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机票如何取票:医者两难谁人知 (评论: 阿图医生·第1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07:48

医者两难谁人知

2011-04-25 23:08:40   来自: BOBO (学习本领,为病患服务)
阿图医生·第1季的评论    4

   “医生属于一个孤立的世界,一个不断流血、不断实验、不断切开人体的世界……很容易被孤立,就连我的家人也很难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如果我是一家医院的院长,我会发起一项所有医生必须参加的读书活动,而《阿图医生》一定是必读书目。前面这个念头,便是我读罢《阿图医生?第一季》后的最真实想法。遗憾的是,我只是一名普通医生,所以只能撰写一篇书评,希望更多的人读到一位医生的从医体验与感悟。
  
  《阿图医生?第一季》的英文书名是Complication,意思是“并发症”。换句话说,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阿图医生所见所感的各种并发症,并由此生发出极具人文与思辨价值的观点。在此书作者阿图?葛文德看来,医生总是面临两难境地,有时需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医疗决策。而这样的决策,是否会带来可能的并发症呢?确凿性的答案难以回答,毕竟“医疗上的决定是错综复杂的。当你遇到三岔口的时候,很难决定要走哪一条,但是又不得不选择其中的一条路。”
  
  阿图医生,是美国医学界的人文新星。他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一名外科医生,又身为《纽约客》的撰稿人。能握手术刀、妙手著文章的医生,最是让我艳羡且嫉妒。他结合自身从医经历,撰写多部畅销医学文化类书籍,是位不折不扣的医生作家。他所撰写的作品大多关于医疗,尽管有着“内部人”的标签,可角度却极为开阔。阿图医生,是一位高产作家。《阿图医生?第一季》的英文原版,出版于2003年。他的最新著作《清单宣言》(The Checklist Manifesto: How to Get Things Right)也已于2009年底出版。
  
  阿图医生成为不少大学的座上宾,为那些即将踏上医疗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们做演讲。去年,他在给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毕业讲座上谈到,“你们所投身的领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不管医生还是科学家,考虑的都是事关人类存亡的大事,但殊不知其自身已经岌岌可危了。我们的成功受到知识和能力极限的限制,受到疾苦和死亡必然性的限制……这个行业需要科学,需要艺术,需要革新,需要追求,也需要谦卑,但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它最需要你的参与!”
  
  我曾在网络上听过他的演讲,感觉他像一位深谙听众心理的励志学大师,鼓噪着每一个医疗从业路上的菜鸟。在我看来,阿图医生的厉害之处是,他能将将医疗上最复杂的事情,运用富于说理又可读性强的文字解释清楚。有趣的是,在今年十月即将召开的美国麻醉年会上,他又将作为开幕特邀讲者,就医疗安全进行专题报告。遗憾的是,我并不能亲身前往聆听。不过,我会向我的老板介绍《阿图医生》。至少,在他聆听倒这一专题报告前,将《阿图医生》送到他的手里。
  
  《阿图医生?第一季》通过具体而微的故事,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医学世界。“医学并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有时需要一些经验,有时还需要一点运气,然而我们知道的和我们追求的目标之间总会存在一段差距。” 医生,特别是外科医生,“都要面对变化莫测的情况——信息不充分,科学理论含糊不清,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永远不可能完美。即使是最简单的手术,医生也不可能向病人保证书后一定会比原来好。”某种角度看,医生的成长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以至于阿图医生在不断重复后,感觉“对于在病人身上切来划去的事情,都已经麻木了”。
  
  不久前的IBM waston人机大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阿图医生?第一季》则描绘了医学界曾发生的一场“深蓝大战”。简单点说,在诊断心电图这事上,电脑以20%的优势击败了医学专家。电脑为何胜过医生呢?阿图医生分析认为,人总是易变的,容易受到他人意见的影响。“此外还有看事情的角度、最近的经验、注意力的分散,以及信息的传播方式都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其次,人类不善于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在医学界,“像机器一样完美”也成为一种目标——医生只有不断的练习再练习,重复再重复,终生学习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犯错可能性。
  
  医生常被人们认为是冷血,没有人情味,面对活生生的病人成表现出冷漠的样子。事实上,这正是一名医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之一。至少,在医学医疗活动中,这种表面上的冷漠是有必要的。阿图医生在书中分析到,“医生在情感上会比较冷静,能理性看待所有不确定的事情,不会因为恐惧或感情用事而歪曲事实。这是由于他们的职业性造成的,他们接受过专业训练,了解如何才能做出更好的决定,除此之外,他们还能集思广益;他们的标准是来源于学术文献和精良的训练,还有重要的相关经验。”
  
  美国西北大学文学教授凯瑟琳?蒙哥马利曾说,医生天生就是讲故事的高手。要知道,他们成天都是在听故事,然后讲故事。由此看来,阿图医生无疑是其中翘楚。如今,美国大多医学院均要求学生阅读此类医学人文书籍,也鼓励他们撰写每天的学医经历与体会。反观国内,尽管不少院校均要求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实情却并不如人意。此外,国内医学人文类作品也较少见,知名作品罕有。近几年来,反响较大的包括讴歌的《医事:关于医的隐情与智慧》。毕业于台湾大学的医学博士侯文咏,则以小说《白色巨塔》及其他几部描述从医点滴的书籍,也风靡于华语世界。
  
  去年,一部非“内部人”身份的小说《心术》,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也经常被医生所谈起。在我看来,这本难以称得上小说的作品,只是在借助合理的情节,“堆砌”医院的现实问题。我总是在想,如果医生有心去记录,撰写的作品将更动人。
  
  何时会出现一位本土的“阿图医生”呢,我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