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游记: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办法(试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3:27:39
闽教基[2007]42号-关于印发《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办法(试行)》和《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各省级达标高中: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福建省“十一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的要求,多渠道、多形式拓展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普通高中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确保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顺利进行,我厅根据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和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需要,组织课题组在反复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福建省普通高级中学定级验收办法(试行)》和《福建省普通高级中学定级验收标准(试行)》进行了研究修订。现将修订后的《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办法(试行)》和《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标准(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学习,明确创建和评估达标高中的意义。新修订的《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办法(试行)》和《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标准(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和评估达标高中的指导思想、目的和基本原则,对申报资格、创建过程、具体评估标准和评分办法、达标高中的责任和管理办法等方面进行了重新规定,体现了国家和省对高中办学的全面、规范的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组织干部和教师认真学习、理解和掌握评估办法和评估标准,进一步明确创建和评估达标高中的意义,加强宣传,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达标高中创建和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统筹规划,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区高中教育发展规划,加大布局结构调整力度,争取政府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扶持农村优质高中发展,扩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校及各方面的积极性,改善办学条件,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三、分类指导,扎实做好创建评估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对学校的分类指导,引导学校打好基础,抓好创建,既要重视硬件建设,更要重视软件建设,要抓住影响学校水平的关键问题重点建设。要通过创建和评估达标高中,切实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创建和评估的过程成为促进学校建设的发展过程、提升办学水平的过程。
四、动态管理,推动普通高中新一轮发展。凡2007年前确认的所有省一、二、三级达标高中,都要认真对照此次重新修订后的《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办法(试行)》和《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标准(试行)》进行整改和建设。我厅将适时组织有关专家组按照新标准对这些学校进行复查。经复查,对达到新标准要求的学校,我厅将予以重新确认,并重新公布达标高中名单,对于达不到新标准要求的学校,将予以降级或撤消省级达标高中的称号。
附件:1.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学校自评表
2.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申报表
福建省教育厅
二○○七年六月五日
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普通高中改革和发展,完善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达标高中建设和评估工作,提高普通高中教育的整体水平,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优质高中的需求,省教育厅在总结近几年普通高中定级达标评估工作经验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我省实际,对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办法和评估标准进行了修订。从今年起,对新申报的学校根据修订后的评估办法和评估标准进行评估。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建设和评估达标高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现代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理论为基础,促进学校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依法办学的意识,促进学校积极、主动与创造性地发展。
建设和评估达标高中旨在引导和激励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明确办学指导思想,规范办学行为,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学校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办出学校特色,逐步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学校管理、教学设施和条件装备的现代化,在当地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发挥实验、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全省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达标高中建设和评估要根据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以及学校发展规律制定评估指标体系,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先进的办学理念引导学校改革发展,使达标建设和评估成为促进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2、发展性原则。达标高中建设既要评估学校现有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更要引导学校通过学校规划制订、学校教育实验项目确立、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课程建设、学校管理以及学校评价等方面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机制,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过程性原则。达标高中建设和评估要充分关注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要积极引导学校认真分析现状,明确存在问题,不断改进学校各项工作,不断确立新的发展目标,使达标建设和评估过程成为促进学校建设的发展过程,激励更多的学校积极投入到达标高中的创建过程中。
4、效益性原则。达标高中建设和评估应坚持“软件从严、硬件从实”的要求,既要重视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又要重视学校建设的成本效益,在校舍、场地、设备等“硬件”配置上,以满足办学的实际需要为原则,做到经济、实用、安全、高效,避免脱离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盲目追求豪华建设,浪费教育资源。
三、申报资格和评估合格标准
1、申报资格
凡普通高中(含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符合下列(1)至(4)项条件者,可申报三级达标高中;符合下列(1)至(5)项条件者,可申报二级达标高中;符合下列(1)至(6)项条件者,方可申报一级达标高中。
(1)学校须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注册登记,高中总规模不少于24个班,不超过60个班;每班学生不少于40人(外国语学校不少于30人),不超过54人。
(2)普通高中申请三级达标定级评估必须至少有两届高中毕业生,晋级达标须逐级申请,且在原级别确认满三年后方可申报。
(3)学校近两年没有发生学校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重大安全事故。
(4)学校能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没有在校园内举办“校中校”“校中班”和“复读班”。
(5)学校高中教师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的比例不低于下一级别评估标准;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教师比例不低于下一级别中级以上比例要求,其中申报一级达标高中的在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不少于20名。
(6)学校所在县(市、区)经“双高普九”省级评估合格或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省级评估为优秀。
2、评估合格标准
相应级别评估标准各项总得分不低于85分,其中第1项至第25项得分不低于60分,第26项至第34项得分不低于24分,同时符合以上要求的方为评估合格。
四、基本程序
确定为省级达标高中,须经创建、自评、申报、评估、确认等基本程序。
1、创建阶段。学校在充分发扬民主、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所要申报评估的级别,对照该级别标准的要求制订学校相应的创建发展规划,并报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人员对学校创建发展规划进行论证和评审,评审通过的学校按照规划开展建设。学校基本完成创建发展规划任务后,由教育主管部门检查确认,并形成学校创建发展规划任务完成确认书。
2、自评阶段。学校充分发动广大师生员工,学习和对照评估标准,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查和测评,认真撰写自评报告(包括学校基本概况,创建工作做法,成效、特色及经验,存在的问题,整改方向及措施等内容),并填写好《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学校自评表》。
