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山平面地图:创新的中考语文概括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17:02

创新的中考语文概括题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语文报·中考版》303期)    点击数:1013    更新时间:2009-3-10

 

  

特邀主讲/特级教师 余映潮

 

版主开言:“概括”是最基础的阅读能力之一,也是阅读能力考查的最基本的“考点”之一。在平时的练习设计或者中考试题中,很难找到没有概括题的试卷。概括题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首先,它是对考生现有语文能力最实在也是最简明的考查——不仅考语言,还考思维;其次,概括能力对于一个人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最负盛名的清代乾嘉学术就有这么一个治学原则:“最喜罗列事项的同类者,为比较的研究,而求得其公则。”(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其实,“求得其公则”说白了就是归纳概括。正因为概括如此重要,因此,本期我们特邀湖北荆州市教研室的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从概括题中选取一些富有创意的新颖题型进行品评,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备考建议。请各位同学仔细品读体会,相信定能获益良多。

 

阅读中的“概括”,其基本含义是,用准确、简洁、不失原意的语言精要地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种内容的大意。

 

从中考研究的角度看,“概括题”出现的地方通常是:第一,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此时的概括题往往以单个的题或者作为综合性学习内容中的一个题出现;第二,选文阅读部分,此时的概括题组合在其它角度的阅读题之中。

 

中考命题时对题型进行创新是一个常规,概括题也不例外。如,单个的独立存在的概括题,原来最基础最直接的设计就是“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意思”,后来发展为“提取下段文字中的主要信息”,再变化为“给下面这段文字拟一个标题”等。或者在出题的技巧上做文章,提出一点新要求,如将题干变化为“给下段文字补写一个中心句”、“用对联的形式概括下段文字的意思”等等。

 

近年来,为了创新或者“创意”,各地中考命题人仍在不断地发展着概括题的设计技巧。创新的中考语文概括题以其更加灵动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不论是材料的组合变化,还是设题角度的新颖实用,都给我们提供了借鉴、研究、欣赏的优美范例。

 

有一种无材料的“背景式概说题”就很有意思。

 

此类题不提供任何阅读材料(有时候给一点答题的“引子”),却要求考生用概说的方式回答题目中所规定的内容。答题的材料存在于考生的知识积累或者阅读积累之中,考生必须依靠这种积累才能答题。这种题目一般用于课外名著阅读,一方面考查学生是否读过有关名著,一方面检测考生的表达水平。

 

如2008年徐州中考试题:名著阅读

 

  A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掇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1)文段中A 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                          

 

                                                                          

 

(2)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关于他的另一个故事:                       

 

                                                                          

 

这道题的题干标示的就是“名著阅读”。题中材料就是一个小小的引子,以让考生确认材料中的人物是“鲁智深”,然后要求概说其“主要性格特征”和“他的另一个故事”。

 

又如2008年广东省中考试题: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常常以诗词引出人物和故事。A段中的诗引出了作品中的哪个故事?请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来。(3分)

 

题中所言“A段中的诗”是: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

 

                                         

 

很明显,这个“引子”所引出的人物是林冲,考生需要概说的,就是林冲的与这首诗有关的“火烧草料场”的故事。广东省题在评分标准中明确提到:本题考查课外名著阅读与概述的能力。

 

更有意思的是那种提供多则材料的概括题。

 

此类题或者单个独立存在,或者是综合性学习题目中的一员,或者是选文阅读题的迁移拓展。它的最显性的外形特征就是提供两则以上的文字材料(或文字、图形、表格)。

 

因为材料多,所以在选择与搭配上都比较困难,是命题时耗时很多而设分数量并不大的题目。但这并没有让命题人望而却步,相反地,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让它们展现出丰富的内容与形式。

 

下面从不同“难度”的角度来欣赏这些创新的多材料式的中考语文概括题。

 

难度一:归纳。

 

这是多则材料概括题中难度最小的一种,其答题要求就是归纳,就是概括,就是“找共同点”。如2008年河南省“积累与运用”中的一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1)有关部门对不同人群进行测试,要求每人写出“我虽然工作在风光旖旎的地方,却很寂寞,所以我要跳槽”这句话。结果,写不出或写错“旖旎”两个字的占95%,“寂”字占54%,“寞”字占65%,“槽”字占70%;书写潦草的约占70%。

 

(2)上海的一份“汉字书写现状”调查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的占70%—80%。

