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霆锋大陆演唱会:【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30:31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古代這個『諸父』是指叔叔、伯伯,也都是跟我們父親平輩的長者,叫「諸父」。堂兄弟、表兄弟就是諸兄弟。我們要去感受到,在成長的過程,這些長者都曾經抱過我們,這些長者都是時時在心裡面祝福著我們,希望我們往後會有好的成就、好的人生。對於這些長者的愛護、長者的祝福,我們也要放在心上,往後自己有所成就,當這些長者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一定要主動去付出、去關懷,這樣整個家庭的氣氛就會非常和樂。

  除了要尊敬這些長者之外,其實當我們長者的孩子需要照顧的時候,我們也要盡心盡力,所謂愛屋及烏。在明朝的時候,有個女士叫章佳英,因為從小父母就雙亡,她也感受到一個孤兒的辛苦。後來很不幸,她三個哥哥也相繼去世,三個嫂嫂也離開,留下了一些子女。她就沒有結婚,全心全意照顧她的甥姪輩,這樣的精神,也讓我們相當感動,能夠放下自己,提起對兄弟的情義。我在教書的時候,也曾經遇到一個學生家長,她是學生的姑姑。因為她的哥哥已經去世,她的嫂嫂也不知道到哪裡去,所以她找對象有個標準,就是一定要帶著她兩個姪女她才肯嫁。後來她就沒有出嫁,親自教養這兩個姪女。所以我跟這個家長在講話的時候,她談到這個過程,我整個人都很感動,當場眼淚都快掉下來。確實人用情義、恩義去演他的人生,都會讓人家非常尊敬。

  這個「諸」,我們再延伸開來,用一個平等心,就是侍奉所有人的父母,也要像對待自己父母一樣恭敬;侍奉別人的兄弟、長者,也像我們自己的兄弟、長者一樣恭敬其實學佛,成佛最重要的一個引業是什麼?是平等心,我們就在境上去鍛鍊。《孝經》裡面有提到「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你尊敬別人的父母,誰最高興?他的孩子最高興;敬其兄弟,則弟悅;敬他的領導人,則底下的部屬也很歡喜。「敬一人,則千萬人悅」,當我們對他的父母恭敬,他所有的孩子、親友跟我們的關係就很融洽。所以人際關係其實並不複雜,當我們懂得尊敬他身旁的每一個人,自然能夠贏得別人對我們的尊敬。

  許哲女士,她是把全世界的人都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來看待。她也提到她的生活非常簡單,每天可能吃一餐、吃兩餐。而且她做飯的時候也很簡單,有沒有炒菜?沒有炒,她直接燙一下就吃,有時候就直接生吃。其實這樣吃才能真正吃到食物的營養,當我們用很熱的火在炒青菜的時候,諸位同修,你們有沒有聽到,當你把菜放下去,維他命C就跟你說「主人,我走了」;維他命B也跟你說拜拜,都在這個高溫之下流失掉。因為維生素怕熱、怕水,你把這些菜一直泡在水裡面泡太久,它的營養也跟著水溶在一起,怕水、怕光、怕熱。

  飲食方面她非常的簡單,連穿衣服也很簡單,她說她沒有買過衣服,都是從垃圾桶撿起來。當然在新加坡,從垃圾桶撿起來的衣服有沒有破洞?可能也沒破洞,很多人可能退了流行,衣服就丟掉了。除了對衣服非常節儉之外,其實許哲女士這麼做,也是相當替人著想。一來做個好榜樣,二來因為她去探望的這些老人、這些家庭,他們的家庭情況好不好?不大好。假如她去探望的時候,都穿著高級的旗袍,這樣好不好?去的時候,人家很有壓力,都不敢靠近你,深怕手給你摸髒了。假如我們當大官,每次都穿著非常體面到這些貧民窟去,他們有什麼感受?覺得很有距離。許哲女士就穿著這麼簡便的衣服,跟他們差不多,感覺親切。當我們在影像裡面看到,只要許哲女士走進他們的家裡面,他們的笑容好像在告訴我們,看到了自己的至親,自己的親人一樣。「事諸父,如事父」,要有這樣態度。

  在晉朝,因為處於國家比較動亂,那時候五胡十六國,很多時候常常都要搬家,遷移。晉朝的祖逖(音同替),那時候他帶著好幾百個親人還有鄰居,一起要搬到淮泗這個地方。在這個搬的過程,因為他們家裡比較富有,他就把這些車統統都給老者來坐,自己家裡的食物、醫藥都統統奉獻出來,他自己用走的,徒步行走,非常有道義。後來生活穩定下來,皇帝對他也非常看重,封他當刺史。他當了刺史以後,就開始對人民的生活好好的去改善、去努力,對他們的農事,還有整個街上常常會有些白骨,因為戰爭,他就主動把這些白骨都安葬好,還幫他們做祭祀的禮儀,所以人民對他非常感謝。

  由於他非常有志向,希望把晉朝失去的土壤能夠把它再復興回來,由於他有這樣的志向,也順利的把晉朝失去的土壤恢復回來。諸位同修,我們也要有志向,中國文化退喪,佛法衰微,我們當佛弟子、當炎黃子孫也要立定這個志向,要把它真正能夠再發揚光大。怎麼發揚?就像祖逖一樣,時時替人著想,把經典演出來,做的都是仁義之事。後來有一次跟這些鄉裡的長者一起吃飯,長者站起來對他說:我們年紀都這麼大了,能夠再遇到你這種再世父母,我們這一生死而無憾。所以,一個人的真誠能夠感人至深。後來祖逖去世了,鄉裡面的人都好像死了父母一樣,如喪考妣,非常難過。所以諸位同修,一個人一生的價值什麼時候看得出來?當我們離開的時候,很多人鼓掌,很多人放鞭炮,我們這一生有沒有成就?有沒有價值?就沒有。但是當我們離開的時候,很多人感念,很多人傷心,很多人念著我們給予他們的幫忙、協助,這一生就活得相當有價值。所以,要用我們的真心去「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出自《弟子规》与佛法修学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