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叶的拼音:特岗教师招考: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23:53

第一篇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

  经典真题回顾

  1.在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学的发展”,考生一定要准确记忆在教育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及其人物。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2.“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的教育内容。

  A. 现代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原始社会 D. 封建社会

  【解析】 “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西周时期的教育内容。我国西周时期的社会形态是奴隶社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 布鲁纳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杨贤江

  【解析】 该题考查主要的教育家及其所对应的理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是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5.教育与()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A. 社会生活B. 科学技术C. 生产劳动D. 经济建设

  【解析】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案 例 分 析

  【案例】

  六年级某班老师收到了几个学生联名书写的一封信,信中说:“我们都已十二三岁,已经长大了,古今中外不少有成就的人,在这个年龄都很有主见了。可是在您眼里,我们还是一群小孩子,总想时刻保护我们、监督我们,规定我们这么做,不让我们那么做。可是老师,您是否想过:我们现在不开始尝试做一些事,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呢?我们多么希望老师放手让我们自己组织班、团(队)活动,让我们在各种教育、教学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这样可以培养能力、磨炼意志、增长社会生活的经验,将来立身社会,就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即使摔跤了,也不会垂头丧气,失去斗志……”如果是你,读了这封学生的来信,你想到了教育中的哪些问题,从中得到了何种启示?

  【评析】 这封信代表了很多即将走向青春期孩子的共同心声。他们反对保姆式的教育,要求“松绑”,希望有更多的独立自主的权利:他们要做主人,要求老师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教师教育的对象,而且还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并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始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全部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最终教会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教育中的学习,是学生自身主动、自觉的活动,别人不能代替。学生希望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的愿望,应该受到教师的尊重。

  高分同步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 大众性 B. 公平性 C. 终身性 D. 未来性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科夫

  3.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

  A. 孟禄 B. 杜威 C. 利托尔诺 D. 斯宾塞 第二章 中小学教育

  一、我国基础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一种与社会理想相联系的教育理想,它自然要受社会理想制约。一个国家、一个教育家在确定教育目的时,除了要考虑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现有政治经济的需要及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外,还必须以其政治观点、政治理想来指导。不同的主义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二、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1.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今后全面和谐充分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等。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教育制度是国家内部各种教育机构的系统,泛指有组织的教育和教学的机构体系,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机构(如: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少年科技馆、儿童影剧院等)、以及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等。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经典真题回顾

  1.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

  A. 质量规格 B. 社会价值 C. 发展方向 D. 发展速度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目的的结构”这一知识点。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所以本题选B。

  2.社会对教育所要成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检查和规定是( )。

  A. 教育目标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教学计划

  【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这三个概念的辨析,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应注意理解清楚。教学目标应该是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体现出来的,而教育目的是规定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的,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可见本题选B。

  3.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 )。

  A. 泛目的论 B. 个人本位论 C. 无目的论 D. 社会本位论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主张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第三章 教育的基本功能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

  个体的身心发展包括个体的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在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就是个体的身心发展。个体的身体发展主要指生理机能的成熟,包括各种身体组织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增长以及体质的增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精神方面的发展,主要包括个体的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关于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1.内发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个体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个体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2.外铄论

  外铄论的主要观点是个体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非常多,但最主要的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因素,这几方面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教育社会功能的另一表现。教育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社会文化构成教育生长的土壤和条件,教育唯有适应社会文化环境方能生存与发展。然而,教育在受制于社会文化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文化。教育具有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及融合文化等功能。

  (一)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

  (二)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新功能

  经典真题回顾

  1.“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阶段性 B. 差异性 C. 顺序性 D. 不均衡性

  【解析】 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考生须准确理解记忆四个规律的内涵。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就是指根据个体的差异性采用适合每个个体的教育方法。本题正确答案为B。

  2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哪一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主观能动性

  【解析】 考生须准确理解这句古语。“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意指环境完全左右人的行为,就像生长在麻丛中的蓬草,会长得很直,失去原来的形貌;而混在黑泥中的白沙,也会变黑。可见,这是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本题正确答案为B。

  3.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A. 外铄论的观点 B. 内发论的观点

  C. 多因素论的观点 D. 反映论的观点

  【解析】 洛克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的作用,是一种外铄论的观点。本题正确答案为A。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一般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进行学习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主动性,是具有可塑性的教育对象。

  二、教师的概念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教师有不同的称谓,如“师”、“夫子”、“教习”、“教授”等。要全面理解教师这一概念,就应该把教师作为一个集合体,从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承担的社会职责及其与教育活动对象的关系等方面来进行界定。