3、申报阶段。学校申报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向县(市、区)教育局提交《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申报表》(设区市直属学校直接向设区市教育局提交申报表),经县(市、区)教育局签署意见后报设区市教育局,由设区市教育局负责对学校申报资格进行审查并公示。对通过资格审查和公示(公示时间10天,下同)无异议的二、三级达标申报学校,由设区市教育局组织评估,评估合格后报省教育厅审核(必要时省教育厅进行抽查后审核);对通过资格审查的一级达标申报学校,由设区市教育局向省教育厅提出申请,省教育厅接到申报后,由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联合组成工作小组对学校的创建工作、自评情况进行现场了解和考察。经核实和公示无异议后,由省教育厅组织评估和审核。
4、评估阶段。根据不同的申报级别,设区市教育局或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赴校进行现场评估。评估采取查阅档案材料、随机听课、察看教学设施设备管理使用情况,召开中层干部、教师、学生座谈会或个别访谈,进行校长现场答辩、问卷或社会声誉调查等多种形式逐项审核。专家组经集体讨论后形成评估意见,并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反馈。
5、确认阶段。赴校评估结束后,学校要根据专家组评估意见,写出整改方案。对申报二、三级达标高中评估的,由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对专家组的评估意见和学校的整改方案进行审核,并形成市级评估书面报告,按规定的时间(申报截止时间为每年的10月底)上报省教育厅;对申报一级达标高中评估的,由省教育厅对省级专家组的评估意见和学校的整改方案进行审核,并对审核通过的学校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予以正式公布,并向学校授牌。
五、达标高中的责任
省级达标高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主动传播先进的教育思想、管理经验和教育教学成果;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要积极开展高中新课程实验,主动承担省、市教科研课题和实验项目,举办各种公开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示范和辐射作用;要积极探索研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有效方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在减负增效方面发挥表率作用;要积极承担帮助相对困难学校的对口支援工作,在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学设施等教育资源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对口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带动我省高中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要在推动本地社区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六、达标高中的管理
1、建立新一轮的学校发展规划制度。凡确认为省级达标高中的学校,需制定新一轮3-5年的学校发展规划,建立以科学规划推动学校发展的机制。同时,要将学校发展规划实施、完成的情况与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制度结合起来。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达标高中建设的指导、支持,并在仪器配备、经费补助、高中招生、师资调配和学校评优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保证这些达标高中发展和提高的需要。同时,要对省级达标高中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检查。业务检查要重在帮助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总结办学经验,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3、实行省级达标高中定期复查制度。省教育厅对已确认的省级达标高中进行定期复查(一般三年左右),并根据需要不定期地开展专项督查。省教育厅将把复查评估、专项督查的意见和结果向被复查学校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当地政府通报,并对学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或委托设区市教育局进行专项督查。
4、实行省级达标高中动态管理制度。凡达到省三级以上标准的高中,省教育厅将确认其为优质高中。同时对达标高中进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经复查评估或专项督查,对已达不到原定级标准的省级达标高中,省教育厅将责成学校限期整改,经一年整改后仍达不到原定级标准的,将给予降级或撤销省级达标高中称号;对办学方向和指导思想存在严重问题的;违反政策乱收费、乱补课、乱办复读班,受有关部门通报批评的;领导班子或师生中出现严重违法乱纪行为、受到法律惩处的;因学校责任,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以及在国家教育考试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竞赛、检查、评估等重大活动中,学校集体舞弊或严重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并经核实,省教育厅即予撤消省级达标高中称号。被降级或撤消省级达标高中称号的学校,自降级或撤消称号之日起3年内不得重新申报省级达标高中或晋级达标
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标准(试行)
序号
项目
分值
级别
评 估 标 准
备  注
1
办学
理念
2
一级
二级
三级
学校能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广泛发动师生参与,总结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经验,形成明确、清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能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并得到师生、家长和社区的理解和支持;办学理念具有导向性,能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起积极的引导作用。
查阅有关宣传报道材料,听校长演讲,座谈访问,集体评议。
2
发展
规划
2
一级
根据民主决策的原则,经过充分论证,制订出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本校实际的发展规划,规划涵盖全面,重点突出,措施有力,近期规划实施情况好/1分;建立对学校发展规划进行评估、调整的机制,定期对学校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和调整,并得到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支持/1分。
听校长演讲,座谈访问,查阅学校发展规划。
二级
根据民主决策的原则,经一定程序,制订出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本校实际的发展规划,规划涵盖全面,重点突出,措施具体/1分;近期规划实施情况较好/1分。
三级
在认真总结经验,正确分析学校内外条件的基础上,经一定程序,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1分;近期规划实施情况较好/1分。
3
办学
行为
2
一级
二级
三级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的规范办学的有关文件规定;有保障师生安全和身心健康的制度和措施,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财务管理制度完备,按省有关规定收费,收费行为规范,并接受社会监督;不单纯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评价教师和学生,不在法定双休日、节假日进行有偿补课或举办集体补习班,教师有偿家教行为得到有效治理;不违规举办各种实验班、特长班,不招收复读生,“择校生”招生严格按省规定的“三限”政策执行。
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发现一项违规行为扣1分,扣完为止。
4
校园
文化
2
一级
已形成健康向上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有多种学生社团,科技创新、体育、艺术等校园文化活动生动活泼,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育人文化氛围浓厚;校园净化、绿化、美化,文化设施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强,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的整体文明程度高;近三年被评为设区市级以上(含设区市级,下同)“文明学校”或“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
查阅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记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体育和艺术比赛获奖证书,实地考察,座谈访问,集体评议。
二级
已形成健康向上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有学生社团,科技创新、体育、艺术等校园文化活动生动活泼,育人文化氛围较浓厚;校园净化、绿化、美化,文化设施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强,校园的整体文明程度较高;近三年被评为设区市级以上“文明学校”或“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
三级
已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体育、艺术等校园文化活动,注重营造育人文化氛围;校园净化、绿化、美化,文化设施教育性、知识性较强,校园的整体文明程度较高;近三年被评为县级以上(含县级)“文明学校”或“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
5
管理
体制
2
一级
校长负责制和教师聘任制度落实;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和教代会的作用,学校重大改革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经教代会讨论通过;校务公开制度落实;学校管理机构设置合理;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健全,并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完善;制度建设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且有学校特色,为师生普遍认可,工作运转畅通、高效;管理手段基本实现现代化。
