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弘阳广场欢乐世界:牛年话牛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19:12:49
作者:王国伟    来源 :《美术报》

韩滉 《五牛图》局部
[ 本帖最后由 zzhkl 于 2009-1-26 11:12 编辑 ]
UID
341946
帖子
18640
精华
141
积分
1091421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河北尚义
在线时间
15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1-11-1
查看详细资料
TOP
zzhkl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9 14:54 只看该作者
农历乙丑年又到了,想起了几张以牛为题材的名画,颇值得回味一下。
想到的第一幅关于牛的画当然是1300年前唐代画家韩滉的《五牛图》,这也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画中五牛,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活灵活现,似乎触手可及。中间一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画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画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性,力透纸背;刻画精准且不失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五牛皆目光炯炯,深邃传神,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画者着重刻画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观者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了的五牛。
循着中国卷轴画从右到左的习惯展开观赏,五头牛列为一行,似乎缓步行走于田垄之上。右边的第一头牛,把路旁一丛小草咬了一口,正咀嚼得津津有味,它低侧着头得意地瞧着观者,露出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第二头牛则昂起头向前瞻望,并加快步伐往前赶,似乎是要追上前面的伙伴。第三头牛却端端正正地站在画卷的中央不动,它面向观众,张口“哞哞”地叫,好像在呼唤前后面的同伴,又像是对前面的路途和方向发出疑问。第四头牛正举步踟蹰,回首顾盼,它半伸着舌头舐着下嘴喘息着,犹豫着,眼里露出惊奇的神色。最后的第五头牛,穿上鼻环,带着缨络,神色异常严肃庄重,缓缓地向画外的天地走去。五头牛中每一头既可独立成图,而相互间又能首尾连贯,前呼后应,彼此顾盼,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整幅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衬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不愧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神品。
《五牛图》卷一经问世,便成为收藏的热点。按明朝时的著录,《五牛图》卷在北宋时曾收入内府,宋徽宗还曾题词签字,但这些痕迹都因后人的挖割而不复存在了,只有“睿思东阁”、“绍兴”这些南宋宫廷的印记表明它南渡的身世。元灭宋后,大书画家赵孟頫得到了这幅名画,如获巨宝,留下了“神气磊落、希世明笔”的题跋。到了明代,《五牛图》卷又陆续到了大收藏家和鉴赏家项元汴与宋荦的手中。清代乾隆皇帝广召天下珍宝,《五牛图》卷被征召入宫,乾隆皇帝非常喜爱,并多次命大臣在卷后题跋。清朝末年,名画被转到中南海瀛台保存,但却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被掠走。不久,外国掠夺者又将这件国宝卖与香港汇丰买办吴蘅孙。吴氏收藏一段时间后,由于经营不善,濒临破产,于1958年欲将此件珍宝拍卖,《五牛图》面临流失海外之险。这个消息正好被当时活动在香港的“文物秘密收购小组”得知,并及时报告了周恩来总理,根据周总理指示,经过多方斡旋,最后成功地以60000元港币购回了这件珍宝。至此,这件稀世之珍,辗转流传1300多年,最后又安全地回到了祖国怀抱,被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的绘画库里。
名画虽然回归祖国,但经历了颠沛流离,画面上蒙满了尘垢,伤痕累累,更有大小洞蚀数百处。1977年1月28日,《五牛图》卷被送到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由裱画专家孙承枝先生主持修复。经过淋洗脏污,画心洗、揭、刮、补、做局条、裁方、托心等步骤,接着补全了画心破洞处的颜色,再经镶接、覆褙、砑光等,以宣和式撞边装裱成卷。八个月后,验收的专家组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图卷在补配处全色及接笔不露丝毫痕迹,与原画保持了统一,裱工精良,裱件平整、美观,达到了较高的装裱修复水平。装裱修复完成的《五牛图》卷旧貌换新颜,名画重又焕发生机。
[ 本帖最后由 zzhkl 于 2009-1-19 14:57 编辑 ]
UID
341946
帖子
18640
精华
141
积分
1091421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河北尚义
在线时间
15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1-11-1
查看详细资料
TOP
zzhkl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3#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9 14:54 只看该作者

