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行走是怎么做到的:看看全球最好的教育是什么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8:14:09

看看全球最好的教育是什么样?

 摘要: 芬兰这种北欧国家,国小人少,生活质量很高,社会平等。芬兰的教育理念、方法,也是这种社会背景下的产物。上周日看了上海教委副主任的访谈,他提到一个关键的理念:关注孩子的终身学习与成长,让我很是欣慰,我觉得中国的教育也在发生改变,虽然慢,但还是有希望!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郊区有一家波基拉克索小学,学习气氛之佳,令全球教师称羡。安娜李纳•奥基努拉教的是一个学前班和一年级的混合班,学童围坐圆桌旁,绘画冬天景色。奥基努拉在小孩间走来走去,看见一名学童在画松鼠奔走两树之间,俯身称赞他画得好。她告诉记者:“我们会留意学生是否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小孩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

在楼上的教室,茉薇•华妲正在辅导四、五年级学生。他们一共有28人,年龄是10岁至11岁不等,有些在做历史科功课,有些在答数学题,有些则在作文。华妲指着墙上一个图表,上面有彩色标识,列明每个学生每天的功课。她说:“我们的学生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一定在同一时间做同一样的事,彼此进度也未必相同。”

华妲教室外面是一条明亮的走廊,4个男孩做完功课后,蹲在那里对弈。3个女孩则在宽敞校园的另一处排练现代舞,准备演出,附近没有教师。教师督导不严,但校园非常安静。芬兰所有小学生在校内都不穿鞋子,只穿长袜,所以走路也特别安静。

波基拉克索小学有280名学生。校长基莫•桑兹特洛姆说:“所有学生的读书计划都由他们自行制定,在家长和教师辅导下,订立自己的目标,读书自然兴味盎然。假如学生数学上需要帮助,一定会得到帮助;假如学习语言比同学快,那也不妨快一点。”

这些学童参与了全球最成功的教育实验。2003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在全球展开综合调查,2005年发布调查结果,显示在科学和阅读能力上,芬兰学生排名第一,领先其它40个国家及地区,而且远高于平均数字。这项名为国际学生测试计划的调查,有全球25万名学生参加,芬兰学生数学上也名列前茅。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的成员国之中,芬兰学生不但学业上排名第一,论教育较迟缓学生以及缩小男女生学业差别,芬兰也远胜其它国家。简言之,芬兰学校不会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的报告明言:“芬兰学童的成绩表明,成功的教育制度,既可提高教育水平,也可拉近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

这一切芬兰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绝对不是大花金钱。芬兰中小学的开支,比欧洲国家的平均金额略高些,但比其北欧邻国较少。

芬兰也没有采纳其它国家教育工作者鼓吹的方法,包括严格的测验、大量的功课、基本知识重温、加强纪律等等。芬兰学童几乎都就读公立学校,7岁才开始上学,比其它国家儿童较迟,而他们上课加上写家庭作业的时间,每星期不过30小时。相比之下,韩国学童要花50小时,而他们的成绩逊于芬兰学童,排第二。

不少国家的学校里都有欺侮同学、滥用毒品、不敬师长等现象,芬兰学校虽不能幸免,但比较少见,而且会很快处理,学童也甚少旷课。每年62000高中应届毕业生中,平均只有1000人辍学,其中一半最后会回校完成学业。

教育上,芬兰有些条件较不少国家略胜一筹。芬兰移民人口很少,不必多费人力物力照顾移民的语言及文化适应问题。芬兰国民的文化水平也高:他们曾被瑞典和俄国统治了几个世纪,其间学习本国语文成为民族主义象征,大家都以本国语文自豪。

不过,1970年之前,芬兰学校还称不上是教育的典范。和许多国家一样,芬兰学生10岁时,学校就按考试成绩分班,一种是普通班,一种是职业教育班。分班决定了学童的未来,因为转班几乎是不可能。有论者说,芬兰要在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立足,就必须彻底检讨教育制度。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级顾问李奥•柏金表示:“今天的社会以知识为基础。国民必须有良好的教育程度,工作上才可与时并进。”

芬兰教育从此转变,以学生为本。教师有较大自主权,学生个人的需求也获得更多照顾。原来学童10岁即须参加的全国考试废除了,16岁之前一律在综合中学就读。到了80年代,水平参差的学生开始同班上课。1994年,当局下放教育管理权,学校可自行决定教育方式。

芬兰人把他们的教育成就归功于以下几点:

