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高铁站到欢乐谷:《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的四点新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44:46
  专家报告听过不少,真正有收获的却不是很多。
   来深圳后,学校条件好,请来专家做报告几乎是家常便饭,大家也就习以为常,爱听不听了。4月14号,专家又来我们学校了,这次来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退休老教授张厚感先生,老先生是我们国家老一辈的教育专家,话说得很朴实,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让我听得心里挺舒坦。遗憾的是,老先生毕竟已经退休,他说的话依然改变不了目前教育的现状,无外乎和大家一样,感叹唏嘘一番而已。
   综观他所讲,有两个大的方面:
 一、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回顾。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的四点新意。
1、《大纲》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课标》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课标》提出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课标》提出教学方式的转变,即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课标》设置了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围绕这些问题,老教授一一道来,给我印象深刻的有如下几点:
1、习作不等于创作,中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个性化作文”,训练孩子不说套话,而要说真话;
2、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应该是:识字-读书-作文,外部语言用来表达,内部语言用来思维;强调语言的“群体性”,即民族语言,因此让孩子们学一点语法和修辞很有必要,《课标》中“淡化语法”的提法是不对的;
3、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老教授显然不以为然,他认为,我们的学习是以接受型为主的,学习是艰苦的个人劳动,不动脑是不行的,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够灵活地去运用,而合作探究浪费时间,效果不好;
4、读书需要时间,孩子的任务是读书而不是社会实践,对孩子们来说,谁多读书谁写文章就得心应手,社会实践是成人的事,不适合孩子,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大可不必。
  欣慰的是,这些观点迎合了我的一贯做法和心理,我正想为自己没有误人子弟寻找“理论依据”,因此打心眼里感激老教授的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