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城公园在哪儿:香港浸会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谈2011招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56:35

香港浸会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谈2011招生

2011年04月29日 14:10   来源:人民网  ■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今天很荣幸邀请到香港浸会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新闻系主任黄煜教授,为大家解读香港浸会大学2011年的招生情况,我们先请黄教授跟网友打个招呼。

  黄煜:各位网友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您好,欢迎您来到这里。我们先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香港浸会大学呢?

  黄煜:香港浸会大学是香港第二所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也是公立大学,它成立于1956年,当时成立的宗旨是全人教育的教育模式,经过差不多55年的发展,现在学校本科生有4500人,研究生将近4000人,差不多9000人这样的大学,有教员、教授、讲师以上大概500多人,整个大学在香港是以文科和理科的专业见长。最近在《泰晤士报》全球大学排名中,浸会大学获得很好的成绩是全球排名111名这样的总体情况。今年会继续面向内地招生,从2004以后,香港的大学向内地开放以后,内地的本科生一直是我们招收的重要方面。

  主持人:浸会大学会不会因为“浸会”两个词而受到宗教的影响呢?

  黄煜:我在这里补充一下,浸会,在当年的时候,1956年的时候确实是美国基督教浸信会帮助建立起来的,这就是为什么这所大学有这样两个字。解放以前49年上海的东吴大学、沪江大学也是基督教,也叫上海浸会东吴大学、沪江大学,都有这么一个名字。到80年代的时候,因为香港政府有一些政策,特别是可以私立院校转为公立院校,其中有一个条件,要和基督教会脱钩,自从80年代浸会大学开始转向公立大学,1994年正式正名为公立大学的时候,这个过程已经完成。所以浸会这两个字虽然含有基督教的色彩和名称,但只是一个名称,浸会大学是完全意义上的公立大学。但是我们学校有一些基督教的传统,比如说关善友爱、培养全人是基督教的理念,这部分我们继续继承下来,其他的行政架构、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等和宗教是没有任何关系。

  主持人:黄教授,能不能说一下今年本科招收的情况,对内地学生?

  黄煜:本科的招生在香港来讲是精英的大学招生,有名额限制的。每一个大学在内地招收本科生的总量一般的情况下不超过总招生人数15%。浸会大学的本科生每年招1200个,大概本科生内地的学生是150个,香港其他各个高等院校也是同样的比例,因为8所公立院校是实施统一的政策。今年唯一的变化像西藏和一些边远的省份以前没有开放的,今年的招生将面向全国各省全面开放,这是重要的变化。

  主持人:内地生可能注重像高考加分的情况,浸会大学会不会对内地学生高考加分认可?

  黄煜:高考加分是这样的,作为香港来讲,主要认可的是高考本身的分数,高考加分会作为一个参考分,比如说体育加分、奥数等等,会有一定帮助,但是真正做决定的时候,还是以高考分数作为主要决策依据。

  主持人:学校录取方式上是否有什么变化?

  黄煜:录取方式现在基本上保持和过去差不多,也就是说自主报名、自主招生,通过6月30日和7月1日面试,把高考分数和面试分数相加,得出一个分数。再根据有限的名额进行最后的录取。大概是这样一个程序。真正结果大概要7月5日-7月7日这段时间才能全部完成。

  主持人:学校录取情况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介绍呢?考生可能会选择您这个学校,同时也会选择内地的学校,那么对这些学校选择会不会有一些冲突呢?

  黄煜:以前是有这么一个情况,也就是2007年以前,所有的学生同时都可以拿到几张的录取通知书。但是,2007年以后,教育部做了一些更改,所有香港院校的录取必须在7月7日前结束,也就是说内地大学的正式投档开始以前结束。一般来说,同时可以拿到两到三张香港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是你在7月7日以前必须做出决定你选择哪家去,或者全部放弃。如果全部放弃的话,你仍然可以继续参加内地大学的统招,如果选择了一家香港的大学,比如浸会大学或者香港大学,那么就不能再参加内地的投档,所以严格来讲是没有冲突的。

  主持人:在此之前选择的一些学校或者在进入学校之后,能否重新选择一些专业呢?

