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美妙的意思:诸葛亮出山,说说那段不为人知的事儿。【胡诌三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38:26

诸葛亮出山,说说那段不为人知的事儿。【胡诌三国】

【一】 

    要胡诌三国,不得不先说说这位顶顶大名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因为啥?人们一提起三国,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诸葛先生。既然诸葛先生名气大,咱也混光和俗一把,就先拿诸葛开刀。

    既然决定了要先胡诌诸葛啊就亮,必须得把人家的家世介绍一下。按现在的话讲,诸葛亮老家是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具体是那个村的咱真考证不太清楚了。家中大哥诸葛瑾,小弟诸葛均,诸葛亮是名副其实的诸葛老二。对了,诸葛老二还有一姐姐,因为在封建社会重男轻女,女孩不跟男孩一起排序,所以诸葛亮还是老二。

    诸葛老二是个苦孩子,8岁上死了爹娘,没办法跟着叔叔到豫章赴任,正所谓官场无常,时隔不久叔叔的官儿就被人撸了,只好又跟着叔叔又投了荆州刘表。后来叔叔诸葛玄一死,弟兄几个没了着落,就到南阳卧龙岗上搭几间草屋,隐居起来。

    中间的念书学艺咱就不说了,反正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老二高调出场人们才开始逐渐的了解了这位三国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诸葛老二出场,看《三国演义》里描写的极具传奇色彩。人家一出山就被刘备拜为军师,执掌兵权,一出场就成了刘备集团的二号核心人物,地位仅次于刘备。

    你看人家混的,刚一入职场,就弄个第二领导人当,搁别人能办得到?就连当时跟诸葛老二齐名的那位凤雏庞统,投奔刘备的时候也是先从一个小县长干起的。

    诸葛老二为什么高调出场又被高调任用?诸葛亮的能耐是有,这点儿咱应该承认,但这并不是能让他如此高调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诸葛老二前期包装的好,舆论造的出色,在这一点上,现在混职场的人就得好好的跟人家学学了,在包装造舆论方面儿,诸葛绝对是高手。

    首先,名师出高徒。当时的情况是全国的名士在江东,江东名士有三人,一个是庞德公,一个是司马微,另一个是黄承彦。这三个人是当时满腹经纶的人物,天下士子尽人皆知。

    诸葛老二拜的老师就是司马微,老司马号称“水镜先生”。给水镜先生当弟子,无形中诸葛老二的身价就提升了百倍,要不然,你能耐再大,没人认识你,那不白扯淡吗?

    还有,司马微和另外两个名士是好朋友,经常往来。作为司马微的弟子,这身份就给诸葛老二一个结识名士的机会。先说庞德公,那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才学广博,又是贵族出身。每次诸葛老二见了庞德公都跪拜行礼,也合该诸葛走运,长的一表人才玉树临风,庞德公很喜欢。每当诸葛老二下跪行礼,老庞德公可能有点儿花眼,肿么看诸葛亮肿么像一条趴着的龙,因此老人家一高兴,就送诸葛老二一个“伏龙”的绰号,那意思是说,别看现在是趴着的龙,有朝一日总会龙翔九天。如此一来,拜了名人为师,另外一个名人又送了“伏龙”称号,想不出名都难了。

    关于“伏龙”,当时还有一个“凤雏”跟“伏龙齐名。但为啥“凤雏”没有“伏龙”响亮。这点恐怕就跟会不会借机会制造舆论包装自己有关了。“凤雏”指的是三国里的另一位有名的军事谋略家庞统,其实庞统比诸葛老二大七八岁,比诸葛老二成名还早,人家打小儿就天资聪慧,又是庞德公的从子,啥叫从子呢,类似于现在的干儿子。人家庞德公的干儿子,那能错的了?那个“凤雏”的称号也是庞德公给的,庞德公看小时候的庞统志向远大,凤是凤凰,凤雏就是小凤凰,早晚也会一飞冲天。这样看来,庞统“凤雏”成名在前,诸葛老二“伏龙”之名在后。

    那为什么当时说的时候,都说“伏龙凤雏”而不是“凤雏伏龙”呢?我估计就是为了顺口吧,可就这一顺口,成就了诸葛老二,倒霉了庞统。

 

【二】

    另外,还有两件事,不知道诸葛老二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可不管他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两件事对诸葛老二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第一件是庞德公的儿子,这是亲儿子,不是干儿子庞统。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娶了诸葛老二的姐姐,当时是谁给做的媒咱不知道,是不是诸葛老二给牵的线儿咱也不知道,反正诸葛老二成了庞德公儿子的小舅子。