  三、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

  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教师的素质问题,是关系教育事业的大问题。教师职业素养是由教师的社会角色、地位及其职能等决定的。具体来说,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道德素质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知识素质

  教师担负着全面培养学生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

  3.能力素质

  现代社会的教师承担多重角色,应具有多方面的能力。

  四、师生关系的功能

  师生关系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育功能

  师生关系本身就孕育着一种教育,师生关系的性质不同,其教育的性质、功能也就不同。

  (二)激励功能

  尊师爱生不仅为师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教育功能,而且也使师生间从中得到激励,激发其向上的精神。

  (三)调控功能

  师生关系不仅具有教育、激励功能,而且还对教育教学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具有调控功能。

  (四)社会功能

  学校是社会的晴雨表,是社会风气的净化器,是文明风尚的播种机。

  经典真题回顾

  1.“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A. 受教育的权利 B. 受尊重的权利

  C. 安全的权利 D. 生存的权利

  【解析】这里考查的是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本题正确答案为A。

  2.“师者,人之模范也”,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的特点。

  A. 复杂性 B. 示范性 C. 创造性 D. 长期性

  【解析】 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本题正确答案为B。

  3..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 赫尔巴特 B. 裴斯泰洛奇 C. 杜威 D. 夸美纽斯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代学生观和现代教师观的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而一度盛行的“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五章 教学与教学实施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教育过程包括德育过程、智育过程和美育过程等,而教学过程与课外活动过程、校外活动过程是同一个层次的,它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门特定课程从开始到结束;课程的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从开始到结束;一堂课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一般来说,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四个部分。

  二、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

  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以上阶段既有各自独特的功能,又紧密联系、互相渗透。

  三、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这里主要介绍常用的几种。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通过相互的交谈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和教师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辨析是非真伪,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四)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六)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研究教师是如何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如何分配教学时间,如何利用教学空间等问题。

  五、班级教学的基本特征

  所谓班级教学,是指根据年龄或学习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与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相比,班级教学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程度大致相同。

  2.以“课时”为单位,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

  3.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以及传授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综合在“课”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六、教学评价的概念

  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工作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

  七、现代有影响的几种课程理论述评

  课程理论就是研究学校课程理论体系和内容结构的规律的理论。综观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不管多么复杂,仍然可以看出曾经主要有三种课程理论在历史上乃至今天起着支配作用。

  1.学科中心课程论

  2.社会中心课程论

  社会中心课程论是一种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布拉梅尔德和巴西学者费莱雷。

  3.学生中心课程论

  学生中心课程论是主张以学生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和态度等为基础来编订课程的理论。

  经典真题回顾

  1.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

  A. 教学 B. 课外活动 C. 生产活动 D. 社会劳动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学过程概念的理解,教育目的要通过教学过程才能实现,所以,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本题正确答案为A。

  2.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 讲授法 B. 讨论法 C. 谈话法 D. 指导法

  【解析】 讨论法是学生和教师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的方法。本题正确答案为B。

  3.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

  A. 外部分组 B. 内部分组 C. 设计教学法 D. 道尔顿制

  【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分组教学”。外部分组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年龄编组,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进行分组教学。本题正确答案为A。 第六章 德育

  一、中小学的德育任务

  中小学德育的任务反映了一定社会对中小学学生品德教育的要求,明确德育任务,对于提高德育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有重要意义。具体地说,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德育任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政治方向是一个人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的核心。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就是教育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道德思维能力就是对道德现象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科学地看待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人生问题,正确地理解道德的社会意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等。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实现的。

  以上三个任务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要注意发挥三者的整体作用,而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尚品德。

  二、小学德育的内容

  小学德育的内容是依据德育目标的要求,用以教育儿童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理论、准则、规范等。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的教育

  2.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的教育

  3.个性品格教育

  4.遵守纪律、自觉守法的教育

  三、中学德育的内容

  我国中学德育的内容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来确定的,主要进行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核心内容的道德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3.劳动教育

  4.纪律教育

  5.文明礼貌教育

  6.社会主义教育

  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具有多样性

  3.德育过程是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各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实践性的特征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提高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征

  五、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一)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向学生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方法。“说”是向学生讲清道理,“服”就是使学生接受道理。

  (二)榜样示范法

  示范法是德育工作中的一种重要的也是常用的有效方法。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借助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或有意义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的方法。