查阅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教师聘任方案、教代会记录,座谈了解,个别访问,现场核查,网络查询。
二级
实行校长负责制和教师聘任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和教代会的作用,学校重大改革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经教代会讨论通过;校务公开制度落实;规章制度健全,管理机构设置合理,各部门、各岗位职责明确,有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制度建设基本符合课程改革要求,计算机成为主要管理手段,工作运转顺畅。
三级
实行校长负责制和教师聘任制度;积极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和教代会的作用,学校重大改革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经教代会讨论通过;校务公开制度落实;规章制度基本健全,管理机构设置合理,各部门、各岗位职责明确,有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计算机成为管理的辅助手段,常规管理到位,工作运转正常。
6
领导
班子
4
一级
校长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在高中学校任教时间不少于10年,并持证上岗,按规定参加提高培训,主持过设区市级以上课题或实验项目研究/1分;领导班子配备齐全,年龄、学科结构合理,均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下同)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含中级,下同)/1分;领导班子教育思想端正、认识统一、团结协作,有高度事业心,重视并带头开展课改和教科研工作,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1分;领导班子成员能坚持兼课,并深入教学第一线具体指导工作,群众评议满意率高,在师生中威信高/1分。
查阅领导班子档案材料、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提高培训合格证书、发表的论文、课题研究报告、听课记录、课程表和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培训证书复印件,座谈了解,问卷调查,见说明1。
二级
校长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在高中学校任教时间不少于8年,并持证上岗,按规定参加提高培训/1分;领导班子配备齐全,年龄、学科结构较合理,均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分;领导班子教育思想端正、认识统一、团结协作,有高度事业心,重视课改和教科研工作,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1分;领导班子成员能坚持兼课,并深入教学第一线具体指导工作,群众评议满意率较高,在师生中威信较高/1分。
三级
校长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在高中学校任教时间不少于6年,并持证上岗,按规定参加提高培训/1分;领导班子配备齐全,年龄、学科结构基本合理,均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分;领导班子教育思想端正、认识统一、团结协作,事业心、责任感强,重视课改和教科研工作,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1分;领导班子成员能坚持兼课,并深入教学第一线具体指导工作,群众评议满意率较高,在师生中威信较高/1分。
7
教师
配备
3
一级
学校教职工队伍精干高效,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按学校类别不低于省规定编制标准,非教学人员的比例不超过教职工总数的16%/1分;教师队伍学科配套、结构合理;95%以上高中教师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其中研究生学历或专业硕士学位教师不低于2%/1分;具有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在聘的教师不低于教师总数的65%,其中高级教师不低于25%/1分。
查阅教职工花明册、教师业务档案,见说明2。
二级
学校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按学校类别不低于省规定编制标准,非教学人员的比例不超过教职工总数的16%/1分;教师队伍学科配套、结构合理,能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90%以上高中教师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具有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在聘的教师不低于教师总数的55%,其中高级教师不低于20%/1分。
三级
学校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按学校类别不低于省规定编制标准,非教学人员的比例不超过教职工总数的16%/1分;教师队伍学科基本配套、结构较合理,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85%以上高中教师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具有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在聘的教师不低于教师总数的45%,其中高级教师不低于15%/2分。
8
教师
素质
3
一级
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符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业务能力强,能熟练掌握所教课程标准内容/1分;四年以上教龄的教师80%以上胜任循环教学,90%以上教师能够承担相关学科的选修、综合实践活动教学,90%以上教师能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每学科有40%以上教师能熟练制作课件/1分;50%的学科有设区市级以上的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能对外开设示范课、观摩课或学术讲座/1分。
查阅近两年教师任课表,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证明复印件,抽查部分教师计算机操作和制作的课件。
二级
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符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业务能力较强,能掌握所教课程标准内容/1分;四年以上教龄的教师70%以上胜任循环教学,85%以上教师能够承担相关学科的选修、综合实践活动教学,80%以上教师能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每学科有30%以上教师能熟练制作课件/1分;40%的学科有设区市级以上的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能对外开设公开课、研究课/1分。
三级
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符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具备教育教学相关的知识和能力/1分;四年以上教龄的教师60%以上胜任循环教学,80%以上教师能够承担相关学科的选修、综合实践活动教学,60%以上教师能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每学科都有教师能熟练制作课件/1分;50%的学科有县(市、区)级以上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1分。
9
教师
专业
发展
2
一级
教师有自我发展目标和计划、自我发展意识强,并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动反思、改进和提高;有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已基本形成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每学年有教师评价报告和改进措施/1分;有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培养规划,校本培训主题突出、形式多样;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不含交通、住宿费)师均不低于500元;培训效果较好,经培训大多数教师适应新课程要求;重视名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和使用,“传、帮、带”形成制度,名师、骨干教师在新课程中起带头和示范作用/1分。
查阅继续教育证书、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及评价报告、教师培训培养规划、校本培训记录、财务报表、账册等,座谈了解。
二级
教师有自我发展目标和计划、自我发展意识较强,并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动反思、改进和提高;有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已基本形成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每学年有教师评价报告和改进措施/1分;有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培养规划,校本培训主题突出、形式多样;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不含交通、住宿费)师均不低于300元;培训效果较好,经培训大多数教师适应新课程要求;重视名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和使用,“传、帮、带”形成制度,名师、骨干教师在新课程中起带头和示范作用/1分。
三级
教师有自我发展目标和计划,并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思、改进和提高;有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内容包括师德、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能力、反思与自我发展等方面,每学年有教师评价报告和改进措施/1分;学校能有计划地安排全体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新课程培训,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不含交通、住宿费)师均不低于200元,教师整体素质和水平得到提高;重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和使用,“传、帮、带”形成制度,骨干教师在新课程中起带头和示范作用/1分。
10
课程
管理
2
一级
