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11月旅游:孤独症儿童的智力开发 - 特殊儿童论坛 - 育儿论坛 - 育儿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00:51
孤独症儿童的智力开发

 

为什么智力是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对人际关系、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的认识都需要相应的智力水平,智力水平低下造成了孤独症儿童社会认知的困难,阻碍了社会性的发展。 “智力”与“孤独”的组合 孤独症儿童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其中,智力损害的程度不同,是造成孤独症病情程度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孤独症儿童康复水平的重要因素。智力损害程度轻的孤独症通常也称为“高功能”孤独症,智力损害严重的通常称为“低功能”孤独症。智力水平制约着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即使孩子不是孤独症,智力水平低下,也同样会造成社会认知水平低下,从而造成社会性发展落后。因此,在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必须重视智力开发。 什么是智力?目前中外心理学家还不能给智力下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定义,很多时候,人们把“智力”“智能”“认知能力”作为同一概念来使用。通常意义上,智力、智能、认知能力这三个概念的含义是相似的。在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我们更习惯使用“认知训练”这个概念,严格地讲,应该叫做认知能力训练,也可以叫做智力训练。 智力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身心潜能。智力不是知识,而是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说,智力就是综合运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注意、语言等心理能力获取知识经验的心理潜能。我国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几个基本因素。 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开始于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征的认识,如感觉到颜色、声调、气味、粗细、软硬等。知觉是综合多种感觉,对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活动。感觉和知觉又可以统称为感知觉。感知觉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刺激停止以后没有马上消失,而是留在头脑中,并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再现,这种积累和保存经验的心理过程就是记忆。所有的智力活动都离不开注意力,而这种“注意”主要是指依靠意志努力维持的有意注意。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事物的外在特征,还能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这就是思维能力。思维就是运用表象和概念进行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认识过程。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而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 智力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一般能力,人们认识任何事物,都是一种智力活动,不同的人会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特征,使智力活动的质量具有显著差异。这一普遍规律对孤独症儿童同样适用。孤独症儿童无论其各自的障碍程度如何,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的智力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损伤。 孤独症儿童的智力发育呈现出明显的异常状态,他们的智力在各个方面都与众不同。 第一,孤独症儿童在听觉、视觉、触觉、味觉、运动觉等方面与众不同,具有不同程度的感知觉异常。另外,由于自我封闭,孤独症儿童严重缺乏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兴趣,造成了他们的感知觉贫乏。 第二 注意力短暂、分散,注意缺乏指向性,缺乏持续性,有意注意非常难以维持,无法支持一般认识活动的进行。 第三,有出色的机械记忆能力,而策略记忆能力缺乏。 第四,思维能力差,局限于事物外部特征的认识,在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出现严重困难: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发展滞后;在思维品质上缺乏灵活性,显著刻板化。 第五,缺乏想象力,不会做“假装游戏”,难以扮演一个表演角色。 第六,语言表达显著落后。 可以看到,孤独症儿童的智力如同一块贫瘠的土地,因此,对孤独症儿童的智力开发越发必要。只是,在这贫瘠土地之上的耕耘,需要加倍辛勤! 智力与社会性的关系 智力和社会性发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发现,智力发展比较好的孤独症儿童,如果教育引导得当,其社会性发展很可能也比较好。也就是说,发展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性,必然要提高其智力水平。 人的社会性包括三个方面: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社会认知是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没有正确的“知”,就没有健康的“情”,因而也就没有正常的社会行为。社会性直接受到社会认知的制约,而社会认知又和一般智力密切相关,不管孩子是否是孤独症障碍,当智商低于一定程度以后,其社会性发展必然要受到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提高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就必须重视智力的培养。开发智力有利于发展孩子的社会认知,社会认知又促进了社会性发展。