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秋节手抄报:秦汉建筑(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0:35:46
秦汉建筑(下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思秋》 李白
这首词想必您一定看过。但其中的“阙”到底是什么东西?您未必清楚。这里就要讲讲“阙”。阙音确,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记官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石雕砌而成。一般是两旁各一,称“双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再建一小阙的,称“子母阙”。古时“缺”字和“阙”字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阙的用途表示大门,城阙还可以登临瞭望,因此也有把“阙”称为“观”的。

汉画像砖上的阙门形象
现存的汉阙都为墓阙。高颐阙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城东汉碑村,是我国现存30座汉代石阙中较为完整的一座。它建于东汉,是东汉益州太守高颐及其弟高实的双墓阙的一部分。东西两阙相距13.6米,东阙现仅存阙身,西阙即高颐阙保存完好。高颐阙由红色硬质长石英砂岩石堆砌而成,为有子阙的重檐四阿式仿木结构建筑,其中上下檐之间相距十分紧密。阙顶部为瓦当状,脊正中雕刻一只展翅欲飞、口含组绶(古代玉佩上系玉用的丝带)的雄鹰;阙身置于石基之上,表面刻有柱子和额枋,柱上置有两层斗拱,支撑着檐壁。檐壁上刻着人物车马、飞禽走兽。高颐阙造型雄伟,轮廓曲折变化,古朴浑厚,雕刻精湛,充分表现了汉代建筑的端庄秀美。它经历1700多年的风雨剥蚀和地震仍巍然屹立,亦反映出汉时精湛的工艺水平。高颐阙全景


冯焕阙位于四川渠县赵家坪,建于东汉,是四川现存诸阙中时代最早者。现仅存左阙主阙。通高4.6米,由台基、阙身、楼部及顶盖四部分构成,用灰黄砂石五层垒砌,形似楼阁式木建筑。阙身正面柱间有隶书铭文两行:“故尚书侍郎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冯使君神道”。此阙造型典雅,雕刻精炼。冯焕于公元121年遭陷害入狱,卒后始平反。此阙当建于平反之后。
下面是一个汉代组合形体建筑的例子。图中有二层楼阁一座,楼两边子母阙各一。中部的建筑为庑殿顶,正脊平直,立柱粗硕,上施一斗三升拱,檐下似乎还有一条斗拱带。楼的两层都设有卧棂栏杆,栏杆后有坐有人物,好象正进行着一场宴会。在主建筑两旁的阙上也有层层的斗拱,阙身上还雕刻着动物的图案。整个建筑立面丰富,富于变化,气氛庄重而热烈,也许正反映了汉代地主阶层奢华的生活场面。

重楼并双阕(画像砖)
说道这里,我门不得不提一提汉代的明堂辟雍。“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两种含义的名称,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西汉长安南郊明堂复原图
西汉元始四年建造的明堂辟雍,位于长安南门外大道东侧,符合周礼明堂位于“国之阳”的规定。明堂方位正南北,有方形围墙,墙正中辟阙门各3间,墙内四隅各有曲尺形配房1座。围墙外绕圆形水沟,就是所谓的辟雍。四阙门轴线正中为明堂,建在一个圆形夯土基上面。根据遗址结构和一些间接资料,可以推测出它原是一个十字轴线对称的3层台榭式建筑。上层有5室,呈井字形构图;中层每面3室,是为明堂(南)、玄堂(北)、青阳(东)、总章(西)四“堂”。八“个”即“四向十二室”;底层是附属用房。至于明堂“上圆下方”之说,据现有结构,有可能上层中央太室顶上为圆形屋顶,也可能另有所指。中心建筑(即明堂)的尺度,如不计算四面敞廊,每面约合28步(每步6尺,每汉尺0.23米),恰与《考工记》所记“夏后氏世室”即春秋战国时的理想方案相同
院落·组群
汉代建筑组群多为廊院试布局,常以门、回廊衬托最后主体建筑的庄严重要,或以低小的次要房屋,纵横参差的屋顶,以及门窗上的雨塔,衬托中央主要部份,使整个组群呈现有主有从,富于变化的轮廓。

← 地主宅院画像石(1)
这是一座小庭深院,进深二重,另有回廊和别的院子分开。前院堂屋外有伎人表演,后院廊下有人抚琴,表现了一般地主的家庭娱乐活动。这幅图中很有特点的就是房屋屋檐下巨大的颅斗和颅斗下粗硕的立柱。
地主宅院画像石(2)→
这也是一座小型庭院。主人好象正和客人在正堂内谈天,堂前有两只翩翩起舞的仙鹤。在右边的院子里高耸着望楼,其实这就是一种“单阙”,既“观”(瞭望之所)。院中还有一名仆人在打扫卫生,他身旁栓着一只护院的狗。其实东汉后期阶级矛盾十分严重,封建主和农民的武装冲突不断,因此他们才建起有高墙深院的庄园,有的还配有类似的望楼。