成立学校课程委员会,并能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学校办学理念制订学校课程发展规划;教师、学生、家长能有效地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包括制订课程开设计划、开发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资源等;学校课程委员会制订课程实施评价方案,每学年对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总结,促进课程不断完善/1分;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规定的课程,课程设置合理,能提供门类多样的、基本满足学生需要的选修课程,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形成有本校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1分。
查阅学校课程发展规划、课程实施评价方案、课程表,实地考察、个别访谈。
二级
成立学校课程委员会,并能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学校办学理念制订学校课程发展规划;教师、学生、家长能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包括制订课程开设计划、开发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资源等;学校课程委员会制订课程实施评价方案,每学年对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总结,促进课程不断完善/1分;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规定的课程,课程设置合理,选修课程能基本满足学生的需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形成有本校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1分。
三级
成立学校课程委员会,有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和基本的课程开发、评价、完善制度/1分;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规定的课程,课程设置合理,选修课程能基本满足学生的需要,多渠道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形成有本校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1分。
11
德育
工作
4
一级
二级
三级
认真贯彻各项德育政策法规和文件,有明确的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和计划,有健全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和高效的运行机制/1分;德育工作队伍稳定,班主任责任和待遇落实,德育培训工作扎实有效/1分;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和各项工作之中,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措施,效果好,能针对本校实际开展德育课题研究,有成果/1分;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育人工作有措施、有成效,能充分开发、整合和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德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受学生欢迎/1分。
查阅学校工作计划和总结、德育工作制度、德育研究课题、德育活动记录,座谈了解。
12
教学
常规
4
一级
教学常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教学管理制度适应新课程要求,各类教学档案、资料健全,管理规范/2分;建立规范的学生选课指导和学分管理制度,坚持以生为本组织学生进行选课,逐步完善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有效教学管理模式/1分;学科模块考核工作严格认真,学分认定程序严格,建立网络查询系统,方便师生和家长查询/1分。
查阅教学常规管理规定、教学管理制度、课程表,抽查教师教案、听课笔记、学生作业、试卷,随堂听课,网络查询,座谈了解。
二级
教学管理制度适应新课程要求,学生选课指导和学分管理制度规范/1分;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对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实验、信息技术应用、模块考核、学分认定以及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学环节有明确要求,并认真实施,严格检查,形成制度/2分;各类教学档案、资料基本健全,管理较规范/1分。
三级
教学管理制度适应新课程要求,学生选课指导和学分管理制度规范/1分;重视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对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实验、信息技术应用、模块考核、学分认定以及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学环节有明确要求,并认真实施,定期检查,形成制度/2分;各类教学档案、资料基本健全,管理较规范/1分。
13
课堂
教学
4
一级
教学目标明确,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积极进行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科学应用信息技术等有效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每学期教师应用计算机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的课时数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时数不少于20节,课堂教学质量高,优良课比例不低于80%。
随机听课,抽查部分教师的教案和课件,座谈了解,集体评议,见说明3。
二级
教学目标明确,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进行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实践操作,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每学期教师应用计算机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的课时数不少于总课时数的15%,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时数不少于15节,课堂教学质量较高,优良课不低于70%。
三级
教学目标明确,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每学期教师应用计算机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的课时数不少于总课时数的10%,课堂教学质量较高,优良课不低于50%。
14



5
一级
教科研工作扎实,氛围浓厚,有经费保障,教研组、年级组有工作计划和总结,校本教研有时间保证、有记录、有总结,效果好,各学科每月有2次以上的教研活动,每学年组织骨干教师围绕本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并有所突破/2分;有2项以上由本校教师主持或参与的省级以上课题或实验项目研究,课题研究有计划、措施、阶段报告和总结报告;参加各种课题和实验项目研究的教师不少于教师总数的70%,教科研成果已转化为学校改革与实践的具体行为/1分;近三年在设区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论文和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得三等奖以上的项数以及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专业文章篇数之和与教师人数之比大于0.8。/2分
查阅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和总结、校本教研制度、活动记录、课题或实验项目研究报告及获奖证书或证明、教师公开发表的文章。
二级
教科研组织机构、制度健全,活动有经费保障,教研组、年级组有工作计划和总结,校本教研有时间保证、有记录、有总结,效果较好,各学科每月有2次以上的教研活动,每学年组织骨干教师围绕本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2分;有2项以上由本校教师主持或参与的设区市级以上课题或实验项目研究,课题研究有计划、措施、阶段报告和总结报告;参加各种课题和实验项目研究的教师不少于教师总数的60%,能积极应用和推广教科研成果/1分;近三年在设区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论文和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得三等奖以上的项数以及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专业文章篇数之和与教师人数之比大于0.5。/2分
三级
教科研组织机构、制度健全,活动有经费保障,教研组、年级组有工作计划和总结,校本教研有时间保证、有记录、有总结,有成效,各学科每月有2次以上的教研活动,能立足本校实际开展校本教研活动/2分;有课程改革研究课题和实验项目,有检查落实,有总结;参加各种课题和实验项目研究的教师不少于教师总数的50%,能积极应用和推广教科研成果/1分;近三年在设区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论文和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得三等奖以上的项数以及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专业文章篇数之和与教师人数之比大于0.3。/2分
15
综合
素质
评价
2
一级
二级
三级
积极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具体实施方案,能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过程,注重对事实的记录和对原因的分析,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改进建议;引导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恰当运用评价结果,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查阅实施方案及评价表,座谈了解。
16
综合
实践
活动
3
一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健全,有稳定的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基地,在保证开足课时的基础上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活动过程管理规范,有计划,有过程记录,有评价,有总结,学生收获大;每学年举办一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
查阅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计划表、登记表、协议、总结,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学生研究课题、成果及展示活动记录,座谈了解,见说明4。
