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鱼电玩:牧场建设:见证私人牧场的中国式嬗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59:15

这一幕在王永军眼中,则是不同的感受,“现在看到的这片土地,今年的收成肯定会很好,应该说牧场现 在的发展状况还是很有前景的。”王永军抬起手指向一望无际的绿,笑着告诉记者,“看着眼前这一切,我觉得这是一片有希望的土地,是可以实现梦想的土地。”

10年·转变

2008年2月25日,王永军来到友联牧场工作。从呼和浩特市东端前行,一路上经过城市的几个效区村庄,隔着车窗向外看去,这里的建筑和柏油路还是能看出其和城市的联系。车辆再往前行转过弯, 柏油路的尽头一条土路绵延着伸向远方,颠簸着的王永军看到一排围栏曲曲弯弯地延着地势圈起连片的土地。车辆右转驶向敞开着的大门,在一座三层高的楼房前停 下,这里是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章盖营板定营子村友联牧场所在地,也是他此后将度过无数个工作日并将心血倾注的地方。王永军的职务是友联牧场技术负责人,这是他到友联牧场上班的第一天。

王永军来到友联牧场后的第一个工作内容就是对牧场千余亩土地测土施肥,“牧场原先土地的施肥量能够达到,但是配比不是太合适。这样根据测土施肥,针对不同的农作物有一个相应的配方,像玉米等农作物生产的营养元素都能达到要求,这样的话农作物产量可以至少 提高30%以上。”王永军说。

牧场留给王永军的第一个印象是土地连成片,有利于机械化耕作。经过测土实验,与土壤肥力欠缺的现状相 对应的是购买牛粪,“就是这个原因,牧场购买了约2万余元的牛粪用于施肥,牧场里奶牛养殖厂的牛粪不够用。”王永军来了之后,对牧场农作物的施肥、种植这 些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牧场的耕地在此之前都是小垄埂,并不适合大型机械化操作。王永军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建议,由此牧场购买了进口的大型喷灌机,之后 将小垄埂全部打平,实际上也意味着为大型机械化操作打好了基础。通过这些大型机械化设备,牧场1200亩土地使用率提高了,原先的小垄埂也变为了可以利用 的土地。牧场内原来的种植方式和科学种植方式还是有所差距,现在逐步完善,他的到来意味着牧场的一个耕种模式起了变化,而这个变化导致了牧场不单单是效益 提高,而且更像一个牧场了。

这正是友联牧场总经理邢其昆对于牧场的期望,“要科学种地,科学养殖,科技力量在农业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是非常大的。”

时间回到2006年,那时牧场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霜冻,本来好好的天气变了样子,玉米减产50%,青贮减产 60%。“那时候刚开始收割,一夜之间青贮都是白颜色的。没有办法,又买了不少青贮,那次事情之后也总结一些原因,现在牧场里相关农业保险也有了,可以说 牧场现在是一步步走上了正规。”邢其昆说。

真正的转变是在2007年开始的。第一步是对牧场实行机械化配套,“之前就说每年的青贮 玉米,从收割到粉碎,入窖时间较长,耗费人力物力,忙的时候这1000多亩地需要上百人。”邢其昆所提到的这种情况年年存在,近几年来随着人工、水电、油 料的费用越来越高,每年对于牧场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成本的压力也比较大一些。至于说到了牧场收割季节,农民同样也在忙着收割,想让农民家里出劳力就很 难,不太好雇到足够的人。邢其昆说,“听了相关技术人员的建议,我们就逐步意识到牧场还是需要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我觉得,对牧场的经营其实也是一个渐进 的过程,一点点的经验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对于牧场经营理念改变的一个表现就是,牧场内的投资进一步加大,牧场08年对于农业机 械的投入就达到100余万元,装载机、大型拖拉机、进口大型喷灌机、收割机、播种机等等驶入了牧场。表面上看对于大型机械的投入巨大,但是把这些机械的投 入摊到未来的5年、8年当中去,和每年的人工费用相比要低一些,这样算下来的话还是合适的。算了一笔账的邢其昆说,“我们这个牧场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 已经经营了10年,10年的过程经历的很多,也得到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说这10年来没有太多的收益,从3年以前才做到收支平衡。现在的农业如果按照 农民的种植方法,也不赔钱,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但是一个牧场这样做就是‘赔钱’了,想要提高效益还得要大规模机械化耕种。”