 

(3)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41%的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正确、端正、整洁”的要求。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条主要信息。

 

                                                                       

 

这里所谓提炼信息,就是发现三则材料中的共同点。所以这种要求“提炼出一条信息”的多材料概括题答题的思维方式就是归纳、概括“共同点”。而这种“共同点”往往在第一则材料中已经显现了出来,第二三则材料只是提供相应的“印证”而已,因此答题难度往往不是很大。如这一题,可以提炼出来的明显信息就是:很多人汉字书写不正确、不规范。

 

难度二:综述。

 

这种概括题要求对多则材料进行综合性表述。实质上是对多则材料进行“文意浓缩”或者“含义提炼”。从得分的角度讲,此类题很讲究“答题要点”,某一点说不到,就有扣分的可能。所以需要在“浓缩”的基础上再加上“综合性的表述”。如2008年浙江嘉兴的一篇选文阅读题后面的链接题:

 

【相关链接】

 

材料1:我国工业废水、第三产业污水及生活污水排放量在1997-2004期间增长18%;到2000年,我国南方水资源量占全国80%以上,但是工业和生活污水几乎任意的排放,污染了大多数河流湖泊而导致出现水质性缺水。(摘自邹蓝《中国水危机》)

 

材料2:上世纪90年代初期,嘉兴地区二、三类水体(达标引用水)占50%;到2000年,境内嘉兴已无合格地表引用水源。水体污染——水质性缺水——大量开挖深井,过度开采地下水,这种恶性循环直接导致了另一种可怕的灾害——地面沉降,我市因此蒙受85亿元的损失。(摘自《嘉兴日报》)

 

材料3:根据嘉兴市政府规划,太湖引水工程一期(至2010年)计划投资302亿,嘉善、平湖将从太湖太浦河取水;海宁、海盐、桐乡、南湖区和秀州区将从太湖吴娄港引水。(摘自《浙江在线》)

 

请根据选文和“相关链接”的材料,就嘉兴水危机问题进行比较探究,用简洁通顺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不超过60字)

 

此题题干没有提“概括”或者“提取”,而是要求“发现”,同时要求用60个以内的字表述这种“发现”。这实际上还是要求概括地表述三则材料中所透露出来的基本信息,答题时可以大致采用“1+1+1”的思维方式进行材料大意的组合,以全面覆盖“答题要点”。此题可以这样表述自己的“发现”:嘉兴在水质性缺水区域内,且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而导致地面沉降,损失严重;嘉兴政府规划从太湖引水解决用水问题。

 

特邀主讲/特级教师 余映潮

 

难度三:抽象

 

有些阅读过程中的概括,不是要求浓缩文段或者文章,而是要求概括文章或者文段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景物意境、文章主旨等等,这就是“抽象”。“抽象”伴随着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它要求从众多的具体事物中抽取共同的或者本质的内容,从而形成概念,这是一种有一定难度的“概括”。如2008年云南昆明市“综合性学习”中的一道题:

 

请你对“人物素描”栏目中三个选段的内容进行探究,然后写出林冲的性格特征。

 

选段一: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一时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选段二: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选段三:林冲即时拿住王伦,又骂了一顿,去心窝里只一刀,喀察地搠倒在亭上。……吴用就血泊里拽过头把交椅来,便纳林冲坐地,叫道:“如有不服者,将王伦为例!今日扶林教头为山寨之主。”林冲大叫道:“先生,差矣!我今日只为众豪杰义气为重上头,火并了这不仁之贼,实无心要谋此位。今日吴兄却让此第一位与林冲坐,岂不惹天下英雄耻笑?若欲相逼,宁死而已。”

 

林冲的性格特征:                                          

 

对林冲的“性格特征”,我们无法用文意浓缩式的语言加以概括。所以此题就是比较复杂的“概括”:必须先概括每段的文意,然后进行品味,体味文段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特点,形成对林冲某个方面性格的看法,然后加以综合,提炼出这三段文字所表现出来的林冲的性格特点:委曲求全、精细谨慎、果敢侠义。

 

难度四:定义

 

多材料的定义式概括题是一种角度新颖材料丰富的概括题。它往往提供三则左右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对某一命题进行“定义”。这种题型是答题指向非常明确的难度很大的概括题,既考查学生的提炼能力与抽象能力,也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换一个角度说,是既考查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水平。

 

