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机车的原理:NLP卓越人生智慧之旅0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38:18
—— 神经语言程序学
(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
主讲导师——吕波
课程设计及讲授导师:吕波
内容项目
第一天主题:NLP与人生目标、BVR
一,前言:
1.  NLP是什么?
2.  NLP的历史简介
3.  NLP对人类的帮助
二.NLP的基本精神:十二条前提假设
1.十二条前提假设的运用
三.信念系统—概念方面
1.什么是【信念】?
2.什么是【价值】?
3.什么是【规条】?
4.信念、价值、规条之间的关系
5.信念的种类
6.找出目标里的限制性信念
7.松动信念的方法
四.信念系统——技巧方面
1.破框法
2.意义换框法
3.信念种入法
五.建立目标与实现目标的技巧
1.达到目标的五个因素
2.有效目标的七个必须因素
3.目标确定法
4.运用脑里的时间线机制去达到目标:时间线实现目标法
五.练习一:信念种入法
练习二:价值排序法
第二天主题:内感官与改变经验元素
一.内感官类型识别
1.外感官与内感官
2.观察眼球转动而测知惯用的内感官
3.从所用文字而测知惯用的内感官(用字类型)
4.从行为模式而测知惯用的内感官(类型特征)
5.你是什么类型的
二.内感官类型特征与配合
1.与惯用内视觉的人配合
2.与惯用内感觉的人配合
3.与惯用内听觉的人配合
三.内感官能力提升法
四.经验元素
1.经验元素是什么?
2.三个内感官的经验元素
五.心锚-点石成金.
1.什么是心锚?
2.视觉心锚
3.听觉心锚
3 . 感觉心锚
4 .如何设置心锚?
六.练习1.心锚的练习
练习2.借力法
练习3.改变经验元素
第三天主题:情绪管理与检定语言
一.情绪概念方面
1.【情绪】与【情绪智能】的定义
2.用新的角度去看情绪对人的作用
3.情绪的真正来源
4.对情绪的错误概念
5.情绪管理的各种方法与模式
6.【钟摆效应】
7.负面情绪的正面价值和意义
二.技巧方面
1.快速消除负面情绪的技巧—逐步抽离法
2.ABC法则
3.一分为二法
4.压力是什么?
5.消除压力
三.检定语言模式
1.检定语言模式的背景
2.运用时该注意的事项
3.检定语言模式的分类表
4.扭曲类语式
5.归纳类语式
6.删减类语式
四.沟通—概念方面
1 . 沟通的八点启示
2 . 沟通效果的来源
3 . 身份定位对沟通效果的影响
五 .沟通—技巧方面
1 . 上堆下切平行
2 . 先跟后带—如何肯定他人?
3 . 声调及身体语言
六.练习:
1.一分为二法练习
2.舞出未来练习
第四天主题:理解层次与系统
一.【系统】和【三赢】
1.什么是【系统】?
2.什么是【系统性】?
3.整体平衡
4.从个人角度看NLP的系统性
5.【三赢】的概念
二.【系统】成员之间的关系
1.【系统】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及情绪关系
2.【系统】成员关系的决定因素
3.共同的信念、共同价值
4.【我】加【你】不一定构成【我们】
三.大脑处理事情的逻辑分层
1.什么是【理解层次】?
2.理解层次与成功人生的关系
3.深层需要
四 .家庭系统与父母的连结
1 . 三大隐藏动力
a . 平衡  b . 秩序 c . 完整
2 . 接受父母
五.练习1.感知位置平行法
练习2。理解层次贯穿法
练习3.接受父母
一.前言
1. 什么是NLP ?
NLP建立在这样一种可操作的基础上: 人类的一切行为是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是可以被模仿的、学习的、传授的和重新改变的,学习NLP就是学习、使用并感知这些技巧。
NLP的学习者深刻的了解人类的生活及生命品质取决于我们的自我及外在的沟通能力与影响力。
NLP的学习者应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险精神,并且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注重人与人间的沟通。
NLP的学习者知道任何人的行为都可以透过神经系统的运作及掌控,来加以调整与改进。
NLP是对人类主观经验的研究(NLP is the study of subjective experience)
我们如何创出我们每一个人独特的内心世界?我们怎样选择传入脑里的信息,怎样认知这些信息,怎样储存这些信息,怎样把这些信息与其它在储存中的信息融合,和怎样运用它们?NLP研究这些问题,因此,NLP是研究人的大脑如何运作,和如何提升它的运作效率的学问。
NLP的中心学问之一是「模仿」(Modelling) –
NLP在不同的行业中模仿卓越的人士﹕健康、运动、沟通、教与学、工商企业领袖和很多行业,包括心理治疗等,把他们的卓越化为一些别人跟着做也可以获得同样卓越效果的学问。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成功快乐的人,了解他们的身心活动模式,我们便能够学习到他们已经掌握的方法,因而也变得成功快乐。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每天很多事做得非常成功。我们也可以模仿本人成功的身心经验而使到自己有更多的成功快乐。例如我们都曾经有过开心或放松的经验,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在那些良好经验里我们的身心状态,和认识达到那些状态的身心程序,那么什么时候我们感到不开心或者紧张,我们都会更容易使自己改变了。
NLP为每一个接触它的人提供一些实际可行而且有效的方法去更加经常地达到自己能力的顶峰,无论在个人发展,事业工作,家庭生活,或者与人相处上都有显着的提升。
NLP技巧效果的来源是改变脑神经网络(Changing the neural networks)
有些人在一次事故之中产生了使自己很辛苦的情绪,例如车祸中的伤者对汽车的恐惧,被遗弃的男女对异性的憎恨等。用NLP的角度看这些事,当事人的大脑是在一次经验里制造出这份情绪,应该可以在另一次经验中化解这份情绪。NLP的方法是找出这个人的大脑如何储存带有正面情绪的经验,然后引导这些人把事故经验储存在他们大脑的模式改变了。有了不同的神经元网络储存同一个事故经验,脑中的「自动选择更佳机制」会在以后的回忆中启动使他们更舒服的网络。
所有这类的负面情绪,来源都是潜意识中的保护机制,使到当事人在类似的情况再度出现时,懂得保护自己。当然,往往这个机制使当事人不能过正常的生活,保护变成妨碍。同时,每次经验,都有其价值和意义,能使当事人成长得更好。NLP的技巧把这样的一次经验分开来处理,事故带来的价值意义可以永远保留帮助未来活得更好、保护机制继续维持同样的照顾、事情的记忆完全清晰、而事故带来的负面情绪则消除。
NLP对人生的多个方面都能带来正面影响(Positive effect on life’s many aspects)
NLP发展出很多非常实用有效的思想和行为技巧,我从「大脑如何运作」这方面研究这些技巧怎样产生效果,继而发展了更多的技巧。所有这些技巧,都能使人生活得更轻松满足、成功快乐。NLP的技巧配合大脑运作的模式去选择思想、说话和行为,因而帮助一个人本身的提升,和对他身边的人作出更正面的影响。例如:
在处理事情方面,我们如何能把脑中纷杂的数据更有效地归纳,因而认识事情的根源和解决的方向。(请参考「理解层次」部份。)
在推动激励方面,一个人内里的推动机器是怎样的一回事,如何使到自己更积极。(请参考「信念系统」部份。)