吴作人 《牦牛图》
UID
341946
帖子
18640
精华
141
积分
1091421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河北尚义
在线时间
15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1-11-1
查看详细资料
TOP
zzhkl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4#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9 14:57 只看该作者
现代著名画家吴作人先生的《牦牛图》也是一幅中国画精品,与《五牛图》有着完全不同的味道。吴作人先生走出了传统的套路,作品题材得以极大拓展,画中表现的不再是普通的耕牛,而是有雪域精灵之谓的高原牦牛,渗透着一股桀骜不驯的野性,却又不乏浓浓的人情味;韩滉采用工笔技法至真至微地描绘了朴实的五牛,而吴作人先生用大写意的表现手法塑造了牦牛的粗犷和野性。《牦牛图》与《五牛图》的相通之处是对画面背景的巧妙布局,《牦牛图》整幅画面除四只牦牛外,也是不着一墨,却给人以冰清玉洁的雪域美景的无限遐想,毫无空虚之感,真正是一幅有着深刻寓意的中国画作品。两人手法各异,却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最为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牦牛图》题款“齐奋进”更直截了当地点明画旨,寄予了吴作人先生的理想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牦牛是吴作人先生常画的题材,他曾经说过:“那高原上成群的奔牦,把寂静的原野,翻腾得云雾迷蒙,使人看了心潮澎湃。奔牦表现出一种强劲的运动感,在它身上体现着奋勇和豪情。画中牦牛低头俯冲姿势,肩部肌肉拱起,前双腿向前伸,后双腿向后蹬,尤其牛尾向上撅起,到了中段竟折成锐角,以干净利落的大笔触,挥洒出几个大的墨色块面,来组成牛的形体,整头牦牛大致分为浓墨和淡墨两个层次,几乎都是黑色的“剪影”,视觉冲击力极强。《牦牛图》以书法性的笔墨与造型相结合,又将人格精神力量与质朴生活气息汇为一体,独创了清新简要、刚健遒劲的新风格。吴作人先生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画家,他的奔牦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格力量的赞美,体现了一种现实主义的时代精神。
UID
341946
帖子
18640
精华
141
积分
1091421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河北尚义
在线时间
15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1-11-1
查看详细资料
TOP
zzhkl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5#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9 14:57 只看该作者

李可染 《水牛图》
UID
341946
帖子
18640
精华
141
积分
1091421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河北尚义
在线时间
15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1-11-1
查看详细资料
TOP
zzhkl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6# 中 小 发表于 2009-1-19 14:57 只看该作者
说到牛画还不能漏了出自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笔下的《水牛图》。水牛是南方水田的棒劳力,勤劳朴实,把水牛入画,同样是李可染先生的独创之举,亘古鲜见,着实让人耳目一新,如沐清风。《水牛图》也是采用大写意的表现手法,墨色淋漓,层次丰富,但笔触含蓄,笔法沉稳,契合了水牛的个性特征。《水牛图》最大的艺术特色还在于水牛形象的颠覆性表现,和《五牛图》、《牦牛图》中基本完整的牛的形象迥异,《水牛图》中的水牛只露出头部和少许的背部,其他均被处理成空白,好像水牛沉浸于碧水之中,令人想象无限,回味无穷,折服于画家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更被画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所感动。为牛传神,李可染先生把握了四要:一要诚、二要智、三要朴、四要纯。《牧牛图》一类作品,独立成为一个系列,前无古人。
李可染先生有两方常用印,一是“师牛堂”,另一是“孺子牛”,后来,他还又专门刻了一方“国兽”印章,关于这事儿,他曾回忆道:“当时我住在金刚坡下一位农民家里,住房紧临着牛棚。一头壮大的水牛,天天见面,它白天出去耕地,吃草、喘气、啃蹄、蹭痒、喝水,我都听得清清楚楚,因此对牛有比较深的感情。李可染先生把自己的画室命名为“师牛堂”,他是把牛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画牛也便是给师友画肖像。
其实对水牛的尊重只是李可染先生绘画作品创新的生活基础,更重要的是他具有潜心于研究传统绘画与绘画创新的意识和精神。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李可染先生更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赋予古老的山水画艺术以新的生命。李可染先生的中国画作品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基于李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他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UID
341946
帖子
18640
精华
141
积分
1091421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河北尚义
在线时间
15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1-11-1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冉守廷
见习战士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7#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2 08:42 只看该作者
牛有牛的牛劲啊。

