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股市第四版:梅墨生谈李经梧 太极拳门户网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3:37:49
梅墨生谈李经梧 作者:梅墨生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5105    更新时间:2008-12-15

   我无论如何也不敢说“曾经沧海”这四个字。不过,以我四十余年的浮生阅历,也算经见过不少人和事。有些人和事,真的就是过眼烟云,早己随岁月而淡忘,而有些人和事则不然,岁月愈久,反倒愈加浮现,常常忆起,难以释怀。

一代太极宗

师李经梧先生仙逝已近十年,然而去年一年内我竟四次梦到老人家,其中三次是为我说手,一次是他抽着香烟,坐在沙发上笑眯眯地看着我。每次觉醒,不禁怅然若失,以至双眸为湿。

  我是一个深信缘份的人。与恩师的缘份达十二年之久,可惜,后来我到了北京,见老师的机会少了。

  当我命笔之际,忽觉先生显隐行藏的一生我是既熟悉又陌生,对于老人家的道德与功夫修为,我究竟知道多少?尽管,我曾经数年间亲承謦欬,多蒙教诲,然而,我仍然觉得老师是一座山,仰之弥高,老师也是一汪海,俯之弥深。回想老师的风范与为人,点点滴滴,就算我再次阅读一本厚重的书,记下一点笔记,以供与我一样景仰前贤热心太极文化的人士同享。

  武功没有天下第一

  几乎没有人不对中国武功抱有几分神秘感。中国武功本身就是传统文化——包括神秘文化的产物。我的武术蒙

师俞敏先生在我少年时代也确实展示过神奇的功夫,比如点穴术,亲眼所见,不能不信。少年时读古代武侠小说,也不禁神往于那些神奇的超人本领。至今我依然认为中华武术的特征之一便是“在内不在外”,它的神秘性是与它的武学文化基础密切相关的。由于重内功,所以人难见其妙而常易领受其外发,于是以为神。易云:阴阳不测之谓神。人的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合其德,所以常人不解其道,故神奇而神秘。

  一次,经梧先生对我说:世上没有天下第一的武功。怎么证明你天下第一?你与天下所有的高手都比试过吗?无法全比试。当然也就无法证明你无敌手。所谓的“无敌”都是相对的,在你能遇到的人中你取胜了,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更高手也许根本你就未遇到。杨露蝉号称“杨无敌”,陈长兴被誉为“牌位大王”,说明他们有真功夫,功夫过人,但也不能说天下第一了。功夫有假的,那是走江湖卖艺的,也许他谋生混饭吃,不得已。而真功夫呢,也不一样,有一人敌,三人敌,十人敌,百人敌,千人敌,甚至万人敌。万人敌,也是形容。所以,功夫不可夸大。但功夫确实没法穷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武功高度,高手多的时代,大家都高。真正的高功,不战而胜,不用动手,人家就佩服了,你是最高的功夫。什么东西能如此呢?只有道德,德性。以德服人,是最高的太极拳功夫。

  当时我听了老师这番话,以为就是《孙子兵法》的思想。今天仔细想想,不止如此,其中还有老子的思想,既辨证又朴素、又深刻。这是迄今为止,我听到和读到的最好的“太极拳论”。老师毕生修炼太极功夫,人们说他功夫高,多是说他的手高,其实,我今天才明白,老师是心高、品高,也就是人高。别看他普普通通,老人家的不普通处人或未见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和境界,经梧先生的人生才那么平常而超常。对了,他末了还说:就算你功夫再好,给你一枪试试?在今天,练功更不是为了打别人了。打什么人也不行,都得偿命。练太极就是为了强身健体,修心养性,有一种乐趣。我忽然明白,老师对武功的求真背后,还有一种超脱的认识,难怪他老人家的后半生,那么随和平常,与世无争。

  述而不作

  经梧先生活了86岁练武70年,拜师访友与武林中人相识颇多,20世纪40年代即为“太极五虎上将”之一而声噪京城, 50年代又折桂北京与全国武术赛事荣获金牌,还出任过北京武术队教练和全国比赛的裁判等,不但精通陈、吴式太极拳,同时研练孙、杨式以及一些国家竞赛套路,但是,他竟然从不著述,我多方搜求,也只找到二、三篇文章,再就是他在耄耋之年在弟子们帮助下整理出版的《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集》和《太极内功》了。此外,50年代中后期,在国家体委的组织下,他曾讲述了(李剑华执笔)《陈式太极拳》第一路的动作说明(此书稿初版时写上了李师的名字,后来再版时则无李师之名了)。除了上述这些“著述”,先生就几乎没再写过任何别的东西。一代太极高手却只有片言只语留下。而且,《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集》一书,约30万字,汇集了先生毕生演练的主要拳械,然而遍阅全书,老人家竟然一句心得也没说!这实在让人费解。试看如今坊间所出太极拳书籍,优劣混杂,东拼西凑的东西比比皆是,误导着学习太极拳的人,而先生艺融四家,深通内功与医道,却无一点心得体悟?绝不可能。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是不会写、不能写吗?也不是。本书所收先生《练习太极拳的要领、要求和特点》一文,不仅阐理精要,文字也极简约通达,读者可参看。《太极内功》一书虽有学生帮助整理编写,但其逻辑结构之严谨,述说表达之清晰也是事实。客观上说,先生文化水平确实不算高,只在早年读过私塾,前半生多在经商,比起一些文人墨客自然不长于文墨。但是以先生之聪慧与水平,写些习武经验是毫无问题的。不然,他为什么能反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