    第二件动静更大,上面说了,全国三大名士,第三个是黄承彦。诸葛亮到了娶媳妇的年龄,老黄就跟诸葛老二说:老二啊,俺家闺女是丑点,可论才学只有你能配得上。话虽如此,老黄说自己的闺女丑,可十八的闺女无丑女,咋就嫁不出去呢?我想主要问题是老黄闺女的学历太高了,一般人她看不上,你想想啊,老黄是当时的名士,他教育出来的闺女学问能差吗?没人来提亲?那是没人敢来,哪个男人愿意在女人面前碰一鼻子灰啊?按现在的话说,黄小姐就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型儿的大龄剩女。这对诸葛老二来说,绝对是个宝贝。《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和黄小姐见面之后,立马同意了婚事,连喯儿都没打。后人都说诸葛老二欣赏黄小姐才学出众,说到底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年代,真不知道诸葛老二是看中了黄小姐的才气,还是看中了他老丈人的才名。哈哈,这只是咱猜测啊,知道就得了,可别出去瞎说。

    综合上述您再看看,全天下最有名气的三个人都给诸葛老二给整出了关系,诸葛亮再不出名,老天都不干。水镜先生司马徽是诸葛亮的授业恩师,怎么的也得替诸葛亮说话。名士庞德公跟诸葛老二有亲戚关系,也得替他说话,帮着吹捧老二。黄承彦就更不用说了,就那么一个闺女,还指望着女婿给养老送终呢,当然得盼着女婿好。

    大家看看,就这包装,就这舆论影响。三个天下第一给你包装给你造舆论,不想成为天下第一都难。

 

【三】

    包装做好了,舆论造出去了,可这名声毕竟只在读书人圈子里头传播,想出将入相想进入职场,你得让别人知道你的能耐本事,在圈子里再牛逼,能用你的人不知道甚至没听说,你就本事再大也白扯。

    接下来的,也是最迫切的就是推销自己了。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徐庶投到刘备帐下,因为用兵如神,几次以少胜多打退操兵,让刘备拜为军事。曹操吃了几次败仗,心想就凭刘备蔫了吧唧一脚踹不出个屁的样儿,不能这么厉害啊,身边肯定有高人指点。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徐庶给刘备当军事,这曹操能干?得想办法把徐庶弄过来。

    老曹听说徐庶孝顺,就绑架了徐庶的老娘,逼着徐庶归顺自己,这是明显的黑社会行为。徐庶没辙,只好告别刘备,去曹营照顾老娘。临走的时候跟刘备推荐了一个人,说出了那句士子们流传的那句“伏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

    刘备问:他二人比军师如何?

    徐庶说:那哪能比啊,人家是雄鹰,我充其量算个小家雀儿。

    刘备问:他们二人叫什么名字?

    徐庶说:一个复姓诸葛,单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另一个姓庞名统字士元,号“凤雏”。

    刘备追问:他二人家住哪里,我去请.

    徐庶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见面不相识。说着,跨马扬鞭找老娘去了。

    我们说说这个徐庶,他也是水镜先生的学生,跟诸葛亮是同学关系,当初徐庶出来混,也曾经拉着诸葛老二一起来投奔刘备,可诸葛老二不去,他说:兄弟你先去,看看刘备咋样儿?要是好你再把我推荐给他。就这样徐庶出来打前站,就是没有曹操绑架他老娘的那件事儿,徐庶找准机会也会把诸葛老二推荐给刘备,以徐庶的忠厚老实劲儿,肯定说到办到。曹操绑架老娘只是巧合,有本事的人呢到哪儿都能混饭吃,正好借这个机会把诸葛老二推销出去。

    这一次推销,刘备虽然记住了诸葛亮的名字,可也没往心里去。毕竟徐庶只是嘴里一说,到底诸葛老二有多大本事,刘备心里还真没谱儿。

    徐庶走了,刘备节节败退,让蔡瑁张允追的狼狈不堪,夜里逃窜的时候差点儿丢了性命,前面有河,后有追兵,幸亏骑的是宝马良驹,驮着刘备渡过河才甩开追兵。

    刘备在河对岸碰见一位神仙般的人物,跟刘备讨论国家大事,分析天下形势,听得刘备信服不已,极力的恳请老神仙出山,帮助他恢复汉室,成就霸业。老神仙说:不行了,我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

    刘备说:那您给推荐一位。

    老神仙说:伏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

    这是刘备第二次听见有人说“伏龙凤雏”。如果徐庶说伏龙凤雏,刘备心存疑惑的话,此时此刻这四个字从老神仙嘴里说出来,刘备是深信不疑了。

     刘备忙问:这伏龙就是诸葛亮吗?他住在哪里?