在沟通和人际关系方面,每一个人独特的思考模式如何能在外表快速了解,怎样能够有效地与他/她配合。(请参考「内感官」部份。)另外,在沟通的过程中,一个人怎样的说话、声调和身体语言最能使到对方接受自己?(请参考「沟通技巧」部份。)
在语言运用方面,一个人困扰的来源如何从他的说话中得知,和怎样助他摆脱困扰。(请参考「检定语言模式」部份。)
怎样选定一个有意义的目标,怎样能使内心更有效地去支持和完成这个目标。(请参考「目标确定法」和有关的部份。)
由此可见,NLP为每一个接触它的人提供一些实际可行而且有效的方法去更加经常地达到自己能力的顶峰,无论在个人发展,事业工作,或者与人相处上都能有显着的提升。
NLP三字母代表的意思
NLP包括的三个英文字有以下的意思:
N = Neuro (译为「脑神经」,意译为「身心」)指的是 –
我们的头脑负责思想、身体负责执行。头脑和身体由脑神经系统连结在一起。
我们的脑神经系统控制我们的感觉器官和功能系统去维持与世界的联系。
L = Linguistic (语法)指的是 –
我们头脑与身体之间的联系机制所用的语言模式和语言法则。
我们运用语言与别人作出相互影响,经由姿势、手势、行为和习惯等无声语言显示我们的思考模式、信念及内心种种状态。
P = Programming (程序 - 或程序)指的是 –
借用计算机科学的字「程序」去指出我们的意念、感觉和行为只不过是习惯性的模式,可以经由提升我们「思想」的软件而得以改善。
凭改变我们思想和行为的习惯性模式,我们便能生活里的行动中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故此, NLP是研究我们的脑如何工作的学问。凭着知道脑如何工作,我们可以配合和提升它,因而使到人生更成功快乐。也因此,我把NLP译为「身心语法程序学」。
美国科罗拉多州政府给NLP的定义:
美国科罗拉多州州政府给NLP以下的定义:
“关于人类行为与沟通程序的一套详细可行的模式。虽然它本身并非一套心理治疗法,NLP的重要法则可以被运用于了解人类经验和行为,和使之有所改变。NLP曾被运用于治疗方面,结果是一套效果强大、快速和含蓄的技巧,能够在人类的行为和能力方面做成广泛和长久的改变。NLP专注于修正和重新设计思想模式,以求更大的灵活和能力。”
2.NLP的历史简介
NLP两位创始人:
理查德·班德勒(Richard Bandler)和
约翰·格林德(John Grinder)
家庭治疗大师:     弗吉尼亚·萨特尔
完形疗法大师:     弗里兹·佩尔斯
催眠大师:            米尔顿·埃里克森
沟通大师:            葛瑞利·贝特生
NLP已被公认为有效提升个人和公司竞争力的最重要学问之一。至今,美国《财富》杂志排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60%的企业引入了NLP培训,并取得了显著效益。
3 。 NLP对人的帮助
NLP让我们看到更多事情真实的一面。传统的教育与成长过程的环境因素,让我们容易眼看耳听表面的东西。有些时候,我们甚至是只看到只听到我们自己认为是怎么样的一些破碎材料。这样使我们内向方面与自己的真实感觉疏离,不知道内心的需要;外向方面与环境和身边的人不能和谐相处、不能相互提升。这样,我们活得很辛苦。NLP能够帮助我们摆脱这个困境,能够活得轻松满足、成功快乐。
很多人决定参加NLP课程的起因是看到NLP技巧的快速有效而被吸引过来。NLP的技巧的确快速而有效,但是,如果只因此而满足便太可惜了。更高的层次是心态的改变,有技巧而没有良好的心态支持,轻微的就是效果不能持续,严重的就是用技巧去操控、甚至伤害别人。所以,我非常强调技巧的提升必须同步跟随心态的调整。
而当一个人运用NLP做思想工作和行动非常熟练的时候,他会发觉所有的技巧已经不存在,因为他的每一个思想、每一个行为,都非常符合NLP的对神,因此已经是NLP技巧 - 他自创的技巧,同时非常有效果。到了这个时候,NLP已经变成一种态度 - 对生活、对人生、对跟每一个人、一件事或物的关系的有效态度了。
不同的导师、不同的课程,提供不同的价值给学员。我的NLP执行师文凭课程没有追随外国同名课程的内容,包括我自己学习过的执行师文凭课程,而是按以下的目的而设计的:
- 中国社会的需要、国人的需要;
- 以心态提升为主、以技巧提升为辅;
- 易明白易学易使用。
二.  NLP的基本精神:十二条前题假设
NLP的理论及技巧建筑在一些前题假设上。学员无需绝对接受这些前题假设,只要暂时假定它们成立 - 世界的人事物就是这样的,并且以这个假定的态度去处理须面对的情况,然后用这样产生的效果去让自己决定下次应否再次用同样的假定态度。
NLP不是追求「真理」或「真相」的学问。NLP追求效果 - 在三赢基础上(我好、你好、世界好) 的效果。NLP也不相信绝对,它不是拒绝或者否定「绝对」存在,而是不会花时间去寻找或者证明「绝对」是否存在。NLP有一句名言:“没有事情是绝对的,包括这一句说话。”
「绝对」是把焦点放在超越这一次 (当下的情况),是把焦点放在每一次、很多次上面。这样,我们便忘记了我们是在这一次、当下的情况里感到需要处理,而不是任何的其它一次。处理当下的情况,才是我们需要专注关心的事。当我们把焦点放在任何其它东西上,我们便无法活在当下了。
香港NLP之父徐志忠先生说:“前题假设是NLP的免疫系统”。 什么思想或行为,你用12条前题假设过滤一次,便不会产生多大问题,也便已经是非常 “NLP” 的了。
每一家NLP学府都有它自己选择的一些前题假设。我汇集了好一些,挑选了对生活最有帮助的12条:
1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No two persons are the same.
2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One person cannot change another person.
3 有效用比有道理更重要
Usefulness is more important.
4 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
The map is not territory.
5 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The meaning of communication is the response one gets.
6 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Repeating the same behavior will repeat the same result.
7 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solutions to every situation.
8 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Every one chooses the best behavior at the moment.
9 每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Every one already possesses all the resources needed.
10 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份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份
In any system, the most flexible person has the control.
11 没有挫败,只有回应讯息
There is no failure, only feedback.
