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隆飞机场:山东省胶南市职业学校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07:54
2006年10月20日 10:52
走进山东省胶南市各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你会由衷地对眼前的景象发出赞叹:现代化的设施、快节奏的生产流程、倾心指导学生的教师、神情专注的学生。这种景象构成了一幅职业学校开展“半工半读”的全新画面。
作为一种集技能培养与助学帮困于一身的办学模式,近两年来,“半工半读”在胶南市职业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功不可没。这种模式不仅让家庭困难的学生上得起学、学得到本领,而且学生毕业后能很快成为企业的生力军。
“生产性实习”创造经济效益,化解教育成本负担
60种线、12个流程、日产1000台汽车机电线束,这一套专业性很强的生产流程,在胶南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与韩国三承电装公司合作投资建成的工学实习基地里,全部由学生操作完成。“一天学习,一天工作,既锻炼了技能,每月又有四五百元的收入,我感到非常自豪。”在工作的间隙,来自农村的学生宋元帅对记者说。
据胶南市教体局局长崔德福介绍,围绕着化解教育成本负担、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路,胶南市近年来尝试“引企入校”、“办校入企”、“生产教学一体化”等多种“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有效地变实训车间为生产车间,变实训作品为“订单”产品,既利用了资源,又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这些纯钢毛坯每个价值40元,原来学生实训时顶多学着做一两个作品,上手的机会很少,现在我们‘订单’生产,学生分组实习,每个月加工出一两千个成品缸盖,出口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在胶南市职业中专的校内实训基地,正对照着图纸指导学生操作机床的“薛工”告诉记者。仔细一打听,才知道这位“薛工”其实是当地一家机械厂的厂长,这批“订单”常年由学校承揽,他也成了基地的兼职实训师傅。类似这样由工厂提供图纸和原料,教师根据“订单”要求整合教材、改进教学计划,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加工产品、磨炼技能的方式,带来了良好的效果。
胶南电子学校校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学校工学班的1000名学生半天学习、半天生产,每人每月能拿到600元左右的实习补助,加上第3年“顶岗实习”,每人累计收入可达2万多元,不仅解决了3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还能贴补家用。不久前,这种卓有成效的校企合作方式还引来一个由韩国职业学校校长组成的教育参观团前来“取经”。
“黑板上开机器”成为历史,人才效应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满足经济发展对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解决培养与使用‘两张皮’现象的根本途径。”青岛市副市长王修林的一席话,道出了“半工半读”所产生的人才效应。
实训是提高学生技能、连接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的关键环节。随着“半工半读”的展开,学校的实训条件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过去“黑板上开机器”的落后教学方式变成了真刀真枪的现场演练,不仅学生的实践机会多了,教师的业务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干劲更足了。
作为一所民办学校,青岛黄海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可谓是高规格:按照“政府支持、社会融资、市场化运作”的办法,该校建成了占地100亩,由数控、汽车维修、电工电子和焊接技术4大功能区组成的区域性实训基地,可同时接纳1200名学员实训。设备上马时,汽修基地的李军老师看着新安装好的自动变速器实验台,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这样一台仪器就要七八万元,原来根本不敢想,现在有了它,我们教给学生的技术就能和市场直接接轨了!”
不仅实训条件改善了,学校每年还利用寒暑假组织青年骨干教师到海尔、海信等合作企业进行技能培训,并邀请企业定期选派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实习教学。教师们在教中学、学中教,人人争当“双师型”教师。目前,胶南职校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75%。
人才效应是双向的,学校培养出了德艺双馨的教师,教师又带出了技能过硬的学生。记者见到王宗江时,他正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专心地打磨铸件,很快,一件由三角形和圆形构成的复杂零件完成了。正是凭着这手绝活,还是一名中专学生的他已经拿到了高级技工证书。在胶南,像这样的优秀技能人才,常常是未出校门就有多家企业争着预订。一些企业对职校学生非常满意,还采用“以企业命名”的方式与职校共建工学班,有偿培训,定向培养,有的企业将每年录用的新员工全部送到职业学校进行岗前培训。据统计,“十五”期间,职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良性互动,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在对“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不断探索和优化的过程中,胶南市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紧密。
为对接当地产业需求,胶南市加大对专业设置的统筹与指导,先后压缩淘汰了十多个不适或重复设置的专业,增设了数控技术、船舶焊接、汽车制造与维修等急需专业。同时,优化布局调整,对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条件薄弱的3所公办职业学校实施资源整合、优化重组,学校数量压缩了一半,但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培养能力却扩大了数倍。
每次走进实习车间,韩国南涯公司董事长郑寅合都感慨万千:“与学校的合作,我们受益最大;工学班的学生素质高,适合我们企业的要求。”青岛市还建立了“半工半读”备案制度,定期就企业性质、劳动保护措施等进行审核,并要求教师跟班管理,确保实习的实效与安全。
与此同时,工学班严格教学管理,以保障教学计划的完成。据了解,工学班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补足教学时间,基本保证每周20课时、每学年1060课时,到“顶岗实习”前,确保达到累计2120课时的学习时间。
短短几年,胶南市有3所职业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所职业学校被评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两所职业学校被评为“全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招生数量年均递增41%,先后向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3万多名,有500多人走上了企业中层以上领导岗位,2000多人成为技术骨干或研发带头人。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不仅解决了农村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上不起学的难题,更是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教育一种新的育人模式,它所带来的效益是多方面的。”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