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洋人街要钱吗:藏族唐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7:30:29
 藏族唐卡           唐卡是藏语音译,意为布画。它是传统藏族绘画艺术的一种形式。其分类方法较多,按大小和张挂方式,可以分画片唐卡和卷轴唐卡;按色泽可分为彩(色)唐,金(色)唐,黑(色)唐,红(色)唐,淡(色)唐,浅(色)唐六种;按制作方法又可分为绘画唐卡、堆绣唐卡、刺绣唐卡、印刷唐卡、织锦唐卡、和缂丝唐卡6类。但总的来说,卷轴唐卡类的彩色绘画唐卡数量居多。卷轴唐卡上有天杆、下有地轴,地轴两端有轴头,与中国内地传统轴画类似。唐卡画芯一般都用彩缎装裱,画面上多用大小相同的丝帛覆盖,丝帛上端连于天杆,悬挂唐卡时将其掀起。丝帛盖面在卷起唐卡时,能有效保护画芯不被磨损。

  唐卡的起源

  唐卡起始的准确年代,至今尚无定论,但它源于壁画是毋庸置疑的。有学者认为:最早的唐卡是绘制在兽皮之上的,它应起源于牧业文明的雅砻文化时期。但我们认为它至多是唐卡艺术的萌芽。真正意义上的唐卡,画芯和装裱都离不开棉、麻、丝、帛这些农业文明的成果。所以唐卡的起源应是在松赞干布从雅砻迁都逻些(拉萨)之后。因为在这之后,西藏藏族地区,才真正进入农业文明时期。五世达赖所著的《大昭寺目录》记载,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画了一副白拉姆女神像。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无从稽考,然而唐卡艺术在此时兴起则是完全可信的。因为松赞干布定都拉萨,一方面农业文明为唐卡的创作准备了基本的物质材料。再有文成公主进藏,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布、帛、丝、麻也大量涌入藏区;尺尊公主进藏,则带来异域文化。总之,西藏与外界的交流大大加强。在西藏长期发展的苯教文化和摩崖石刻艺术,也为唐卡的诞生奠定坚实基础。松赞干布将佛教引入西藏,并对之大力扶持和发展,宗教生活的需要,也催生和发展了唐卡这种绘画艺术。