  黄煜:一般是有一到二次重新再转专业的机会,但也要看他自己,第一次的机会,也就是在本学院的里面,比如你是商学院的,或者你是传理学院的,原来选的是公共关系,想转到新闻,可能一年以后就可以考虑。还有大学本科一年读完以后,那个时候你觉得这个专业对你不合适,比如说你是学翻译的,但对中文更有兴趣,想跨专业,那还是有一次机会。但所有这些都要建立在大学期间你的学习成绩良好,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的基础上。否则,转专业会不太容易。尤其是从一些比较冷门的专业转到热门的专业。

  主持人:可能考生家长或者学生在最初选择专业的时候,会有一个抉择,对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黄煜:我自己很多年的经验就是希望在选专业以前,一定要把握两点。第一,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主要兴趣,比如说他喜欢研究天文物理或者喜欢与人打交道,或者有一些语言的天赋、音乐的天赋等等,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一定要把首选的专业交给孩子自己的兴趣。第二,要跟同学讲清楚,因为他们现在毕竟没有上过大学,毕竟没有走上社会,对其真正专业是什么也不了解,很可能到了大学一两年后,专业兴趣变了。所以,我觉得希望在选专业的时候,既强调首要志愿是我喜爱的,也要辩证的看待专业这个问题。如果选不上首要专业,或者首要专业不是我喜欢,以后还是有机会改变的,这是其一。其二,以后社会专业的概念其实变化很快,在大学里面,最重要的还是打好基础,有一个人格、知识、国际视野的全面变化,这才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在大学里打好基础,那么学校在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的时候提供哪些帮助呢?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呢?

  黄煜:香港的大学有一种特点,第一,它是英国式的大学本科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力。第二,在香港浸会大学,因为我们立学的资本是强调全人教育,全人教育差不多相当于国内的德、智、体、美和身心的全面健康,大致有类似这样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一个学生在知识上有一定的积累和应用,而且在人格、国际视野、对社会承担等等都有全面的提高,成为这样一种公民。在这方面浸会大学有很多的特色,比如我们每年有驻校总领事计划,各个领事会到学校分享国际上的一些事务,学生会参加一些国际上的交流活动。还有对外交换生计划,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沟通能力。还有亲善家庭计划,对内地学生来讲,可以被安排到一些由老师和社会团体组织的一些亲善家庭活动,帮助他们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学生还可以做一些义工,支援其他的服务等,这整个一系列构成全人教育的特点。所以学生在读大学的同时,慢慢成为一个社会公民。

  主持人:刚才您也提到会做一些义工,或者在香港这块更熟悉了解情况。您认为学生通过做这些同时会得到哪方面的锻炼呢?

  黄煜:同学到香港读大学,除了知识上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以外,还有一些价值观的改变,比如说竞争。我们知道在国内上学,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高中,重点名牌、精英班,一路是过五关斩六将,整体上来说,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容易引起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很厉害,是胜利者。失败者就被认为一直不行。在香港念大学,像这方面的价值观会扭转过来,我们知道这种是扭曲的价值观。竞争在某一方面的胜利,不等于以后你就能够成才,你数学考100分或者英语考100分,不等于英语和数学以后就很有成就。在香港这种环境,在多元的群体交往中,会慢慢的把这些东西看得很淡然。香港的同学本身是比较注重学习的,但是它不那么看重名次,整体文化对学生是有很有帮助的。

  第二,你的视野会很宽广。在国内的话,你的目标很明确,我要进这个,要进那个,只要打败那个就能进去。但是在香港,在国际化的环境下,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就像在大海边上,可以看到人生道路可以这样走,自己的能力很重要。这样一种情况下,他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会慢慢的发生变化。

  主持人:对于那些需要继续深造的学生,学校会提供哪些帮助呢?

