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鬼屋2003资源: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与贝聿铭-jnwanghui的博客-blog.ju51.co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31:55
 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与贝聿铭


  摘要:设计是依附于建筑而存在的,现代主义设计大都是现代主义建筑。19世纪末叶-20世纪初,世界各地,特别是欧美国家的工业技术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是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建设也不段发展。建筑作为物质的生产的一个部门,不能不跟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它迅速地适应新社会的要求下摆脱了旧技术的限制,摸索着材料和结构的更新。随着钢和钢筋混凝土应用的日益频繁,新功能、新技术与旧形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于是引起了对古典建筑形式所谓的“永恒性”提出了质疑,并在一些对新事物敏感的建筑师中掀起了一场积极探求新建筑的运动,在这个新建筑运动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建筑大师。
  关键词:新建筑运动,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建筑大师贝聿铭


  新建筑运动先后出现在不同的国家之中,其目的是要探索一种能适应变化着的社会时宜的新建筑。现代主义设计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建筑设计是为极少数的权贵服务的,而现代主义建筑是在对长期以来垄断建筑的为权贵的精英主义的一个重大的反动。
  20世纪20年代前后,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个强力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这场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也包括着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钢筋混凝土、平板玻璃、钢材的运用;新的形式——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以及功能主义倾向,从而把千年以来的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也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于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从建筑革命出发,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传达设计等等,形成真正的完整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现代建筑为了改变传统的、昂贵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方法,它毅然采用了工业建筑材料,比如水泥、玻璃、钢材等,大幅度的降低了建筑的成本,同时,还改变了建筑的基本结构和建筑方法,采用大量预制件、现场组装等方式。为了降低成本和达到新时代面貌,现代主义完全取消装饰,实现奥地利建筑家阿道夫.鲁斯(Aldolf Loos)提出的“装饰即罪恶”原则。在形式上,出现了简单的立体主义外形,色彩基本是白色、黑色为中心的工业化的中性色,建筑由柱支撑,全部采用所谓的“现代主义”1的定义是非常复杂的。因为,这是一个席卷意识形态各个方面的运动,一方面是时间上的定义:这是20世纪初期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幕墙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原则,成为一种单纯到极点、少则多、冷漠而理性、立体主义的新建筑形式。
  为了解决众多的工业产品、现代建筑、城市规划、传达媒介的设计问题,出现了现代设计体系;针对往昔所有设计运动只是强调为社会权贵服务的中心,如何形成新的设计理论和原则,以至使设计能够第一次为广大的普通人民服务,即设计的社会功能问题,形成了设计主义思想。现代主义建筑与设计是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主义运动从20世纪开始,从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影响到我们,40、50年代以后,完全改变了我们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改变了我们的艺术、文学和其他的各种人文科学的面貌。
  结束以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运动,包含范围及其广泛;同时它也是一个意识形态定义,它的革命性、民主性、个人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性,都非常的典型和鲜明。现代主义是一个对于传统意识形态的革命,它包含的范围极为广泛,几乎意识形态的所有范畴,从哲学、心理学、美学、艺术、文学、音乐、舞蹈、诗歌等等都被涉及,在每个不同的领域里,他都有特别的内容和观念。
  现代设计主义是以现代建筑大师为代表的。这些建筑大师包括:格罗皮厄斯与“包豪斯”学派,勒.柯比西耶,密斯.范.德.罗,赖特和他的有机建筑,阿尔托,美籍华人贝聿铭。
  在这重点介绍一下勒.柯布西耶和美籍华人贝聿铭。
  勒.柯布西耶,他是现代建筑运动中的激进分子和主将,是现代主义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不断以新奇的建筑观点和作品及方案给人以惊奇,是位狂飚式的大师。他提出新建筑的出路在于革命,提倡建筑工业化—“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建筑本身存在着标准,建筑由内而外开始,外部是内部的结果,建筑的首要任务是降低造价。
  主要作品有萨伏依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马赛公寓、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朗香教堂、印度昌迪加尔法院、关于城市和居住的设想方案。
  萨伏伊别墅(the Villa Savoye)是现代建筑运动中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它是勒·柯布西耶纯粹主义的杰作。它也可能是勒·柯布西耶的作品中最能体现其建筑观点的作品。萨伏伊别墅建于1928-1929年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位于巴黎的近郊,是一个完美的功能主义作品。它是柯布西耶建筑设计生涯中最为杰出的建筑作品,以后他大部分作品的设计都是以此为基点的。这个建筑表面上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太多的装饰,完全不同于早期中世纪时期的建筑给人的那种印象。它的外部装饰采用白色粉刷,唯一的可以称为装饰部件的是那个长条形排窗,建筑表面平整,形体也比较简单;然而从不同的方向看过去,都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印象,这使建筑外观显得甚为多变。这种不同不是刻意设计出来的,而是其实内部功能空间的外部体现。在这座建筑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主义建筑精神的体现,包括简单的外部装饰和对使用功能的重视。

  马赛公寓是勒·柯布西耶1947—1953法国马赛的联合住宅公寓,是他企图奠定现代城市规划的建筑单位设计,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马赛公寓是勒·柯布西耶粗野主义风格的表现。
  朗香教堂是勒·柯布西耶另一粗野主义风格的作品。巨大的钢筋混凝土烟囱,而里边的光线采用的自然采光,我很喜欢这个建筑,带有点浪漫主义的感觉。