     老神仙:南阳卧龙岗。

     刘备:那我去请。

    老神仙:名士高雅,只能相请,不能屈就。

    刘备:俺懂得。

    。。。。。。

 

【四】

    这老神仙是谁?不是别人,他是诸葛亮的老师水镜先生司马微,那他咋不说给刘备推荐的是他的得意门生呢?这你就不懂了吧,司马微要是跟刘备明说了,诸葛老二是我徒弟,那刘备的向往之情就会大打折扣,没准刘备还想:你徒弟是不是混不下去了?到我这儿混饭吃,你们才故意的把他吹捧的那么牛逼?

    这就是推销,推销的时候应该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该说的什么时候说,该说的说了到底能起多大作用,这都是需要考虑的。

    经过两次成功的推销,刘备觉得自己要成就大事,非得请诸葛亮不行,老刘回去咋准备咱不说。单说诸葛亮,高卧隆中就等着刘备来请。包装制造舆论无疑是成功的,徐庶和老师司马徽的两次推销也是成功的。最后就看诸葛老二怎么装了,怎么能在未来的老大面前端起架子,这是关键,日后刘备能不能看种自己就靠这最后一装了。

    其实,以诸葛亮的聪明,早就看好了天下的形式,说是当时十八路诸侯,可真正有人缘,有实力,又有上进心的没几个,最牛逼的几个人里,汉朝皇帝是不行了,再牛逼也收拾不了那个烂摊子。袁绍弟兄属于官二代加富二代那伙儿的,且胸无大志有勇无谋,跟他们哥俩混人家不见得瞧得起诸葛。董卓整个一个黑社会出身,喜怒无常,没文化的典型代表,跟着他没啥好处。曹操这人奸诈多端,再说人家老曹手底下人才济济,投奔曹操竞争压力太大。江东孙氏倒是个可以辅佐的人才,可大哥诸葛瑾已经在江东当官儿,总不能自家兄弟竞争去吧。

    最后选来选去,诸葛老二选中了刘备,之所以选中刘备,诸葛有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老刘是中山靖王之后,当今皇帝的亲叔叔。扯虎皮做大旗,就是日后刘备真登基做了皇帝,别人也说不出啥,天下本来就是老刘家的,没人敢说谋权篡位的话。

    第二:刘备这人老实,况且一心光复汉室,志向远大。虽然手下兵少,但可以招人。关键是手下的关张赵云那都是数一数二的猛将,有他们何愁天下不平?

    第三:现在刘备正式落难的时候,这时候出山帮他,患难见真情,将来要是成功了,刘备肯定错待不了自己。

    第四:也是最重要一点,那就是同学徐庶给诸葛老二来信说:刘备是仁义之君,可以放心出山辅佐。

    基于上述四条儿,刘备就是不来请,诸葛亮也想法去找刘备。怪只怪刘备太着急了,这也不怪刘备,实在是诸葛老二一环扣一环的包装推销太厉害了,一个刘备根本招架不住。

    三顾茅庐,刘备请,诸葛老二装。第一回请,诸葛没见人家,让一个樵夫唱他编的歌儿去引逗刘备。老刘一听这歌词,绝对出自能人之手。细问之下,词曲作者是诸葛亮。刘备心下暗许:这诸葛绝对是个人才。

    第二次请诸葛,老二还是没露面,让自己个老丈人半路等着刘备,让刘备误以为黄承彦就是诸葛亮。这老黄也够牛逼脸厚的,替自己姑爷吹牛脸不红心不跳的,说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策,一通神侃。黄大名士的话不能不信,刘备对诸葛更是信服:这绝对是治世良才。

    第三次请诸葛老二,人家才相见,一番隆中对,把刘备说的心服口服外带佩服。死心塌地的相信:诸葛亮就是一个治世人才。未出茅庐以定三分天下,这是刘备对诸葛老二的最高赞誉。

    其实,隆中对是不是诸葛老二的原创?这真不好说,你想想,当时诸葛亮身边的朋友都是名士。三个天下第一的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就不用说了,徐庶、庞统、石广元那帮同学,哪一个也不是善茬儿,平时没事儿的时候还不分析分析天下形势?这隆中对只不过是借诸葛亮之口说给刘备听罢了,众人的智慧让诸葛老二一个人占了,那在刘备心里诸葛亮当然是神人。

    事情到此,诸葛亮高调出山,那是必然的。刘备死心塌地的倚重那也是必然的。从诸葛老二出山一事看,一个人光有本事还是不行的,你还得有一帮吹鼓手,正所谓人高众人抬就是这个道理。不服不行,要不然你趴下给咱来个“卧龙”试试,看有人搭理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