第一尊者 因揭陀

  唐卡艺术与藏传佛教

  唐卡从公元七世纪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十分成熟、辉煌的绘画艺术,有学者认为:唐卡是一种宗教艺术。主要是:一方面唐卡的起源和发展兴衰与藏传佛教息息相关。唐卡这门绘画艺术的兴起和发展正暗合了印度佛教传入西藏,这绝非偶然和巧合。佛教的传入,宗教生活的需要,就必须要广建寺庙,寺庙中所谓佛、法、僧“三宝”,缺一不可。所谓“佛宝”就是包含了以佛为首的菩萨、罗汉、金刚、护法神像等,这些都是宗教信徒顶礼膜拜的对象,它既可以表现为立体的塑像,也可表现为平面的壁画,它们都是宗教生活不可或缺的。这就催生了寺庙壁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但是在当时藏区,游牧生活还是许多地区的主要生产方式,逐水草而居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在西藏这种统治者大力倡导、尊崇佛教,全民信教的地区,仅靠固定的寺庙,显然是无法充分满足众多迁徙不定的信徒宗教生活需要的。于是唐卡这种主要以卷轴形式出现的艺术,满足了信徒的宗教生活需要,画在唐卡上的佛、菩萨,代替了寺庙中的塑像和墙上的壁画,成为他们可以随身携带的崇拜物。唐卡这门绘画艺术因此应运而生,蓬勃发展起来。所以,有人又针对唐卡便于携带的特点,把它称之为“可以流动的壁画”。信徒为了表示对佛法的诚信和尊崇,还往往花钱延请画师作画,并将它们布施给寺庙,以积累功德。加之各寺院的许多高僧大德以及喇嘛都是绘画高手,他们也往往制作大量唐卡,于是最终就形成“藏族寺院是佛画艺术的殿堂”这种局面。唐卡的繁荣有赖于藏传佛教的兴盛,而它的衰退也与佛教的衰落紧密相连。在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和赤热巴巾三代赞普所在的藏传佛教前弘期,三代法王大力扶持和尊崇佛教,兴建了大批佛教寺院,唐卡绘画艺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它不仅吸收了印度佛教及佛画艺术的精华,还受到尼泊尔和中国内地绘画艺术的影响。比如藏区的画师就有这样的说法,“画像学西藏,画景学汉地”。它一方面表明西藏和内地绘画的不同特点、长处,也表明了西藏与外界的文化交流。除此而外,藏传佛教还从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绘画艺术上吸收营养。例如,八吉祥图(即宝伞、金鱼、妙莲、胜利幢、宝瓶、吉祥结、金轮、右旋海螺)并不是佛教盛行后才有的,而是一种代表着苯教意识形态的图形。可见藏族唐卡艺术在历史上就是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总结和继承本民族绘画技巧,并不断创新的艺术结晶。唐卡艺术在前弘期就得到较大发展,为唐卡艺术在日后的繁荣打下基础。在赞普朗达玛兴苯(教)灭佛(教)以来,西藏的佛教寺庙被毁,许多僧人被杀,或是被流放,壁画也随着寺庙的毁灭大多灰飞烟灭。绝大部分唐卡也难逃厄运,留存下来的也是凤毛麟角,真可谓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西藏藏传佛教在历史上进入了一百多年的“无明、黑暗”时代(意为没有了佛法)。唐卡艺术也遭到灭顶之灾。到了藏传佛教的后弘期,元代统治者在西藏地区册封了十四代萨迦教派的首领为帝师,以萨迦政权管理西藏事务。明统治者基本承袭了元的统治策略,封了“八王”(法王),但西藏并没有真正统一,各教派之间纷争不息,但藏传佛教总的来说得到一定恢复发展。唐卡绘画艺术也得到一定程度复兴。明清以来,特别是宗喀巴大师创立的黄教格鲁派逐渐兴盛,到五世达赖时期,他与四世班禅借助蒙古固始汗之力,取得了西藏统治地位,于公元1642年,建立了甘丹颇章黄教政权。1652年他入京觐见顺治皇帝,并受册封,形成了格鲁派对别的教派的绝对优势,也确立了他“所领天下释教”的最高领袖地位。五世达赖对西藏除葛举派和觉囊派外的其他藏传佛教教派,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赢得了各派首领的敬仰和支持。以格鲁派为主的西藏各藏传佛教教派也都日益兴盛、发展起来。唐卡绘画艺术也迎来它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时期。佛教的隆盛带来唐卡艺术的繁荣,西藏所有的教派几乎都有相应的画派依附,如格鲁派的“缅唐派”,噶举派(白教)的“嘎玛嘎雪”派。除“缅唐派”外,影响较大的还有钦泽派和希岗派。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化,最后形成前藏画派,后藏画派,安多画派(由“缅唐派”发展形成),康区画派,汉风画派。还出现了地区性的艺术绘画中心和门派,如甘孜藏族绘画艺术、德格版画艺术、青海的热贡艺术。唐卡的种类、门派艺术和风格已趋完善。

  唐卡内容及功能

  另一方面,从唐卡的内容上讲,它主要反映的是宗教的内容,纵观唐卡的各种制作方法门派,虽然有较大差别,例如有绘制,有刺绣,堆绣等等,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内容都以表现宗教文化为主,纯宗教内容的唐卡占了唐卡总量的80%左右。有表现佛、菩萨、罗汉、护法神、著名宗教人物、佛教建筑、宗教故事等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它反映的内容还包括了藏族传说中世界的形成,藏族的起源,量理学,工巧明,医学,天文,历算,文学,诗歌,戏剧,美术,民间传说故事等等。以画言史,以画叙事,是它的突出特点。从这方面讲,唐卡又是藏族的一部百科全书。即便如此,唐卡在反映别的内容和题材时,也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再有,从唐卡的使用功能上讲,这种艺术形式,也主要是服务于宗教生活的。唐卡和壁画这两大藏族绘画艺术,它的发展和兴衰如前所述,与藏传佛教密不可分。它的主要宗旨,也是服务于宗教的。寺院是藏族宗教文化的中心,多数的唐卡,特别是一些名品佳作,主要聚积在寺院。它主要的功能是悬挂后供信徒顶礼膜拜,满足他们的宗教生活需要。民间留存的唐卡,也主要用于佛教教徒布置自己的经堂、佛龛。而作为一种美术装饰作品的功用,并不主要和明显。