  丰富,不同时期起不同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建筑和现代大城市规划的发展;不断创新,在建筑形体和空间处理上有独创精神;对现代建筑和后现代建筑有较大的影响和启发。
  勒·柯布西耶代表了希望利用现代主义设计来避免社会革命,利用设计来创造美好社会的理想主义、乌托邦主义思想。他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勒·柯布西耶对以后及同时期的建筑有着深远的意义,建筑活动广泛、作品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贝聿铭先生是世界著名的第二代建筑大师,贝聿铭大师高超和娴熟的运用现代建筑的设计观念和原则,创造了许多现代建筑的经典作品。特别是他巧妙的利用三角形。贝聿铭已经给予了这个世纪一些最美丽的内在空间和外形。但是他的作品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这些。他总是关心他建造的房子所处的周边环境。他拒绝把自己限制在某种范围狭窄的建筑问题当中。在他过去四十多年的工作中,他所涉及的项目不仅仅包括工厂,政府和文化宫这些宏伟的建筑物,还有为中等和低收入人们所建造的住房。他对材料运用的多才多艺已经达到了诗一般的水平。他的机智和耐性使他能够将不同兴趣和原则的人们聚集起来从而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环境。
  位于纽约州西拉克斯(Syracuse)市中心区的伊弗森美术馆(Everson Museum of Art)是贝氏建筑生涯中的第一件美术馆作品。伊弗森美术馆以其造型著名,其建筑物本身就是一件巨硕的雕塑品,与其他的美术馆比较,伊弗森美术馆是一个地方性的小型美术馆,其藏品虽不少,但尚不足以靠藏品来吸引人们,势必得依赖不停地举办特展或巡回展来支持运作,所以其空间必须要能适应多边的,类型不同的展览。另外还因为其基地位于市中心更新区,以其规模若想成为吸引人的场所,势必要有与众不同之处。所以贝氏从造型着手,为该馆设计了大小,高度都不同的10个展览室。

  在雕塑庭西北角有一座螺旋楼梯,楼梯雕塑味十足,螺旋楼梯是雕塑庭的中心。螺旋楼梯是贝氏最爱的建筑元素之一,在他日后所设计的美术馆中屡屡被引用。

  1968年规划设计美国国家美术馆增建的东馆时,正值后现代主义渐渐流行之际,贝聿铭先生却笃信现代主义建筑仍然是主流,仍将继续保有主导的地位。他坚决地表示建筑不是讲究流行的艺术,建筑物应该以环境为思考起点,与毗邻地建筑物相关,与街道相结合,而街道应该与开放空间相关。此环保理念在东馆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卢浮宫扩建工程,1981年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收到一份申请,称卢浮宫这座法国最重要的文化纪念碑应该被现代化,扩建和更好的与城市相结合,但又不能危及整座历史建筑的完整性。这项挑战被一个事实给扩大了,那是有着800年历史的卢浮宫一直都是作为一座皇宫来建立和使用,根本上不适合作为一座博物馆。由贝聿铭设计的扩建工程解决了这个问题,包括重新组织环绕着一个中心庭院的U形建筑物和在中间建立一座有70英尺高的玻璃金字塔。金字塔形体简单突出,而全玻璃的墙体清明透亮,没有沉重拥塞之感。

  这座金字塔被用作这座博物馆新的主入口,提供主要通道以通往以前分散在卢浮宫三个侧翼的画廊。起初许多人反对这项方案,但金字塔建成之后获得了广泛的赞许。
  美秀博物馆位于两座山脊之间陡峭的山腰地带,占地9900M2,仅可经跨越山脊的隧道和吊桥抵达。这里是一片自然保护区。参观者自己开车或乘坐巴士来到一个三角形接待亭,(其外观采用日本传统的灰泥瓦建造),内部设有售票处,礼品店和一个餐厅。客人们从这里开始步行或乘坐一种小型电车穿过贯穿山体的隧道前往美术馆。
  隧道口连接一座120米长的大桥。大桥横跨在陡峭的山崖间,将参观者直接引向秀美博物馆广场。参观者从隧道抵达大桥上时,首先看到的是博物馆的一部分,而建筑周围的美丽景色未受任何干扰。

  为了使自然环境不受破坏,博物馆建筑物的80%深埋于地下,因此很难感觉到建筑物的实际体量。该建筑物看上去就像是一系列散落在地面上的四坡顶天窗。垂直立面基本上通过对面的西墙表现出来,为了呼应地形轮廓,其露出地面的高度均不超过13米。
  参观者从圆形广场经过一系列层叠而上的露台(具有日本庙宇的风格)进入到博物馆的主要公共空间;一个带有玻璃天窗的接待大厅。自然光透过铝质滤光板投射进整个室内空间。由于这些滤光板的表面经过特殊处理,体现出当地产的那种木材的肌理质感和温暖效果,从而将技术与传统、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融合到了一起。

  “人生并不长,我的原则是,只做自己认为美丽的事,创造出有震惊效果的美感。”1美,是建筑设计师贝聿铭的至上追求。
  现代设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50年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战前的设计是探索性的、知识分子化的、理想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战后则变成商业化的,成为成熟的体系,成为现代社会生活无法分开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参考文献:[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9月
  [2]《建筑与时代》Mies Van der Rohe ,1924
  [3]《勒·柯布西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4]《贝聿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5]《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
  注释:1来源:南方人物周刊《贝聿铭:创造令人震惊的美》
  图片出处:[1]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
  [2]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普利策建筑奖—大师系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