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0月节日:英科学家制成人造血液??两年内可试用?不分血型不会感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21:20:10

英科学家制成人造血液  两年内可试用 不分血型不会感染

(2011-10-31 13:15:56) 转载标签:

英国

人造血液

财经

分类: 基因生物资料

来源:解放日报

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27日报道,英国科学家近日在实验室成功制成“人造血液,并计划将在未来两年内输入志愿者体内,以解决国内血源不足的问题。

据了解,“人造”血可以避免供体和受体之间发生交叉感染,并且不受血型限制,几乎适用于任何人。大规模生产“人造”血将解决医用血源不足的问题,可挽救数以千计在战场或车祸现场受伤的人的生命,同时也可以保证心脏移植、分流术和癌症等病人手术时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另外,“人造”血也将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福音,可挽救分娩后大出血的孕妇。

目前,英国爱丁堡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者已首次利用从骨髓中提取的干细胞制成了数以千万计的红细胞。爱丁堡大学的研究员马克·特纳教授表示,在未来两三年之内,将在健康的志愿者体内输入约5毫升的“人造”血,进行首次测试,随后将展开大规模测试。在未来20年,计划每年生产200万品脱(约113万升)的“人造”血来满足国家医用需求。

不过,研究人员指出,鉴于每次输血平均需要2500万个红细胞,因此利用骨髓干细胞制造红细胞远远不能够满足需要。相比之下,从新形成的胚胎中提取的干细胞繁殖性更强,更容易制成大量的红细胞。理论上,一个胚胎制成的红细胞可以满足英国全国的血液供给。研究人员希望借此可制成满足98%人群需求的O型阴性血,不过到目前为止,他们尚未以此种方法制成血液。

 

英国研制人造血两年内可试用不分血型不会感染

来源:晶报

据英国媒体27日报道,英国科学家利用干细胞制成人造血,两年之内可在英国试用。据悉,这种人造血不会感染,并几乎可适用于所有血型的人员。

研究人员表示,人造血投入使用将提供产业规模的供血量,改善医院的血液紧缺状况,让病患获益。人们还可以利用人造血,在战地或车祸现场挽救更多生命。

这种方便有保证的血液供应也会让需要做心脏移植、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以及癌症患者受益匪浅。

人造血不会受到外界感染,几乎可以不分血型输给所有人。

此项研究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进行的。研究人员从被称为“万能细胞”的干细胞当中制成了成千上万的红血球。这种干细胞提取自骨髓,被看作是人体的修复包。

爱丁堡大学教授马克·托纳表示,希望能用造血干细胞制造出O型阴性血,这种血型可适用于98%的人群。人造血液在发展中国家的用途会更多,预计可以挽救数千原本因产后大出血而被迫死去的孕妇。

托纳教授预计,在未来两到三年中,第一批人造血液就可以进行临床实验。他准备在英国首例人造血的人体试验中,将一汤匙量的人造血液注射入健康的志愿者体内。

在未来20年内,英国人造血的年产量将可能达到200万品脱(约113万升),足以满足全国的医疗需求。用于造血的胚胎干细胞将从试管受精遗留下的以及捐献给该研究项目的人类晶胚中提取。

(中新  环球)

 

□猜想

人造血是啥样?

关于人造血液的形态,除了人们认为的液态状,英国科学家此前还有两种假设。当然,这两种假设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人造血液的保存、携带和运输更加方便。

奶粉状: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的生物化学和人造血专家克里斯·库珀表示:“我们现在正在寻找的是血液‘奶粉’——如奶粉一样,这种人造血将被存储在一个小袋中,想用的时候只要与盐溶液再水合就行。护理人员可将其带到事故现场,立刻开始输血。”

糨糊状: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科学家正着力研发一种人造血,他们将该人造血设计得可以像一块厚厚的糨糊一样存储,使用之前将其在水中溶解即可。该人造血由塑料分子制成,它也像血红蛋白一样,能够在身体内传输氧气。

“人造血液在发展中国家的用途会更多,预计可以挽救数千原本因产后大出血而被迫死去的孕妇。”

——托纳教授 

人造血:大势所趋 前途漫漫

来源:解放日报

麻醉状态的病人正在接受手术,边上的机器嗡嗡作响,汩汩流出的人造血液(非志愿者捐献的“天然血液”)注入病人体内。这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一幕,正是许多科学家的梦想。日前,有英国团队尝试用干细胞培养红血球,由此制造人工血液。对于临床医学界来说,这无疑是个福音。

血液需求缺口扩大

大城市不时出现“血荒”,前线受伤的战士因为没有足够的储备血而生命垂危……血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但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全世界合格血液的需求缺口都在不断扩大,血站储血量经常告急。另一方面,血液的保存也是个令人困扰的问题。此外,异体输血还存在血型配对、排异反应等问题。这些难题都让人造血的呼声越来越高。

“我们都盼望有朝一日用上可以长时间冷冻、储存的人造血,这应该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的陈勤奋医生说。

人造血的N种可能

其实人造血并非新鲜事,早在70多年前就有科学家开始研究理想的血液替代物。比如,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全氟碳(PFC)。这是一种能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卤素分子,在体内不被吸收亦不被代谢,一般会随血液循环至肺部后被缓缓呼出。日本公司曾制造过此类产品,但由于使用复杂,还有各种副作用,1994年就退出了市场。还有一种“塑料血液”。英国化学教授特怀曼几年前开始研究。目前,这一技术路径已有雏形,但相关毒性问题及在体内多久才能被代谢,都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各国军事科研机构也致力于人造血研究,不过这些技术都处于探索阶段,人造血若要真正大面积用于临床,仍为时尚早。

“人造生命”的隐忧

人造血为日趋紧张的医疗用血问题带来了一线曙光,但会否引发伦理上的争议?

陈勤奋的观点相对乐观。她认为,一旦相关技术成熟,人造血可以通过标准的流水线生产。对若干年后的病人来说,可能输一次血就跟吃一粒药一样稀松平常——因为都是流水线加工的标准产品。

不过也有伦理学界对此持更谨慎态度。从人工DNA到人工合成细胞再到人工制造血液,近年来,合成生物学屡屡有振聋发聩的新突破,但正如英国《观察家报》的评价所言,“这是21世纪最为大胆、最有争议、也最具科学性的领域”。据悉,英国皇家学会已经开始就合成生物技术向公众征集意见,考虑出台相关的监管条例。

此外,也有专家认为,合成生物学很可能会消解人类对于自然的最后一点敬畏之心。当身上流的血液都是人工造的,人们在感慨技术强大的同时,是不是再也不会对生命充满感激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