UID
775343
帖子
2
精华
0
积分
2060
阅读权限
10
来自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新塬中学
在线时间
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5
最后登录
2009-10-4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zzhkl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8# 中 小 发表于 2009-1-23 18:36 只看该作者

UID
341946
帖子
18640
精华
141
积分
1091421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河北尚义
在线时间
15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1-11-1
查看详细资料
TOP
zzhkl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9# 中 小 发表于 2009-1-31 00:05 只看该作者
古人咏牛诗文(一)
田园言懐
唐·李白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代牛言
唐·刘乂
渴饮颍川水,饿喘吴门月。
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歇。
将牛何处去
唐·元结
将牛何处去,耕彼故城东。
相伴有田父,相欢惟牧童。

唐·曹邺
东西是长江,南北是官道。
牛羊不恋山。只恋山中草。
山中吟疉韵
唐·皮日休
穿烟泉潺湲,触竹犊觳觫。
荒篁香墙匡,熟鹿伏屋曲。
咏牛应制
唐·许圉师
逸足还同骥,竒毛自偶麟。
欲知花迹逺,云影入天津。

唐·李峤
齐歌初入相,燕阵早横功。
欲向桃林下,先过梓树中。
在吴频喘月,奔梦屡惊风。
不用五丁士,如何九折通。
小游仙
唐·曹唐
绛树彤云户半开,守花童子怪人来。
青牛卧地吃琼草,知道先生朝未回。
咏卧牛
唐·李家明
曾遭宁戚鞭敲角,又被田单火燎身。
闲向斜阳嚼枯草,近来问喘为无人。
牧牛词
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村口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沙草緑。
乱挿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放牛歌
唐·陆龟蒙
江草秋穷似秋半,十角呉牛放江岸。
邻肩抵尾乍依偎,横去斜奔忽分散。
荒陂断堑无端入,背上时时孤鸟立。
日暮相将带雨归,田家烟火微茫湿。
牧童词
唐·张籍
逺牧牛,遶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陇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彀长鞭三四声。
牛羊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官牛(讽执政也)
白居易
官牛官牛驾官车,浐水岸边驱载沙。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
载向五门官道西,绿槐阴下铺沙堤。
昨来新拜右丞相,恐怕泥涂污马蹄。
右丞相,马蹄蹋沙虽净洁,牛领牵车欲流血。
右丞相,但能济人治国调阴阳,官牛领穿亦无妨。
田家词
唐·元稹
牛咤咤,田确确。
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蔟蔟,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
归来攸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
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愿官早胜雠早復。
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
祝牛宫词并序
陆龟蒙
冬十月,耕牛为寒筑宫,纳而皁之。建之前日,老农请乞灵于土官,以从乡教,予勉之,而为词曰:
四?三牯,中一去乳。天霜降寒,纳此室处。老农拘拘,度地不畆。东西?何,七举其武。南北?何,丈二加五。偶楹当间,载尺入土。太岁在亥,余不足数。上缔蓬茅,不逺官府。耕耨以时,饮食得所。或寝或讹,免风免雨。宜尔子孙,实我仓庾。
牛?亦名牛宫。呉地下湿,冬寒,牛即入?,唐人谓之牛宫。
UID
341946
帖子
18640
精华
141
积分
1091421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河北尚义
在线时间
15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1-11-1
查看详细资料
TOP
zzhkl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0# 中 小 发表于 2009-1-31 12:20 只看该作者
迎牛年"牛"画走俏 名人牛画升值可观
虽然全球金融海啸对于艺术品拍卖的市场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但是中国书画拍卖市场却依然牛气十足。特别是随着牛年的到来,以牛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更是受到投资者追捧。在2008年底举行的朵云轩拍卖会上,潘天寿的巨幅精品《耕罢图》估价550万至800万元,以1176万元的成交。受此激励,在2009年初举行的西泠印社拍卖会上,潘天寿的八尺大堂水牛图《春塘水暖》以2072万元成交,也刷新了画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这幅作品在1997年中国嘉德拍卖时的价格为660万元。
牛题材国画多
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勤劳善良的象征,有镇妖灭邪、吉祥如意之寓。这使得其成为众多著名画家笔下表现的题材。以当下最受到投资者青睐的吴冠中来说,他的《柳塘双牛》镜心在2005年拍卖会上以605万元成交。画面中红两条水牛侧着头,扑扇着耳朵,似乎正在聆听和倾诉。它们悠长睫毛下汪汪灵动的双眼,与它们微微皱着的鼻翼,还有欲张还闭的唇,却让人分明觉得它们其实便是两个正相注视着的人。画中柳丝的构图和创作表现,多变化但不花哨,是打上了鲜明的吴冠中烙印的吴氏技法。
在众多画家的“牛”画中,李可染的“牛”不可不提。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李可染除了创作大量的山水力作以外,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牧牛图。牧牛图成为李可染的一个永恒创作主题,其中寓意是极为深刻的。他晚年命名画室为“师牛堂”,以言志抱。李可染笔底之牛,既有老人以“孺子牛”精神的自策自况,又有老人以牛之“国兽”精神来比拟于世世代代勤劳的平民大众,其中《九牛图》无疑是其中的扛鼎之作。在2004年的拍卖会上,他的《九牛图》拍出了550万元。
名人牛画升值可观
齐白石一生画牛并不多见。偶或为之,总有深意,大约总是其少年牧牛生活的心灵记忆的回现,或谓乡愁。在2005年的拍卖市场上,齐白石的《柳牛图》一露面就受到投资者追捧,成交价达到了286万元。画以水墨写万条柳丝下一大一小两条牛。牛皆以水墨写成,又用浓淡突出其体积感、层次感,似有齐白石怀念家乡至亲之意;而万条垂下的柳丝则似意味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柳”本谐音“留”,是中国传统文学里的典型意象,寓意挽留。
以画马闻名的徐悲鸿,画的牛也很有特色。他的《春之歌》在拍卖市场上可谓风光无限,在2001年拍卖会上成交价73.7万元,而到了2003年就达到了346.5万元,到了2008年就达到了694.4万元,升值幅度因此可见一斑。画中牵牛的牧童是以徐悲鸿的儿子为模特的,画面上的牛腿看上去酷似徐悲鸿擅长的奔马的双腿,形成了“牛身马腿”的独特造型。这在古往今来众多画牛图中显得颇为特别,也不同于徐悲鸿本人以往的画作,成为它受到市场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
[ 本帖最后由 zzhkl 于 2009-1-31 12:21 编辑 ]
UID
341946
帖子
18640
精华
141
积分
1091421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河北尚义
在线时间
15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1-11-1
查看详细资料
TOP
zzhkl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1# 中 小 发表于 2009-1-31 12:27 只看该作者
牛年话牛画 ●王嘉

