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登qq后如何远程控制: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写作审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1:07:07
一、从形式上看命题作文的类型1.单音词命题例如:2003年上海卷“杂”,2004年上海卷“忙”,2005年安徽卷“读”。2.双音词命题如:2006年辽宁卷“肩膀”,2006年天津卷“愿景”,2008年上海卷“他们”。3.短语或句子式命题例如:2006年北京卷“北京的符号”,2006年江苏卷“人与路”,2007年江苏卷“怀想天空”,2008年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2008天津卷“人之常情”, 2008浙江“触摸都市”或“走进乡村”例如:2006年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2007年江西卷“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或“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2008年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2008安徽“带着感动出发”,2008重庆卷“在自然中生活”。二、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说‘安’”、“谈意气”。3.寓意型命题作文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考场”。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 ? 森林 ? 气候”。三、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1、词语类。析词义。审读词语,我们要明确知道这个词语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如“读”,既可以平常的阅读书本,还可以是“欣赏”、“品味”、“感悟”等含义。看词性。如果是动词,可以添加宾语,如“读”的题目,立意角度为“读人生”,“读父母”,“读历史人物”等等。如果是名词,可以添加动词或修饰语,如“肩膀”的题目,立意角度可以为“父亲的肩膀”,“寻找依靠的肩膀”等等。用这种扩展的方法来审题立意,能使写作角度更具体,更有针对性,起到化大为、化虚为实的效果。有些题目很宽、很大,学生往往不知如何下手,这类题目可大题小作,就是从小处来写,运用添加修饰限制成分的办法。还可以运用修辞扩展法:如“说‘安’”,可供发挥的余地相当大。你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联系当前的社会现象,以环境、心理、历史、现实等方面入手,也可以从文化传统、人类追求、思想境界等方面落笔。可以扩展组词,从“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中选择一个切入进来,也可以扩展成成语,如“安贫乐道”、“安分守己”、“安居乐业”等;还可以从联想其他有关“安”的名句,比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对于“安”,可以褒扬,比如写“安”代表着面对困难内心沉稳;也可以贬斥,比如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必将丧失机遇。2.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果是偏正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外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如2006年北京题“北京的符号”,作文题中已经列举了一些,如天坛、故宫、天安门、胡同、长城等,你可以从这些符号中任选其一来写,也可以另外选择,但不管怎样,你必须选取北京的有代表性的建筑或事物来写。如果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如2005年天津题“留给明天”,题眼就在“留给”上。“留给”的可以是具体的东西,也可是抽象的精神,给了我们很大的联想、想像空间。可以是“我”要留给明天什么,可借此对自己的未来表态,回答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可以是我们这一代人要留给明天什么,也可以是历史上某位名人已留给明天什么;可以从到底该留“什么”给明天的层面思考:把口碑留给明天,把美好留给明天,把微笑留给明天,把青山绿水留给明天等等。如果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知足常乐”,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常乐”的“乐”前还有一个修饰语“常”,这也是审题时不能忽视的。可以叙述自己或他人因知足而总是快乐的经历、感受,或者论述知足为什么总是快乐的道理。如果是并列结构,在多数情况下,关键是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索取与贡献”,重点是让我们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决不能单纯地议论什么是“索取”,什么是“贡献”。再如,“勤奋和成功”是因果关系,“知识与能力”是相关关系,“欢乐与痛苦”是相反关系,“自尊与自强”是递进关系等等,只在在审题之意时抓住了这种关系,就是切合了题意。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对于这类题目审题之意时主要是抓住主谓宾中心词。如2005年辽宁题“今年花胜去年红”此题目传达的最重要信息有:①写作内容是“花”,是“红花”。“花”在题中有比喻义,需要展开联想,思考它喻指什么。它可喻指红红火火的现象、蓬勃繁盛的事业,也可喻指思想崇高、才学优秀、成绩突出的精英。思考时要从不同角度把这些写作对象具体化,写感受最深的方面。②题眼是“胜”,“胜”在题中是“超过”、“胜过”的意思,文章重心就应放在“今年”的“花”红上,在今年的巨大变化中体现出优秀人的涌现、社会面貌的变化或祖国事业的繁荣等。综合起来看,命题作文审题思路有:1、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例如“肩膀”:“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④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2.由表及里,揭示寓意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例如“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个题目,审题立意的关键在抓准其寓意,不能仅仅理解为写一次去看看妈妈的经过,那就太实了,难有好的立意,当然也就难得高分了。“春光”可联想为相似的本体:成绩、成就、收获;也可联想为:报效之心、感恩之情、反哺之意等。“妈妈”可以是“母亲”,也可是有恩于己的师长,还可是更宽泛更抽象的“社会”、“国家”、“民族”等。“看”可置换为“回报、感激、感恩、报效”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审题过程中,以上几点往往需要我们综合运用。3.要紧紧抓住题眼。题眼,即文中暗示、透露的文章重点,是寓意的关键性字眼。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扣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吃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就能确定好写作中心。如2008年安徽高考作文试题是“带着感动出发”,写作时,可以将其分解成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其一,带着什么出发?感动。