  从唐卡的创作人员来看,绝大多数为宗教人士,在西藏历史上,唐卡绘画艺术家以各寺院的比丘(喇嘛)为主,宗教僧侣画师,也大都不愿将绘画技艺传授给在家俗人。在许多地区,唐卡绘画的学徒规矩,是从先学画释迦牟尼佛像开始,其中的一层含义就是表示皈依师傅和佛门。俗人也乐于以丰厚的工钱为代价,邀请僧侣画师为他们作画,用于布施或是供奉,作为自己的福德。从历史上著名的唐卡画师来看,他们许多既是唐卡绘画的名家,又是通晓五明的佛学大师,例如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噶玛噶举派噶玛若必多杰,缅唐派的创始人曼拉端珠嘉措,还有唐东杰波,洛扎丹增罗布,江安罗布等等。

  综上所述,说唐卡是一种宗教艺术,虽然有些片面和绝对,但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唐卡绘画艺术的根本属性。

  马旭铭/文 张丹波/摄影(2002年04月05日第十二版)

 大白伞盖千手千眼佛母藏王赤松德赞《市场报》  唐卡艺术的表现形式和主要特点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手段的出现,唐卡在绘画唐卡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堆绣、刺绣、织锦、缂丝唐卡和印刷着色唐卡等。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唐卡艺术又不仅仅是一门绘画艺术。这些新的制作手段和方法,丰富了传统的唐卡艺术。它们的制作手段和方法与绘画唐卡有很大区别,但是在唐卡的内容、布局及其尺寸比例上,则与绘画唐卡一致,都要符合传统的经典理论规范。
  
  堆绣唐卡:堆绣又叫剪贴、补花。它是用各色彩缎,剪裁各种人物、花卉、亭台、楼阁等,粘贴在织物上的一种创作方法。它本是源于内地的一种服装服饰的制作方法,这种工艺的特点是,能增加作品的色彩变化和立体感。此种工艺传入藏区后,被用于唐卡的制作,发展成一种新的唐卡门类。堆绣唐卡的制作,经过长期的发展,已日臻完善。其中以青海地区塔尔寺最为著名,被称为该寺的艺术“三绝”之一。民族文化宫收藏的十一世班禅敬献给中央人民政府的《十世班禅大师像唐卡》,就堪称堆绣唐卡中的杰作。
  
  刺绣唐卡:刺绣唐卡是用各种丝线,在缎面上绣成。刺绣工艺在我国的中原和南方地区源远流长,以苏绣为代表的四大名绣名扬世界。据传,西藏的刺绣工艺是由蒙古地区传入,刺绣工艺传入西藏等藏区,也被用于唐卡制作,形成专门的一种刺绣唐卡。唐卡刺绣一般是平绣。刺绣唐卡的主要特点是色泽明艳,过渡自然,作品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十世班禅大师敬献给中央人民政府的《莲花生大师像》是刺绣唐卡的上乘佳作。
  
  织锦、缂丝唐卡:织锦是用一色经线(多为素色)交织不同的彩色纬线制作而成的。缂丝是我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种工艺,织锦是“经纬交织”,缂丝是“通经断纬”。这两种工艺用于唐卡制作,发展成织锦和缂丝唐卡。织锦和缂丝唐卡,质地细密,花纹精致,色彩明快,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西藏的织锦和缂丝唐卡,多为在内地定做,以明代为多。因这两种唐卡制作数量少,故留存的已不多。
  
  印刷着色唐卡:是将画好的图像雕刻成板,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上(如同内地古代的雕版印刷),然后再着色装裱而成。这种唐卡,笔画纤细,刀法遒劲,层次分明,独具特色。以四川德格地区的为代表。印刷着色唐卡《释迦牟尼像》,是由四川康区600年前的木雕板印制,非常珍贵。
  
  北京民族文化宫珍藏的唐卡上自元代下至1996年的作品,藏品颇丰,唐卡艺术作品门类齐全,艺术风格涵盖了各主要流派,许多作品还是达赖、班禅两大活佛敬献中央政府及领导人的珍贵礼品,更是弥足珍贵。  
    唐卡画师次旦朗杰和唐卡     地处“世界屋脊”上的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部,一直以来,这块神秘的土地以独特的风貌和灿烂的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很多旅游者来到西藏后都会被一种典型的藏传佛教艺术品——唐卡所吸引。