12 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Intentions and emotions are never wrong, only the behavior has not been effective.
以下是比较详细的解说和启导。
1.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1.1 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验会完全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会是一样。
1.2  因此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绝对一致。
1.3   因此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会是一样。
1.4  因此没有两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会完全一样。
1.5   因此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不能假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一样的结果。
1.6   因此一个人会做的事,不一定另一个人会做。
1.6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建造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
1.7  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自己独特的地方。
1.8 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都是在不断演变中,所以没有一个人在两分钟是一样的。
1.9 两个人之间无须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一样,都能够有良好沟通或者良好关系。
1.10  给别人空间也就是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1.11  同样地,自己与别人的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事。
1.12 当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同时,我们也有权利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2.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2.1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
2.2 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只对本人有效,不应强迫别人接受。
2.3 改变自己,别人才会有可能改变。
2.4 一个人不能推动另外一个人。每个人都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
2.5  找出对方的价值观,创造、增大或转移对方在乎的价值,对方便会产生推动自己的行为。
2.6 一个人因此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一个人只能引导另一个人去学习。
2.7 因此一个人不能希望另外一个人放弃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去接受另外的
一套。
2.8 好的动机只给一个人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给他控制别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愿
发生的权利。
2.9 不强逼别人跟随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别人便不会抗拒。
2.10 同样地,我们只能自己推动自己。
3 .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3.1 光强调做法正确或者有道理而不顾是否没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
3.2 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原则基础上追求效果,比坚持甚么是对的更有意义。
3.3 说道理往往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上;注重效果则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来。
3.4 效果是定下计划的意义基础,亦是所有行动的指针。
3.5 因为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是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 「道理」是一样的。
3.6 故此,坚持道理,只不过是坚持一套不能放在另一个人身上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3.7 真正推动一个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边,要有效果就要加上了理性方面的认同才会出现。
故此,有效果需要一个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鸣。
3.8 没有效果的道理,是背弃了信念和价值的规条,需要加以检讨。
3.9 有效和有道理往往可以并存,但必先从相信有这个可能的信念开始。
3.10 只追求有道理但无效果的人生,难以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4.  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
4.1 每个人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把资料摄入脑里,因为不能,亦不需要把所有资料捕捉,所以感官运用总是主观地有选择性的,。
4.2 摄入的资料经由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过滤而决定其意义,亦因此能储留在脑中。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是主观地形成的,故此,过滤出来的意义也是主观的。
4.3  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用上述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来亦 因此是主观的。我们只
能用这个方式建立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没有其它的方法。
4.4  因此没有绝对的真实,只有主观的真实,或者相对的真实。
4.5  因此每个人的世界是在他的脑里。我们是凭脑里对世界的认知去 处理每一件事。
4.6 因此,改变一个人脑里的世界,这个人对这个世界中事物的态度 便会改变。
4.7 因此,每个人都是用自制的地图在这个世界里生活。
4.8 改变主观经验在脑里的结构模式,便会改变事情对我们的影响,和我们对事情的感受。
4.9 因此,我们无须改变外面的世界(我们无法知道它是怎样的),只须改变我们自己(脑里的世界),我们的人生便有所改变。
4.10 事情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压力,压力是来自我们对事情的判断和反应。
4.11 情绪也从来不是来自某人的言行,或环境里出现的转变,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些的态度,
亦即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5.  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5.1 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果」或者「没有效果」之分。
5.2 自己说得多「对」没有意义,对方收到你想表达的讯息才是沟通的意义。
5.3 因此自己说甚么不重要,对方听到甚么才是重要。
5.4 话有很多个方法说出来,使听者完全收到讲者意图传达的讯息,便是正确的方法。
5.5 沟通的效果,来自声调和身体语言的比文字更大。
5.6 在潜意识层面的沟通讯息的发出与接收比意识层面的大得多。
5.7 没有两个人对同样的讯息有完全同样的反应。
5.8 说话的效果由讲者控制,但是由听者决定。
5.9 改变说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
5.10 沟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和谐气氛。
5.11 听者的抗拒是对讲者不够灵活的指控。
6.  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6.1 做法有不同,结果才会有不同。
6.2  如果你做的事没有效果,改变你的做法。任何新的做法,都比旧的多一分成功机会。
6.3  希望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须用与昨天不同的做法。
6.4  改变自己,别人才有可能改变。
6.5  世界上本来便是每样事物都在不停地改变中,不肯改变的便感到压力越来越大、终于面临
淘汰或失败的威胁。
6.6  因此只有不断的改变做法,才能与其它事物保持理想的关系。