之前 牧场种一亩地的成本大约在280元左右,而牧场种植业的利润只有转化到奶牛养殖上面才能大幅度提高亩产效益。牧场内的奶牛养殖在前几年奶业市场处于低谷的 时候,牧场仅能勉强维持,所能做的只是最大程度的减少亏损。“现在随着奶业市场整体的回暖,牧场的利润才渐渐地得到提高。虽然进口的喷灌机要花掉40余万 元,初看投资是比较大,但是牧场耕种的土地有上千亩,对于水、电的保证要求很高。以前浇灌土地就需要15天时间才能浇一遍水,现在牧场内引进了喷灌机后, 仅电能这一项就能节约80%左右,同时时间大大缩短。自从牧场进行机械化操作开始,现在看来效果肯定是不一样了,牧场今年的效益肯定会有显著提高。”

投入·产出

2008年8月18日,友联牧场副总经理郭云龙来到农业部设立在天津市的农展馆,对于他来说,农展馆内各种他以前从没见到过的新事物使郭云龙目不暇接,“看不够,当时的感觉真是看不够似的,在这里,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好的模式都可以看到。去参观的目的主 要就是想学习到一些农业方面的先进经验,希望对牧场的发展有一个帮助。”走出农展馆,郭云龙最大的感触是,“展馆里科学含量比较高,包括农业方面的一些新 技术、新理念、新产品,机械化耕种等等,有很多东西可以借鉴、应用到牧场里。”

看到这一切的郭云龙回到了友联牧场后,“科学种地, 土地利用,一点土地也不能闲置。牧场里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应该是向较为合理的方向发展。比如说同样的玉米青贮,农展馆里展示的亩产量能达到一万五六,现在咱 们这里才能产一万斤,可以说是有较大差距的。这里面就是科学技术在其中产生的原因。”

在郭云龙看来,之前牧场不管怎样耕种土地,还 是以农民种地的传统方式进行,“这样的话就只是简单地把土地集中,效益却不见提高,空有牧场的架子,但实际上还是和真正的牧场管理有区别的。通过这么多年 的一个牧场经营,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做法是不行的,我们就发觉这种种植方式没有多大的收益,这样做是发展不起来的。引进设备,包括国际上先进的喷灌机,今 年必须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包括青贮玉米的收割也要机械化操作。”郭云龙说。

往年1200亩土地的收割对于牧场来说就是一个大问 题,需要几十个工人劳作。“从天津回来后,8月25日就购买了青贮玉米收割机,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一天可以收割青贮玉米50余亩,直接就可以入 窖,减少了中间的粉碎等工序,青贮玉米效果还好。4个人就可以把青贮玉米的工作完成了。以前不使用青贮玉米收割机就需要50个人左右,10天收完。今年添 置了相关的机械之后,满打满算牧场里有十来个人就可以了。自从科学技术指导牧场种植后,今年玉米产量在去年的基础上起码要增长50%。”郭云龙介绍,“去 年因为奶牛养殖场饲料不够用,还买了近20余万元的饲草饲料,而按照今年牧场的玉米青贮、苜蓿等的产量,明年的饲草饲料应该没有问题,完全可以自给自 足。”郭云龙告诉记者,农展馆之行使他得出一个结论,“牧场不使用大机械化作业是不行的。”

早在2007年10月3日,牧场定 购的大型进口喷灌机到货。这一天对于郭云龙印象深刻,看着装配好的喷灌机工作,“心情很难形容。牧场里之所以投入这么大的资金,也是王工(王永军,下同) 极力推荐,讲喷灌机的作用,一个是减少劳动力,一个是降低水土流失。原来每浇一亩地的成本需要15元,现在购买喷灌机后,成本只需4元,那么相比牧场里 1200亩土地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再一个从科学种植方面,漫灌的时候,有70%左右的肥料流失,只有30%为农作物吸收,利用率不大。由于喷灌机的使 用,现在则是70%的肥料被农作物吸收。虽然经营牧场年久,但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不知道喷灌机是怎么一回事,但是通过和王工的交流,这个观念才逐 渐地被接受。”

“经营牧场的土地必须连成片,便于机械化耕种。这只是基础,最终还需要通过养殖把经济效益最大化。咱们现在牧场周围 全部栽成树,最大限度地将牛粪所造成的空气污染降到最低,可以净化空气,现在这里已闻不到牛粪的味道。牧场还买了一台价值12万元的机械,就为了出牛粪, 保证牛圈干净卫生。同时牛粪还田,还解决了土地肥力问题。” 郭云龙介绍,“农业产出了产品供给牧业,牧业奶牛(奶牛养殖)的产品供给相关企业上市,牛粪 可以还田。而且牧场里还有一部分土地以前都是盐碱地,经过多年的改造,现在也已经和耕种土地一样,可以产出效益了。”郭云龙说“目前牧场所生产的青贮饲料 能保证奶牛养殖厂的需要,在饲草方面,牧场里种植着苜蓿,基本上保证了自产自销。”

