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车辆被保全:怎样看待中国当前的教育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04:11
               怎样看待中国当前的教育模式

      国古代的教育的根本在于求善,虽然一些人很功利,弄出了八股文,但是也出现了很多大思想家和大文学家。近代世界的西方教育的根本在于求真,虽然人性有些散漫,但是也出现了很多大哲学家和大科学家。但是近六十年以来中国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既不同于中国的古代教育,也不同于西方的现代教育,所以可以称之为中国模式,这是一种完完全全可以申请专利的教育方式,是中国独创的。

      中国模式的教育特点有:

      一是应试教育全面泛滥。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基本上是以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简单运用考试为核心来运转,既不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考虑学生的道德修养,更不要考虑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和创新能力了。大学之前在应试,大学之后在应付,学的越高,应付的越容易,职称越高,应付的越轻松。

      二是教育理念全面衰变。教育以学生为根本,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圈养。教学好坏的关键是教师,但是不管懂不懂教育都可以来当老师。教学本来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现实中却变成了题海战术和知识讲述。一百个人对于教育的理解,有九十九个认为教育就是上课,学习就是上课,上课就是把书本的知识讲一遍,学习就是做一堆的题。学生弄不明白的知识,教师就应该立刻讲解。

      三是教育被行政权力完全左右。中国所有学校的上面有一个太上皇,它的名字叫教育部。中国的大学校长是由行政部门任命的,所以校长懂得政治但不懂教育。看看一大堆的行政官员和大学校长在那里胡言乱语的说用中国模式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就知道这些人对于教育无知到什么层度。学校的行政力量完全凌驾于教育和学术力量之上。

       四是教育改革由政府推动。教育出现了问题,并不是找教育家和教育者来解决,而是放到政府官员的桌面上。教育的未来如何,并不是由懂教育的人来设想,而是一群根本不知教育科学为何物的政客在那里天马空。

          五是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轨,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轨,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增加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在以后走向社会的时候有能力立足,但是非常遗憾的是,目前很多学校的教育与家庭社会是完全脱轨的,学生在学校里只学到了知识而并没有真正能应用与实践之中,这些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轨的主要是中学学校,目前大部分大学学校都开始重视把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相互结合,比如很多大学都定期开展了一些社会活动,让学生学到的技能和知识应用在实践之中,而目前很多中学学校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而是完全的封闭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家庭社会中失去了实践的能力。  

         六是学校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是最聪明的,世界上没有笨孩子只有不会发现孩子的聪明,其实在学校里,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个性,重视每一个孩子的个性才能正确的培养孩子,其实很多老生都苦恼的坏孩子其实并不是孩子本身的顽皮而是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对,现在的学校大部分都开始重视针对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教育,很多学生甚至针对每一个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始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真实培养出人才,而普及性的学校教育会导致很多孩子和学生的个性被整体忽视而培养不出真正的人才。
        七是学校教育太呆板不灵活,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模式太呆扳而不灵活,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模式就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讲,最多就是考试和作业,而这种学校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大部分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很多企业和单位都这样抱怨到招聘来的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说这些大学毕业的学生没有一点思想上的创新意识,虽然学历都不低但是却很难成为企业真正有价值的人才,这就说明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部分都是思想非常僵硬的而不能灵活的适应实际,这就说明中国的教育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教育方式呆板不灵活,导致很多学生都不能灵活的把知识应用在实践之中,更谈不上思想的创新,因此中国的教育模式需要改进,学习西方国家的教育,课堂不是呆板的而是灵活的,学生甚至随时都可以和老师进行辩论,而老师们也会认真的倾听学生的建议和思想,有时候,老师也会成为学生,学生也会成为老师,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而呆板的课堂教育只能培养出思想固定僵硬的高学历中国的教育很难说清楚,源于中国的教育体制,源于中国的体制。教育本身是件伟大的事情,但是在现实中却变成大家懒的再提及的事,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的教育问题多不甚数。

        追溯中国历史早期的教育发源,最早的教育是师徒式的,是一种把技术融入到教、学、练、用、创新几项活动中的方法,这样的教育方式,集传授与研究为一体,可以真正把精髓传递给教育接受者。并且可以让技术在传递过程中一步步完善、进步。
而当前的大众教育,由于接受教育的人口数量大,没有精力顾及实践运用。一味的传达理论知识,然后用考试来检查成果,于是考试成了学生的一种证明自己有多强的方式,进而考试成了学生的最终目标。考试科科一百分也不一定就成了国家主席、企业总裁。其实考试只是一个附属教育手段,只能用来督促学习。用考试来检测一个学生的能力本来就是一个不全面的方法,而把考试当作唯一检测手段就是一个错误。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是为了发展。现在的教育形势大有让学生“一切为了考试”的态势。研究应试教育的出现,就是学校由于人数太多,精力不够,减少了实践时间,鉴于测试的目的而增加了考试。经过各校各地区的效仿、竞争、改进,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渐渐把考试当作对学生的主要考核手段,于是,没有正式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学生把考试当成了最终目标。虽然努力奋斗,细想之后却发现这并没有实际意义。

          一个国家要想长时间立足当前的世界,教育并且是优秀的教育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可以说,教育是一个国家用来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的必需工具。教育是相对于从前中国的精英教育而言。在七八十年代,中国只有一部分适龄儿童走进课堂,有极少一部分人可以走进大学校园。当时的大学课堂是一种交流式的环境,是一种研究式的环境。可以让人投入到所学知识中去研究问题思考问题消化知识。走出校园,这是一群可以称得上是精英的大学生,是众人中的佼佼者。当时的这种教育可以称得上是精英教育。
现在,各种参差不齐的大学盲目扩招,加上走非正常路线进入大学的学生,大学容纳了太多的受教育群体,甚至充斥有很多质量达不到大学生标准的人员。受教育的人增加,教育者也要相应增加,国家培养体系还没有培养出足够的合格的大学教育者,于是很多不合格的人员也挤进了大学教育者的行列。这样,大学这个名词,不再因为其学识,学术之“大”,而是纯粹的房大人多之地,于是成就了所谓的大众教育。

         邓小平说过一句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让一部分人先接受优秀的教育,然后带动其余人一同拥有强大的的知识能量。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上一部分精英培养下一部分精英,一代一代逐步推进。

          如果你想成才,那得靠自己,这话才是最管用,最合乎实际的。现在的孩子难教,转型期的社会好坏标准模糊,教育这时该做什么是当政者要认真考量的问题,可惜现实的情况让每个人都痛心,是学生过来的人,不怀疑国内的教育目的和本质,那才叫奇怪!
我的看待是:成才主要靠个人,所有的一切交给时间。等到成才之日就是看清中国教育实质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