6.7  「做法」是规条,目的是取得效果,把焦点放在取得效果,就是灵活地不断修正
做法。
6.8  改变是所有进步的起点。
6.9  有些时候,必须把全部旧的想法放下,才能看到突破的可能性。
6.10  过份专注于问题本身,便会看不到就在周边的众多机会,。
7.  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7.1  陷入困境的人,就是对事情只有一个做法,因为别无选择。
7.2  对事情有两个做法的人也陷困境,因为他给自己制造了左右两难,进退维谷的局面。
7.3  有了第三个做法的人,很快便能找到第四、五,甚至更多的做法。
7.4  有越多的做法,就是有越多的选择;有选择就是有能力。所以,有选择总比没有选择好。
7.5  至今不成功,只是说至今用过的方法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
7.6  没有办法,只是说已知的办法都行不通。
7.7  世界上尚有很多我们过去没有想过,或者尚未认识的方法。
7.8  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会有机会找到它和使事情改变。
7.9  不论甚么事情,我们总有选择的权利,而且不只一个。
7.10 「没有办法」使事情划上句号,「总有办法」则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
7.11 「没有办法」对你既然没有好处,应停止想它;「总有办法」对你有好处,应坚持这样想。
7.12 为何不使自己成为第一个找出办法的人﹖
8.  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8.1  每一个人做任何事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一些需要。
8.2  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他的潜意识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
8.3  因此,每个行为的背后,都必定有正面的动机
8.4  了解和接受其正面动机,才容易引导一个人改变他的行为。
8.5  动机不会错,只是行为不能达到效果。(满足背后正面动机的效果)
8.6  接受一个人的动机,这个人便会觉得我们接受他。
8.7  动机往往是在潜意识的层面,不容易意识地说出来。
8.8  找出行为背后的动机,最易的方法是问希望经由该行为得到的价值是什么。
8.9  任何行为在某些环境中都会有其效用。
8.10 因此,没有不对的行为,只有在当时环境中没有效果的行为。
9.  每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9.1  每一个人都有过成功快乐的经验,也即是说已有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能力。
9.2  人类只用了大脑能力的极少部份,提升大脑的运用效率,很多新的突破便会出现。
9.3  现在已有大量运用大脑能力的技巧发展出来,人类比以前更容易把大脑效率提升。
9.4  每一个人都可以凭改变思想去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因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9.5  每天里遇到的事物,都有能给我们成功快乐的因素,取舍全由个人决定。
9.6  所有事情或经验里面,正面和负面的意义同时存在,这事情或经验是我们的绊脚石抑或踏脚石,由自己决定。
9.7  成功快乐的人所拥有的思想和行为能力,都是经过一个过程而培养出来的。在开始的时候,他们与其它人所具备的条件一样。
9.8  有能力替自己制造出困扰的人,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扰。
9.9  情绪、压力、困扰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人事物,而是由自己内里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产生出来的。
9.10 自己不信有能力或有可能,是使自己得不到渴求的成功快乐的最有效的保证。
10.  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份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份
10.1  灵活便是有一个以上的选择;选择便是能力。因此最灵活的人便是最有能力的人。
10.2  灵活来自减少行使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多凭观察而运用环境所提供的其它条件。
10.3  灵活就是适应、就是接受。
10.4  灵活是使事情更快有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亦是人生成功快乐的重要因素。
10.5  灵活亦是自信的表现。自信越不足,坚持某个模式的态度会越强硬。
10.6  容许不同的意见和可能性,便是灵活。
10.7  在一个群体中,固执使人们紧张,灵活使人们放松。
10.8  灵活不代表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是容许自己找出三赢的可能性。
10.9  在沟通中,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表投降(放弃立场)。
10.10  「流水」是学习灵活的最好老师。
10.11  灵活是用自己的步伐去作出改变;而固执则是在被逼的情况下作出改变。
11.  没有挫败,只有回应讯息
11.1   「挫败」只是指出过去的做法得不到期望的效果,是给我们需要改变的讯号。
11.2  「挫败」只是在事情划上句号时才能用上,欲想事情解决,即是事情仍会继续下去,这二字便不适用。
11.3  「挫败」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情上;「怎样改变做法」是把焦点放在未来。
11.4 挫败是过去的经验;而经验是让我们提升的踏脚石,因为经验是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自信的基础。
11.5  每次 「挫败」,都只不过是学习过程里修正行动的其中一步。
11.6  人生里所有的学习,都是经由不断地修正而达致完善。
11.7  想要成功,首先要相信有成功的可能。
11.8  把每次的 「挫败」带来的教训掌握了,每次便都变成了学习。
11.9  自信不足的人,潜意识总是在找「不用干下去」或者「我就是不成」的借口,「挫败」二字便很容易冒出来。
11.10 不愿意接受有「挫败」的可能,便没有资格享有「成功」的机会。
12.  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12.1   动机在潜意识里,总是正面的。潜意识从来都不会有伤害自己的动机,只是误会地以为某行为可以满足某些需要,而又不知有其它做法的可能。
12.2  情绪总是给我们一份推动力。情绪是让我们在事情中学习。学到了,情绪便会消失。没有学到,同样的事情还会再来。
12.3  我们可以接受一个人的动机和情绪,同时不接受他的行为。
12.4 接受动机和情绪,便是接受那个人。那个人也会感觉出你对他的接受,因而更肯让你去引导他作出改变。
12.5    任何一次行为不等于一个人。
12.6  行为不能接受,是因为没有效果;找出更好的做法,把这当作两人的共同目标,便能使两人有更好的沟通和关系。
12.7 找出更好做法的方法之一是追查动机背后的价值观
十二条前题假设的运用
NLP的12条前题假设,是一套很好的信念检查工具。「前题假设」的意思是:无须把这12条说话当作坚决不移的真理,而是当你有需要时,假设世界的事物就是这样的。用这个假设去设计你的下一步说话或行为,让效果告诉自己这个假设有没有帮助。下次同样的情况出现,便又再用同样的假设。因为NLP并不在乎找出真理是怎样的,而只在乎在三赢的基础上怎样会有效果。而这十二条前题假设,既充份地符合了三赢的概念,又同时显示每一个人的巨大力量和控制自己世界的权利。它们更让你直接看到一些更有效地修正思想行为的方向。
大部份人的困扰,本来就是来自以下的问题:1/ 思想言行没有注意三赢、2/ 没有发挥自己的能力、和3/ 坚持一些没有效果的思想或行为。所以,引导他怀着问题去看一遍十二条前题假设,检讨一下那些前题假设对他的问题有启发,往往便能使他醒悟。
4.7   询问对方价值观的方法
一个人对某一件事的价值观,即是希望该件事给他的各项价值,需要按大小轻重作出排列的,但是他的意识和潜意识,常常有不一样的排列。意识的价值观,可以因为环境因素、受到其它人的影响、或者自我思考而修正;而潜意识的价值观,受到内心深层的一些因素的操控(包括系统层次、身份层次和一些重大的信念),往往会与意识的排列不同。意识与潜意识的价值排列差异越大,这个人的内心予盾和无力感会越大。「价值定位法」帮助一个人找出潜意识里的价值排列,这里分享的是如何凭询问找出受导者对某一件事的价值观。
(1) 以「找工作」为例,首先,用这样的文字说出每一个询问问题:“一份理想的工作…。” 因为询问的目的是找出受导者的主观价值,符合他的主观价值的,就是他认为是理想的了。
(2) 四个询问方法最能得到理想的答案:「什么最重要?」「能够带给你些什么」「凭它、你可以得到些什么?」「你最在乎的是什么?」四个询问方法的完整句子会是:
“在一份理想的工作中,什么最重要?”
“一份理想的工作能够带给你些什么?”
“凭着一份理想的工作,你可以得到些什么?”
“在一份理想的工作里,你最在乎的是什么?”
这四个问法就像是一间木屋的四边窗子,每一个窗子都能让人看到里面的东西,但是不是全部,而四个窗子看到的东西会有不同。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个询问方法不大清晰,回答有困难,可以改用下一个询问方法。也可以在这个人回答后问他:“还有呢?”使受导者说出更多的价值。
(3) 如果这个人的回答是一些感觉的字,例如快乐、开心、成功感、满足感等,辅导者必须问他:“有什么情况出现,你便会有这份(感觉的字)?”
