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造假机器人:新概括 新突破 新实招——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三组新亮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41:01

新概括 新突破 新实招——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三组新亮点2011年11月03日07:5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者按: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理论上有“精神空虚不是社会主义”等新的概括,在政策上有“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等新突破,在举措上有“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等新实招。这些新概括、新突破、新实招是未来文化工作的重要指针。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新亮点,我们摘选了有关重要论述,并请专家加以解读。

  理论 新概括

  ■专家解读

  
人无魂,萎靡不振;国无魂,沉沦衰落

  □张国祚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


  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这个理论新概括既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也突出了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人若无魂,必然落魄迷茫、萎靡不振;国若无魂,则必然散乱无序、沉沦衰落。而一旦抽掉这个“精髓”,那种文化既不会是“先进”的,也不会是“社会主义”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这个体系的四层含义都是决定国运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方针政策、战略规划的理论之魂;偏离这个理论之魂,思想文化就会出现混乱,决策布局就会迷失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引领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之魂;丢掉这个旗帜之魂,就无法想象为什么仅仅经过60多年的奋斗,中国就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一跃而成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团结奋进之魂。没有这个团结奋进之魂,中国就不可能彻底扭转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热爱祖国、民族和睦、精神振奋、锐意创新的生动局面。“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国民道德规范之魂。没有这个道德规范之魂,人们的思想、情操、品格、言行就会失去修养方向和心理约束,社会就会丧失是非、真假、对错、美丑、荣辱的鉴别标准,文学艺术作品就不能引领社会积极、健康、向上。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实是兴国之魂,只有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强国战略的根本任务认真抓好,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化才能方向明确、思路对头、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大发展大繁荣。

  亮点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摘自《决定》第一部分

  ●精神空虚不是社会主义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自《决定》第一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摘自《决定》第三部分

  ●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摘自《决定》第四部分

  ●文化产业是重要途径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摘自《决定》第六部分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摘自《决定》第七部分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

  ——摘自《决定》第九部分

  政策 新突破

  ■专家解读

  
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考评体系是一种创新

  □周熙明 中央党校教授


  “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这是《决定》确定的一项约束机制、一种制度安排。有一种硬性的考评机制,就必然会促使各级政府、各级领导认真地、均衡地考虑文化的发展,既要考虑人民群众物质上、生活上的改善,也要考虑精神生活的改善,两方面均衡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

  文化是一种在实践中获得、反过来又指导、规范实践的日趋丰富多样的价值信仰系统、认知系统和审美系统。文化引导人类不断地超越现象、个别和当下,进入本质、普遍和久远,是人类的意义之源、力量之源和秩序之源。任何精美的文化总要弥散性地承载于物之上。因此,文化也可以进行数量上的描写和描述,是可以考评的。当然,真正关乎精神、道德、信仰、价值的东西,不大像经济数据那么容易考评,但还是可以建立一系列新的有弹性、能够大致衡量成效的标准。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科学发展考评体系,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一个新的开始,至于细节上的操作,怎么样准确评价文化发展上的功与过,还有待我们探索。

  亮点

  ●公共文化产品纳入预算

  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

  ——摘自《决定》第五部分

  ●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乡规划

  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设计,拓展投资渠道。

  ——摘自《决定》第五部分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摘自《决定》第五部分

  ●鼓励城市对农村文化帮扶

  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鼓励城市对农村进行文化帮扶,把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标。

  ——摘自《决定》第五部分

  ●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

  ——摘自《决定》第六部分

  ●对非遗项目实施税收优惠

  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接,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

  ——摘自《决定》第七部分
举措 新实招

  ■专家解读

  
发展网络文化是重要任务

  □张希贤 中央党校教授


  《决定》中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传播体系、农村文化建设等均提出一系列新举措,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文化建设。如何正确地认识、科学地建设、创造性地运用和有效地管理数字文化和网络文化,使其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生力量,是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网络文化、数字文化、信息文化,是对东汉蔡伦造纸、形成“纸制文化”传播形式以来的历史性飞跃。其次,网络文化的多元、多样、多变特点非常突出。既然如此,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就理所当然地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这既是政治责任,也是历史使命。

  我们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民主文化,把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公共财政经费公开,在网络上大力发展,让人民群众监督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监督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政务行为,建设勤政廉政的政党和政府。二要利用网络文化平台,积极推进文学、艺术、音乐、影视等各方面文化艺术作品的创造,推动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三要利用网络文化平台,“走出国门”,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新成果,进行广泛的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不断提高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亮点

  ●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加强重点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自《决定》第三部分

  ●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

  整合有线电视网络,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

  ——摘自《决定》第五部分

  ●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

  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发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示范引导作用,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重点扶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研究项目,着力推出代表国家水准、具有世界影响、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优秀成果。

  ——摘自《决定》第三部分

  ●构建富有效率的舆论引导格局

  以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宣传资源,构建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舆论引导格局。

  ——摘自《决定》第四部分

  ●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

  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鼓励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

  ——摘自《决定》第四部分

  ●建立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

  要继续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建立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造就一批人民喜爱、有国际影响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

  ——摘自《决定》第八部分

  ●实施高端紧缺文化人才培养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高端紧缺文化人才培养计划,搭建文化人才终身学习平台。鼓励和扶持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优化专业结构,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培养基地。

  ——摘自《决定》第八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