秋趣图 李可染作
牛的形象,很早就已经出现于绘画作品。位于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中的牛,是原始绘画中的经典之作。那些用红色和黑色描绘的动物,可以说是旧石器时代洞窟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特别是著名的《受伤的野牛》,长达2米,庞大的身躯和粗犷的线条交织成画,有着强壮而饱满的生命活力。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牛的形象也很常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唐代韩滉的《五牛图》,是最著名的作品,被后人誉为“神气磊落,稀世名笔”。这些牛的形象,不仅传达了健硕的力量和美,而且也寓意着苍生民情。清代乾隆皇帝在题款中称“舐齿讵惟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就是把牛的形象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绘画作品中,牛的形象更是层出不穷,其中的不少作品,堪称画坛佳话。
爱牛最深、画牛最多的画家,首推李可染。早年主要致力于研习山水画的李可染,在1942年前后开始对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牧牛图》(1947年)是他早期的牧牛题材作品,位于画面中部的牛的形象,跟位于画面前部的两个牧童的形象互相呼应,表现了农家生活的乐趣。画面上还有一段齐白石的题跋,写道:“忽闻蟋蟀声,容易秋风起,可染弟作,白石多事加墨。”上世纪60年代,是李可染绘画艺术的黄金时期,他的画牛之作,数量也有很多。比如《春放图》(1960年)、《归牧图》(1964年)、《秋风霜叶图》(1965年)等,这个时期的牛,有不少都是小牛,憨态自然,无拘无束,像牧童一样活泼可爱。李可染晚年把画室名为“师牛堂”,可见他对牛的厚爱。
廖冰兄也有不少画牛之作,其中最有趣的是作于1985年的《千里牛》。廖冰兄在画面的题跋上写道:“人画千里马,我画千里牛。老牛换电脑,四化不用愁。”擅长于幽默的画家廖冰兄,把牛的形象跟知识、科技、人才等寓意结合在一起。牛的吃苦耐劳、开荒创业的性格特征,在这件作品中被升华并引申。
在中国绘画作品中,对牛的赞美往往跟对生活的赞美是一致的。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画家的笔下,牛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有着丰满的性格特征,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比如徐悲鸿的《牧童和牛》(1931年)、《村歌》(1936年)、《牛浴》(1938年)等,牛的情态描绘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刘海粟的《群牛图》(1943年),上有章士钊的题诗,称“三百群牛任意行,戴嵩名迹自平生”,把刘海粟跟古代画牛名家戴嵩相提并论。傅抱石的《柳下抚琴》(1942年)和《风雨归牧图》(1945年)、齐白石的《雨耕图》(1952年)、潘天寿的《丰收图》(1952年)、蒋兆和的《江南春雨》(1963年)、方人定《四牛图》(1963年)等作品中的牛,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亲近感受。
UID
341946
帖子
18640
精华
141
积分
1091421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河北尚义
在线时间
15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1-11-1
查看详细资料
TOP
zzhkl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2# 中 小 发表于 2009-2-1 11:17 只看该作者

