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主夫人不好当: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打造思想舆论强势-周末-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01:56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打造思想舆论强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从上个世纪至今,最具代表科技发展水平的可能要数计算机了。计算机的出现和广泛运用,又衍生出了风靡全球的互联网。
    作为新生事物,与传统的三大媒体相比,广播、电视、报纸的信息主要是以“平面传播”形式向外发布的,而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则是一种“立体传媒”,它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基本工具,通过开放式的网络进行信息获取、信息交换、信息发布而形成的一个方便快捷的庞大的信息传播平台,能有机地将声音、文字、图像等各种信息不受时间、空间等限制在瞬间生成、以光速传播,并实时互动、高度共享。
    有学者形象地把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划分为三个时代:第一代是农业文化,比喻为“井圈文化”。它受到当时传播手段的制约,信息来源和活动视野都被禁锢在狭小的圈子里;第二代是工业文化,比喻为“河流文化”。它尽管蜿蜒流长,但依然带有一种“界河”分明的地域特征;第三代是网络文化,比喻为“海洋文化”。它将整个世界融为一体,在信息的潮起潮落中把各种思想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互联网从一出现,便以一种势不可挡的神奇力量席卷全球。目前,世界上已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亿人在利用互联网,初步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利用潜力和发展空间。10多年前,“上网冲浪”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神秘而遥远的新鲜玩意儿,而到今天,我国互联网人数还在以千万计、万万计增加,网络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亲切地称上网人为“网民”。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新兴媒体,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网络先进文化建设,全力打造思想舆论强势。
    一、加强社会主义网络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辨别是非和防范能力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它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涉及到了经济运行、社会结构、意识形态、交流交往、管理模式等诸多领域。可以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且更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在利用互联网的同时,思想观念、文化品位等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互联网同样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和观念,为人们思想观念的丰富发展提供新的广阔天地,也可以被用来散布种种文化垃圾,为许多有害信息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
    首先,今天互联网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已经大大超越任何一种传统的媒体,它所构成的“虚拟世界”极易造成人际隔离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面对互联网中海量信息的“轰炸”,相当多的民众,由于缺乏驾驭能力,往往不辨真伪,甚至在人云亦云中失去理性的思考和判断,进而形成多种多样的不正常的“网络综合征”:如由于过分依赖网络,个人常常会产生紧张、孤僻、情感缺乏等症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一旦离开网络就无所适从,无法面对真实的社会。
    其次,网络时代的到来更使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主权受到严重威胁。这些威胁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网络语言英语化;二是网络边缘文化的威胁;三是网络“文化殖民”的威胁。国内外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有意识地把互联网作为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新策略和新手段,因此,互联网上各种思潮激荡,颇不平静:社会上刮什么风,网络上立即就下什么雨。他们借助网站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新闻跟帖等多种方式,或雇佣网络“写作高手”,或利用邪教组织在网上鼓吹西方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观,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或利用热点和敏感问题,传播政治谣言,煽动社会不满情绪,大量制造、传播不良信息,宣扬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有目的地进行策划反动宣传等等。
    第三,不仅病毒、黑客、非法入侵无时无刻地威胁着网络的运行,而且垃圾邮件泛滥成灾,以及形形色色的不健康信息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团结。特别是一些低级庸俗、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
在所有网民当中,最受其害的就是青少年。香港一家调研机构在一份调查中显示,25%受访青少年平均每日上网多于4小时,其中有7.3%的人上网超过9小时,更有65%的沉迷程度属于高危,并且青少年沉迷上网的问题普遍出现在11岁至16岁的年龄组群。青少年长久沉迷于网络,会逐步形成“心瘾”,导致睡眠不足,上学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自制能力急剧下降等。同时青少年精神状态紧张、脾气变得暴躁也是过度使用电脑和互联网引起的一个现实问题。
    正如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中所说:“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和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江泽民同志2001年7月11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法制讲座会上强调:“对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在经济、社会、科技、国防、教育、文化、法律等方面加以运用。同时,要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挑战。”并指出:“既要积极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又要大力加强管理方面的建设,推动信息网络化迅速而又健康地向前发展”。
网上有渗透,网上有政治,网上有斗争。我国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要敢于面对网络文化的发展与挑战,而绝不能听之任之。那么,如何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辨别是非和防范能力,未雨绸缪,趋利避害,不断用先进的文化去占领网络阵地,引导社会主义网络文明的健康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长期而艰巨的重要课题。
