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剧两个寡妇争光棍2:江苏法院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12:36
积极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预防和控制外来人员犯罪
-外来人员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www.jsfy.gov.cn 来源:江苏法院网  作者:孙华 耿莉  更新时间:2011-10-25 15:52:28
【调研背景】近年来,伴随着苏州经济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苏州市。根据苏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时点),全市户籍人口637.77万人,外来人口539.14万人,比例为1.18:1。外来人口为城市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但也给城区社会治安带来了一些不安定的因素。从近年来金阊法院刑事案件的审理情况来看,外来人员犯罪占到犯罪总数的3/4左右。这也是目前市区普遍存在的现象,预防和控制外来人员犯罪已成为社会管理的一个严峻问题。
对此,从9月底开始,苏州金阊法院通过近一个月的走访调研,形成此报告,希望借此促进全区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平安苏州”、“平安金阊”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金阊区外来人员犯罪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金阊法院2009年、2010年及2011年至今审结的刑事案件中,外来人员犯罪分别为303人、325人、227人,分别占全部刑事被告人的84.64%、77.75%、71.14%,从中可以看出,外来人员犯罪依然是影响本地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严重困扰辖区社会治安。经分析,外来人员犯罪特点主要以下方面:
1、案件类型集中。
从金阊法院近三年审结的外来人员犯罪种类看,侵财犯罪所占比例较大,“两抢一盗案件”、诈骗等几类侵权案件被告人占全部外来刑事被告人的六成以上。其中盗窃364人,占全部外来刑事被告人的42.57%;抢劫64人,占全部外来刑事被告人的7.49%;抢夺20人,占全部外来刑事被告人的2.34%;各类诈骗犯罪53人,占全部外来刑事被告人的6.20%。
2、人员素质偏低。
外来犯罪人员文化层次普遍偏低,在855名外来犯罪人员中,文盲就达32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724人,高中文化程度78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21人。
3、共同犯罪突出。
外来人员的结伙、团伙犯罪比例较大,二人以上共同犯罪398人,占外来人口被告人的46.55%。多以亲情、友情、地域为核心的纠合作案,其连续作案率高。尤其是聚众斗殴案件,最多的一案涉及10来名被告人。外来人员大多远离家乡和亲友,脱离了家庭束缚,为了共同的利益,有些人或以同乡、宗族和朋友为同盟,拉帮结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二、金阊区外来人员犯罪的主要成因
金阊区外来人员犯罪既有来自于犯罪主体的主观原因,也有来自于社会管理方面的客观原因:
1、经济原因。外来犯罪人员几乎都来自经济较为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一群体自身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更不用说具备一技之长,而经济条件的拮据又使他们无法通过各种途径的职业培训获取相应技能。致使外来人员大多从事建筑、清洁、搬运、操作工等简单的重体力劳动,劳动强度之大与获取报酬之少形成强烈反差,找不到生财渠道,就选择技术要求低且销赃得款容易的盗窃、抢劫等犯罪作为“致富”手段。在金阊法院较为集中的侵财犯罪中,外来人员的犯罪动机大多是迫于生计压力,犯罪数额普遍不大,犯罪手段相对简单。
2、教育原因。外来犯罪人员大多来自贫困地区,不少家庭无力承担教育费用,致使外来人员得不到应有的教育,普遍文化素质低,法制意识淡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缺乏有效引导。对法律的无知,使他们不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不少人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后尚不自知。
3、年龄原因。在855名外来犯罪人员中,年龄在18岁至25岁之间的有308名,占外来犯罪人员总数的36.02%,加上外来未成年犯罪人员,则42.34%以上的外来犯罪人员在25周岁以下。这些年轻人正处于人生成长阶段中,处于相对不成熟阶段,攀比心理、好奇心理、好胜心理强,辨别是非能力低,受外界影响、外部环境影响大,家长又忙于生计,对子女无力关心,进入社会后极易被不良思潮侵蚀和左右,从而走上歧路。
4、心理原因。许多来自经济滞后地区的外来人员受到的教育很少,面对城市富裕的生活和自己困窘的处境,产生巨大的心理反差,成为外来人员侵财型犯罪的突出心理根源。心理上的失衡导致他们求财心切,加上一些外来人员不学无术,好吃懒做,没有一技之长,又不甘于贫困的现状,盗窃犯罪就成为一些外来人员奢望迅速暴富的首选,导致辖区盗窃案件数居高不下。此外,在不健康的社会文化的冲击和腐蚀下、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不良风气影响下,极易诱发侵财型犯罪心理冲动。另外,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处于人生地不熟的环境时,人的心理难免紧张压抑。有的外来人员一旦与人发生纠纷,心理难以承受,往往采取偏激行为,贸然使用暴力解决。
5、外在原因。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超出了城市的承受力,极易造成社会管理工作的失控。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外来人员不太可能购置自己的住房,随意租住居民房屋的现象普遍存在,租住房屋往往是比较偏远、破落的街区。城市管理有时难以顾及这些地区。相当一部分外来人员没有办理暂住登记,导致治安管理对这些人员缺乏有效的约束,成为城市管理的“盲点”。此外,外来民工劳动报酬普遍偏低,工作之余的业余文化生活极其单调, 一些电视节目和低劣文艺作品中的犯罪情节、犯罪手段常成为他们模仿的范本。由于精神生活的贫乏,外来民工赌博现象非常严重,一旦输钱,往往又将犯罪的目光投向相对富裕的“城里人”。