二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及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制度健全,有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基地,能保证正常开设;活动过程管理规范,有计划,有过程记录,有评价,有总结,学生有收获;每学年举办一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
三级
按规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年级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社区服务有安排、有基地、有考核和鉴定,学生有一定收获;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有成立指导小组、有实施方案、有研究课题、有培训教师,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每学年举办一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
17
心理
健康
教育
2
一级
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专职教师,并持证上岗,有心理咨询室;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校本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心理调查、研究、教育、咨询、辅导,并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情感和意志品质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身心的养成。
查阅专兼职教师的证书、活动安排表,实地考察,座谈了解。
二级
三级
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配有专职或兼职教师,并持证上岗,有心理咨询室;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使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18
校本
课程
2
一级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有制度保障;学校能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校本课程能充分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做到有课程纲要、有教师、有教案、有考核,教学内容符合要求,使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发展。
查阅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课程纲要、教案、评价材料,座谈了解。
二级
三级
学校每学年能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做到有课程纲要、有教师、有教案、有考核,教学内容符合要求,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发展。
19
通用
技术
2
一级
开足上好通用技术必修课程,提供不少于3个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配有专职教师/1分;重视学生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精神;模块学习结束后,能对学生技术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合格率达95%以上/1分。
查阅课程表、模块学习评价表和试卷,座谈了解。
二级
三级
开足上好通用技术必修课程,提供2个以上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配有专职或兼职教师/1分;重视学生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精神;模块学习结束后,能对学生技术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合格率达90%以上/1分。
20
艺术
教育
2
一级
能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开足开齐高中艺术或音乐、美术必修课程和相关的选修课程,教师配备齐全/1分;有特色艺术项目,文化艺术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普及面广,每学年举办全校性艺术活动;艺术教育成绩突出,学生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1分。
观看学生演出、美术作品展,座谈了解,个别访谈,见说明5。
二级
重视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开足开齐高中艺术或音乐、美术必修课程和相关的选修课程,教师配备满足教学需要/1分;文化艺术活动普及面较广,每学年举办全校性艺术活动;艺术教育成绩较好,学生有一定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1分。
三级
开足开齐高中艺术或音乐、美术必修课程和相关的选修课程,教师配备基本满足教学需要/1分;文化艺术活动普及面较广,每学年有开展艺术活动;学生能掌握音乐、美术基础,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1分。
21
体育

健康
教育
2
一级
二级
三级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法规,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和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1分;课间操、眼保健操开展正常;学校每学年举行全校性运动会;近两年体育与健康课考核合格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和优秀率分别不低于95%、85%、25%/1分。
查阅课程表、体育活动安排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测试上报表、考核登记表,座谈了解,见说明6。
22
辐射
作用
2
一级
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下,积极承担帮助相对困难学校的对口支援工作,在干部和骨干教师选派、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学设施或经费等方面提供支持,并取得较好成效/1分;能通过网络教研、片区教研、教师个人主页或博客等多种形式主动传播先进的教育思想、管理经验和教育教学成果,每学年均有组织面向本设区市的公开教学活动,教学研究等资料向本设区市一般高中开放,成为本设区市教研活动基地/1分。
查阅对口支援协议书、活动安排记录、公开教学活动记录,座谈了解。
二级
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下,在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学设施或经费等方面帮助本地一般高中,尤其是薄弱高中,并取得成效/1分;传播先进的教育思想、管理经验和教育教学成果,每学年均有组织面向本县(市、区)的公开教学活动,教学研究资料等向本地一般高中开放,成为本县(市、区)教研活动基地/1分。
三级
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下,采取多种形式主动帮助和指导本片区的薄弱高中或初中提高教学水平,并取得较好成效/1分;每学年均有组织面向本片区的公开教学活动,教学研究资料等向本片区中学开放,成为本片区教研活动基地/1分。
23
毕业生跟 踪
2
一级
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落实,有专题调查,形成的调查报告有分析、有对策,整改工作效果显著;能充分调动校友的积极性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查阅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总结报告,座谈了解。
二级
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有专题调查,形成的调查报告有分析、有对策、对策切合实际,整改工作效果较好;能充分调动校友的积极性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三级
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有专题调查,形成的调查报告有分析、有对策、有整改;能充分调动校友的积极性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4
办学特色
3
一级
在长期的办学中形成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先进性的特点,有一批形成特色的教育教学骨干,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学生,总结出一套形成特色的办学经验,并为社会所公认。
查阅发展规划、教育教学骨干和学生获奖证书或证明、总结材料或论文,座谈访问,集体评议,见说明7。
二级
能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有完整的办学特色创建规划,实施进展顺利,已取得良好成效,在本地区有一定的影响。
三级
有创建办学特色的规划,有较明确的特色目标,有具体的措施和制度保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25
教育
质量
7
一级
教育教学质量高,学生全面发展,各方面素质较好,高中学生入学三年按时毕业率不低于95%/2分;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合格率不低于98%,信息技术学业基础会考优良率不低于85%/2分;高三毕业班学生高考本二以上(含本二)上线率不低于当年全省平均水平/2分,社会公众评价好,在本设区市有较高的社会声誉/1分。
查阅近两届毕业生学籍档案、基础会考、高考成绩统计表,见说明8。
二级
教育教学质量较高,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高中学生入学三年按时毕业率不低于92%/2分;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合格率不低于96%,信息技术学业基础会考优良率不低于75%/2分;高三毕业班学生高考本三以上(含本三)上线率不低于当年全省平均水平/2分,社会公众评价较好,在当地社会声誉好/1分。
三级
教育教学质量较高,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高中学生入学三年按时毕业率不低于90%/2分;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合格率不低于95%,信息技术学业基础会考优良率不低于60%/2分;高三毕业班学生高考专科以上(含专科)上线率不低于当年全省平均水平/2分,社会公众评价尚好,在当地有一定的社会声誉/1分。
26


2
一级
二级
三级
通过政府财政拨款等多种渠道,学校有稳定的教育经费来源,近三年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公办学校基本建设、大型设备添置等专项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1分;缴存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能及时足额返还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的减免政策落实,每学年减免的比例不低于应收学费总额的10%/1分。
查阅近三年财政拨款清单、学校财务报表、账册,座谈访问,见说明9。
