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对人的生命活动确是至关重要。由于多条经络都经咽喉循行,在病理条件下,往往咽病会累及多经多脏,而众多经络脏腑发病亦常见到咽喉证状。因此,临床上咽喉类病的发生,其机理是相当复杂的。病因不明,无的放矢,那么取效就全凭侥幸。现代社会医学昌明,一般人也知道咽喉痛多因为咽喉发炎。医生有时也先入为主,遇到病人咽喉不适,不假思索就作咽喉炎论治。按常规说或许多数是对的。但也有相当部分病人咽喉不适,按咽喉炎论治,往往经年累月,却始终不见效。

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很多医生没有细察病情,只听病人诉说咽喉不适,就直接判断为咽喉炎。更有甚者,病人自己说是咽喉炎,医生便按咽喉炎开出形形色色的所谓治咽喉炎的消炎药。其实,病人说咽喉不适,未必就是咽喉痛,不过是咽喉中有种不良感觉罢了。不良感觉不等于疼痛,更不等于一定发炎。而且,严格地说,咽和喉是有区别的。咽为食管上端,下连胃肠,属消化系统。喉为气管上端,外连于鼻,下通于肺,属呼吸系统。治疗上区别很大。传统中医也有咽属胃,喉属肺的说法,的确很有道理。往往有些病人,一来就诊就诉说咽喉炎,甚至说是经过反复多个医生诊治都说是咽喉炎,而且是慢性的,就是治不好。但一经检查,却未见炎性病变。这类患者若问是否咽喉很痛,却又一般都说不明显,只是咽喉间极不受用罢了,民间将这类证状称为“梅核气”。每见此类患者,若前医已反复作咽喉炎处理乏效者,改作梅核气论治则其效立见。

古人对这类证状早有观察,《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所谓“咽中如有炙脔”,临床观察,大抵是咽喉中不适感,或有异物感。《千金方》的描述是:“心下坚,咽中贴贴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视之却无形踪”。并认为这是肝气郁结,胃失和降而成,推荐用《金匮》的半夏厚朴汤,说“其方苦辛开泄,疏通气分,降气散结,最佳也,以治一切气郁之证极有功用”。

的确,在临床中用半夏厚朴汤治愈的这类“顽固咽喉炎”真不知凡几。某日,一男子伴其姐姐来看病,候脉时其坐于侧,喉中嘎嘎然无片时休歇。诊过其姐后转对他说:“你看来病得比她还重呢,怎么不处理一下?”此君说:“别提了,我这个慢性咽喉炎到底看过多少个医生,吃过多少药,无法算了,东莞,广州,哪里都看过,就是不见效。我都懒得看了,大不了是别人不怎么敢走近我,以为我肺痨。”说完苦笑一下。我说“你未必有什么咽喉炎,不过是喉中有种不适感,老想咳一下以缓解这种不适。西医学将这种情况叫做咽喉神经官能证。”他说“不错,要说痛那是一点也不痛。”由于他咳声稍沙,虑其久咳聚痰,即取半夏厚朴汤略加咸寒化痰之品付之:半夏15厚朴12茯苓20生姜5片苏梗15浙贝12青果12海浮石10杏仁15大枣5枚  三天后再来诊说,服药后当天就不觉难受了。

半夏厚朴汤加红枣一味,陈言命之为“四七汤”,再加乌贼骨浙贝为四七乌贝散,所治大同小异。因为《汤头歌诀》收的是四七汤,以至今人知四七汤的多,知半夏厚朴汤的反少了。不过知不知半夏厚朴汤问题并不大,问题大则在只知咽喉病为咽喉炎,不知还有个“梅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