    唐卡是一种绘制或刺绣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富有藏族文化特色。唐卡的题材十分广泛,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堪称形象的百科全书。西藏唐卡多为竖长条幅,大小没有特殊要求,构图严谨、均衡,画法主要以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唐卡一般以白布为画布,经过绷框、涂胶、打磨、勾线、着色等一系列工序,完成之后,四周镶缀彩缎边框,上下两端加硬木画轴。唐卡通常被供奉在寺院、佛堂、僧舍乃至许多藏传佛教信徒的家中。在西藏,这种典型的藏传佛教艺术品随处可见。在很多旅游者看来,唐卡是精美的艺术品,所以大家都购买唐卡作为纪念。

佛祖释迦牟尼

    在拉萨出售旅游商品店铺最集中的八角街上,有一家专售唐卡的画廊—— 八廓唐卡艺术专画部。店主人就是次旦朗杰。今年40多岁的次旦朗杰出生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附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年时代特别喜欢画画,整天观察周围的牲畜,画了不少的牛和羊。19岁那年,他拜当地一位著名的唐卡画师开始学画。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次旦朗杰的绘画技艺进步很快,逐渐能够独挡一面,1992年和1994年,次旦朗杰两次应邀到尼泊尔的寺庙作画。作画之余,他看到当时尼泊尔的很多旅游点开有唐卡店,生意很好。1996年,他在拉萨开了一家唐卡画廊。次旦朗杰说:“当时在拉萨没有唐卡画廊,我想在八角街开一家店的话,客人会更喜欢更了解西藏的唐卡。开店以后,很多客人说,‘我们听说过西藏唐卡,不知道怎么画,今天第一次看到’,他们很喜欢。” 9年过去了,拉萨八角街上已经有了约30家唐卡画廊,次旦朗杰的画廊生意一直不错,名声也越来越大。很多游客慕名前来订购。很多人称赞次旦朗杰画的唐卡线条流畅优美,布局严谨,画工精致细腻,层次分明,别具一格,体现了深厚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较高的艺术造诣。

    与八角街上其他唐卡画廊不同,次旦朗杰的唐卡画廊不仅卖唐卡,也收徒弟,教他们画唐卡。他曾先后收过6名美国人和日本人当徒弟,至于来自中国各地的徒弟则不计其数。这些徒弟跟他学习,时间最长的则超过9年,最短的是两名美国游客,由于旅程仓促,只学习了3天。外国徒弟中有些是美术教师,有些是建筑师,有相当的绘画基础,对唐卡很感兴趣。 次旦朗杰说,自己收徒弟,不论他们的年龄、国籍、民族、性别,只要感兴趣,就可以跟他学习。凡是在这里学画唐卡的人一律免学费,次旦朗杰还免费提供画布和颜料。对此,次旦朗杰说:“我跟师傅学画的时候也没有学费,我也像师傅那样不收学费,学画的人有这个想法我就很高兴。” 画唐卡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一幅唐卡要经过大约9道工序,一名熟练的 画师要将近25天才能完成,有时候唐卡上的一朵小花要花3小时才能画成。

    次旦朗杰出售的唐卡售价比其它画廊要高,生意却很红火,面积不大的小店一年能挣30万元人民币。谈到自己的生意经,次旦朗杰说:“我们画的画很细致,我跟徒弟都说,从开始到结束我们不着急,慢慢画,画得越来越好。” 次旦朗杰说,很多前来定做唐卡的客户虽然不了解画唐卡的工序,但他从来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粗制滥造,而是精益求精。因此,店里的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好,开业9年来他从不为销路发愁。 富裕起来的次旦朗杰除了自己和家人的日常开销,还经常出资支持慈善事业 。他捐资为家乡修桥,解决交通难题;家乡有一名女孩考上大学,却因家境贫困面临辍学,次旦朗杰为她支付了3年的学费。次旦朗杰的家里有一本账本,上面记录的都是借钱给别人的账目,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还没能偿还,最长的已经有8年,就是这样,次旦朗杰还是继续借钱给需要帮助的人。他说:“我以前也很穷,考虑他们需要,他们希望我能帮助,所以我不能不借他们。”

    今年快30岁的罗布次仁从1996年开始随次旦朗杰学画,谈到自己的师傅,罗布次仁很是钦佩,他说,老师不但不收学费,在教学方面毫不保留,总是把自己的一些画画方法和心得体会,比如怎样画比例、怎样配色等耐心地教给徒弟。他说:“老师平时对每个人都很好,不分国籍、民族。我觉得老师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来源: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唐卡欣赏