(4) 这个人最先说出的,并不一定就是对他最重要的价值。应该用上述的询问方式,找出4、5个价值写下,让这个人看着它们,然后说出那个最重要,如此写出排列次序。
4.8   价值定位法
一个人做或不做任何事,都是由他的价值观所控制,一个人很容易认识到自己意识层面对某事的价值排位,较难的是了解本人潜意识层面的价值排列。所以,找出潜意识的价值排位,他便能认识到内心的推动力,再加上对某些价值做创造、增大、转移的工作,他便可以使本人的意识和潜意识更为和谐合拍了。
「价值定位法」能够帮助一个人了解潜意识的价值排列。知道了内心对事情的看法,他便可以理性地调节行为去满足意识和潜意识两方面的需要了。「价值定位」可以由另一个人协助之下做出,也可以凭练习训练自己做出。下面指示是由朋友为一个人做。
朋友先凭询问这个人找出4-6个对有关事情(假设是工作)的价值,把它们写下后,叫这个人按重要性排列次序,选最重要的三个做「价值定位法」(假设为A、B或C)。
下列的过程中,朋友必须引导这个人用感觉(很多人会说是用「直觉」)而不是理性分析去做选择。用感觉做选择的表现是:这个人两眼凝望着辅导者的两个手掌,快速地在上面扫射三两次,然后象是冲口而出地说“这份”,同时用眼神或手指点明他的选择。如果这个人用理性分析,他的眼睛会显示出内心在思考的讯号,口中或者念念有词,表现出踌躇不决,会用更多的时间做决定。
朋友面对这个人坐,伸出双手手掌给这个人看着,告诉这个人:“想象这里有两份工作,它们其它的条件都同样的好,差别只有一点点:(朋友稍微抬高左手手掌) 这份工作的A价值很足够,但B价值却少了一点;(朋友稍微抬高右手手掌) 这份工作的B价值很足够,但A价值却差了一点。凭感觉,你选择那一份?” 假设来访者凭感觉选择了A价值高的一份。
朋友把双手放下再抬起,对这个人说:“现在又有两份工作让你选择,它们其它的条件都同样的好,差别只有一点点:(朋友稍微抬高左手手掌) 这份工作的A价值很足够,但C价值却少了一点;(朋友稍微抬高右手手掌) 这份工作的C价值很足够,但A价值却差了一点。凭感觉,你选择那一份?”现在,假设这个人还是选择A,朋友需要再做一次上述的程序,让这个人在B与C之间再做一次选择来找出那个价值是第二排位。
三次的比较选择中,这个人选中两次的就是他潜意识里价值观的最重要价值,选中一次的就是次要的价值。现在,可以把这个结果与开始时这个人写下的排列次序(意识里的价值排位) 作出比较,差距越大,内心的予盾冲突越大。
以下是针对测试结果的一些指示:
1. 如果意识与潜意识的价值定位一致或十分接近,这个人对目前的工作是满意的,短期内不会想有改变。
2. 若比较选择的结果A、B、C各一次,那是显示这个人对本人追求的价值本身的认识未够清晰,朋友可以用说话引导这个人的潜意识去做一次清晰化扫描,把每一个价值的定义做检定工作,例如「被肯定」:“被什么人肯定?上级、同事、下属、顾客、或者某一些你特别在乎的人?”“次数多频密?每天一次、一周一次?”“用怎样的方式?口头上、书面、单独相对时、在其它员工面前?”
3. 在做比较选择的过程中,若其中一个价值是收入或工资,这个人往往会问“少了多少?”最佳的回答是“约10%”。 在一般情况里,这个减少数字有足够的影响力,但未至不能负担。
潜意识不能处理两项以上的选择(那是意识理性那边的工作),所以每次给它两项价值的比较,它会很快让我们知道内心什么才是更重要。这个简单的技巧曾经帮助了很多人解决很困扰的情况。
三 . 建立目标与实现目标的技巧
1 . 达到成功人生的五个因素:
想要人生成功,经常感到真正的成功快乐,需要不断地选择和达到新的目标,而达到每一个目标,需要具备五项因素:
一个良好的目标
清楚了解自己现况
驱除一些障碍
添加一些能力和资源
划出一条从现况去到目标的途径
用图形表现出来就是:

定出正确目标是很重要的一步。不少人几经辛苦,在成功后才察觉到目标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有些人更因为目标定得不正确而终其一生在忙碌、辛苦,这都是十分可惜的。
2 . 有效的目标必须具备七项元素
用正面词语组成
符合整体平衡
清楚明确
可以量度
自力可成
成功时有足够的满足感
有时间限期
3 . 审合确定目标的八个方面
一个按照上面七项元素定立的目标,须经过下面八条问题的考验,才能被确定是适当、良好、可行的目标:
1).你想要什么? (答案必须含有以上七项元素)
2).这(目标)能够为你做到什么?
3).当你达到那理想的结果时,你会凭甚么知道?
4).何时、何地及与何人你想得那结果?
5).那结果会怎样影响你人生的其它方面?
6).为什么在今天之前你未能达到那个结果?
7).你需要那些资源和能力?
8).你计划怎样去做?
4 . 运用脑里的时间线机制去达到目标 :时间线实现目标法
引导受导者在地上指出「未来」的方向,站立点就是「现在」,另一方就是「过去」。注意在所有的时候,受导者行走时都应面向着未来。
引导受导者在未来方向线上定出目标达到的时刻。受导者站在「现在」点上,思想一下达到目标所需的资源、存在的困难、前面会出现的挑战、和准备运用的策略。当准备好时,便开始步入未来,引导者在旁说出时间的变化。受导者在脑中思想在当时可能出现的障碍,和对策,只有当解决了才能继续前进。
目标确定法
请把目标写下:
这目标具备以下七个因素吗:
1. 用正面词语组成      ¨
2. 符合整体平衡       ¨
3. 清楚明确         ¨
4. 可以量度         ¨
5. 自力可成         ¨
6. 成功时有足够的满足感   ¨
7. 有时间限期        ¨
八个问题:
1. 你想要什么?
2. 这(目标)能够为你做到什么?
3. 当你达到那理想的结果时,你会凭甚么知道?
4. 何时、何地及与何人你想得那结果?
5. 那结果会怎样影响你人生的其它方面?
6. 为什么在今天之前你未能达到那个结果?
7. 你需要那些资源和能力?
8. 你计划怎样去做?
练习:价值排序
两个人一组,把你认为重要的十项事情按先后的顺序出来,然后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件事,分别按先后的顺序写在三张纸上,,然后闭上眼睛,把你所选的三件事,分别放在你的左右手上,看哪个更重些。在把你写的三张纸分别放在你的前方不同的位置。。然后睁开眼睛看看,和你以前想的有什么不同。。
四.信念系统
什么是「信念系统」?一个人面对世界种种事物的处理态度,所依据的是他的信念系统。因此,可以说维持这个人在这个世界生活下去的模式就是他的信念系统,而这个信念系统的效率便决定了这个人的人生是否成功和快乐了。信念系统(Beliefs System)其实可以分开为信念(Beliefs),价值(Values)和规条(Rules)。
1  什么是「信念」?