江苏常州市近年来常出这样的题。2007年,提供了三则材料,要求考生综合材料内容,说说“大国”的含义。下面是2008年的常州题:

 

“细节”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时空连线”栏目,以“细节、现场、观点”作为栏目关键词;营销领域的权威刊物《销售与市场》,则以“过程、方法、细节”作为封面用语……根据下面材料,归纳“细节”的含义。

 

材料一:台湾有一位博士,在意大利某名牌鞋店买鞋。最合脚的尺码已经卖完了,就选了一双小一号的,但有一点紧。他想,反正鞋子穿穿会松的,于是要掏钱买。可售货员拒绝卖给他,理由是:“顾客试穿时表情不对劲,我不能将顾客买了会后悔的鞋子卖出去。”优质的服务,使这家名牌店声誉大增。

 

材料二: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工业电机发生故障,各方人士检查了三个月,竟然束手无策,于是请来了德国专家斯坦门茨。他经过研究和计算,用粉笔在电机上划了一条线,说:“打开电机,把划线处线圈减去16圈。”照此做了,电机恢复正常。

 

材料三: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游轮启航后,船员突然发现船上唯一的望远镜锁在坚固的工具箱里,而钥匙却不在船上。船员们未加重视,他们认为没有望远镜不会对航行产生多大影响。然而,黑夜来临后,当船员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一个庞然大物时,巨大的游轮想转向已经来不及了,一头撞向了冰山,造成1522人丧生。

 

                                               

 

此题概括的具体内容完全超越了材料本身。它再也不是那种要求对材料进行“浓缩内容”式的概括,其答题的思维方式与语言表达方式都有很高的要求。从思维的方式来讲,答题过程中需要多次的思维转换。如本题,先要概括注重细节的好处和不注重细节的坏处,然后才能抽象出“细节”是什么或者什么是“细节”,然后形成定义。从答题的语言来讲,它基本上与材料中的语言没有关联,答案应该是对形式要求比较严格的“定义”式表述,就像试题所提供的答案那样:细节是一种能影响全局的细微的易被忽略的物件或行为。

 

创新的中考语文概括题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的深入,除了带给我们以借鉴、研究、欣赏之外,还带给我们一些思考。笔者以为,此类题型的探究与创新,还可以在小巧灵动、手法生动、意境优美上做做文章,在此方面,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备考建议

 

关于中考语文概括题的复习,同学们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精心准备:

 

一、对概括题的复习内容进行科学的安排

 

主要可安排这样五个步骤:

 

1.认识概括题,详细了解本地中考语文概括题的特点。

 

2.中考概括题审题训练。

 

3.中考语文一般难度概括题答题训练。

 

4.中考语文高难度概括题答题训练。

 

5.中考语文概括题答题方法和答题语言强化训练。

 

二、分类进行中考语文概括题答题训练

 

上面所说的“中考语文一般难度概括题答题训练”与“中考语文高难度概括题答题训练”是一种复习的思路,我们还可以对概括题进行更加细节化的分类答题训练。

 

中考语文概括题种类繁多,出题的手法多种多样,表现的形式多姿多彩,概括起来看,有如下八类概括题需要我们在复习中进行覆盖式训练:

 

1.信息提取。

 

2.要点归纳。

 

3.大意概括。

 

4.内容概说。

 

5.思路概析。

 

6.规律发现。

 

7.特点抽象。

 

8.材料综述。

 

对以上每一类的内容,我们都可以再进行细化,让同学们认识更多的题型形式,体味更多的出题角度,实践更多的答题方法。如“特点抽象”类的概括题属于难题,其答题的特点是,概括答题过程不是“浓缩”语言材料而是从语言材料中“抽象”出一定的内容来。在复习中有如下内容需要涉及:从单则材料中概括事物的特点,从多则材料中概括事物的特点,从图形图表材料中概括事物的特点,根据选文内容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文章的情感倾向、概括选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概括选文表现手法的特点,等等。

 

三、着力对概括题的答题方法进行训练

 

如果再换一种复习思路的话,我们可以用答题方法的训练来带动中考概括题的复习进程。

 

概括题的答题方法主要有:

 

1. 提取语句法。

 

2. 浓缩文意法。

 

3. 大意归纳法。

 

4. 分层归纳法。

 

5. 图表简说法。

 

6. 综合提炼法。

 

如果再加上答题语言的训练,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