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联农耕园的娱乐项目:学者的素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04:50
10月31日清晨,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父”的科学泰斗钱学森,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祖国和人民。钱学森是个贡献甚多的人,也是个性格鲜明的人。他一生都坚持四条原则:第一,不题词;第二,不为人写序;第三,不出席应景活动;第四,不接受媒体采访。

  简简单 单的“四不原则”,却充分展现了一个科学大师和学术巨匠的高风亮节与治学态度。不题词就是不为名利所动,不盲目定论,不爱慕虚荣;不为人写序就是不帮拉大旗作虎皮之流鼓吹,因为只有甘于坐“冷板凳”的人才能潜心研究;不出席应景活动就是不搞门面工程,若是三天两头去应景,哪有时间搞科研;不接受媒体采访就是不慕虚名,而要脚踏实地钻研学问。钱老之所以受到世人敬仰,不仅仅在于他在科学上所作的巨大贡献,还因为他的卓绝的品德人格和科学精神。

  说到这里,让人不由得想起了另外一位大师钱钟书,钱钟书也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三不愿”,这和钱学森的“四不”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钱钟书在国际上声誉大震,成为一位国际知名的大学者。在钱先生八十寿辰之际,有关部门要给这位学术权威举行盛大的庆祝典礼。对此,钱钟书委婉而坚决地谢绝了。事后,有人问钱老为何拒绝举办这一庆典,钱钟书先生淡淡地说:“不愿花不明不白的钱,不愿见不三不四的人,不愿听不痛不痒的话。”

  对比当前我们学术界的一些不良习气,钱学森的“四不”和钱钟书的“三不愿”实在该让某些人脸红。看看当下学术界,不是互相吹捧,就是爱慕虚荣、追逐名利,有多少人有这样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学术风骨,又有多少人真正敢于质疑、敢于批评?君不见,近年来学术界剽窃抄袭、侵占成果、申报造假、论文挂名的现象此消彼长;学术研究不求深入、满足一知半解,脱离实际、粗制滥造的情况绝不鲜见;哗众取宠、吹拍拉扯、追求轰动效应的风气横行;大学行政化、官僚化严重,学术成果评审、鉴定、评奖“唯官是图”,学界的“官本位”现象大量存在,许多学者热衷于做官,以便利用职务捞课题、搞关系、拿经费。

  如此诸多乱象和弊端的出现,既与部分学者学术道德滑坡、学术研究浮躁、热衷追名逐利,缺乏“十年磨一剑”、“甘坐冷板凳”的科学研究态度有关,同时也与社会不良风气和现行的学术评价制度有关。科学研究的浮躁之风盛行,媚俗之风渐长,造假行为蔓延,严重危害学术的本质,妨碍科学的创新,面对这一切,亟须重建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

  钱学森的“四不”和钱钟书的“三不愿”之所以为世人所传颂,就是因为老一辈科学家和学术巨擘优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人格,如淡泊名利、谦虚谨慎、追求真理、敢于怀疑、锲而不舍的精神,犹如一座灯塔,照亮后人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