信念就是「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或者「事情就是这样的」的主观判断,是我们认为维持世界运作下去的法则(注意这是来自说话者脑里认知的世界,也即是主观的法则),是解释和支持行动或没有行动、解释和支持变化或没有变化的理由,是对于这个世界各种关系的主观逻辑定律。对很多人来说,信念也就等如真理 — 事情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所以,对信念的拥有者来说(更准确地说是对这个人内心的运作系统来说),信念是绝对的。这点也就是很多人的迷惘和困扰的来源。信念是本人认为世事应该是怎样的,但并不能说真理便一定是这样。能够把主观信念和客观真理分开为两回事,便是一个人已经达到一定智能水平的认证。
信念的形成,有四个途径:
1. 本人的亲身经验,例如曾被火烫伤而知道火能伤人。
2. 观察他人的经验,例如见到同学顽皮而受罚,因而知道某些行为不可以在上课时做的。
3. 接受信任的人之灌输,例如父母说要提防陌生人,所以我们对不熟悉的人有抗拒之心。
4. 自我思考作出的总结,例如某人总是拒绝我的善意,苦思之下,终于决定是因为他妒忌我升级比他快。
上面的四个途径之中,第三和第四个途径需要特别注意一下。父母、长辈、老师等人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灌输很多信念给他。灌输的方式有二:一是直接语言灌输;二是行为灌输,就是他们怎样做、怎样对一些事情作出回应的过程里,孩子看到听到而形成了信念。父母、长辈、老师等人灌输给孩子的信念,其中绝大部份是好的,也帮助了孩子成长,但是有些时候,亦会有例外的。有一个母亲,对女儿说一个男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上进心,女儿成长后谈恋爱时挑选的就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男子。十年后他俩分手了,原因就是那个男子太有上进心了:总是忙于工作事业而没有给家庭足够的时间。这个时候,她才明白,男人的上进心对她的婚姻幸福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
第四种情况亦会常常产生不恰当的信念。在一个新出现的情况里,以前的信念不管用,需要新的信念去支持行动,例如在新的工作环境里一个人总是对我的问好不大有反应,这没有前科可供我参考,在苦思之下,我得出一个结论:他妒忌我有能力。现在,凭着这个信念,我便知道如何对待他了。由此可见,行为需要信念的支持。但是,这仅是自己思想而建立的信念,可以很片面和主观。而思想的速度很快,说过一千次的谎言都可以变成真理,在脑里重复一千次“他妒忌我有能力”的结论,很快便是“一定是这样”的「真理」了。然后,带着这样的心态,只看到听到配合这个信念的东西,很容易便把自己困在绝境!
妨碍成长的信念
很多人的童年成长过程中,充满被别人否定的经验,累积下来,内心对自己的定位就是:我不会成功、没有成功快乐地生活的资格,因此培养很多妨碍成长的信念。任何类似这个方向的想法,都是源于这些妨碍成长的信念。今天的社会里,你每天都能够听到这一类的说话,其中一些十分明显:「做了又有什么用?」「我怎会这样好命?」「我不相信我能做到。」比较隐晦的,会是:「整个社会都是这样,没有办法!」「什么都试过了,没有用的。」「我已经尽了力。」「为什么他不改变而要我改变?」「是他们的错嘛!」
怎样知道那些信念妨碍成长、那些不是?任何会减少一个人生活得更好的机会、减少有更好明天的可能性的信念,都是妨碍成长的信念。确切地说,妨碍成长的信念有以下的数个种类:
1. 使自己失去学习机会、因而不能有所提升的信念,例如:「他那里会有什么好主意!」 「你没有资格教我!」「你是什么身份,竟敢对我提出意见!」「这样做不会有用。」
2. 使自己留在原地,停滞不前的信念,例如:「现在已经够好了,不敢妄想得到更多。」「在这个环境里,我们应该知足。」「今天已经这么辛苦,那有时间去想明天的事。」「保持这个状态便已经够好了。」
3. 减少自己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限制本人能力发挥的信念,例如:「我不应该那样冒险。」「我不应该这样贪心。」「这样太过份了,我不容许自己这样想。」「以我的身份,怎能随便上前跟他谈话?」「我不敢去尝试,我怕失败。」「做人应该满足,不要妄想。」
4. 把责任交给其它的人、事、物,因而自己无能为力,例如:「是他们不对嘛,为什么要我改变?」「人在江湖,身不由已!」「这样的环境,我还能做些什么?」「事情这样发展,我只能叹息!」「他们不做,我也没有办法!」
5. 把原因交给一些人类不能够控制的因素,因而不能挑战或者改变,例如:「这是天意,没有办法!」「天生我就是这样,奈何?」「你不能改变世界的定律!」「那是超自然现象,科学没法解释。」「你不能解释的便不应该做!」(这里我们不需要把焦点放在科学能否解释,而应注意我们能够控制的无数选择。)
6. 维持自己一个“没有资格”身份的信念,例如:「我的人生只能希望平稳、从没有想过会有大富大贵的日子。」「我那会有那么幸运?」「做到像他那样成功?你不是说笑吧?」「有做老总的一天?从来没有想过。」「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活得像李嘉诚?别做白日梦吧!」 另外一种“没有资格”的态度就是坚持没有效果的做法,当有新的方法出现,便找其它的借口去拒绝考虑或接受,例如「他说话的态度不好,我不接受的」「他想出来的那里会有好东西」「用他的方法,那么我的尊严怎办?」而忘记了追求效果(三赢基础上的)、追求人生的成功快乐,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最可怕的三个信念
1.没有可能
2.没有能力
3.没有资格
练习:信念种入法练习
两人一组,由一位同学开始,尝试找一个自己想要突破的信念状态,保证用20个字以内的一句话,顺口而出,说时不眨眼睛,不中断,变为几句话
我有能力 :
我有资格:
我爸爸允许我:
我妈妈允许我:
关于身份的局限性信念
一个受导者最严重的「局限性信念」是三类关于「身份」的信念:
(1) 「能力性」的局限信念 - 即是「我没有能力」(Helplessness)。例:「我不能放松。」 解决的方向是认识本有的庞大能力(Capability)。
(2) 「可能性」的局限信念 - 即是「我没有可能……」(Hopelessness)。例: 「我这个病不会好的了。」 解决的方向是看到希望(Hope)。
(3) 「资格性」的局限信念 - 即是「我没有资格有美好快乐的人生」(Worthless- ness)。例:「我的命生成这样,是应该受苦的。」 解决的方向是感觉到他也可以有美好的人生(Deserving)。
在众多的妨碍成长信念中,最大杀伤力的一个就是「我没有资格」。假如一个人认定了自己是一个不会成功、不能有快乐的人,无论别人怎样说、自己怎样做,在心深处都只会找寻自己不会成功、不能快乐的证明。
「我没有资格」在中国人中是常见的现象,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容易培养出有资格性局限信念的人。很多受导者的表现,表面上似乎是能力性或可能性的局限信念,但是经过细心分析后,其实都是资格性的局限信念。
2 . 什么是「价值」?
