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区旅游攻略:第九章 因式分解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56:24

第九章  因式分解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稿)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2005版)第14册

一、本章主要内容:

1.因式分解的概念。

2.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二、地位与作用:本章内容是在整式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为互逆的恒等变形,与整式乘法运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因式分解在今后学习分式化简(约分和通分)、解方程等知识中有广泛的应用。

三、教材编写特点:

1.教材只介绍了最基本的因式分解的方法,即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在运用公式法中只涉及了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2.在教材编写中,努力渗透了类比思想。比如,类比因数分解的概念引出因式分解的概念。

3.教材在概念引出的过程中,通过“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给学生留出观察、分析、归纳的空间和时间,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4.在方法的得出过程中,也通过“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给学生留出观察、思考、讨论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5.本教材把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比较灵活的数学知识设计成“探究与应用”的栏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

6.介绍了利用图形计算器进行因式分解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课程标准的要求: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五、考试说明的要求:(2009版)A层次: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关系。B层次: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C层次:能运用因式分解的知识进行代数式的变形,解决有关问题。A、B、C三层次详见附件1

六、教学目标:

1.基本要求:(面向每一名学生)

(1)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

(2)学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并能应用因式分解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提高运算能力。

(3)经历公式的几何背景,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转化思想。

(4)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略高要求:(面向中等以上的学生) 

(1)把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进行对比,领会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的关系。

(2)练习用换元法进行因式分解。

(3)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

(4)结合学生在黑板上的展示,进行积极的课堂评价。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3.较高要求:(针对部分优秀生)

(1)了解利用图形计算器进行因式分解

(2)掌握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

(3)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设计说明]

1.本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设计从学生不同层次水平出发,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

3.本教学目标设计属于试验阶段,不妥之处请多指正。

4.分层的界定是个难题。

七、课时计划:7课时

第一部分:                                                     1课时

因式分解的概念,初步认识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熟记公式。                                                             

第二部分:                                                     4课时

通过对比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加深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单项练习和综合练习。                        

第三部分:                                                     2课时

因式分解的应用、提高。优秀生掌握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

八、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因式分解的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

因式分解是学生进行分式运算、解一元二次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础。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由于因式分解没有学好,导致计算失误严重。因此,我把因式分解的单项训练作为重点。计划采取加强口算练习,以次降低难度,增加练习量。把所有的学生都能进行简单的因式分解作为教学的基点。

2.难点:在因式分解中,把比较复杂的符号形式通过变形转化为简单的公式形势。

这是教学参考书中的看法,我认为因式分解的概念是难点。对因式分解的概念,需要在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实际上这是因式分解的概念。学生没有达到“分解到不能再分解”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他们没有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另外,还有的学生在完成因式分解后又继续作整式乘法,这也是不清楚因式分解的概念。

3.关键:有效练习。

每节课都要有层次,对于学困生只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因式分解,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做一做C组题,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

九、教学建议:

1.要注意因式分解与因数分解的类比关系。

2.要注意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关系。进行对比练习,防止学生产生认识上的混淆。

3.要注意因式分解过程中转化思想的应用。

4.要注意给学生设置问题情景,留出较多的空间和时间,应到学生在观察、试验、分析、归纳、类比的参与过程中,体验和领会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5.在上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考,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与讨论。

6.在因式分解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因式分解的训练,培养学生言之有理,落笔有据,明白算理,严谨认真的习惯。

7.要避免过于繁琐的计算,避免过分追求题目的数量和难度。

8.从整体和较高层次上把握本章的知识内容,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十、计划研究的几个问题:

1.因式分解与密码设置的关系

2.提高练习效率。练习题采取题组的形式出现。要安排出层次。

3.本章内容看着简单,做起来很难,需要与做哪些准备。

4.本章与第七章《整式的运算》关系密切,而教材没有直接安排,中间插入了《观察、猜想与证明》一章。估计编者是出于整式的运算,有一部分学生需要进一步练习的原因。另外,在学习因式分解的同时可以练习巩固《证明》。在学习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这一章时,进一步巩固练习因式分解。

5.本教学设计缺乏学情分析。

本人邮箱zc459095@126.c0m。请多提宝贵意见。附件1考试要求划分A、B、C三个层次。A层次:能对所学的知识有初步的认识,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并能在具体环境中进行辨认,或描述对象的特征,并能指出与有关对象的区别或联系。B层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和简单的实际问题。C 层次:能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的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实现对特定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