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到彭水汽车:职业教育“1+2”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10:41
职业教育“1+2”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2011-9-16

  摘要:探讨了当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提出了“教产合一”和“二师并重”即“1+2”人才培养模式,并分析了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和高职文化课的授课方法,最后指出要创办“教产合一”的校办工厂,不是易事,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植和统筹规划并向集团化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产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一、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的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很多公办和民办职业院校,都建起了大车间和实训基地,全国的招生数量也不断增加。

 

  尽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但仍然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不得不到一些职业培训机构针对某一技术进行“回炉”;另一方面,全国劳动力市场中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一个优秀钳工、焊工年薪十万,然而应征者却寥寥数人”。怎样改变这种奇怪而尴尬的现象,正是职业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产合一”、“二师并重”即“1+2”的人才培养模式

 

  1、什么是“教产合一”

 

  这里所说的“教产合一”,是学校根据各院(分院)系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创建校办工厂,对所建的工厂由教学机构统一管理。工厂的经营和管理,遵循“教学为第一目标,盈利为第二目标”的理念。它首先是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然后才是获取利润的校办工厂。它可以微利或保本,甚至可以少量亏损,但必须为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做出突出贡献。也就是说,校办工厂既出产品也出人才,而人才重于产品。

 

  当然,“教学为第一目标”并不是不重视产品质量,只有保证质量,才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就需要有完善的质量监督机制。同时,生产的产品也应当尽可能是小件产品或小型机器零件外加工等。

 

  2、“师徒关系”与“二师并重”

 

  “教学为第一目标”的校办工厂,需要从社会招聘(或从学校内部培养)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师傅,他们既是生产中的管理者或技术骨干,又是职业教育的教师。同导师带研究生类似,他们每人带10个左右学生(最多不超过20人),分别来自不同的班级或专业(一个班级的不超过3人)。这些学生在文化课以外的时间轮流跟师傅实习。这种师徒关系一直维系到学生毕业。

 

  学生从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起,半天上文化课(含实验课),半天在车间生产实习。实习工作专业岗位有车工、钳工、电焊、铆工、电气维修工、电子装接工、电机维修工、木工、瓦工、水暖工、汽车维修工、汽车美容、以及计算机维护工、3D制作、电子制图等。每人可以从中选择两个专业岗位(可以跨专业)。

 

  企业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实习基地,他们可以参与校办工厂的管理、策划和营销。

 

  在职业技术学院,应当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地位,实行教师和师傅“二师并重”。师傅们可以考评技师(和讲师同等待遇),也可以考评高级技师(同副教授同等待遇),甚至可以考评教授级高级技师。学院根据他们的人才培养成果给予相应的报酬和奖励。

 

  3、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

 

  为了培养真正有用的专业技术人才,学校要定期进行专业技能竞赛和国家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专业岗位的技能大赛。对学生(即徒弟)技能考试通过率高、技能竞赛获奖率高的师傅要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形成“徒弟优胜重奖师傅”的定式。

 

  4、关于文化课和常规教育

 

  也许有人说这种改革方案不是把大学办成技校了吗。实际上,我们可以说,这是带研究生式的高等职业教育,况且,我们不是要取消文化课,而是更要加强基础教育。虽然上文化课的时间少了,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去传统的授课方法,精讲多练,教学互动,重在应用,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向师傅学习的生产实践中,如果意识到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或者遇到问题反过来钻研基础知识,会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事实上,许多过去生产第一线的劳模、技术能手,都曾刻苦自学专业知识,产生的动力都是来自生产一线实际的问题和需要。

 

  同时,在常规教育中,也应加强吃苦耐劳的思想教育。不要轻视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好多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乃至国家领导人都曾是来自生产第一线,如许振超、王崇伦、李瑞环等。

 

  三、政府的扶植和集团化的发展方向

 

  要创办“教产合一”的校办工厂,当然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植和统筹规划并向集团化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将办好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省市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办好职业技术学院可以为一个地区提供大量优秀的人才资源,将对省市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应当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当把办好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地方政府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只有提高认识,才能付诸行动。

 

  2、政府提供优惠的扶植政策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为“教产合一”的校办工厂提供优惠政策。这不仅仅包括校办企业免税,还包括免费批地建厂,协调并寻求社会上相关企业为校办工厂提供机器零部件加工或合作生产的机会,对校办工厂的产品销售提供帮助或提供优惠政策等。另外,由于改革后教学和实训的成本提高,国家可以对学生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3、变废为宝,统一调拨

 

  地方政府可以协调有关部门,对本地区报废汽车以及汽车配件,适量调拨到学校;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回收“旧家电”,适量调拨到学校,为学生在校办工厂正式生产前的岗前培训提供器材。

 

  4、统筹规划和集团化发展

 

  就目前情况看,每所职业技术学院都包含很多专业。每个专业都建立相应的“教产合一”的校办工厂是不现实的。在专业建设上,对于相邻城市的几所职业技术学院,需要量大,又是热门的专业,可以都有这样的“办学工厂”;对于一些需要量较小的专业,可以统筹规划,实现互补。这样每个学校都可以集中力量,办好几个拳头专业,培养出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

 

  省内的各职业技术学院和其他职业院校,对相同专业的校办工厂,可以探索集团化发展,统一管理方式、统一销售,创造统一品牌。但不论发展到哪一步,都不能丢掉“教学为第一目标,盈利为第二目标”的宗旨,原因很简单,学校的主要目标是育人。

 

  参考文献:

 

  [1]  张元.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及培养 [J]. 高等教育研究,2008(7):68-71.

 

  [2]  戴勇.工学结合推进专业改革与课程建设 [J]. 中国高等教育,2008(5):41-42.

 

  [3]  赵卫利.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J]. 继续教育研究,2009(10):134-136.

 

作者: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赵迎春 于克明 来源:《辽宁高职学报》201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