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林和胖丫为啥离婚:从世博看垃圾治理:现实与理想的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02:41

 

世博会从3个方面启发我们该如何治理垃圾:世博会展示了世界各地垃圾处理的发展历史,提供了一个反思垃圾处理方式的舞台,同时,世博会本身展示了垃圾处理的最新理念: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强调垃圾分类回收,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突出源头减量和循环利用,2005年爱知世博会提出3R理念以“不让垃圾走出会场”,2010年上海世博会则给出了现实面前追求垃圾“零废弃”的勇气,垃圾治理需要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做出有利于“让生活更美好”的选择。

垃圾治理必须跳出传统的填埋或填埋加上混合垃圾焚烧等粗放性处理处置模式,强调源头减量、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和填埋处置并举,以资源回收利用为核心,以专业化分工协作为标准,确保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落地实施。对此,强调三点:

一是促进清洁生产,实现源头垃圾减量。将垃圾减量和排放控制措施应用到产品规划、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交换、消费和报废处理等环节,通过改进规划和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垃圾的产生和排放,从源头实现垃圾减量。

二是发展循环经济,保护资源环境。台北市以“资源循环、永续社会”为展览主题,以45%的资源回收率向国际社会展示美好生活典范,获选进入上海世博会最佳实践城市之一。台湾在政府强力主导下历经“填埋为主”、“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物质资源回收阶段,于2003年步入垃圾“零废弃”追求之道。 “零废弃”方案以源头减量、资源回收利用为主,搭配中间处理及最终处置为未来垃圾处理的执行方向,将资源有效循环利用,逐步达成垃圾全回收、零废弃的目标。为推动“零废弃”方案,台湾推行资源回收利用法,强制垃圾分类、随袋征收、资源回收利用,畅通回收管道,并完善技术、财经支撑体系和源头减量措施。实践证明,填埋、焚烧甚至再加上源头垃圾排放控制,都不足以发展可持续的垃圾处理产业;只有构建起资源闭环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及时、优质和公平的垃圾处理服务,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

三是依法治理,确保垃圾处理产业有序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具有公益性,其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企业、家庭和居民,涉及到个人与社会、发展与保护、公平与效益等问题,需要依法治理。垃圾治理需要行政强制和行政引导。一是要建章立制和公正执法,二是要搭建政府服务平台和公众参与平台,促成公众养成可持续消费习惯,自觉加入到垃圾治理立法、执法、处理和监督行业;三是要逐步形成行政监管、专业监管和社会监管的三级监管体系,确保有法必依、行动必果和社会广泛享有垃圾处理服务。垃圾管理法治化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全体公民都有享受健康、安全与舒适生活的权利。

从世博展示的垃圾治理理念审视广州垃圾治理形势,我们面对破解“垃圾围城”之困和构建垃圾处理产业2大任务,必须3条腿走路:现有垃圾处理设施内部挖潜和先进成熟设施建设,同时完善垃圾治理支撑体系。制定与完善市级垃圾治理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源头减量、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和填埋处置并举的多种垃圾处理设施,在确保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以资源回收利用为核心、以社区为组织主体、以专业化分工协作为考核指标的垃圾处理产业,千头万绪,一个原则:政府引导、社区组织、企业参与、自产自消、源头减量、回收利用、因地制宜和落地实施。垃圾治理需要在现实和理想间做出选择,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落地实施”。

总之,垃圾治理是一个清洁生产、废物处理、资源回收利用和城市化的综合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经济、人文社会和政治发展的复杂问题,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法治化道路,优先考虑垃圾排放控制,高效有序地处理处置垃圾,提高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程度,并确保垃圾处理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才能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处理产业。只有把垃圾治理看成公共事务治理的重要内容,视垃圾处理产业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才能让垃圾处理既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确保垃圾处理产业可持续发展。

(广州市生活废弃物管理中心  熊孟清  杨桦  彭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