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林身高个人资料:读书之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26:21
  世界因文学而美,文学因书籍而美。
  昙花的美源自于转瞬即逝的哀怨;秋天的美源自于落叶凋零的悲伤;维纳斯的美源自于那断臂后无尽的遐想。而读书的美,却是那思考时双眸紧锁时的渴望。
  读书的美源自于追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书籍的海洋是无限的,而真理却是人们在追寻中的结果。因着追寻,人们多了一份"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孤独;因着孤独,人们徒添了丝"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无奈;因着无奈,人们便产生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慨。追寻是痛苦的,也是孤独的。也正是在那痛苦和孤独的沙砾中,磨砺出了真理这颗璀璨的宝石,让文人志士为之倾倒,哲人古贤为之憔悴。读书的美,蕴涵于此。
  读书的美源自于发现。因着发现,李白发出了"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呐喊;因着发现,辛弃疾唤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的雄心;因着发现,苏字瞻道出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辛酸。如果说追寻是一只笔,那么发现便是那多采的颜料。少了颜料的笔,即使再着名的山水画名家,也是无法临摹出任何幽雅之作的。同样,在追寻的过程中少了发现,那追寻便是毫无意义的。正是发现的存在,证明了追寻的价值,点燃了追寻的意义。读书的美,隐藏于此。
  读书的美源自于思考。书籍是人类知识进步的阶梯。如果说读书是阶梯,那么思考便是组成那阶梯的一级级台阶。孔子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台阶的阶梯,是永远无法站人的。同样,古话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有不断的思考,去领悟"黄金屋",去欣赏"颜如玉",才能集百家之大成,一窥天道之一角。读书的美,驻留于此。
  御一叶扁舟,徜徉于山水之间,感受着那"逝者如斯"的豪迈;品一味香茗,徘徊于田野之际,玩味着"古道西风瘦马"的凄凉;读一卷好书,游荡于六合之际,品味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悲伤。
  读书因追寻而美,追寻因发现而美,发现因思考而美。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中外名人名家对读书都不吝言辞,高度赞美。哲学家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书籍是传递人类文明的圣火,读书尤其是读好书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探究生活真谛、提升人生境界。
  读书之美,美在感悟与洒脱。上天赐予芸芸众生的并没有什么不同,差别仅仅是每个人胸襟中那一份坦然与洒脱。一卷在手,就是与着者的心灵沟通,一念之间便可步入精神殿堂,端坐生命的菩提树下,与大师、贤人对话,观世事变迁,悟人生真谛。读书让人识得天地之广阔、人生之绚烂,纵有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也能做到苦而不悲、得而不骄。走过岁月的困惑,靠着书籍的滋养,读书之人方能“心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像被智者引了去思考,心中满是愉悦、满是欢喜。
  读书之美,美在脱尘与自享。人生之烦,多在得失之考量与欲望之虚高,总也摆脱不掉名与利的烦恼。读书是生命的自享、心灵的安然,书中透出的人性光辉,让我们对崇高以礼拜、对正义以追求、对历史以敬畏。一书在手,就是带着一份淡泊宁静的心境走进万千世界,独享姹紫嫣红。小小书卷,大千世界,靠着书籍的滋养,读书之人方能“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转眼间,已闻春鸟报晓之音,心中满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读书之美,美在充实与奋进。温家宝总理说“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能增加勇气与信念,提供人之精神自由追求的可能与现实途径。好书特别是那些震撼人之灵魂的书,催人向上、激人奋进。平凡的日子,靠着书籍的滋养,读书之人方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读书让人守得住道德的底线,克制人生观上的物欲主义和道德上的虚无主义,萌发创业激情与生活热情,让人生过得充实而又有意义。