这就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性,这就是智力和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任何领域的认识活动都要以一般智力为基础,在物理世界中获得的认识能力,经过教育引导,迁移到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虽然认识对象不同,但是所需要的心理能力是相同的。在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中,以物理世界为起点的认知活动,其终点必须要转化为对孩子社会性发展的支持。 例如,认识颜色的教育开始于婴幼儿时期,在对颜色这一事物的物理属性的认识过程中,需要抽象概括,孩子必须撇开物体的形状、材质、功能、大小等特征,抽象出颜色这个唯一的属性,将某一范围波长的视觉刺激概括为“红色”。这一抽象概括能力同样也可以应用在对动物、植物的认识过程中,当孩子形成“兽类动物”的概念时,已经忽略了动物的身体颜色、生活习性、体态大小等具体特征,而抽象出了身上长皮毛、四条腿、有牙齿、胎生等主题的共性生物特征,虽然认识对象不同,但是,认识的心理过程是相同的,依此类推,从社会属性的角度'可以把不同职业特点的人概括为“医生”“教师”“工人”“农民”等,依然需要抽象每一类角色的共同特点。将这种能力延伸到对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认识,那么就是社会认知。当孩子需要学习独自在家的时候,为了孩子的安全,母亲需要让孩子学习的第一个规则就是¨谁来敲门都不能开”,而这一规则是对孩子与“敲门人”之间关系的抽象,它忽略了敲门的具体时间和“敲门人”的具体年龄和性别特征,“谁来敲门都不能开”,其深层的抽象内容为孩子与敲门人的利害关系。可见,概括抽象能力最终要应用在孩子认识和处理社会生活事件上,才能转化成一种社会适应能力。 按照认识对象的不同,认识活动可以分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社会的认识。 什么是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人对人际关系、 社会群体、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的认知。 社会认知以一般智力为基础,它是智力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具体运用。 智力水平制约着对社会的认识水平, 也必定制约社会性的发展。 虽然社会认知需要一般智力为基础,但是,因为社会认知对象的特殊性,使得社会认知过程具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使社会认知相对来说难度较大。 第一,社会认知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社会认知的核心是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是依据双方的动机、情感、观点的不断变化,处于一种互动性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是复杂的,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社会规则具有抽象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内隐性。人际关系是内在动机和情感、观点支配下的互动关系,而情感、观点和动机都具有庆隐性、互动双方需要相互理解和判断对方的目的、动机、观点,从而调整自已的行为。 第三,人在社会认识领域中,主观性比较强,这一点与对物理客体的认识不同。人们往往从自己的角度评价别人,评价事件,因为角度不同,因而产生的评价就很不同,甚至截然相反。而人们对物理世界的认知却具有相对客观性。 总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缺乏特定的可以直观感知的物理特征,并且处于广泛的联系和不断的变化中,认识社会生活需要思维能力做支撑,这点恰好是孤独症儿童的“智力软肋”。可以说,没有思维的发展,孤独症儿童就很难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就谈不上社会性的发展。 孤独症儿童智力开发的误区 在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中,智力开发、认知训练常常被作为重要内容,孩子学会了什么,往往是家长评价训练效果的重要指标。在孤独症儿童的智力开发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首先,对智力开发尚缺乏完整科学的理解,以动作技能训练和知识传授替代智力开发的现象很普遍。制约孤独症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是思维理解能力。知识不等于智力,有些孤独症儿童的大脑里储备了某方面的许多知识,但是,思维能力并没有发展起来,孩子不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不能转化成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用教知识代替教思维的误区;某些单纯的动作技能也不等于智力,没有思维能力的整合,孤独症儿童的动作技能同样也不能转化成解决问题的适应能力。 其次,将“智力训练”狭义地理解为“课桌学习”的固定形式,使本来可以丰富多彩的智力训练单调、呆板,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 智力开发从哪里入手 根据孤独症儿童的智力特点,对孤独症儿童的智力开发应该从哪里做起呢? 第一,智力开发应当全面,从最基本的感知觉训练人手。 第二,思维能力训练应该是孤独症儿童智力开发的重点内容。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孤独症儿童智力损伤最严重的是对思维能力的损伤,因而,在智力开发中,思维训练应该是重点,当然也是难点。只要按照思维训练的规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任何程度的孩子都会在自已原有的智力水平上得到提高。 第三,注意处理好知识学习和智力发展的关系,将知识教育和智力开发融为一体,切忌将两者割裂开来。 第四,注重结合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智力训练。首先,生活中的智力训练内容、材料、场合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认知兴趣,有利于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有利于克服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刻板化。生活化的训练、在解决问题中训练,更容易给孩子带来成就感。另外,生活中的智力训练突破了课堂的局限,能够做到随时随地进行,化整为零'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