教师训练有素,居世界前列;薪水尽管不高,每月只有2000至4000欧元,但社会地位崇高。大学教育专业录取学生,每7名申请人只取一人,比法律和医学课程更为严格。芬兰教师工会特别顾问利妲•莎拉说,学校有权解雇不胜任的教师,但这种事几乎从没发生:“我们师范教育的要求非常之高,凡是考试及格者,都不会差到哪里。”

教师享有极大自主权,可自行决定使用什么教学法,也可自行制订课程,自选教科书,或者完全不用教科书。受聘后,不会受到定期视察、评核。理查德•卡仁斯来自英国,在芬兰教数学10多年,他说:“英国教育局对教师做大量记录;在这里,政府完全信任教师。”

例行考试已告取消。芬兰的教育家认为,考试带给学生不必要的时间压力,对独立思考的学生不公平。莎拉说:“不少国家的教育局认为,强调考试,教育就会改善。我们却认为这样适得其反。考试太多,学生只会穷于应付。其实学习往往不能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不过,学生到了18岁,还是要参加大学入学考试,约有2/3 可以升学;以国际标准而言,比率很高。

学校教学生自我评估成绩。波基拉克索小学校长桑兹特洛姆说:“学校从学前班开始,就教学生评核自己的成绩。这有助培养他们对自己负责的观念。他们负起责任之后,读书就更觉自由自在。教师不会经常监视他们在做什么。”许多小学都会发给低年级学生每周评估表,其中有“完成功课”、“发言前先获老师许可”等项目。每个项目的左边和右边,会有一张笑脸和苦脸,学生对自己表现满意,即在笑脸旁做个记号;不满意,则要选苦脸。教师也会以标记说明自己同意学生的选择。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评估,则要用文字表达,并在每学年结束时,写一篇较详尽的评核。图奥玛斯•西塔拉今年18 岁,5月时高中毕业,准备上大学攻读法律。他说:“当你学会评估自己的能力,自欺还有什么用?”

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寇丝蒂• 桑塔荷马自1982年以来,在芬兰首都东郊一所综合学校教法文。她说:“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而不是从课本里学习。真正的知识来自搜寻。”学生都同意这观点。西塔拉说:“我们的教师几乎从不讲课。你如果只是记下教师授课的内容,不会学到什么。自己动脑筋思考非常重要。”

学校气氛轻松。在芬兰所有中学,学生除非有课要上,否则根本不必上学;而一下课,学生就可回家。上下课都不响铃。一家中学的教师理查德•卡仁斯说:“太多管束,只会令学生反感。我们的学生有责任感,有尊严,因为他们是自愿上学,而不是被逼的。”学习迟缓者获仔细辅导。这是芬兰教育的最大成就。按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公布的国际学生测试成绩,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之中,芬兰学生学业最优者和最劣者差别最小。

芬兰人不视需辅导学生为失败者,却视辅导为进步的手段。奥拉利中学教师玛嘉•科依维斯托专责辅导学业或品行有问题的学生。她应每个学生不同的资质,各自制定了循序渐进而且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首先,她只要求要来上课;接着,准时来上课;之后,携带教科书来上课等等。她说:“我要求他们做家庭作业,不求他们的答案正确,重要的是努力去做。”

教室里挂着各学生表现的线图。一个学生做了功课,科依维斯托就会在线图上加一点,并与上次画的一点连起来。明显地这做法很见效:所有学生的线条都稳步上扬。

芬兰教育整体而言非常成功,要指其缺失,似是吹毛求疵了。芬兰有些教育工作者只能说,高材生似乎未能得到足够的照顾。古洛沙利中学校长基利基•维古纳说:“我们是否能令高材生的天赋完全得以发挥?是否应设立高材生学校,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不过,芬兰人认为,学生不分学习能力同班上课,则全班都可获益。桑塔荷马常把她的法文班分拆成2人至4人小组,每个小组至少安排一名高材生。她说:“如果成绩较差或中等的学生集中在一组,我自己就必须加入。但把成绩较好和较差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较好的就可以帮助较差的。我则可往来于各组之间,从旁辅导。”这天,桑塔荷马请八年级学生准备一篇法文独白,描述自己的嗜好,讲给同组同学听。她自己从这一组走到那一组,听听学生的报告有否问题,帮助他们纠正文法错误,并给予鼓励。

她从来都不批评学生。她说:“批评会使学生尴尬,一尴尬就不想学习了。每个人都会犯错,这不要紧。学习一时没有进步或很缓慢,也很正常。我们要学生和自己以往的成绩相比,而不是和其他同学相比。”

桑塔荷马说到这里,若有所思地停下来。随后这段话,可谓概括了芬兰教育制度对学生的态度,即耐心、宽容、力争上游而不自满:“如果我未能教好一个学生,那么,一定是我的教学工作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