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安去英国:对“差”,何必躲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43:09

广东省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庞丽萍

 

  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一言以蔽之”,但也不能“讳疾忌医”。学习不好,就要让学生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学习上落后于别人了,何必遮遮掩掩,硬找出劳动、活动等其他方面的好表现来“抵消”。劳动好不能替代生活学习上的迟缓,同样学习好也不能替代生活自理能力上的薄弱,各是各的评价体系,作为教师有责任也很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你的长项是什么弱项是什么,而不是含糊其辞地在他学习不好的时候去赞扬他劳动好。情境不同,要求自然不同,为什么要混为一谈呢?

 

  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绝不是为了忽略他的缺陷,或用闪光点来粉饰缺陷、不足。现在媒体、社会都在呼吁爱护学生的自尊,似乎一说学生“差”就伤了自尊。那么我们首先要看“差”存在不存在,在校园里,课堂上,有没有学习差的学生,有没有纪律差自控性差的学生,有没有劳动差的学生。如果有,是该“顾左右而言他”地掩饰,还是该“呐喊几声,促其猛醒”?其次,对待“差”学生,即在某方面有缺陷的学生,是要哄还是要责?记得看过一个故事,说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到商场,看上了门口用来招徕顾客的一个大木马,坐上去就不下来,无论家长怎样讲道理,都无济于事。僵持了一个多小时,无奈之下,请来一位儿童心理学家,他走上前,伏在小孩耳边说了一句什么,小孩乖乖地下来了。人们很惊奇地追问他说了句什么,他笑笑:“我说:‘你再不下来,我打扁你。’”要让学生懂得为自己行为承担责任,担负后果,勇于对自己说:“这件事没做好,是因为我自己……”。

 

  学生往往很会体察分辨教师在批评甚至责骂他的过程中所包含的情感,真诚友善的多么严厉,学生都能接受。看过许多学生回忆老师用“激将法”唤起自己奋发的文章,也听许多老师讲批评越多越厉害的学生毕业后越能记住老师。王蒙在《老师你在哪儿!》一文中,回忆了他的二位老师,一位老师,“对学生是采取放羊政策的”,一位老师,“老师对学生非常严格,经常对一些‘坏学生’训诫体罚(站壁角、不准回家吃饭),我们都认为这个老师很厉害,怕他。但她教课,阅作业实在是认真极了,所以,包括被处罚得哭了个死去活来的同学,也一致认为这是一个比老师强百倍的老师,谁说小孩子不会判断呢?”

 

  学生千差万别,不必要求大家一拥而上地“独尊一术”。如果用“刺痛法”让学生能卧薪尝胆从而反“败”为胜,又何尝不可刺刺他的“痛处”呢?

 

  《中国教育报》2001年10月30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