←  汉墓壁画
这是一个大庄园,层层的庑廊围成庞大的院落,在院墙边耸立着高高的望楼。

汉明器院落 →
院的下方是大门,门内盘卧看门狗一只。上方是居室,居室右边是猪圈,圈中有猪一头。左下是望楼,右边是谷仓。
汉武帝扩建了秦始皇的上林苑,“园三百里,离宫七十余所,尽收石花异卉,珍禽奇兽。汉袁广汉於北邙山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内,建筑壮丽,开私人园林未有之先例”。汉甘泉园“周可五百四十里,宫殿台阁百余所,凿昆明坤灵”。
陵墓

汉武帝的茂陵
汉陵基本上和秦陵差不多,也是人工筑起的巨大四棱锥形坟丘(上方)。坟丘上建寝殿供祭祀,周以城垣,驻兵,设苑囿,迁富豪成陵邑,多半死前筑陵,厚葬,并以陶俑殉。东汉时废陵邑,但坟前立碑、神道、墓阙、墓表、使纪念性增强。墓结构技术亦大有进步,防水防雾,且出现空心砖墓,砖穹窿,取代了木椁墓。墓的平面布局受住宅建筑影响而渐趋复杂。
秦汉建筑技艺
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此时高台建筑减少,多屋楼阁大量增加,庭院式的布局已基本定型,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法、礼制等制度密切结合,足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中国建筑体系已大致形成。

此时的建筑已具有庑殿、歇山、悬山和攒尖4种屋顶形式。庑殿正脊短,屋面、屋脊和檐口平直,屋顶正脊中央常饰有凤凰。由以上这些,便形成了汉代建筑古朴简洁,但又不乏朝气的形象。汉代歇山顶不多见,从广东出土的一件明器(左图)中可见当时的歇山形状是由中央悬山顶和四周单庇顶组合而成的,并且檐口微微起翘,可能是当时南方的建筑风格。
通过大量东汉壁画、画像石、陶屋、石祠等可知,当时北方及四川等地建筑多用台梁式构架,间或用承重的土墙;南方则用穿斗架,斗拱已成为大型建筑挑檐常用的构件。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中常用的抬梁、穿斗、井干3种基本构架形式此时已经成型。
斗拱在汉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的种类十分之多,可谓达到了千奇百怪的程度。在各种阙,墓葬及画像砖中我们都可以见到它的形象。此时的斗拱虽已能做的比较复杂,但没有往前出跳的,且各地做法很不统一,有的结构也不尽合理,在相当的程度上是工匠们个人的摸索。后世中成熟的斗拱,便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从这些斗拱中脱颖而出的。

实拍拱

一斗二升斗拱

一斗三升斗拱

一斗二升斗拱

一斗三升斗拱

多层斗拱

曲臂斗拱

八角柱和 柱础如倒置的栌斗

汉墓石祠上的栌斗和八角柱
汉代的栏杆有卧棂栏杆,斗子蜀柱栏杆,柱础的础质难辨,式样简单;台基用砖或砖石混和的方法砌成;门为版门、还有石木门;窗的纹样有直棂窗、斜格窗和锁纹窗,还有天窗;天花有覆斗形天花和斗四天花;柱有圆柱、八角柱、方柱和等,有的柱身表面刻竹纹或凹凸槽。方柱柱身肥而短,有收分,上置栌斗;方形双柱指房屋转角常每面用方柱一个,各承受一方面的梁架,这种做法后代逐渐减少。

画像砖上的门

砖的发明是建筑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 至迟在秦代已有承重用砖,秦始皇陵东侧的俑坑中有砖墙,砖质坚硬。汉代建筑已广泛使用砖,西汉中后期至东汉砖石拱券结构日益发达,用于墓室、下水道,除并列纵联的砖砌筒壳外,还有穹窿顶和双曲扁壳。秦咸阳秦宫殿遗址发现有大量瓦当、花砖、石雕和青铜构件。但在秦的建筑遗址内使用石构件均不多,加工精度也不高,说明青铜工具加工石材不易。晚到西汉前中期,砖石拱壳才出现,初步具备造砖石房屋的技术条件,但这时木构建筑技术已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秦云纹瓦当
秦鹿纹瓦当

玄武

白虎
漢並天下

青龙

朱雀
著名的汉代四象瓦当和“汉并天下”瓦当


秦代铜铺首
汉长安城下水道铁闸门
汉代家具上的纹饰开始复杂化,纹样畅达而不失古劲雄健,植物藤蔓纹样亦已出现。席地而坐的汉代,床和榻都比较低矮。一切活动,如读书、待客、宴饮、议事等,都在床、榻上进行。汉代的案已渐宽渐长,且有方有圆,另外汉代出现有布满室内的大床,床上置几、柜和箱,屏风上也添有架子,可挂器物,门窗上设帘或帷幕。

塌与几
(墓室壁画·东汉)
本页索引
阙组合式建筑
院落·组群园林·陵墓秦汉建筑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