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的欧洲:“形象工程”咋都那么好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0:16:20
“形象工程”咋都那么好建    2010-05-31    河北邯郸广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去年财政收入仅1.3亿元。今年,县里用10天完成33万多平方的拆迁任务,使1000多户群众的房屋被拆,土地被征用。按照广平县的规划,今年实施的“11168”工程如果全部完成,县里将要投入20多亿元。
又是一个形象工程。一边是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另一边是大征大拔、大拆大建。类似的负面新闻,当地的官员就一次没看过?如此我行我素,顶风作案,他们就不怕人民群众将自己 “拉下马”?而且最为可疑的是,舆论对此的抨击不可谓不强烈,国家法律的制止不可谓不严厉,但是为何这些形象工程都能一次接着一次,如此顺利的上马?
    形象工程好建,因为有人热衷于其。不可否认,这是当地官员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所致。但是我们更需要看到“形象工程”有另外两个别名:“首长工程”、“献礼工程”。顾名思义,是指那些主要由政府投资兴建并承担着一定“政治”功能的公共工程项目,比如以便向某个重大节日、活动“献礼”,或者迎接上级领导同志的视察。这些形象工程建给哪个看的?不外乎领导。
同时,根据经济学家的分析: 公共工程作为各级各类政府财政项目进入市场经济时,或多或少都带有产权不清的弊端、即投资行为中有人格化的权利者而无人格化的责任者,致使支配资源的权利和责任严重不对等,使得公共工程成了一块“唐僧肉”,人人欲得而分之。这不仅是经济利益方面,因为下级的的政绩也自然可以说成时上级的“英明领导”,如此递推,波及甚广。在“面子”,“利益均分”两大形象工程的顽固基石作用下,其很容易就获得了上级的欢心,不管是否科学,是否合理都能成为重点项目,并得到全力支持。
    而在整个过程中,监督的缺失和架空更是使得这种项目上马的障碍被清扫而光。如此巨大的项目必然要经过人大讨论和决定,那么这些项目有没有走这个程序?没有报道提及。而最为可能的是,走是走了,但是是“走过场”。因为上级已经默许的项目,实际上就已经获得了“生产许可证”。在问责机制不健全的背景下,以“集体决定”的方式模糊责任人,这无疑是另一大原因。况且官员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折腾完了,拍拍屁股就走人(升迁)了。
    机制本身有很大的漏洞,而且更为讽刺的是,虽然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屡屡发生,但是其界定仍不够清晰。许多问题还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往往以某项工程规划是否科学、是否劳民伤财、是否有意为政府(官员)增添光彩为标准,来衡量其是否“形象工程”。但是“科学”如何鉴定?又有哪一项工程不“劳民”不“伤财”的?还有,如何判断一项工程是为了给政府长脸还是为了给百姓造福谋利?正是这些不确定因素一直没有解决,给一些大拆大建,盲目铺摊子的形象项目提供了可乘之机。
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不够到位,一些官员的政绩冲动和行政乱作为难以得到有效地遏制,公权力就会被滥用,形象工程就会重复出现。形象工程如何杜绝?不仅仅是我们的干部要从思想上纠正一些错误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在发现了“问题”才批评、才处理。要去深层次上找原因、重环节上下功夫,找出 “形象工程”产生的原因。或者,至少要让形象工程不好建,难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