发展·困境

2008 年9月1日,张积奇作为某家机械厂售后工作人员来到牧场调试销售到这里的机械。谈起私人中小型牧场的发展,他告诉记者,“2004年之前在呼和浩特市一年 也卖不了一台机械,一台机械五六万,那时候奶农家里养几十头奶牛不值得买,有一二百头奶牛的私人中小型牧场没几个,机械投入大,买的不多。而今年,呼和浩 特地区到目前已经销售了9台机械,都是中小型私人牧场购买,规模都是一二百头奶牛。从机械的销售情况也可以看出,呼和浩特市的奶牛养殖业,特别是中小型牧 场的发展速度很快。”

张积奇眼中的中小型牧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态,对邢其昆来说,却另有一种滋味在心头。这10年,对于邢其昆而 言,牧场演变的过程犹如还在昨天,而感触最深的是牧场最需要的是资金的投入和农业种植、畜牧科技等技术的支持,“这两个方面太重要了,这是经营牧场绕不过 去的坎。虽然通过多种渠道也筹措了部分资金,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说改造盐碱地几年内是看不到效果的,这需要长期投入。牧场要想做大农业,没有大的投资 根本是支撑不起来的。”

正如邢其昆所言,资金和技术支持不到位是目前限制国内中小型牧场发展的两大因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资金投 入,其次就是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这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牧场体系的运作以及效益产出,“比如技术支持的困难,这里面也有我们自己的原因,要知道牧场的条 件也是比较艰苦的,也曾招聘了一些大学生来牧场,但是耐不住(这种环境),过几个月就走了。”邢其昆说,“牧场现在招聘的农业技术人员全部是农大毕业的, 而且牧场机械化耕作也在一步步实行,正规化的管理,各种条件的好转也有利于牧场留住人才。还有就是外部的因素,有一些科技单位和大专院校我们也联系了好多 次,但一直也没有落实下来,主要原因是牧场的规模就这么大,在某种情况下条件有限,一些合作的开展不太容易实施。”

而记者在其后接 触到的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牧场主也同样表示,“目前正是因为搞养殖、搞种植投资大,回收期长,对于当地的经济贡献不是太大,所以说对你的支持力度也不会 太大,一些贷款就很难有。按照政策这些贷款在农业银行,但农业项目的风险较大,收益率相对较低,银行并不是太愿意支持,银行也要考虑利润的问题,这就更别 提那些商业银行了。一二年之内农业项目是见不到太大效益的,而且贷款金额较大,回收期长,所以银行方面对于中小型私人牧场的资金支持力度并不是太大。但是 现在发展大型牧场反而能够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而且是越大越好,上万头的牧场动辄投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那只是某些人的资本游戏。因此,虽然国内中小型牧 场的发展和前几年相比还算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有的。”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牧场的经营除了高素质的 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之外,牧场在一些人员机制的配置上还需要行政、财务、兽医等人员及相应的内部组织机构。种种因素的制约使得私人牧场的发展困难重重,并 且因为私人牧场所提供的奶源占乳品企业奶源需求的总量相对较小,因此并不能掌握针对相关乳企的谈判主动权,在这样的情况下,资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长、牧场 耕种土地又有限、经济效益也相对有限等原因致使私人牧场在国内未能得到相关部门和人士的支持。