水墨纸本 立轴
钤印:齐大
款识:白石。
著录:1.《齐白石作品集》P63,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1961、1963年再版)出版。
2.《海外珍藏齐白石精品选》,香港翰墨轩2005年待出版。
说明:海外回流作品。
QI BAISHI WILLOW AND CATTLE
ink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134.5×34 cm. 53×13 1/4 in. 约4.1平尺
RMB: 1,800,000-2,800,000
齐白石《柳牛图》赏析
齐白石一生画牛并不多见;偶或为之,总有深意,大约总是其少年牧牛生活的心灵记忆的回现,或谓乡愁。他的很多诗句其实都可以为之说明。如《牛》:“星塘一带杏花风,黄犊出栏东复东。身上铃声慈母意,如今亦作听铃翁。”又自注云:“余幼时尝牧牛,祖母令佩以铃。谓曰:‘日夕未归,则吾倚门。闻铃声则吾为炊,知已归矣。’”或是因对客寓生活的倦而生返乡遁居之意,如《耕牛》诗云:“奔驰南北复东西,一粥经营老不饥。从此收将夸旧画,倦游归去再扶犁。”甚至是对少年生活的回忆,如《忆少年》:“百梅祠外塘头眺,十字坡前牛背眠。往事重寻难再梦,心随鸿雁渡烟湘。”牛已成为一个生活烙印,是星塘老屋、杏子坞的代名词。
此幅《柳牛图》即寓此意其中。画以水墨写万条柳丝下一大一小两条牛。牛皆以水墨写成,又用浓淡突出其体积感、层次感。老牛正伸著脖子、弓著脊背,似在一面呼唤,一面凝神细听;仔牛则支著耳朵,似正聆听著老牛的呼唤。这似有齐白石怀念家乡至亲之意;而万条垂下的柳丝,则似意味著“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柳”本谐音“留”,是中国传统文学爵的典型意象,寓意挽留。
画幅集舐犊情、挽留意於一体,线条疏朗,构图简约,於平凡中足可见其深情;题款亦只落“白石”二字,不欲亦不必多言。如此天趣自然,又发抒胸臆,自为画家佳作也!
UID
341946
帖子
18640
精华
141
积分
1091421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河北尚义
在线时间
15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1-11-1
查看详细资料
TOP
zzhkl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3# 中 小 发表于 2009-2-1 11:27 只看该作者