  黄煜:对于继续深造的学生鼓励学业成绩要抓紧。因为香港虽然强调全人教育,但是大学毕竟首要的任务是学习,所以如果要申请研究生、申请奖学金,包括其他各种各样的机会,还是要看学习成绩的。如果致力于继续深造的同时,把主修课和英语学好,在香港是特别强调英语的地方,所以我们同学高考英语都不错,如果到了那边,要重新学会应用英语和写作英语,这两个还是有距离的。

  主持人:很多家长和学生考虑到去香港的一些费用问题,黄教授能否在这里介绍一下香港的情况呢?

  黄煜:香港是这样的,它的本科大学学费,今年也是上涨了,像浸会大学今年本科一年的学费是10万元港币,大概等于8.3万人民币。这两年港币一直在贬值,人民币在升值,这是学费的部分。每一个到香港就读本科的学生,香港政府还要额外给予资助大概15-20万,根据他的专业。也就是说一个本科生一年的培养费用约20万-30万。所以,我们的学生只承担了10万元,这就是为什么本科专业不能扩招,也有名额限制,因为有严格的政府精英补贴的制度。第二方面,香港的生活费用,因为第一、第二年,所有的内地学生都可以住在大学提供的宿舍,两个人或者三个人一间房,这样算下来,一年可以住九个月,暑假三个月要搬出去,要搞其他的活动,宿费为8000多元至11000多元港币不等。吃饭,学校食堂总体不贵,一天差不多50元人民币,这样算下来,除了学习以外,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在二千到三千人民币,还要买一些衣服和学习用品,一年下来(以9个月计)差不多是2.5万人民币,整体来说差不多一年的费用是12-13万人民币。这是指在没有奖学金,也没有任何外界资助的情况下。香港其实还有两个途径可以减轻费用方面的压力,第一,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可以拿到奖学金,2010年大学共颁发了总额逾港币1400万元的奖学金予约50名成绩优异的内地生,以减轻同学来港升学的负担。第二方面是勤工俭学,内地的大学生在香港是可以勤工俭学的。勤工俭学就是帮学校图书馆或其他一些部门做一些助理的工作,大概一个小时有50元港币,差不多是40多元人民币。一个月不能多于8000,一般学生勤工俭学做得好的话有几千块钱,这样自己的生活费就够了,学费我不敢说,因为学费10万港币是不小的数字。四年读下来的学费是40万,加上生活费,林林总总大概50多万。

  主持人:刚才您也提到包括学校的政策、激励学生怎样上以及怎样取得奖学金的一些过程,有很多学生家长也会注重在学生毕业后他们的去向问题?

  黄煜:学生毕业以后,这些学生在香港学习、生活四年了,他们在香港是非常受欢迎的,比那些到香港读一年的硕士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竞争优势。首先他们有语言的竞争优势,因为他们在四年香港社会化的大学生活里面,他们的广东话会很熟悉,其次英语和其他能力都相对比较高。最后对香港的社会和文化比较适应,也有一定的人际关系。所以说来香港就读本科的学生就业不是很难,他们的总人数不多,还会有四分之一的同学希望继续深造,所以会接着考研究生、考香港本地的,海外的、也有个别考内地的,现在台湾的研究生申请也很开放。根据历年的统计,每一届来内地的学生,有48%是留在香港本地工作,有28%选择在香港升学,21%选择海外升学,还有3%左右回到内地。

  主持人:在学生里面,您觉得如果要真正留到香港的话,会不会很困难呢?

  黄煜:不困难,本科生是完全不困难。现在问题是说,内地像上海、北京发展越来越好,一些同学也不太愿意留,他们觉得上海的机会更多,北京的机会更多,香港虽然名义工资比较高,但是消费相应也会高一些。

  主持人:浸会大学在近几年的发展当中有没有一些,您觉得是比较创新的地方,因为现在很多大学也在往一流大学进军,在香港浸会大学这么激烈竞争当中,您觉得学校会不会有其他一些创新,能不能跟我们交流一下?