27
校园
校舍
5
一级
学校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分开,校门周边整洁、美观,生均绿地面积1 m2以上/1分;学校占地面积不少于33000 m2,且生均不低于25 m2/2分;学校普通教室、教学办公室、科技活动室、地理教室、地理园、历史教室、生物园地(生态馆)面积和间数与学校规模相适应,达到省定技术装备标准的规划建议要求;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10 m2 /2分。
查阅学校土地使用证、校舍房产证,实地察看、丈量,见说明10、《福建省普通高中各类用房使用面积和间数简明表》(附录一)及《福建省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
二级
学校校园布局基本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基本分开,校门周边较整洁、美观,生均绿地面积1 m2以上/1分;学校占地面积不少于33000 m2,且生均不低于25 m2/2分;学校普通教室、教学办公室、科技活动室、地理教室、生物园地面积和间数与学校规模相适应,达到省定技术装备标准的基本要求;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9.5 m2 /2分。
三级
学校布局基本合理,生均绿地面积1 m2以上/1分;学校占地面积不少于33000 m2,且生均不低于25 m2/2分;学校普通教室、教学办公室、科技活动室、地理教室、生物园地面积和间数与学校规模相适应,达到省定技术装备标准的基本要求;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9 m2 /2分。
28





4
一级
有实验楼,理化生实验室/探究室、仪器室、准备室、药品室(含危险药品室)、生物培养室、生物标本室、实验教师办公室等专用教室和附属用房的使用面积和间数与学校规模相适应,并满足新课程需要,建设标准达到《福建省普通高中实验室装备标准》规划建议要求/2分;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按教育部《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I类标准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教学仪器配备增补目录》要求配齐配足,且理、化、生实验室至少各有1间配备多媒体演示系统,学生分组实验仪器能保证学生每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100%;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专职实验教师,并实行计算机管理/2分。
查阅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教学安排表、实验报告,实地核查,装备标准见《福建省普通高中实验室装备标准》或简明表(附录一)、(附录二),仪器配备见《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福建省普通高中教学仪器配备增补目录》。
二级
理化生实验室/探究室、仪器室、准备室、药品室(含危险药品室)、生物培养室、生物标本室、实验教师办公室等专用教室和附属用房的使用面积和间数与学校规模相适应,并满足新课程需要,建设标准达到《福建省普通高中实验室装备标准》基本要求/2分;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按教育部《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I类标准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教学仪器配备增补目录》要求配齐配足,且理、化、生实验室至少各有1间配备多媒体演示系统,学生分组实验仪器能保证学生每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100%;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专职实验教师,并实行计算机管理/2分。
三级
理化生实验室/探究室、仪器室、准备室、药品室(含危险药品室)、生物培养室、生物标本室、实验教师办公室等专用教室和附属用房的使用面积和间数与学校规模相适应,并满足新课程需要,建设标准达到《福建省普通高中实验室装备标准》基本要求/2分;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按教育部《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I类标准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教学仪器配备增补目录》要求配齐配足,且理、化、生实验室至少各有1间配备多媒体演示系统,学生分组实验仪器能保证学生每人一组或每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100%;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专职实验教师/2分。
29
信息
技术
装备
4
一级
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合班(阶梯)教室、电子备课室等专用教室的使用面积、间数和设备配置与学校规模相适应,达到《福建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装备标准》要求,专用教室建设规范,管理到位,每学年使用率达60%以上/2分;建有校园广播、校园闭路电视、校园计算机网络三个系统;计算机网络采用宽带接入并覆盖教学、教育管理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网站、公共教学资源库、各学科教师课件库以及教育教学管理平台能满足课程教学应用的需要,教学资源、课件的整合、共享、共建应用程度高/2分。
现场核查,装备标准见说明11、《福建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装备标准》或《福建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装备要求简明表》(附录三)。
二级
三级
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合班(阶梯)教室、电子备课室等专用教室的使用面积、间数和设备配置与学校规模相适应,达到《福建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装备标准》要求,专用教室建设规范、管理到位,每学年使用率达60%以上/2分;建有校园广播、校园闭路电视、校园计算机网络三个系统;计算机网络采用宽带接入并覆盖专用教室、教育管理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教学资源、教师课件库以及教育教学管理平台能满足课程教学应用的需要,教学资源、课件应用程度较高/2分。
30
体育
装备
3
一级
二级
体育场馆(室)设置与学校规模相适应,达到《福建省普通高中体育装备标准》规划建议要求/2分;体育器材配备标准按教育部《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必配类(含一、二类)要求配齐,选配类按一类40%配备,使用率和完好率高/1分。
现场核查,装备标准见说明12、《福建省普通高中体育装备标准》和《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附录四)。
三级
体育场馆(室)的设置与学校规模相适应,达到《福建省普通高中体育装备标准》基本要求/2分;体育器材配备标准按教育部《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必配类(含一、二类)要求配齐,选配类按一类30%配备,使用率和完好率较高/1分。
31
通用
技术、艺术、卫生
装备
3
一级
通用技术实践室不少于2间,设施设备配置达到《福建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践室(场所)装备标准》中的相应要求/1分;美术教室和器材室、音乐教室和器材室的设施设备配置与学校规模相适应,达到《福建省普通高中艺术装备标准》规划建议要求/1分;卫生室使用面积不小于40 m2,器械与设备按教育部《中小学卫生室器械与设备配备目录》要求,配备率达80%以上,有必备的常用药物;每年为学生体检一次,学生健康档案资料齐备、管理规范/1分。
查阅学生健康档案、体检登记表,现场核查,装备标准见《福建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践室(场所)装备标准》、《福建省普通高中艺术装备标准》、《中小学卫生室器械与设备配备目录》(附录五)。
二级
三级
通用技术实践室不少于2间,设施设备配置达到《福建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践室(场所)装备标准》的相应要求/1分;美术教室和器材室、音乐教室和器材室的设施设备配置与学校规模相适应,达到《福建省普通高中艺术装备标准》基本要求/1分;卫生室使用面积不小于28 m2,器械与设备按教育部《中小学卫生室器械与设备配备目录》要求,配备率达80%以上,有必备的常用药物;每年为学生体检一次,学生健康档案资料齐备、管理规范/1分。
32





4
一级
有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全开架借阅,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情况良好;藏书室、借书处、学生和教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采编室等馆舍使用面积/2分,以及生均图书拥有量、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报刊种类、数字图书和电子报刊、近三年年生均新增图书、藏书分类比例等文献保障均达《福建省普通高中图书馆装备标准》Ⅰ类要求,能为学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阅读指导等专题讲座,每学年生均借书量不少于15册/2分。
查阅图书馆管理制度和业务活动记录,现场核查,装备标准见《福建省普通高中图书馆装备标准》。
二级
有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全开架借阅,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情况较好;藏书室、借书处、学生和教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采编室等馆舍使用面积/2分,以及生均图书拥有量、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报刊种类、数字图书和电子报刊、近三年年生均新增图书、藏书分类比例等文献保障均达《福建省普通高中图书馆装备标准》Ⅱ类要求,能为学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等专题讲座,每学年生均借书量不少于12册/2分。
三级
有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情况较好;藏书室、借书处、学生和教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采编室等馆舍使用面积/2分,以及生均图书拥有量、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种类、报刊种类、数字图书和电子报刊、近三年年生均新增图书、藏书分类比例等文献保障均达《福建省普通高中图书馆装备标准》Ⅱ类要求,能为学生开设图书馆基础知识等专题讲座,每学年生均借书量不少于10册/2分。
33
学生
食堂
宿舍
3
一级
二级
学生食堂(含餐厅和厨房)使用面积按就餐人数计,每人不低于0.9 m2;食堂达到量化分级管理的B等级以上要求,并按食品卫生管理的有关要求进行日常管理/1分;学生宿舍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3 m2,学生宿舍必需的生活设施齐备,清洁、整齐,坚持卫生值日与检查/2分。