钤印:荼、吴冠中印、九十年代
款识:吴冠中,一九九三。
着录:1.《生命的风景―吴冠中艺术专集Ⅲ》P178,三联书店出版社,2003年出版。
2.《寰宇觅知音―吴冠中九十年代作品选》P51,外文出版社出版。
3.《中国当代艺术选集(1)吴冠中》P123,山美术馆出版。
4.《情感.创新―吴冠中水墨里程》P56,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出版。
5.《彩面朝天―吴冠中的世界》P20,石建邦着,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年出版。
估价:5,000,000-8,000,000
“我常常思索,人和动物之间没有语言,他们心中互相认识的界线在哪爵。/在远古创世的清晨,通过哪一条太初乐园的单纯的小径,他们的心曾彼此访问过。/他们的亲属关系早被忘却,他们不变的足印的符号并没有消灭。/可是忽然在些无言的音乐中,那模糊的记忆清醒起来,动物用温柔的信任注视着人的脸,人也用嬉笑的感情下望着它的眼睛。/好象两个朋友戴着面具相逢,在伪装下彼此模糊地互认着。”
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园丁集》爵的一首诗,却被吴冠中用以诠释他的画作《水牛》。显然,我们从吴冠中这一举动中可窥出他作《水牛》的用意所在。整个《柳塘双牛》的幅面,便是如丝的柳条掩映下的河爵游弋着的两条水牛,一老一幼,一大一小。两条水牛侧着头,扑扇着耳朵,似乎正在聆听和倾诉。老水牛连绵的脊,在柳丝的拂和河水的涟漪爵隐约。而它们悠长睫毛下汪汪灵动的双眼,与它们微微皱着的鼻翼,还有欲张还闭的唇,甚至是舔着唇的粉红的舌,却让人分明觉得它们其实便是两个正相注视着的人。
现代化是一把双刃剑,人的异化是现代文明无法解决的问题。于是在西方,出于对现代工业社会带来的对人性的压抑和戕贼、对人的异化,艺术家们纷起以手中的笔为武器,把现代文明的畸形恶果抛上被抨击的对立面,后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潮流应运而生。于是,一说起后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西方,似乎这种话语权天然地便是西方的、便是西式的,与中国乃至整个东方了不相干。
但显然,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对畸形的现代文明或所谓工业文明造成的对人的压制和人性的压抑的反思和抨击从来就不是纯粹西方的,虽然这种努力因为东方现代化的普遍迟滞于西方。在东方式的、中国式的话语模式爵,艺术家们也用手中的笔不约而同地瞄向了现代文明的畸形产儿;早在上世纪20年代,白采便以其长诗《羸疾者的爱》对此作了最系统的批判;这一努力一直延续到今天,吴冠中创作于1993年的《柳塘双牛》便是明证。画面爵的水牛实际上暗示或象征的正是纯中国式的哲学世界爵的具有完全人性和健康体格的人。整个画面都被安置于一派恬静而温馨的田园风光爵,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思想爵典型的中国化的人居环境和生存环境;别具咀嚼意味的是,画面爵两条水牛均没有被栓上绳子,这更是对人的身心自由和完整的深沉呼唤。而年幼的水牛在水中恣意的嬉游,特别是老牛蜿蜒的脊线正好圈住小牛这一艺术处理,又意味着我们应该创造和保证宽松的环境和氛围,以利于成长中的人的发展。于是,人际不必再紧张或严苛,人们不必在伪装下模糊地互认,人们可以温柔地信任彼此。
吴冠中引泰戈尔的诗句诠释他的画作,成就了《柳塘双牛》这一独特的寓言画,其中的水牛,便是吴冠中寓言爵的“人”。就此而言,吴冠中其实是继承了鲁迅。
但艺术虽有相通的逻辑,毕竟有门类不同的分工。所以吴冠中在《画爵画外.文与画》又说:“画中诗有异于文学的诗,画家要探求线的韵脚与色彩的平仄。”《柳塘双牛》虽然是为了表达他的人生思考,但其艺术语言并不雷同。画中柳丝的构图和创作表现,正如吴冠中其它的作品,如《春如线》,线的交错和纵横,多变化但不花哨,是打上了鲜明的吴冠中烙印的吴氏技法。
一代大师,其审美自然是多个形态多种形式的;而这“多”恰恰又反过来成就其“大师”地位;苏轼突破为文为诗的窠臼,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便是如此。而作为中国当代画坛以及拍坛地位不可撼动的大师,吴冠中亦是如此。其题材并不局限于传统牢笼而事事物物皆可入眼、皆可入画。但奇怪的是,以水牛为题材的作品,在吴冠中的艺术作品爵并不多见。
故此,此幅具有吴冠中独特风格的寓言画《柳塘双牛》堪称大师艺术生命绝无仅有之作,其价值不可估量。
UID
341946
帖子
18640
精华
141
积分
1091421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河北尚义
在线时间
15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1-11-1
查看详细资料
TOP
zzhkl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4# 中 小 发表于 2009-2-1 11:28 只看该作者