  黄煜:浸会大学这几年一直在反思,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去年7月,我们换了第四任校长,姓陈,陈新滋,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著名的化学家。他上任以后,强调浸会大学新的发展方向在于创意,创造性。他认为21世纪是一个创意的世纪。所以今年3月份,我们大学成立了香港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创意研究院,希望用创意这样思考的方法带动大学下一步的发展。这个创意研究院主要是希望把一些好的想法能够付诸实践。比如,理科的创意、文科的创意、工科的创意、医学的创意,围绕“创意”两个字,推进大学的发展。又比如,像新闻教学来说,我们怎么样请世界一流的记者跟他们一起联合进行一些培训,把学生送到世界各地去进行采访,用新闻媒体进行连线报道等等,这都是创意的尝试,以后陆续还会有其他创意活动。文学院也是个创意的中心,他们搞红楼梦的长篇小说评比,还有住校的作家,还有音乐,还有音乐的交响乐团,希望在学校里用文科的一些精髓鼓励学生有更多的创意。

  主持人:如果要进入创意研究院的话,学生需要付出特别的努力,有没有一个选拔机制呢?

  黄煜:创意研究院不是一个实体的研究院,就是说他要上课。目前的运作模式是请一些大师级的人物,像诺贝尔奖或者艺术大师来住校,和学生一起上课,探讨创意的本质,希望学生有一些想法,推动学校的发展,除了上好课,学好知识以外,还要创新。

  主持人:学生可以自主报名就行。

  黄煜:对,有各种各样的创意研究课。

  主持人:现在把时间留给网友,第一个问题是学生家长,他更加关注学生的一些生活,请问黄教授,能不能介绍一下孩子到学校之后他的一个适应过程,是否会遭到排外或者生活上不适应这种情况?

  黄煜:排外倒没有。因为香港和上海这些地方差不多,是一个移民的城市,有很强的本地方言的文化强势,说广东话。一开始的时候,非广东省的同学去的话,先是要适应语言,语言背后是文化。这个阶段过去以后基本就没有什么了。因为香港是一个基本公平,讲究程序,还有法制的地方。任何一个地方,只要认为不公平就可以想办法解决,除了语言方面。吃饭也是,因为学校基本上提供的都是广东菜,当然也有大量盒饭性质的,生活费不算高,我刚才说了,大概40-50元人民币一天,学校的管理也算比较严格,比如学校的宿舍管理,还有社团文化,教室,都有管理,其实有很强的纪律在里面。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有一位家长问,能不能结合学生培养的一两个方面,谈一下学校的优势专业是怎样培养他们的?

  黄煜:我自己是兼新闻系主任,简单谈一下新闻系。新闻系和传理学院刚刚被评为世界四十大顶级的新闻院校,亚洲是唯一一家。我们培养的新闻人才,一是强调它的专业技能,二是强调实战能力,还有是世界观,也就是说起点要很高,培养他的业务能力。除了上课,老师手把手的教学以外,还要出去实地采访。现在网络,媒体用得比较多。比如,去年带了100多个学生采访了世博会,前年去了台湾,2008年采访奥运会,有些同学还会去其他的欧美国家。同时,我们还邀请了世界第一流的记者像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者,到大学跟学生讲课,还有把本地第一线的新闻记者,每年招回来,做前线记者的住校记者。大家比较熟悉的闾丘?露薇老师就是浸会大学的兼职老师,跟学生讲国际报道,她本人也是名优秀的国际战地记者,这都是我们的一些特色。我们希望他们有更好的国际视野,不能局限于香港。

  主持人:在节目最后,您有没有对一些网友要补充的呢?

  黄煜:各位家长、各位报考的同学。我觉得香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尤其是像浸会大学和香港其他的六所大学,香港8所大学里面有2所进入全国高考系统的,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其他像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和香港教育学院全部都是自主招生,自主招生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一个高考的成绩有两次机会,可以报考两种类型的大学,一个是国内类型的学校,还有一个是境外的、香港的。这样给你提供另一次机会是非常值得你珍惜的。另外,香港一直有它传统的优势,这几年我们在世界大学的排名里面,可以看到香港本身的教育产业是非常有优势的,而且学生经过四年全英语的教学以后,出来以后是完全不一样的。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更多内容请大家关注人民网教育频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