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钱的事杨冰:加速构建资源回收利用专业化产业体系,促进垃圾处理事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35:21

一、  问题的提出

(一)广东省垃圾排放与处理形势

广东省生活垃圾处理形势严峻。一方面,垃圾产量急剧增大,广州、东莞、深圳3座城市2009年生活垃圾日产量均超过12000吨,21个地级市生活垃圾日产量已逾6万吨,以食品废弃物和包装物为主的产品废弃物成为垃圾的主要来源,产品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成为资源环境节约与保护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垃圾处理方式单一,仅焚烧和填埋,设施消纳能力严重不足,无害化处理率仅60%,资源利用率不足30%,设施消纳能力增速滞后垃圾产量增速,广州市中心城区垃圾日处理能力缺口高达5000吨以上,面临2012年后垃圾填城风险,而且,设施布局不合理,多分布在偏远区域,导致垃圾运输距离增大、沿途污染治理费增高和区域发展更加不平衡。各地都困于寻找垃圾消纳出路,而新设施建设又受制于日益彰显的垃圾及垃圾处理设施的邻避效应,其引发的社会矛盾并成为群发事件潜在热点。

(二)广东省垃圾处理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东省垃圾处理处于产业化初期,主要问题如下:

1、         垃圾处理以消纳垃圾为主要目的;

2、         垃圾处理产业体系不健全;

3、         垃圾处理市场有待开发和开放;

4、         企业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

目前,广东省垃圾排放控制体系是空白,已排放垃圾的分类、清运、回收、利用与填埋处置体系有待完善,市场有待细分、开发和有序开放,垃圾处理企业远未达到专业化水平,缺少竞争力,企业之间缺少分工协作,其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广东省仅有日处理能力12000余吨的焚烧厂回收垃圾热能,焚烧和填埋都是混合收运垃圾混合处理合处置,烟气净化和渗滤液处理分别成为焚烧厂和填埋场的棘手问题,有待完善。物质回收主要依赖废品回收站点,主力军是流动的拾荒者,完全受资源需求市场驱动,不具有强制性和专业性,资源回收率和回收效率较低,经济效益较低的资源得不到回收,有毒有害垃圾不能分类处理。

二、解决办法

政府应加速构建资源回收利用专业化产业体系,促进垃圾处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着力点是构建以资源回收利用为核心、以专业化为标准的垃圾处理产业体系。

(一)从垃圾处理产业体系角度着力

不能再把垃圾处理分割成收集、清运、焚烧和填埋等环节,应从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垃圾处理产业体系由垃圾处理作业体系及其上下游产业和支撑体系构成。必须构建包括排放权交易体系、资源回收利用和无用垃圾填埋处置的垃圾处理作业体系。必须同步构建以垃圾处理设备开发制造为重心的上游产业和以垃圾处理产品的推广应用和市场服务为重心的下游产业,为垃圾处理作业提供装备和市场保障。垃圾是一种特殊原料,垃圾甚至垃圾处理产业的一些产品是邻避物,垃圾处理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其服务性产品具有生产与分配相分离的特点,垃圾处理产业的一些环节微利甚至无利的,垃圾处理产业需要支撑体系做保障。必须建立健全包括组织、法制、技术及技术服务、公共财政和社会保障等支撑体系的垃圾处理产业支撑体系。

    (二)从资源回收利用专业化角度着力

不能再视垃圾处理为一种粗放性作业,将混合收运垃圾一填了之或一烧了之,应从资源回收利用专业化角度着力,以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效益和自适应能力。

一是坚持以资源回收利用为核心。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物质回收利用和能量回收利用的比例,使物质、能量和环境容量3类产品的产出最优化。

二是以专业化标准要求资源回收利用和产业发展。所谓资源回收利用专业化就是按照回收利用环节、产品种类等属性在企业之间、地区之间进行分工协作,推动资源回收利用向专门化、集约化、区域化方向发展。专业化是建立在专业的敬业精神、对产业产品和生产工艺的专业理解、对产业体系的系统认识和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等基础之上的,唯有如此,才能建立起专业化标准、工艺和管理,才能打破传统束缚,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系统推进。当前,亟需推进以包装物再用、塑胶再生、废纸制浆、玻璃与金属再用或再生等为代表的工艺导向型专业化和以堆肥、回收热能生产的电力或蒸汽、填埋处置服务等产品为代表的产品导向型专业化,规范社会对垃圾处理方法方式、产品知识等方面的认识,消除公众恐惧心里,培育垃圾处理的迎臂效应。

推进资源回收和垃圾处理专业化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4项原则,确保资源回收和垃圾处理落地实施。它们是:

1、政府引导,构建政府、非政府组织、志愿者和公众(包括企事业单位、家庭和个人)组成的多中心的垃圾处理产业体系;

2、因地制宜,构建垃圾排放和垃圾处理相统一、符合本地科技、文化、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可落地实施的垃圾处理产业体系;

3、联动发展,构建区域合作型垃圾处理产业体系;

4、依法治理,构建法治化垃圾处理产业体系。

三、国外垃圾处理经验

发达国家走过了从填埋到焚烧加填埋再到以垃圾分类处理为基础的闭环式资源回收利用之路,建立起了法制保障下的技术型专业化产业体系,有效地协调了垃圾处理服务与资源环境保护,垃圾处理产业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中国家也认识到了建立垃圾回收利用和分流处理体系的重要性。欧盟第六个环境行动计划(2000年—2010年)要求到2020年欧盟50%的垃圾必须被回收利用,到2050年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包括废纸、塑胶、玻璃、金属、废纺织品等)填埋处置将是非法的,目前,德国生活垃圾的再利用率达到50%,丹麦的再利用率甚至高达65%。美国制定的2010年垃圾处理目标是回收利用60%(包括10%热处理)和填埋40%,目前,美国垃圾回收利用相关企业达56000家,提供劳动岗位110万个,年度总销售额2360亿美元。韩国严格实行垃圾分类和计量收费制度,因这一制度的推行,韩国垃圾排放量减少了37%以上,而资源回收量增长了40%。韩国政府要求从2005年1月开始,食品垃圾不得进入填埋场,该政策有效降低了垃圾填埋率。巴西自1992年开展垃圾二级分类回收,如今已成为垃圾分类回收的世界典范,到2006年有327个城市加入了垃圾分类处理的队伍,组建了430多个合作社,共创造了50多万个就业机会,合作社成员的月平均收入可以达到270美元,相当于巴西最低工资水平的两倍。

国外垃圾处理经验表明,只要走资源回收利用专业化产业发展之路,不仅可以及时高效消纳垃圾,还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物质资源、能量资源和环境容量,并有可能直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由此可见,构建资源回收利用专业化产业体系可促进垃圾处理事业可持续发展。 (熊孟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