查阅食堂、宿舍管理制度,现场核查,就餐人数按在校学生总数的70%计。
三级
学生食堂(含餐厅和厨房)使用面积按就餐人数计,每人不低于0.9 m2;食堂达到量化分级管理的C等级以上要求,并按食品卫生管理的有关要求进行日常管理/1分;学生宿舍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3 m2,学生宿舍必需的生活设施齐备,清洁、整齐,坚持卫生值日与检查/2分。
34
资产
管理使用
2
一级
二级
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认真做好仪器设备购置、验收入库、维护保养等日常管理,制度健全;资产的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及日常检查工作落实,能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清查;采用国家标准分类的计算机管理软件进行编号、登记,做到账、物、卡相符,资产单项金额和总金额清楚;仪器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1分;能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准确、有效提供教学仪器、设备;所有场、馆、室每天向师生充分开放,除满足教学需要外,确保师生每天至少使用2小时/1分。
查对固定资产登记册和实物,查阅管理制度,使用记录,座谈了解,具体要求见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固定资产分类和代码》。
三级
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做好仪器设备购置、验收入库、维护保养等日常管理,制度基本健全;资产的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及日常检查工作落实,能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清查;采用国家标准分类进行编号、登记,做到账、物、卡相符,资产单项金额和总金额清楚;仪器设备完好率达90%以上/1分;能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准确、有效提供教学仪器、设备;所有场、馆、室等设施设备每天向师生开放,除满足教学需要外,确保师生每天至少使用1小时/1分。
奖励项目:
序号
项目
分值
级别
评 估 标 准
备  注
35
课程改革
3
一级
学校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学校的发展,近三年有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主持的课题或实验项目研究成果被教育部推广或指定在全国性会议上作典型经验发言,或在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
座谈了解,查阅课题或实验项目研究报告及相关证明。
二级
学校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学校的发展,近三年有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主持的课题或实验项目研究成果被省教育厅推广或指定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经验发言,或在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获二等奖。
三级
学校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学校的发展,近三年有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主持的课题或实验项目研究成果被省教育厅推广或指定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经验发言,或在设区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
《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标准(试行)》的说明
1.领导班子
领导班子是指学校正副校长、校党支部正副书记。新任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时间不少于300学时,在职校长提高培训时间每5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具体要求可见《福建省实施<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暂行办法》(闽教[2001]人44号)。一级评估标准中“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及管理水平”,以近三年内领导班子每人至少有一篇关于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方面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二、三级评估标准中“有一定教育理论修养及管理水平”,以近三年内领导班子每人至少有一篇关于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方面的论文在设区市级以上刊物或学科会议上发表、交流为主要标准来衡量;“深入教学第一线具体指导工作”,以领导班子成员能坚持兼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分管教学校长不少于30节)为主要标准来衡量。
2.教师配备
学校教职工包括学校编制内的教师、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教师是指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职员是指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人员,教学辅助人员是指学校中主要从事教学实验、图书、电化教育以及卫生保健等教学辅助工作的人员,工勤人员是指学校后勤服务人员。非教学人员包括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研究生学历或专业硕士学位教师是指取得国家承认的研究生文凭或硕士学位的教师,不含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的教师。
在统计教师总数时,对同时承担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的人员按主要担任的工作来认定(一般周课时在4节以上的行政人员按教师统计),同时对承担初、高中课程的教师按主要所任的课程认定。
3.课堂教学
评估标准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评估标准中的“课堂教学质量”情况和“优良课比例”,以评估组随机听课后集体评议情况为主要标准来衡量。
4.综合实践活动
该项目可分解得分。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达到申报级别相应评估标准,可得1分;研究性学习达到申报级别相应评估标准,可得2分。
5.艺术教育
一级评估标准中“艺术教育成绩突出”,以近三年有学生在设区市级以上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与其他部门联合组织)的音乐、美术比赛中获团体或个人一等奖的项目为主要标准来衡量;二级评估标准中“艺术教育成绩较好”,以近三年有学生在设区市级以上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与其他部门联合组织)的音乐、美术比赛中获团体或个人三等奖以上的项目为主要标准来衡量。接受一级达标省级评估时,学校要在校园内举办一场小型(完全中学每个年级1个节目,高级中学每个年级2个节目,节目不超过6个)的学生文艺演出,作为该项目评分的依据之一。
6.体育与健康教育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和优秀率按照省教育厅转发的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闽教体〔2007〕10号)中有关要求进行计算。2007年9月后的有关统计数据,以学校上报“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的数据为准。评估标准中“学校每学年举行全校性运动会”,在2007年9月后以学校每学年召开春、秋季运动会为标准来衡量。
7.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认定时要注意把握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时间,学生参与面、受益面是否广泛,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发展规划能否充分体现办学特色的规划与建设,并是否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设施支撑。
一级评估标准中“有一批形成特色的教育教学骨干”,指学校拥有一批能充分体现本校办学特色的教师队伍,其中有不少于3名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教育教学骨干,如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优秀青年教师、省优秀班主任、出版教育教学论文集或专著的教师、担任省级以上学会理事和参加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并取得证书的教师等。
“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学生”指有参加设区市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或受设区市级以上表彰、嘉奖的学生,有一批在各行各业中业绩突出、广受社会赞誉的校友。
“总结出一套形成特色的办学经验,并为社会所公认”,以学校认真总结形成特色的办学经验,其经验总结材料或论文在省级以上会议、报刊上介绍、公开发表或该项工作受到省级以上表彰为主要标准来衡量。
二级评估标准以学校构建办学特色的规划完整、实施进展顺利,其经验材料或论文在设区市级以上会议、报刊上介绍、公开发表或该项工作受到设区市级以上表彰为主要标准来衡量。
8.教育质量
(1)高中学生入学三年按时毕业率计算公式:
按时毕业率= B/A×100%
A:为进入高中一年级时的学生总数(含往届留级、复学和转入)减去死亡、出国及转到外县(市、区)学校的学生数(出国、转学的证明材料齐全);
B:为A中按照规定的学制而未延长学习年限毕业的学生数。
(2)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合格率计算公式:
合格率= D/C ×100%
C:参加全省统一命题的七科(信息技术、思想政治、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学业基础会考的总学生人次(含上几届留级至本届、复学和转入学生);
D:在C中参加全省统一命题的七科学业基础会考成绩合格的总学生人次。
(3)信息技术学业基础会考优良率计算公式:
优良率= F/E ×100%
E:参加信息技术全省学业基础会考的学生人数(含上几届留级至本届、复学和转入学生);
F:在E中参加信息技术全省学业基础会考成绩达到省定优秀和良好等第的学生人数。
(4)高三毕业班学生高考上线率计算公式:
上线率= H/G ×100%
G:高三毕业班学生数(含上几届留级至本届、复学和转入学生);
H:高三毕业班学生中高考上本二、本三或专科线以上的人数(艺术、体育类考生以实际录取为准)。
(5)有关社会公众评价和社会声誉的评分根据在“福建高中新课程”网站(http://gz.fjedu.gov.cn)上公示后的社会公众评价、社会声誉调查和评估组集体评议情况为主要标准来衡量。