     唐卡的内容,绝大部份是宗教画,也有少量取材于社会历史、世俗生活及医学、天文等内容的挂图,大致归纳为以下十二类:一、佛 二、菩萨 三、女性尊者(佛母) 四、罗汉 五、密宗护法神 六、教派祖师、历史精英 七、教理、教规图 八、神话传说 九、历算、医药图 十、历史故事图 十一、古寺建筑图 十二、宗教图案

    唐卡一般长1米左右,最大的有数十米。如按唐卡绘画内容来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显教类唐卡。密教称其他佛教派别的教义皆为应身佛释迦牟尼公开宣说(“显”)之教,故称之为显教。也就是说,除密教外,华严宗、天台宗、律宗、净土宗、曹洞宗、临法宗等皆为显宗,是主绘佛祖释迦牟尼、弥勒佛、十八罗汉等反映显宗特点的唐卡,这在西藏各寺庙中均可看到。这也充分体现了藏传佛教吸收汉族文化和显密兼修的重要特点。

白度母     第二类密教类唐卡(密教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秘密传授“真实”言教,故称密教。)是主绘形象怪异、凶猛无比为主要特点的密宗佛像。其中不少形象为双身像。常见的画像有怖畏金刚像、乐胜金刚像等。

    第三类是印度式唐卡。其特点表现为佛像袒上身,身躯扭曲,腰细臀肥。画像以安祥、和善为主要特色。

      第四类是女神类唐卡。藏传佛教多女神形象,这与汉传教佛几无女性形象形成鲜明对照。唐卡中常见的女神有度母像、吉祥天母像、尊胜佛母像、叶衣佛母像等。

 

格萨尔王

观世音

绿度母

文殊菩萨

千手千眼观音

宗喀巴     西藏瑰宝:华美的唐卡    唐卡系藏文音译,它是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是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一个画种。西藏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以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唐卡题材广泛,内容无所不包,可谓一部西藏社会综合的历史文化大辞典。
  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但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另外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唐卡绘画艺术是西藏文化的奇葩,千余年来影响深远。

宗教题材唐卡 白度母

宗教题材唐卡 藏地三空行母

宗教题材唐卡 大威德金刚

宗教题材唐卡 法身金刚持

宗教题材唐卡 法身普贤

宗教题材唐卡 佛祖释迦牟尼

宗教题材唐卡 观世音

宗教题材唐卡 护密天母

宗教题材唐卡 机尊钦波

宗教题材唐卡 吉祥天女

宗教题材唐卡 极喜金刚

宗教题材唐卡 金刚萨埵

宗教题材唐卡 莲花生大师

宗教题材唐卡 列吉旺姆

宗教题材唐卡 六严二圣

宗教题材唐卡 绿度母

宗教题材唐卡 马头明王

宗教题材唐卡 妙音天女

宗教题材唐卡 千手千眼观音

宗教题材唐卡 室利僧哈

宗教题材唐卡 文殊菩萨

宗教题材唐卡 文殊萨班

宗教题材唐卡 文殊师友

宗教题材唐卡 无量光佛

宗教题材唐卡 无量寿佛

宗教题材唐卡 五世达赖

宗教题材唐卡 西藏诸大译师

宗教题材唐卡 药师佛

宗教题材唐卡 匝王

宗教题材唐卡 至尊慈氏

宗教题材唐卡 宗喀巴大师

宗教题材唐卡 作明佛母

人物题材唐卡 格萨尔王

人物题材唐卡 格萨尔王

人物题材唐卡 萨迦派五祖

人物题材唐卡 萨迦派五祖

历史题材唐卡 金城公主进藏图

历史题材唐卡 松赞干布画传

历史题材唐卡 松赞干布画传

历史题材唐卡 松赞干布画传

历史题材唐卡 松赞干布画传

历史题材唐卡 松赞干布画传

建筑题材唐卡 大昭寺

建筑题材唐卡 扎什伦布寺

建筑题材唐卡 十二镇魔寺

建筑题材唐卡 温乡石头宫殿

建筑题材唐卡 桑耶寺

六道轮回图

科技题材唐卡 日月星辰运行图

科技题材唐卡 天体日月星辰

科技题材唐卡 西藏十一位名医

科技题材唐卡 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科技题材唐卡 望触问诊断疾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