6、乡情原因。 外来人员为了能在异乡站住脚跟,往往拉帮结派。出自同一地区的宗族、朋友、同乡容易结成帮派,"一人有难,八方相助"本无可厚非,但这个“难”不是经济、生活的困难,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冲突的“难”。往往一人发生纠纷后,其他人或出于乡情,或为寻求一点刺激,采用拳脚、棍棒等极端手段,不计后果地盲目相助,造成严重后果。金阊法院近年来审结的几起影响颇大的聚众斗殴案件就属于这种情况。此外,不少共同犯罪案件的被告人通过同村、同乡甚至是宗族关系为纽带结成固定团伙,群体成员之间的依赖性又为相互激发犯意、传授犯罪方法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三、促进社会管理创新,预防和控制外来人员犯罪
随着苏州城市形象的日益活跃,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我们的社会治安提出了新的课题。越来越感受到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压力。实践表明,控制外来人口犯罪单靠刑事制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积极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为“新苏州人”提供安居乐业的环境,从根本上遏制与防范外来犯罪人员的上升趋势。
1、加强综合治理,构建外来人口的管理网络。这一系统网络应由基层管理网络和专业管理网络交叉构成。基层管理网络的构建以基层组织为依托,统筹社会各方面力量,强化管理合力,切实确立“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统筹,民警、基层组织主管,用工单位、出租房主和外来人员共同参与”的基层管理责任机制。专业管理网络主要由法院和公安以及相关行业部门构成,重视发挥这些部门的打击防范作用,在预防外来人口犯罪上做到齐抓共管、齐心合力,共同构筑犯罪“防线”。法院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做好“寓教于审,惩教结合”工作。公安机关要将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和暂住人口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外来人员暂住登记及管理工作,严防漏登、脱管。相关行业部门和公安部门要加强对网吧、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浴场等场所的日常管理和针对性管理,尽量缩小外来人员犯罪的空间。
2、改善生活环境,维护外来人员的合法权利。全社会要携手着力改善外来人员就业、生活的社会环境,杜绝歧视和不公平对待。建立闲散外来人员就业保障机制,为外来人员提供专门就业培训、指导,给予政策扶持,尽可能帮助其就业,为其自力更生、劳动致富创造条件,避免其无所事事、无序流动给社会治安带来的隐患。畅通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充分挖掘公办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吸纳相当数量的外来人员子女,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扶持已具备一定办学实力的民办学校,保障外来人员子女获得教育机会。建立外来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外来人员低保、医疗、失业救助制度。当外来人员失去经济来源或因伤残、疾病等意外情况陷入绝境时,能得到有效的社会救助,不致为了生存而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加强对用工单位的监管,对用工单位是否严格履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确定的义务,严格执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工作进行经常性地检查督促。执法部门,要畅通外来人员维权通道,对涉及侵犯外来人员权益的拖欠工资问题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营造一个良好的司法环境。
3、深化法制教育,提高外来人口的整体素质 。对于外来人口的宣传教育、应当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法制意识,强化其自我约束能力,努力避免不懂法而违法犯法。司法机关在坚持严打的同时,开展经常性和制度性的法律宣传教育,通过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以案说法,广泛宣传与外来人员关系密切的相关法律规定,从而对图谋犯罪人员起到震慑和感化作用,使外来人员牢固树立遵纪守法观念。我院也计划在原有 “法院和谐共建工作站”成功经验基础上,在几个外来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增设“和谐共建工作站”,驻站工作、巡回审判,开展模拟法庭情景剧、庭审大讲堂、硕士法官宣讲团、法官妈妈道德讲坛等活动,面向外来人口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二是提高其接受城市文明、合法在城市生产生活的能力和素质。具体措施:一是为外来人员创造学习条件,帮助他们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二是规模较大的企业要加强对企业内外来员工的法制、文明、技术、劳动安全教育,充分发挥外来人员在劳动生产中的主人翁作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发挥 社区宣传教育针对性强、实用性好,生动具体的特点,社区文化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外来人口的文化需求,社区文化设施,向外来人口开放,社区可充分利用“市民学校”这类载体,发挥好广大青年志愿者的作用,分期分批地对外来人口进行技能教育、道德教育和城市文明教育,以不断提高外来人口的整体素质。
总之,减少和预防外来人员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怀和努力,也需要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的重视。我们深信,只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向外来人员献出的我们的关心、爱心、平等心,苏州一定会变成经济繁荣、治安良好、人人安居乐业的人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