(6)高中学生入学三年按时毕业率、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合格率、信息技术学业基础会考优良率和高三毕业班学生高考上线率等4项,以最近期且完整的、相同的连续两届的平均值(小数点后保留2位)为依据计算。评估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合格率、信息技术学业基础会考优良率时,涉及2009届前的学生,以2003年评估标准中的高中会考及格率、优良率中的相关要求为依据,分值为2分。
9.经费
生均公用经费按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确定的口径计算。评估标准中“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的减免政策”具体要求见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闽价[2004]费149号)。
10.校园校舍
学校占地面积是指学校师生经常性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且学校具有所有权的土地面积的总和(不包括租赁、借用及校园外生产、劳动基地的土地面积)。
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是指校园内教学用房、行政用房和生活用房建筑面积之和,不含教工成套住宅面积、租赁和借用的房屋建筑面积以及在建工程的建筑面积。
绿地是指为创设绿化、美化的校园环境,已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供公共使用的绿化地面或地区(不含盆景)。
教学办公室是指主要用于教师备课、进行教学研究和批改学生作业的空间,并兼用于教师答疑、师生对话使用。可根据使用要求按年级组或学科组分设。房间宜宽敞,并能灵活布置办公家具及分隔空间,以便于采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和办公方式。
科技活动室是指为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一定的动手能力,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而设置,供学生开展科技兴趣小组活动使用。因航模、船模、电脑机器人、电脑制作、雕塑、动植物标本等的制作需要器材、工具,且用时较长,室内应设有工作台、橱柜、电源及水池等。
11.信息技术装备
学校所有普通教室已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不必再专门建设多媒体教室。2007年5月前建的计算机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
12.体育装备
从2005年10月起,学校在更新体育器材、修建运动场地时,应按《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教体艺厅[2005]7号)执行,2005年10月前学校配置的体育器材、场地仍可继续使用,以避免重复购置和浪费。
13.评估完全中学,其初中部办学条件必须先达到《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涉及两个校区的完全中学,主要评估高中部所在校区的办学情况。
14.所有涉及计算面积的场、馆、专用教室等除有特别说明外均指使用面积;所有涉及计算生均面积、册数等时,学生总数均含初中部学生和高中择校生;所有涉及计算在校学生数、教师总数时均以省级评估或抽查时的该学年度为准;凡办学条件中涉及的仪器设备图书等实物的指标要求,一律以省级评估时实有数为评分依据。
15.具体项目的评分方法:除了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管理体制、课堂教学、综合素质评价、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和毕业生跟踪等8个项目实行中准分(指基本上达到评估标准要求的,但又未完全达到评估标准要求的,给予该项目一半分值)和特别注明可分解得分的项目外,其余项目必须是全部达到评估标准要求的,方可得分;未能达到评估标准要求的,该项目不得分。
16.为确保评估工作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尽量减轻学校在评估材料准备中的负担,除评估标准中明确要求学校提供的材料外,学校只须再提供各项规章制度(含会议制度、政治学习制度、教职工岗位责任制度、考核和奖励制度、德育工作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后勤工作管理制度、卫生保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等)和近两个学年的以下材料:学校基层报表、行政会议原始记录、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各部门工作计划和总结、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笔记、在校生花名册、学生成绩册、学校运动会秩序册。以上各类材料采用现场查阅方式,学校不必按评估指标分项整理装盒,只须存放在学校相关处(室)或专用教室备查即可。
附录一
福建省普通高中各类用房使用面积和间数简明表
(单位:m2)


名  称
每间
使用
面积
学   校   规   模
备   注
12班~23班
24班~36班
37班~48班
间 数
(不少于)
间 数
(不少于)
间 数
(不少于)
规划
建议
基本
要求
规划
建议
基本
要求
规划
建议
基本
要求
1
普通
教室
67
1﹕1
1﹕1
1﹕1
1﹕1
1﹕1
1﹕1
学校规模与行政班之比
2
物理
实验室
96
3
2
4
3
5
3
使用面积要求见注2,其中至少有1间配多媒体演示系统
3
物理
演示室
96
(1)
(1)
(2)
(1)
(3)
(2)
4
物理
探究室
96
1
1
1
1
1
1
单设或与实验室合并使用,使用面积要求见注2
5
化学
实验室
96
3
2
4
3
5
3
使用面积要求见注2,其中至少有1间配多媒体演示系统
6
化学
探究室
96
1
1
1
1
1
1
单设或与实验室合并使用,使用面积要求见注2
7
生物
实验室
96
2
1
3
2
4
2
使用面积要求见注2,其中至少有1间配多媒体演示系统
8
生物
探究室
96
1
1
1
1
1
1
单设或与实验室合并使用,使用面积要求见注2
9
仪器室(理、化、生)
43
各1
各1
3、3、2
各2
3、3、2
各2
10
准备室(理、化、生)
23
各1
各1
各1
各1
各2
各1
11
药品室(化、生)
23
各1
各 1
各 1
各 1
各 1
各 1
规模较大的学校宜设药品库
12
危险药品室(化)
8
1
(1)
1
(1)
1
(1)
宜单设,条件不足的学校可在室内设置危险药品柜并加双锁
13
生物培养室
43
1
(1)
1
(1)
1
(1)
14
生物标本室
43
1
(1)
1
(1)
1
(1)
15
实验教师办公室(理、化、生)
6/人
各1
各1
各1
各1
各1
各1
单设或与仪器室合并使用
16
生物
园地
总面积不小于300
1
1
1
1
1
1
可结合校园绿化在校园空地,因地制宜布置设计,按教育部行业标准要求设置
17
生态馆
96
(1)
(1)
(1)
(1)
(1)
(1)
使用面积要求见注2
18
通用
技术
实践室
96
2
2
2
2
2
2
按必修模块的要求设置实践室,使用面积要求见注2
19
科 技
活动室
18
4
2
5
3
6
4
在总面积达标的情况下,间数可自行调整
20
地理
教室
96
1
1
1
1
1
1
高中课程标准要求设置,使用面积要求见注2
21
地理园
总面积不小于300
(1)
(1)
(1)
(1)
(1)
(1)
可与校园绿化环境有机结合
22
历  史
教  室
96
1
(1)
1
(1)
1
(1)
单设或与书法教室合并使用,使用面积要求见注2
23
美  术
教  室
96
1
1
1
1
1
1
使用面积要求见注2
24
书  法
教  室
96
1
(1)
1
(1)
1
(1)
可兼作历史教室使用,使用面积要求见注2
25
美  术
器材室
21
1
1
1
1
1
1
26
音  乐
教  室
75
1
1
1
1
1
1
配有多媒体演播系统
27
音  乐
器材室
21
1
1
1
1
1
1
28
琴  房
6
(5)
(5)
(10)
(8)
(15)
(10)
29
器  乐
排练厅
96
(1)
(1)
(1)
(1)
(2)
(2)
使用面积要求见注2
30
舞  蹈
教  室
120
(1)
(1)
(1)
(1)
(2)
(2)
每间教室不宜超过20人使用,6 m2/每人
31
舞  蹈
器材室
30
(1)
(1)
(1)
(1)
(1)
(1)
32
体  育
活动室(体育馆)
100
1
1
1
1000
1
1
1
33
体  育
器材室
63
1
1
1
40
1
1
1
34
教  学
办公室
4/人
若干
若干
若干
若干
若干
若干
能满足全体教学人员办公
35
卫生室
14
1
1
2
1
3
2
36
心  理
咨询室
18
1
1
1
1
1
1
37
计算机教  室
96
2
2
3
2-3
3
3
使用面积要求见注2
38
计算机工作室
23
1
1
1
1
1
1
可兼计算机教师办公室和维修设备使用
39
语  言
教  室
96
(2)
(2)
(2)
(2)
(2)
(2)
固定或流动,面积要求同计算机教室,使用面积要求见注2
40
多媒体教  室
96
2
2
4
4
5
5
多媒体设备进所有教室可不配备,使用面积要求见注2
41
合 班(阶梯)教 室
220
1
1
1
1
1
1
配有综合多媒体系统
42
电  教
器材室
23
1
1
1
1
1
1
43
电  子
阅览室
45
1
1
1
1
1
1
44
电  子
备课室
30
1
1
1
1
1
1
45
校  园
广  播
播控室
16
1
1
1
1
1
1
46
校园闭路电视播控室
20
1
1
1
1
1
1
47
校园网络中心机房
20
1
1
1
1
1
1
注:
1.“每间使用面积与间数”的指标,以学校的建设规模和班额人数分别为12班~23班、24班~36班、37班~48班,每班50人参考设计的;学校规模小于12班的可参照表中12班~23班的基本要求指标执行,学校规模大于48班的,以本标准中48班的数据指标为基准,学校规模每增加12班时,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及其附属用房应各增加1间。
新建实验楼及整体搬迁的学校在实验室和附属用房规划上应充分考虑班级数,根据发展的需要和适应课程改革对探究性实验的要求,适当增加实验室和附属用房间数,并留有一定余地。
2.凡1991年起建的实验室和其他专用教室每间使用面积不小于90 m2,2007年5月起立项新建的实验室和其他专用教室每间使用面积不小于96 m2,实验室和其他专用教室后排设置展览橱(柜)的每间使用面积不小于110 m2;各科目实验室和附属用房及其他专用教室除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等相关标准有关要求外,还应符合建设部、国家计委、教育部《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和教育部教育行业标准《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5—2006)等相关标准有关要求,改建、扩建的实验室和附属用房及其他专用教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达到相关标准对各项距离(净距离)和安全通道要求的前提下参照执行。
3.表中“( )”为选配,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附录二
福建省普通高中理化生探究室、地理历史专用教室配置要求简明表(见纸质公报)
附录三
福建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装备要求简明表(见纸质公报)
附录四
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见纸质公报)
附录五
中小学生卫生室器械与设备配备目录(见纸质公报)
附件:1.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学校自评表(略)
2.福建省达标高中评估申报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