其二,带着感动去干什么?所以,作文的具体落脚点,也就是“题眼”,应该盯在“感动”和“出发”上。特别是不能忽略“出发”这个词,它是一个泛指,具体到一个人,就是做事情,就是去生活,就是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四、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半命题作文是另一种重要的命题形式,它的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的要求跟命题作文大致相同,特殊之处在于要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这么说,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填补题目。填补题目的原则是三个字:合、真、新。“合”就是要求所填补的字词符合作文提示,填补后的作文题目和出题者的命题意图不相矛盾,填补后作文题目搭配恰当,表达的意思明确完整;其次是尽量选自己最熟悉的、感悟最深的内容。“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只有“真”的经历体验和切身感悟,才能为你的记叙、抒情、议论等提供坚实的基础,让你表达得更自己、自信、自如;最后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大胆求“新”,尽量填补较为新颖的题目,让你的作文“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例如,当你看到“如果我是 …… ”这样的半命题时,你会想到什么?是班长、爸爸、还是老师等人物?或许“我是一只鸟”、“如果我是一片云”、“如果我是奥运大使”等更能体现新颖独特。示例:走进自然,我们领略景色之美;亲近大师,我们感受哲理之美;享受亲情,我们体验生活之美;展现才华,我们成就青春之美……生活并不缺少美。美,就在我们身边。请以“__________________真美”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大胆想象,讲述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文章不少于800字,审题思路:1、从内容上来看,要填补的是“美”的来源,解决“什么”真美的问题。所要填补的是写作范围,“美”是写作重点。假如填补的是“亲情”,那这篇作文写作的角度和范围就确定在“亲情”了,然后要从“亲情”中去发现美,挖掘出亲情美的特殊意义与内涵。全文要把“美”当作核心来写,把“亲情”当作“美”的寄托。2、从形式上来看,要填补的是主语,这个主语可以是名词,如作文材料中提示的“自然”、“大师”、“亲情”、“青春”等,也可以是带有动词性的短语,如“挑战自我”,“战胜困难”,“拥抱自然”,“走进乡村”等,还可以是形容词性的抽象词语,如“谦虚”、“纯洁”、“善良”等。但落脚点仍然要指向“美”。3、填补完整后,审题立意的思路就与全命题作文相同了。附:2008高考优秀作文他们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阅卷老师点评:此作文是三年来上海市唯一一篇满分作文,此有五大优点,首先,作文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出来,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其次,作文的文字很流畅,可以看出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是并无炫耀,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视野,文字和主题很匹配;第三,总体上看作文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言为心声,也正是作文题目要求的体现;第四,这篇文章的描写非常细腻,“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最后,文章关键还写出农民工子女的变化,“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化和希望。这篇文章的高明之处,还在于视角独特,关注农民工的人很多,但是关注农民工子女的人却很少。作文在客观描述、合理想象之中又饱含真情实感,不愧为上乘之作。重庆满分作文:                       在自然中生活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是否你总幻想着乘一叶小楫轻舟,在半人高的荷叶中穿行。让双手优雅地抚过带着露珠的莲蓬,深吸一口,那股清香便已让你沉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否你总向往着能在一个宁静的月夜,独自漫步于松林中,泉水叮咚是内心的旋律,诗情画意的时间在此刻为你停留。
    而残酷的现实总将你从梦想中唤醒,你身陷于这喧嚣的都市中,何处才是自然?但不必惆怅更不必悲戚,闭上双眼,听听灵魂的声音。城市的躯壳挡不住向往自然的心,只要有了一颗善感而自然的心,这个城市便会披上一层茸茸的绿意。
    清晨,走在路上。岸边的柳树,在风中轻轻地抚摸着微微颤动的水面,却没有一毫柳絮的飘飞,大概他们早已在春风中飞尽了吧。在匆忙的脚步中,我们不知错过了多少生命中的美好。为何不抬头望望天边呢?柔美的朝霞是仙女遗落的霓裳,金色的阳光正透过薄雾向你微笑。阳光打着卷,慵懒地躺在树叶上,让那翠绿的血液闪着诱人的光。刹那间,都市在你眼中融化了,一栋栋高楼仿佛成为了热带雨林中的棵棵参天大树,耳旁不绝的车鸣变成了鸟儿的悦耳歌唱。你在参天古木中漫步,而阳光轻轻把你围绕。原来,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刹那的感动。
    连绵不绝的雨丝让计划好的周末泡了汤,你靠在窗边百无聊赖地打发时间。这时一颗调皮的雨珠从它浩浩荡荡的队伍中逃了出来,在你手臂上溅起一朵晶莹的小花,你抬起头望着烟雨朦胧,恍惚间如置身于江南小巷中,撑着油纸伞默默前行。走过一片池塘,雨连成了线,在水面上打出一个又一个圆圈;一只小小的青蛙坐在荷叶上,静静地看着这生命的流逝。多情的流水正从你脚边绕过,不远处,一朵红莲开得正盛,微风拂过,它一低头的温柔深深打动了你的心。突然就觉得心中一片开阔,这自然中的生活,如此美好!虽然你仍身在这都市里,但你的心又在大自然里做了一次深呼吸。原来,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颗诗意的心。
     把自然收藏于胸,这个都市里便处处弥漫了自然的呼吸。
【名师点评】这个作文题目生活化味很浓,要求考生从自己的生活感悟出发来写作。本文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本文取材于考生自己的生活体验,立足于自我感怀,所选材料都来自考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且情景渲染细腻真切。作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景物描写活灵活现,将作者的感情、体验融入其中。“多情的流水正从你脚边绕过,不远处,一朵红莲开得正盛,微风拂过,它一低头的温柔深深打动了你的心”,读着这样的文字,也随着作者一起体验到了在大自然生活的绿意。文章写了两个生活场景:一是清晨,走在路上,将眼中所见之自然美景,与现实生活中的都市生活进行对比,诠释了“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刹那的感动”的内涵;一是周末,下雨靠在窗边看雨中景色,感悟到了“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颗诗意的心”的话题内涵。两幅精美的画面,情与景融合在一起。这两个极富诗情画意的场景,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观念——只要有了一颗善感而自然的心,这个城市便会披上一层茸茸的绿意,从而扣住题目,使文章中心鲜明。 该文章转自[语文123资源网]: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1009/4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