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和一个人能够在事情里得到的好处 (在这事情里什么最重要、这事情可以给我些什么、这事情可以为我做些什么、或者凭这件事情我可以得到些什么?)。弗罗伊德说过,一个人做一件事,不是为了得到一些乐趣(正面价值)、便是为了避开一些痛苦(负面价值)。所以,价值是做与不做任何事的原因,而因此,推动一个人的方法必然是在价值上做工夫:他在乎一些什么的价值,和怎样在要他做的事里增加这些价值。这就是说,需要了解这个人针对这件事情的价值观。
价值可以创造、增大和转移
一个人的价值观不是永恒不变的,年青时代他可能追求乐趣和别人的接受、中年时代他强调金钱收入和地位、而老年时代他更在乎安隐和被人尊重。事情给我们的价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更正确地说,价值观是随着环境、经验、思想和情绪而不断地改变。价值也可以人为地被创造、增大和转移。以下是一些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例子:
创造价值:把重复和沉闷的工作分开为数个分量相等的部份,完成每一个部分时都计算一下速度,尝试不断地打破完成上个部份的速度;或者与同学比赛,谁先完成家课便给对方电话;又或者告诉更多人你准备完成某件事,因此你会更用心地把事情做好:因为你在乎众人对你的肯定。
增大价值:怎样在每天的工作中学习到一些新的东西?在见每个人的时间里,试找出他有些什么专长,或者找出一些他处事的信念基础。下次在那里、怎样做可以做出突破的成绩?正在做的事情对你未来的长远目标会有怎样的贡献?
转移价值:不再为上级的肯定,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而做好工作;把销售人寿保险的目的从赚钱改为帮助别人家庭得到保障。不再想这一次对一年后的目标有些甚么作用,集中注意力在怎样使到这一次的顾客满意。
推动和激励
推动或者激励一个人,就是找出他在乎的价值,并且创造、增大和转移在要他做的事情里面的这些价值。这样,这个人便对那件事情有兴趣,会自动地、积极地和认真地去做。有一些价值,是每个人都会在乎的,例如,在工作上除了薪酬福利外,能够得到别人尊重、工作过程里感到开心、从工作中有所学习、感受到公司/上级对自己的关怀等。推动小孩子的秘诀也在这里:不论是看书、温习、做家课或者三与家务工作,只要在想他做的事里加上一些小孩子在乎的价值,家长的困扰便会消失。小孩子在乎的价值不外乎下面数项:新奇、意想不到、变化多、节奏快、神秘、刺激、挑战、竞赛、有机会得到肯定等。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找出一个人的价值观,记录在本章7.2.7。
所有的企业管理、亲子技巧、或业务销售的推动或激励概念或技巧,都是以上面的道理作为理论平台,任何有效的推动和激励方法,都是创造、增大和转移了被推动的人在乎的一些价值。
3 . 什么是「规条」?
规条是事情的安排方式,也就是做法。规条的存在,完全是为了取得事情中的价值和实现有关的一些信念。规条会涉及人、事、物的组织安排和活动,故此,有清晰的动词在其中。
信念、价值、规条的相互关系

也可以说:信念就像一幢建筑在浅水处的房屋,由一根一根柱子支持着。房屋是信念,而柱子就是价值。这是说,价值是支持信念的东西。信念改变了,就如房屋的位置改变了,水里支持的柱子一定有了改变。这也就是说:改变价值,信念便能改变。
以下举一些例子去阐释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之间的关系:
例一: “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这样才显出我们被群体接受,和感到安全。所以,我们每天早上见面时都互道早安。”
信念: 「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信念中常有「应该」、「必须」等词语,以显出其绝对性,普遍性,但是动词是不明显的。
价值: 「被接受,」「感到安全。」
规条: 「互道早安」这个行为,目的是使人们取得「被接受」和「感到安全」的价值,并且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信念,注意所用之动词「互道」十分清晰。
第二天 主题  内感官与改变经验元素
内感官类型识别
外感官与内感官
从外界经五个外感官接收到的讯息,传入脑后,我们储存及运用这些讯息,需要内感官的参与。 外感官有五个,而内感官则只有三个﹕
外感官 内感官
视觉 ——> 内视觉
听觉 ——> 内听觉
味觉 \
嗅觉  >——> 内感觉(亦包括本体感觉、空间感觉、情绪感受等)
触觉 /
内感官使到我们能够把对世界的认知,有系统地储存和提用(回忆),因而能够运用。而运用的目的便是使我们处理每天每刻的生活更有效率。当你见到一个人的时候,你看到他的外貌、听到他的声调说话和感觉到他的手的温度、力度和握手模式。这些数据储存在脑里,每次碰到类似这个人的外貌或者声音的人,你的大脑都会把这个人的资料提出,供你判断面前的人是否就是同一个人。你的大脑也许会提取几个类似的人的数据让你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神经系统是这样影响命运的:
次感元—表象—神链经
—感受—信念—行为
—性格—命运
提升内视觉的方法:
在环境里找一些有数量的东西,例如地上的阶砖块、天花板的电灯、百页窗的条子等,用眼去计算。在上课时用眼去计算坐下的人数。
坐公交车时,先意识地看看眼前的景象,然后闭上眼睛,在脑里把景象里的事物遂一呈现,每有困难便张开眼睛看一眼,再闭眼在脑里描画出来。
每有休息的时间便用内视觉想象某些人或物的模样,细节越多越好。
视觉型的人说话:
你怎么看这件事?这个看起来真赏心悦目。
视觉型的人用字:例如:
显示   图案   颜色   反映    悦目   目标    款式   样子   表现    速度      视野   目光   视线    焦点     完全空白    生动有趣    多姿多彩   明明白白
提升内听觉的方法:
在任何地方,每有机会自己稍为静下来,便注意环境里的声音,遂一意识地认识一遍那是什么声音。
自己说话时,意识地注意本人的声调,就像旁人在听自己说话般。
别人说话时,意识地从说话者的声调中感觉的内心情绪状态。
听觉型的人说话:
他说话婉转悦耳。来谈谈这件事,怎么样?