  (三)陶冶法

  陶冶法是教育者创设和利用一定的环境、条件和气氛,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四)道德体验法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修养锻炼,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就是道德体验法。

  (五)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方法。

  (六)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法是教育者指导启发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品德规范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方法。

  经典真题回顾

  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 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 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的差距

  D. 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解析】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的差距。本题正确答案为C。

  2.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一致性原则

  【解析】 这里主要体现了德育的疏导原则。本题正确答案为B。

  3.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解析】 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过程的结构”,考生须准确记忆。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七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一、班级管理的含义与功能

  以育人为目标的班级管理系统,着眼于班级所有学生健康地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和谐而有序的发展。所谓班级管理,就是指班主任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的规定,采取适当的方法,组织、指导、协调各种因素,为构建良好的班集体以及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综合性活动。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教育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建设和发展所需的人才。所以,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应该按照学校管理目标的要求,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全面开展各项管理活动。

  二、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1.平行管理模式

  平行管理模式是一种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模式来源于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认为教师应该首先去影响整个班集体的氛围,然后去影响单个学生的发展,最后再通过整个班集体和教师的影响作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2.民主管理模式

  民主管理模式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保证集体正常运转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都民主、平等地参与对各项班级事物的管理。

  3.班级目标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最早是由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这种管理方式强调自我、自控管理的重要性。这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主要优点是能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1.了解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个别教育

  5.班会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四、班集体的培养

  培养班集体的方法很多,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确定班集体的共同目标

  2.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

  3.制定班级规章制度

  4.发挥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经典真题回顾

  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 建立学生档案 C. 了解学生 D. 操行评定

  【解析】 班主任工作的中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本题正确答案为A。

  2.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 了解和研究学生 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 协调各方面对学生要求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考生须了解班主任工作内容的各个方面,并分清每项工作的含义。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本题正确答案为A。

  3.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A. 常规管理 B. 目标管理 C. 平行管理 D. 民主管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几种班级管理模式的理解,其中班级平行管理模式是一种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八章 课外活动

  一、课外活动的内容

  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教育活动

  思想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时事政治教育、优良传统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明礼貌和行为规范教育等。

  (二)科学技术活动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的办学条件和社会资源,举办各种科普知识讲座、参观科技展览、组织各种科技小组活动、组织“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等。

  (三)文艺活动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文艺爱好和兴趣,开展一些诸如文学写作、朗诵、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刺绣和创作表演等活动。

  (四)体育活动

  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学校可以适当组织一些诸如各种球类、田径、体操、武术、游泳、爬山、滑冰、棋类等方面的训练和竞赛活动。

  (五)社会公益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是学校组织的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义务和志愿服务活动,如绿化校园,拥军优属,慰问、照顾孤寡老人、残疾人,维护交通秩序,公共场所卫生清扫等。

  二、课外活动的形式

  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形式主要包括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种。

  经典真题回顾

  1.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是( )。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人活动 D.团队活动

  【解析】小组活动是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本题正确答案为B。

  2.不属于社会公益活动的项目是( )。

  A.打扫校园 B.植树造林 C.拥军优属 D.帮老助残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课外活动的内容”。社会公益活动是学校组织的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义务和志愿服务活动。植树造林、拥军优属和帮老助残都可以体现出社会公益服务的特点,而打扫校园则不符合社会公益活动“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特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急求急求!!公共知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教育学与心理学及其他综合知识) 谁有关于{公共知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教育学与心理学及其他综合知识)}这方面的资料 急需 教育公共知识(新课程改革理论,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救命用 急求公共知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教育学与心理学及其他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现在招聘教师都要考“教育综合知识(教育法规、教育心理学、课改理念)”,请问是否有这方面的试题下载! 谁有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提纲: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 教师资格证都考什么 教育学 和教育心理学是什么??? 2006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提纲】 云南教师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考试时间 事业单位招考,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哪里有 教师考试教育理论。数学。语文。英语。教案设计。新课该,最好是有考试这几个科目的综合试卷谁有啊, 教育局招考教师,要考教育学和心理学,谁知道考些什么吗? 在教育学理论中,教育资料可以分为哪3个部分? 教育学基础综合 311教育学综合 谁有关于教育方面的综合知识问答题 我是非师范类的学生,教师资格证之前需要考的课程(普通话、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概论)要在那里报名 体育教育自考毕业的学生申请教师资格证还需要补考教育学和心理学吗? 黑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补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教材是什么?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是全国统一命题吗? 请问有没有考山东省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题集?? 通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普通话、试讲后就可以领教师证了啊 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