  读书之美,美在量变促质变。至今,人们仍铭记着近代着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推动普通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建设强盛国家”的远大理想。由量变到质变,关键是读书者在人生进程中始终有紧迫感、责任感、负重感和自豪感。日积月累,“博学之、明辨之、慎思之”,终成硕果,才能最终实现量变到质变惊险的一跳。
  读书之美,美在温故知新。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们可以在书中领略自然美、人文美、哲理美和创新美。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关键。读书之美,美在延伸阅读,美在人类文明史进程中妥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读书之美,美在超越的精神境界。冲破狭隘经验之篱笆,让心灵拥有广阔的大地是一种衡量生活是否高标超拔的重要尺度。而读书正是一扇开向自由天空的窗户。帕斯卡尔说:人是一颗会思考的芦苇。是的,人正以他在精神上的高蹈远举给自身的存在定位。读书作为一种精神游历实堪寻梦入醉的情致韵味。一册入手,咫尺之内便可视通万里行心笃八极思接千载悄焉动容,几千年文化成果如清凉甘露滋润心田。如梦如醉的形容实在是不过分。?读书之美,美在开阔视野。相对于生活中的边际,读书给我们不着边际的可能,给了我们“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交相参证融会贯通的大美。在不着边际中灵魂反而有了一快栖息之地,找到了一种与人生之短促微妙的抗衡的至大至刚的力量。读书,如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是翘望的姿势,是对遥远目标的迫切。读书之美的核心内涵也许就在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执着中获得延续。
  读书之美,美在令人开阔眼界。大海深处翩翩起舞的水母,可以给人带来幸运的舡鱼以及璀璨的珍珠,无不吸引着我与《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的诺第留斯号一同旅行。
  读书之美,美在令人受益匪浅。《热爱生命》中主人公饮河水、食野果,在群狼出没的大草原中独自艰难前行数十天,最终在海边被偶然经过的渔船救起。他对生命强烈的热爱与渴望,使我懂得生命的弥足珍贵。
  读书之美,是《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老人无所畏惧、积极乐观的人生航标;读书之美,是《海蒂》中小海蒂热爱生活、乐善好施的纯真心灵;读书之美,是《水浒传》中梁山一百零八将轰轰烈烈、名噪一时的英勇起义;读书之美,是《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历尽艰险、取得真经的传奇经历……
  读书之美,美在一个过程。就如喝茶一样,一般喝茶是解渴,没什么讲究,撮一把茶叶放进容器,倒上开水喝就是了。但如果喝茶喝出了过程,喝茶便成了艺术,便成了道――便成了茶艺和茶道了。插花也是这样,一般人装饰家居,基本是到花店买来鲜花插入甁甁罐罐。但如果插花插出了过程,便是花艺和花道了。读书更是这样,随便拿本书来看,那叫翻阅,一般看报纸、杂志没什么过程可言,更多的是消遣、打发。真正读一本书,一定是有过程的。第一步就是出于需要想阅读哪类书。第二步就是到书店选购书籍。第三步就是买来书之后读书的过程。读书总得有把凳子有张桌子吧?如果有抽烟喝茶的习惯,还得预备烟缸和茶杯吧?如果要摘要书中内容或写下心得体会,总得准备纸和笔吧。一切准备停当便开始了阅读――这时候只有眼睛和文字在做着无声的交流,寂静、安祥,顶多夏夜读书时会偶尔发出“啪”的一声“该死的蚊子”!
  曾经有一位长者让我评判他拍摄的照片,每张照片都各有千秋,但我唯独挑选了那一张:在冬天的暖阳下,一个女孩在专心致志地低头读书……波光潋滟的湖水,碧蓝如洗的天空,如盖的香樟古树下,一个亭亭玉立的长发少女坐在椅子上专注地读书,这是我十几年前漫步于西湖苏堤见到的一副绝妙美图。当时由衷感叹,读书的女子真美!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读完一本好书,犹如饮下一杯甘醇的美酒,酣畅淋漓、回味悠长。人生多繁忙,事事总相随,不是每个人都能静下心来去读书。读书贵在坚持,只有当我们捧出心中最为柔软的温情和最为细致的情怀去迎接书籍的墨香,才能有把握人生道理、体会人生价值的感悟。
  灿烂的阳光下,我翻开一本书,一丝熟悉的香气旋即飘散开来。忽而一阵风吹过,书页哗啦啦地作响,好似一条小溪在欢快地流淌,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幅绚丽的风景画,我尽情地享受这读书之美,思绪伴着情感在风儿的拂动下轻舞飞扬。尽管读书不多,但我仍欣赏并渴望融入这样一幅温馨美丽的画面:一个人的夜晚,倚靠在床头,就着橘黄色的台灯,手捧一本散发出淡淡墨香的精美图书。疲劳了,独步窗口看一眼夜色中的万家灯火;高兴了,将书重新捧起再次咀嚼回味刚刚读过的精彩文字,其感觉一定是妙不可言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