听觉型的人用字,例如:
声音   刺耳   回音  意见   听懂    宁静    表达   询问  聆听   走调   呼喊
故事   告诉   讨论   低调   无话可说   如雷贯耳    不堪入耳   绕梁三日
提升内感觉的方法:
每有机会自己稍为静下来,便注意本人内心的情绪感受状态,并且在心里用文字描述之。
注意本人身体的本体感觉。开始尝试这个练习时,可以一处一处地与身体各处的感觉联系起来(例如首先注意鼻子尖的感觉,然后左边膝盖的感觉、然后右手拇指的感觉……)
与众人同处的时候,注意你的身体对每一个在你身旁的人的感觉及反应。
感觉型的人说话:
这件事有把握吗?她既细心又温柔。
感觉型的人用字,例如:
感觉   压力   不雅   紧张    激烈   流畅   危险  冰冷   敏感   麻烦   自然
舒服    轻松   温暖   惶恐   滑不留手   觉得如何   担心受怕   自由自在
观察眼球转动而测知惯用的内感官
眼睛解读线索练习题
1、想像一下你自己十年之后的样子?(Vc)
2、请倒着说出你的名字?(Ac)
3、你现在觉得热吗?(K)
4、想像一只绿色的狗绑着一条红色的绳子的样子?(Vc)
5、你能不能想像一下猫和狗同时在叫的声音?(Ac)
6、你能说出你的脚在鞋子里感觉吗?(K)
7、你最喜欢的衬衣是什么颜色的?(Vr)
8、你最后一次听到的音乐是什么弦律?(Ar)
9、你最后一次自己和自己争论是什么时候?(Ad)
10、你最后一次看见自己的签名是什么时候?(Vr)
11、最后一次和你通电话的人是谁?(Ar)
12、你心烦意乱时,谁会让你感觉好受一些?(Ad)
13、你如果长出紫色的头发会是什么样子?(Ac)
14、想像一下,一群人在划船,有一只猫在叫,同时有人吹着号角,混合在一起的声音是怎样的?(Ac)
15、混身上下被雨淋湿时,你有什么感觉?(K)
16、你家大门的把手是在外面还是里面?(Vr)
17、你走路时哪只脚发出的声音更大些?(Ar)
18、你最近遇到的最让你兴奋的事情是什么?(Ad)
19、描述一下,如果你要建一个新家,屋里将有些什么?(Vc)
20、你昨天午餐吃的什么?(Vr)
与惯用内视觉的人配合
我们必须记着,这样的人是「凭着眼睛做人」的,即是一切都会以眼睛先行。我们可以思想一下甚么最能照顾到他们眼睛的需要,便不难设计出一些配合的说话和行为了1.  他较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说话应扼要、简短、保持轻快节奏。
2.  多用手势配合所说的话,尤其是用手势显示出事情的立体情况。
3.  线条生动、变化多端的事物、较易吸引他。
4.  多用图画、图表、相片、样本。动的比静的东西更能吸引他。
5.  多用颜色。色彩鲜明更能吸引他。
6.  多用事例去鼓励他想象情景。
7.  注意布置及装饰、对象的整齐摆放。
8.  给他指示或解释时,多做示范,少说道理。
9.  少用文字,避免冗长文章。
10.  多用视觉型词语。
11.   美丽的人事物会吸引他的注视力。
12.   送花、送咭会使他开心。
13.  讨论事情时,问他﹕「你有什么看法?」,「前面看得透吗?」,「小心看看还有什么遗漏的。」
与惯用内听觉的人配合
惯用内听觉的人,即是事事都会以耳朵先行,并且脑里经常有文字说话。凭此我们也可以设计出一些配合的说话和行为﹕
1.  多与他倾谈,当他说话时,点头表现出你是在用心聆听。
2.  用有变化的语气、声调音量、高低和快慢去表示出你的意思。
3.  保持宁静的环境,或配上柔和的音乐。
4.  说话和讨论事情,要一步一步地说明白,并且把其中的先后次序排列清楚。
5.  把规则、做法写清楚、齐全。复杂的内容分点写出。
6.  叫他重复说一次你说过的指示,也经常重复他说过的字或说话。
7.  多写信、写字条给他,或者用电话、传真来保持联络。
8.  多引用规则、指示,及权威人士说过的话。
9.  讨论后补上一封信或会议纪录。
10.  用押韵的口号,顺口的词语。
11.   声调优美、说话得体的人最能吸引他的注意力。
12.   书信里、说话里的优美文字会使他开心。
11.  讨论事情时,问他﹕「指示/规则是怎样说的?」、「还有什么可以补充的?」、「说不了这么多,想想还有什么可以谈的?」 。
与惯用内感觉的人配合
惯用内感觉的人凭内心感觉去处理世界上的事,所以照顾到他们的感觉需要优先考虑,我们可以凭此设计出一些配合的说话和行为﹕
1.  尽量安排多与他见面倾谈,并且尽量多点悠闲的态度对他。
2.  多询问他的感受,因为他渴望被了解,被接受。
3.  多提及过去的经验及心得。
4.  他不在乎看起来或听起来怎样,而在乎事情给他的感觉。
5.  他注重荣誉、名声、安全、有把握、踏实、持久力量。
6.  多谈人生经验及感受。
7.  强调对人的注重及关怀,强调人的价值。
8.  让他接触实物样板,及与有关的人直接接触。
9. 他喜欢用手接触事物,喜欢亲手做时的感觉。
10.  说话的语调应较为缓慢、低沉。
11.   高雅和有气质的人最能吸引他的注意力。
12.   如何会使他开心:熟悉的人:身体接触,例如拥抱、吻脸、手牵手等;不熟悉的人:送意想不到的小礼物,尤其是物轻意重、难得的礼物。
11.  讨论事情时,问他: 「你觉得怎么样?」、「感觉到会顺利吗?」、「还有什么担心的地方吗?」
练习
次感元..也叫经验元素.
帮助一个人认识本人的重要经验元素,可以做这个练习﹕
改变内视觉经验元素
内视觉的经验元素包括﹕光亮度、大小(形状)、颜色、距离、清晰度、位置、对比、动或静画、全画面或有框架(如电视机)、速度、跳动或连续、光的角度等。
内听觉的经验元素包括﹕来源方向、距离、速度、音量、声调、清晰度、位置、拍子、对比、持续或间断等。
内感觉的经验元素包括﹕压力、位置、范围、强度、温度、频率、期间、形状、粗/滑、重量等。
五.心锚-点石成金.
1 . 什么是心锚
2 . 视觉心锚
3 . 听觉心锚
4 . 感觉心锚
5 . 如何设置心锚
为自己锚定卓有成效的状态的步骤 :
(1)选择一个没有干扰的地方,让自己感觉舒服。
(2)选择你生活中曾经历过的一种状态/感觉,而这种状态感觉是你愿意体验的。
(3)选择一种锚,每当休想体验这种感觉时可以使用的锚.它必须准确而且容易使用。例如,你可以同时使用左手的小指和拇指。
(4)现在回忆这种感觉最强的一个时候。检验一下,你是否和这种体验联合起来,你是在通过自己的眼睛观看,还是像一个旁观者在观察自己。如果你看到自己在一幅画面里,而不是从自己的眼睛里看到自己,那么你就处在抽离状态。只有在联合状态中,你才能真正体验到那种感党,从而锚定它们。
(5)这种触摸成为感觉的锚。多次重复该过程,直到你知道这种触摸和感觉之间有了很强的联系。
(6)检验这个锚。想一件别的事情,同时触摸你的小指和拇指,方法和你建立这个锚时完全一样。这叫做激发锚。
(7)现在想像一个未来的情景,在该情景中,你愿意再次拥有你已经锚定的感觉。这次当你想像未来的情景时,激发锚。现在,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觉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