借鉴·前景

面对国内私人牧场所共同遭遇的现实,或许从发达国家自营牧场的发展经验也可探讨国内私人牧场的发展空间所在。资料显示,新西兰畜牧 业占农业总产值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约占农业人口的80%,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饲养牛羊最多的国家。尽管新西兰的牧场规模多为中小型自营牧场,但 经营方式比较集约化,并依靠大规模人工培育的草场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畜牧业大国。而澳大利亚奶牛养殖业同样以中小型牧场式经营为主。
      在 国际上,千头以上属于大型牧场,万头以上则属于超大型牧场,但这类牧场对于那些发达国家来说并不是占多数,中小型牧场仍是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经营 主体。欧洲、美国的中小型牧场大多在100头左右,亚洲如韩国、日本也在60头左右,而中国由于散养户占80%的原因,并由于耕地等原因的限制,发展存栏 数为百余头的中小型牧场还处于起步阶段。
      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对于经营牧场来说,并非是只要有连片的土地,养几百头奶牛就可以搞 牧场。实际上牧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产业体系,需要高技术、高资本投入。除此之外,拥有便于大规模机械化操作的土地只是基础,牧场还需要完善的粪污处理 系统以及完善的奶牛健康保障系统等等。
      从农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来看牧场的发展,牧场发展种养结合并不是单纯地为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可 以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比如美国的养牛场都是农牧结合型的,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即养殖业粪便污物由耕地农田消化转换,既根除了环境污染, 又提高了土壤肥力。而国内若想大规模养殖奶牛,由于某些原因的限制,奶农无法获得牧场所需大面积的土地资源,实现种养结合就成为一个梦想。但在现实中,奶 农实行种养结合,只能采取小型规模化饲养方式,土地能提供多少饲料,就养多少牛,那么由于土地规模较小,种养结合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就不能实现。 

私人牧场现在面临的问题之一是规模化后的科学技术、机械化耕作上不去,友联牧场的10年演变或许可以给牧场经营者一个借鉴。牧场的优势在于,种植业与养殖业 相结合,应该说在国外牧场的规模也有数百头奶牛,这与国内的牧场向中小型化发展是相同的,但是中小型牧场尤其是私人牧场,也同样面临着友联牧场的处境。面 对国内散户奶农占主体的现状,以及国内耕地资源不太可能保证牧场所需土地的现状,同时由于土地的紧缺使种养分离的模式不会在短期内得到改变,或许友联牧场 通过改造盐碱地的方式获得土地会是一个可资借鉴的经验。然后从改造部分盐碱地开始,一方面解决了牧场经营所需土地以保证饲草的难题,一方面可以使得土地压 力减少,不失为很好的一个选择。

“就国内来说,因为私人牧场规模较小,虽然很有发展后劲,但是规模上的限制就促使其在现阶段很难有 太大的作为。现在我们如果说维持现有规模,随着奶业的快速发展,那么我们每年都会有盈利,只是一个利润大小的问题。经过近10年的努力,数不清的教训和经 验已经使得牧场现在能做到一个良性循环了。” 邢其昆说,“目前主要是想着扩大规模,对牧场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牧场的技术含量,那么就需要资金投入。比 如说土地,以前亩产玉米900斤左右,实际上这是很小的数字,附近村子里有些种得好的亩产就可以达到1200斤左右,就是因为以前牧场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上 不去。随着牧场从机械化耕作、相关技术的应用,今年的亩产肯定比往年会有一个大的提高。包括青贮在内,今年可以达到亩产万斤,往年能收5000斤就是不错 的了,这就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原因就是大面积应用科学技术采用机械化耕作,而机械化耕作的前提就是种地必须舍得资金投入。”

私人牧 场在邢其昆的眼中有着非常不错的发展前景,“我们的牧场可能相对而言并不是很大,也就是个中小型牧场,但是只要用心,在一千多亩土地上也还是能做很多文 章。我的计划是从播种到收割全部实现机械化耕作,提高单产,在保证奶牛养殖所需的情况下,明年起也要种一些经济类作物。”

那么如何 在实现土地资源最大化的同时,相对于国内日益紧张的土地供应,找出一条适合国内中小型牧场发展的途径就成为了奶业发展过程中应有的课题之一。

对 此,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韩成福认为,“牧场改造了部分盐碱地,这样并不占用太多的耕地,又实现了效益,这是非常有发展价值的选择。并且中小型私人牧场 的发展一部分可缓解目前的奶源尤其是高质量奶源的紧张局面,牧场集中生产的牛奶在质量上相对有保证。适度的规模既能够提高耕地的有效利用,规模化的耕种最 大化地提高了经济效益,盐碱地改造的同时又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并提高经济效益,有多重益处。”韩成福介绍,“国外的牧场也并不是特别大,大多数都是百头左 右,如果有条件的话,国内发展中小型牧场也是一个很好的事情。这样,在耕种的土地上取得最大的效益和耕地保护就不会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关键是要做好适度 发展,保护环境和耕地保护并行。农民有限的土地在传统的种植模式下取得较大经济效益的空间有限,肯定比不上连片机械化种植的效果。如果可以把部分土地改造 为优质耕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中小型牧场是一个选择,规模化养殖所需土地的难题就可以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