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车 近视:齐白石画老鼠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59:24
老鼠被列为四害之一,它们发达的啮齿能够啃坏坚硬的木板、咬碎结实的布料,它们食性很杂,粮食和剩菜都是它们的美味,老鼠警惕性高,有储藏的本领,是一种破坏力很强危害性极大的哺乳动物。特别是它们惊人的繁殖能力和反侦察能力,令人防不胜防、苦不堪言。据说老鼠对付不明诱饵,一般是老弱病残的先尝试,确定安全后,年轻力壮的才开口。民俗文化中,老鼠却位列十二生肖之首位,这让很多人费解。“贼眉鼠眼”“鼠目寸光”“过街老鼠”等词语表达了人们对老鼠的痛恨。不过老鼠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有着一种预知的本能,解放前科技落后,解放工人就是携带老鼠下煤矿,它们对瓦斯很敏感。     国画大师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农村,当过农民,做过木匠,多姿多彩的农村生活给他的一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创作源泉,白石老人的画作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花鸟画题材就超过300种,他曾经说他不画没有看过的东西。白石老人一生画的老鼠多达几十件。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看到老鼠,会出现的状况要不是惊声尖叫,就是人人喊打,摆明就是不受欢迎的动物;但是,如果藉由艺术美化,却又异常地大受欢迎,来自西方的米老鼠就是最佳例证。而在中国渊源流长的文化传统中,以老鼠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又是怎样的光景呢?
  虽说很难确定究竟何人最早让老鼠入画,但由宋徽宗所主持编撰的《宣和画谱》便已经记载内府收藏了唐代边鸾(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德宗年间)的一件《石榴猴鼠图》、北宋徐崇嗣的一幅《茄鼠图》,乃目前最早的文字纪录。南宋邓桩所著《画继》卷八《铭心绝品》中,则提及于文元公孙贾通判公杰家,藏有后蜀黄荃(约903~965)的《鼯捕鼠图》,显示最早的画鼠作品应当不会晚于唐末,惜今日已无能得见上述作品。
  至于目前所能看到最早的一件画鼠作品,则是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的《苦瓜鼠图》。此件画一鼠在白日窜至石上,回首注视垂吊的两颗苦瓜的情状,老鼠身体用干笔淡墨皴擦而成,再用浓墨提点鼠之眼、耳、鼻、爪,便成功地将其灵动姿态刻画而出,现藏北京故宫。由于明宣宗常见此类戏写,连带也影响了其时的宫廷画家,像是孙隆于晚年名作《花鸟草虫图》亦绘有瓜鼠一段,画家以没骨画瓜叶,工笔细写老鼠仅以后肢人立,两前足捧着食物的生动模样,惹人怜爱。
  入清之后,同属明宗室之后的八大山人也有《瓜鼠图》一作传世,只见蹲踞在瓜上的老鼠,目光炯炯直视前方,画家纯以墨色渍染出老鼠身体与长尾,然后细笔短线勾出下腹与左耳、鼻尖,率意随性之至,虽是小品,仍显画家过人天分。华岩则将笔下的对象延伸到松鼠,如兰千山馆寄存于台北故宫的《写生册》24开中,《缘枝松鼠》一幅,写攀附枝上的肥硕松鼠盯着画面左侧垂吊而下的三条瓜实,松鼠部分以干笔露峰刷出毛刺般的身躯,与墨色写意的藤叶、瓜实相映成趣,造型生动,富有张力。此种兼工带写的画法也带给后世极大影响。
  此后,鼠的艺术形象纷纷从画家的笔端钻出,再加上晚清文士钱泳(1759~1844)收录于《履园丛话》卷16“精怪”类的《鼠食仙草》经过流传,转化为人人耳熟能详的“老鼠娶亲”民间故事,更使以老鼠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大幅增加,或者纯为游戏之作,或者藉以针砭时事,都让像清末名家虚谷、赵之谦、任预、倪田、程璋,到近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溥心畬、于非闇、高剑父、丁衍庸、徐悲鸿、唐云、黄永玉、欧豪年、郑善禧等画家以画鼠为乐事,尽情各显其才。(作者:张礼豪 摘自台湾《典藏古美术》2008年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