李可染 四季牧歌四屏
设色纸本 立轴 1984 -1988年作 68.5x45.5cm
钤印:李(2次)、可染、可染、可染、师牛堂(2次)、肖形印、孺子牛(2次)、陈言务去(2次)、
款识: 1.梅花密如珠罗网,牧童牛背酥馨香。一九八八年岁次戊辰冬月,可染作于师牛堂。人在万点梅花中。是年可染又题。
2.可染。
3.秋趣图。忽闻蟋蟀鸣,容易秋风起。可染写意。
4.雪牧图。一九八四年岁次癸亥腊月十二月可染写意。
着录:《散珍集成》(Ⅰ)P122-125,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附李小可鉴定证书。
估价:3,000,000 - 5,000,000
UID
341946
帖子
18640
精华
141
积分
1091421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河北尚义
在线时间
15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1-11-1
查看详细资料
TOP
zzhkl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5# 中 小 发表于 2009-2-1 11:38 只看该作者

李可染的《九牛图
新华社消息中国绘画大师李可染生平最大一幅写牛画作《九牛图》,11日在“2004中国翰海迎春拍卖会”上以550万元成交。
作为11日拍卖会“近现代书画专潮最受关注的一件拍品,《九牛图》一亮相就引起了场内一阵骚动。当拍卖师喊出280万元人民币的起拍价后,竞买价一路飙升,经过数十轮的激烈争夺,最终成交价被定格为550万元人民币。据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透露,该件拍品来自海外,尚不知买家的情况。
这件由李可染1985年创作的《九牛图》为水墨纸本,画幅宽263cm,为李可染写牛图最巨之作。画中题曰:“水牛水牛你最可爱,你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坚毅雄浑,无私拓大……你角大如虹,腹大如海,脚踏实地而神游天外……”(京华时报)
UID
341946
帖子
18640
精华
141
积分
1091421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河北尚义
在线时间
15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1-11-1
查看详细资料
TOP
zzhkl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6# 中 小 发表于 2009-2-1 11:40 只看该作者

质地:水墨纸本册页(十开)款识:钤印:李(朱)(二款)(5次)可染(白)(五款)(7次)可染(朱)(3次)师牛堂(朱)3次可贵者瞻(朱)3次所要者魄(白)(3次)陈言务去(白)(3次)日新(朱)延寿(朱)孺子牛(朱)(2次)(白)(2次)寄情(朱)实者慧(白)白发学童(白)废画三千(朱)(2次)肖形(白)说明:李可染《九牛图》册页十幅李可染先生《九牛图》十幅,计有《水牛图》、《秋牛图》、《浴牛图》、《春山牧笛图》、《春牛图》、《系牛图》、《卧牛图》、《梅牛图》、《犟牛图》九页及题跋一页,据题跋所述。系李可染于1987年秋为老友周良画此《九牛册页图》,所画九牛神态各异,笔墨精良,配景人物及树木题款亦相得益彰,其中《春山牧笛图》、《犟牛图》、《梅牛图》、《系牛图》、《浴牛图》、尤其精彩,九牛会合,诚为难得。(王乃栋)注:上款周良原苏州文化局局长,古铜镜专家,与李可染友善,今年九十有二。1987年作
UID
341946
帖子
18640
精华
141
积分
1091421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河北尚义
在线时间
15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1-11-1
查看详细资料
TOP
zzhkl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7# 中 小 发表于 2009-2-1 11:45 只看该作者

