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3a大作:美学散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24:08
《美学散步》之诗画篇与音乐篇
——朵雨
这学期向天渊老师在开学之初就为我们列举了本学期应读的参考书目,这些参考书目如下:
主要参考书目:(A类为必读书目;B类为扩展阅读;C类为研究著作。)
王国维:A: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   B:宋元戏曲史、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王国维论学集、王国维文集、王观堂先生全集、王国维遗书;  C:王国维评传(刘烜)、王国维诗学研究(佛雏)、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叶嘉莹)、王国维之死(罗继祖)、王国维学术研究论集第一、二、三辑。
朱光潜:A:诗论;B: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朱光潜美学文集、朱光潜全集;C:朱光潜——从迷途到通径(朱式蓉、许道明)、朱光潜美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阎国忠)、朱光潜与中西文化(钱念孙)、朱光潜美学论纲(劳承万)。
宗白华:A:美学散步;B:美学的散步、艺境、美学与意境、宗白华全集;C: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林同华)、宗白华评传(王德胜)、美学的双峰——朱光潜、宗白华与中国现代美学(叶朗)、散步美学——宗白华美学思想新探(王德胜)。
钱锺书:A: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B:钱锺书集;C:营造巴比伦塔的智者——钱锺书传(张文江)、钱学论(陈子谦)、真精神与旧途径——钱锺书的人文思想(胡河清)、智者的心路历程——钱锺书的生平与学术(李洪岩)、钱钟书:20世纪的人文悲歌(刘中国)
王元化:A:文心雕龙创作论;B:文学沉思录、传统与反传统、文学风格论、清园文存;C:思想与创痕——王元化传(胡晓明)、庆祝王元化教授八十岁论文集、文心雕龙(刘勰)。
刘若愚:A:中国的文学理论;B:中国诗学。
叶维廉:A:中国诗学、比较诗学;B: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叶维廉比较文学论文选、历史传释与美学、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叶维廉文集;C:人文风景的镌刻者——叶维廉作品评论集。
曹顺庆:A:中西比较诗学、中外比较文论史(上古时期)、中国古代文论话语;B:比较文学史、两汉文论译注、东方文论选、比较文学论、跨文化比较诗学论稿;C:理论探微:诗学如何从“比较”走向世界——对曹顺庆比较诗学研究的一种解读(吴兴明)。
刘小枫:A:拯救与逍遥;B:诗化哲学——德国浪漫美学传统、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现代性与现代中国、沉重的肉身。
杨乃桥:A:悖立与整合——东方儒道诗学与西方诗学的本体论、语言论比较。
余  虹:A: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B:艺术精神。
张隆溪:A:道与逻各斯;B:20世纪西方文论述评。
厄尔·迈纳:比较诗学——文学理论的跨文化研究札记。
宇文所安:A: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B:他山的石头——宇文所安自选集。
向老师规定每一位同学至少细读一位大家的书,其他的泛读。每一位同学都要上台为同学们讲一下自己所读的书,我选择宗白华来讲,因为宗白华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美学大家,希望自己能通过细读他的著作更多地了解宗白华及其美学思想。这是我的课堂讲稿,现整理如下:
同学们好!
我今天为大家讲宗白华的《美学散步》这本书,我主要讲其中的诗画篇和音乐篇,其它篇章则由其他同学来讲。
首先讲一下诗画篇,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一书中主要是从以下几篇文章讲述中西诗画的:
——诗画篇——
v      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v      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
v      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v      清代画家邹一桂对于西洋画的批评:“西洋人善勾股法,故其绘画于阴阳远近,不差锱黍,所画人物,屋树,皆有日影。其所用颜色与笔,与中华绝异。布影由阔而狭,以三角量之。画宫室于墙壁,令人几欲走进。学者能参用一二,亦具醒法。但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
v       这里邹一桂虽然对西洋画抱有一种成见,但是却无意中说出中西画的主要差别点而指出西洋透视法的三个主要画法:
(一)几何学的透视法。画家利用与画面成直角诸线悉集合于一视点,与画面成任何角诸线悉集于一
v      视点,与画面成任何角诸线悉集于一焦点,物体前后交错互掩,形线按距离缩短,以衬出远近。
v      作品举例:
米开朗琪罗的《最后的审判》