    二、加强社会主义网络先进文化建设,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传播和争夺的重要阵地之一。这个阵地,正确的、高尚的、健康的思想不去占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错误的、低俗的、不健康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社会主义阵营就会逐步被西化和瓦解。因此,加强社会主义网络先进文化建设迫在眉捷、刻不容缓。
    加强社会主义网络先进文化建设,一要遵循“两个规律”。网络先进文化传播阵地建设既要遵循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文化阵地的社会主义性质,又要像其他经济形式的运作一样,遵循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二要创新内容和形式。网络先进文化传播阵地的内容建设,就是要解决网络内容的问题。这个阵地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评析、引导或批驳等;重要社会新闻。要适当建立一些类似报纸副刊的休闲频道或链接,丰富网络的信息容量,满足网民多种阅读需求。在形式上,可尝试开通网上新闻信息发布渠道、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建立网上科学理论研讨阵地、开设宣传热点问题论坛等,使网络先进文化内容既详实又丰富多彩,成为人们重要的新闻和信息源;三要打造名牌网站。应制定相关的战略和政策,扶植和鼓励更多的新闻媒体、宣传文化机构进入网络,集中力量重点扶持、建设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名牌网站。四要提供人才保障。要大力培养一支既忠于社会主义、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人才队伍。同时要提供法规保障,进一步完善网络文化市场经营和监管等方面的立法,不断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三、加强社会主义网络先进文化建设,加大舆论调控力度,创新网络传播体制,形成正面舆论强势
    舆论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所系的重要工作。在互联网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既是加强互联网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团结和促进稳定的迫切要求。加强网络舆论调控,既要发挥传统政治优势,合理运用行政引导、法律引导、技术监控的手段,也要注意通过创新网络文化内容、更新传播等方式方法,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开展网络空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大力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要创新观念,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认真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网络传播的特征和方式,把握网民的思想动态及对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的要求,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由单一封闭型向双向开放型转变。要创新内容,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如设计、开发有较强感染力、影响力、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要创新形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通过举行各种网络文化活动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形势任务教育,与网民交流思想,解答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从传播机制看,应该始终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新技术手段,遵循信息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建立和完善网络新闻传播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从传播手段看,要在传统的集体学习、面对面辅导讲授、个别谈心等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页、论坛、聊天室、甚至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等方式来创新党的意识形态传播手段,增强意识形态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管理体制看,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对网络文化传播效果,要建立专家评议考核制度,定期对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状况进行评定,对网络文化传播行为和经营行为进行监控和考核,以增进传播效果。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提高对因特网的控制力和对有害信息的审视能力,坚持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在网上的渗透和消极腐朽文化在网上的传播。同时,要坚决打击网络犯罪,清除网上文化垃圾,规范网上行为,真正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生活空间。
    特别是如何引导青少年科学上网、健康上网、上健康网问题,关键在于对互联网的宣传、普及和对青少年有的放矢地进行生理、心理、伦理教育指导。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曾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召开网上发布大会,向社会正式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倡导青少年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等。对于在校青少年上网问题,我们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宜疏不宜堵,不搞简单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该寓教于乐,尽量要对学生的胃口,开发一些有趣的节目,丰富上网内容。而在学校则应该开放更多的东西,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从全方位的活动中使孩子逐步产生兴趣、提高认识,主动快乐地走进绿网教室。
    加强社会主义网络先进文化建设,根本在于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她是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必须把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新时期形成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全体人民始终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祖国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