春塘水暖 设色纸本 大堂 249×102cm 潘天寿作
此画是潘天寿1961年在雁荡山片石斋创作的,背景更辅以“雁荡山花”似的构图,画心仍留有“文革”的粉笔印迹。作者在右下角以浓墨涂写水牛结实的身躯,淋漓厚重如同山岳,牛半露水面,双角横犄,直面观者,牛劲十足,气势宏伟,具有潘氏的强烈自家面目。《春塘水暖》是潘天寿贡献给中国美术史的传世巨献,此作经由海内外多家出版社出版,是一件具有广泛影响的潘天寿绘画代表作。早在8年前,《春塘水暖》由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660万人民币高价在北京拍出。近几年潘氏的作品更是一路攀升,2004年,其5.53平方尺的《幽谷听泉》图,拍到了473万元,而巨制《春塘水暖》达22.9平方尺,人们期待它创造潘天寿单幅作品价格新的纪录。
UID
341946
帖子
18640
精华
141
积分
1091421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河北尚义
在线时间
15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1-11-1
查看详细资料
TOP
zzhkl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8# 中 小 发表于 2009-2-1 11:49 只看该作者


耕罢图
UID
341946
帖子
18640
精华
141
积分
1091421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河北尚义
在线时间
15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
最后登录
2011-11-1
查看详细资料
TOP
zzhkl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9# 中 小 发表于 2009-2-1 11:53 只看该作者
徐悲鸿《春之歌》作品欣赏
徐悲鸿画马,“一洗万古”,天下驰名;悲鸿之牛,则譬如晨星,虽然光华,毕竟希见。长风此次春拍推出的《春之歌》,不但题材特殊,更因其乃致赠挚友张大千的倾力之作,显得极为不同凡响。
《春之歌》纵112cm、横108.8cm,约11平方尺,立轴,原装裱。款题“春之歌。大千道兄教正。乙亥,悲鸿”,钤“悲”字印。乙亥乃1935年,是年徐悲鸿40岁,张大千36岁,正值其本命年。画面上,壮牛形体庞大,牧童灵动乖巧,一大一小,一静一动;老柳茁壮,新枝繁茂,虽是墨笔,绿意可掬。衬以葱葱绿草,构成了充满希望的春之歌。
画虽精彩,然细究之下,其收藏意义远不止于此:
《春之歌》流传有绪,凿凿可考。当年正值张善子子、张大千兄弟在北平举办昆仲联展,徐悲鸿原拟持赠张大千,但由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院前身)临时决定由徐悲鸿带学生到黄山写生,徐悲鸿未能参加张氏昆仲联展,故此作品仍在徐氏手中。徐悲鸿去世后,廖静文女士将包括《春之歌》在内的多件悲鸿作品一起捐给国家,长期收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中。后因徐悲鸿子女申请退还部分作品留作纪念,经国家有关部门同意,并由周恩来总理特批,悲鸿子女每人可留国画素描各十件作为纪念(油画因数量较少,未获允准),此幅《春之歌》改由徐悲鸿哲嗣徐伯阳先生收藏。1990年,徐伯阳在香港爱丁堡广场举办个人收藏展览,《春之歌》为展览作品之一,并收录于《徐伯阳藏画展》一书中。

悲鸿善马,妇孺皆知。他的马之所以能在千百年来无数画马的作品中超迈群雄,主要是他成功地将西画的技法和精神溶入了国画之中,注重比例,造型准确,以形传神。悲鸿画牛却非常少见,更特别的是,有关研究专家认为,画中牵牛的牧童是以徐悲鸿的儿子为模特的;而画面上的牛腿,看上去酷似徐悲鸿擅长的奔马的双腿,形成了“牛身马腿”的独特造型。因此,这幅《春之歌》在古往今来众多画牛图中显得颇为特别,也不同于徐悲鸿本人以往的画作。
悲鸿、大千友谊深厚,徐悲鸿作画自然格外认真,不但构图严谨,尺幅也十分巨大,是少有的徐氏巨幅作品中的精品。也正因为如此,《春之歌》才成为徐氏的“家族珍藏”。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最顶尖的中国画大师之一,其作品一直是藏家追捧的热门。与一般的、常见的悲鸿作品相比,这样一件见证了两位大师友谊的力作,必将受到众多藏家的热烈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