(二)光影的透视法。由于物体受光,显出明暗阴阳,圆浑带光的体积,衬托烘染出立体空间。远近距离因明暗的层次而显露。
v      作品举例:
拉斐尔《基督显圣》

(三)空气的透视法。人与物的中间不是绝对的空虚。这中间的空气含着水分和尘埃。地面山川因空气的浓淡阴晴,色调变化,显出远近距离。
v      作品举例:
达芬奇的《岩间圣母》

v      邹一桂认为西洋的透视的写实的画法“不入画品”,而能够入画品的画,即能“成画”的画,不是采取西洋透视法的立场,而采沈括所说的“以大观小之法”。
v      以大观小之法:画家画山水,并非如常人站在平地上在一个固定的地点,仰首看山;而是用心灵的眼,笼罩全景,从全体来看部分,“以大观小”。把全部景界组织成一幅气韵生动,有节奏有和谐的艺术画面,不是机械的照相。这画面上的空间组织,是受着画中全部节奏及表情所支配。“其间折高折远,自有妙理’。全幅画面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是大自然的全面节奏与和谐。
清《杏花春雨江南》图

v    与西洋画不同,中国画表现音乐化的空间境界:这种空间意识和空间表现是“无往不复的天地之际”,不是由几何,三角所构成的西洋的透视学的空间,而是阴阳明暗高下起伏所构成的节奏化了的空间。董其昌说:‘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此画之诀也”,宋代大批评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里说唐诗人的诗中境界:“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诗境界,中国画家则表之于山水画中,如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红豆图

v      西洋画法上的透视法与中国画法上的“三远”之法:西洋画法上的透视法是在画面上依几何学的测算造一个三进向的空间的幻景。 一切视线集结于一个焦点(或消失点)。而中国“三远”之法,则对于同此一片山景“仰山巅,窥山后,望远山”,我们的视线是流动的,转折的。由高转深,由深转近,再横向于平远,成了一个节奏化的行动。这与西洋透视法从一固定角度把握“一远”,大相径庭。
吴湖帆《千里江山》

v      中国绘画以书法为基础,西洋绘画渊源基础在于希腊的雕刻与建筑:书法中所谓气势,所谓结构,都是表现这书法的空间意境。 一件表现生动的艺术品,必然地同时表现空间感。像中国画绘一枝竹影,几叶兰草,纵不画背景环境,而一片空间,宛然在目,风光日影,如绕前后。希腊的建筑整齐匀称,静穆庄严,西洋画中也将整齐,对称,均衡,和谐作为他们的特色,相当地保有希腊风格的静穆和生命力的充实与均衡。西洋透视法在平面上幻出逼真的空间构造,如镜中影,水中月,其幻愈真,则其真愈幻。(汪维成《兰花图》﹑朱耷《山水花果图》﹑郑燮《墨竹图》﹑提香《圣母升天》﹑拉斐尔《雅典学院》﹑《赫利奥多罗斯被赶出庙宇》)。
汪维成《兰花图》

朱耷《山水花果图》

郑燮《墨竹图》

提香《圣母升天》

拉斐尔《雅典学院》

拉斐尔《赫利奥多罗斯被赶出庙宇》

——音乐篇——
中国古代的音乐寓言与音乐思想
v      音乐寓言:寓言,是有所寄托之言,宗白华这里所说的寓言包括神话,传说,故事。音乐这门艺术在人群生活中发展得最早,在生活里的影响也最大。哲学家用音乐寄寓他最深难表的思想,思想家,文学家也用音乐故事来表白他们的思想。音乐故事,神话,传说中寄寓的古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思想,宗白华将它们统称为音乐寓言。
v      音乐是什么?《礼记》里《乐记》上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v      音乐的特殊表现与深厚感染力:(欧洲的两个音乐故事)一个是古代希腊传说着歌者奥尔菲斯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建筑是凝冻着的音乐。一个是近代法国诗人梵乐希的故事,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见到音乐和建筑和生活的三角关系。生活的经历是主体,音乐用旋律,和谐,节奏把它提高,深化,概括,建筑又用比例,均衡,节奏,把它在空间里形象化。
v      音乐可能表达的三方面:(孔子的故事)(一)是形象的和抒情的:一个爱人的躯体的美可以由一个建筑物的数学形象传达出来,而这形象又好像是一曲新婚的歌。(二)是婴儿的一双眼睛令人感到心灵的天真圣洁,竟会引起孔子认为韶乐将作。(三)是孔子的丰富的人格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始条理终条理,像一金声而玉振的交响乐。
v      音乐表现德的形象。《乐象》篇中说:“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乐的境界是极为丰富而高尚的,它是文化的集中和提高的表现,“乐”的表现人生是“不可以伪”,就像数学能够表示自然规律里的真那样,音乐表现生活里的真。
谢谢同学们的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