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差和标准误的换算:[原创]汉字简化史简说(草稿) 【猫眼看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5:04:47
[原创]汉字简化史简说(草稿)5831 次点击63 个回复0 次转到微评 陈捷夫 于 2010-5-12 0:16:37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汉字简化史简说(草稿)

 

                                                    陈捷夫

 

    【笔者按:本文写于2010年5月6日,原篇题为《简化字就是简体字》,主要为回应《简化字不是简体字》一文而作(链接1)。该文的主要论点,可能渊源于台湾马某的相关讲话(链接2)。由于时间仓促,匆匆写就,本文在结构上等方面存在问题不少,这里暂不作改动,特作说明。】


         
        据笔者的相关研究,简化字远在距今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即已产生。凡被简化了的,即可称之为“简体字”。

        一、 战国楚国等国进行过多次文字简化
        二、秦汉之际产生的“卓”(隶)字,即今称“汉字”者,都是“简化字”。不过这次简化带有“创新”性。传统主流说法认为,汉字是“省改”秦篆而来,那么这样的汉字,也就是“简化”了的“简体字”。
        三、中国的文字自秦以来,朝着两个方向同时推进。一是官方进行刻意的繁化,一是民间自觉地进行简化。官方刻意地进行繁化方面,我已在《汉字繁化史简说》一文里作初步的专题探讨(更新未完)。
        以上三者的共同特点,都是“简化”。“简化”之后即称之为“简体字”。
        这里先开个头。

        一、 战国楚国等国进行过多次文字简化。

      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当时社会的两大重要特征。制器等是如此,文字也不例外。列国文字在这一时期都呈现了“简化”的趋势,楚国即是其中的佼佼者。长期以来,讲到中国古文字,人们总是习惯于“大篆”、“小篆”之类,殊不知楚国文字才是汉字的前身。即是说,楚国文字主导了中国字坛二千余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