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问题倒闭的品牌:邮政发展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22:47:58
                                      邮政发展史   古代邮驿
  世界古代邮驿概况
  中国古代邮驿概况
   周驿
   秦汉邮驿
   唐驿
   宋驿
   元驿
   明清邮驿
 近代邮政
  欧洲的私营邮政
  近代邮政的创立
  中国近代邮政
   民信局和侨批局
   客邮
   海关兼办邮政
   大清邮政
   中华邮政
   中国人民邮政━━━━━━━━━━━━━━━━━━━━━━━━邮政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国际交往有重要作用;而且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此,邮政的兴起和发展史成为人们考证和研究的对象。邮政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两大阶段:古代邮驿和近代邮政。
 
              古  代  邮  驿
 古代文明中心中国、埃及、巴比伦、亚述、印度、波斯、希腊、罗马等,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对于邮政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    世界古代邮驿概况
   埃及在第十二王朝(公元前约1991~前1786年)时期,已有关于通信活动的记载。公元前10世纪,亚述帝国以本部为中心建筑石砌驿道,加强对各地区的控制。驿道遗迹至今犹存。
   波斯帝国在居鲁士(公元前600~前529年)统治时期的邮驿,由骑兵担任传递。大流士(公元前 558~前486年)在亚述帝国驿道的基础上修筑驿道。驿道四通八达,沿途设有驿馆,以便调遣军队和传达政令。
   罗马在公元前2世纪以后,征服了地中海区域,建立行省制度。公元前1世纪后期开始的罗马帝国,疆域广大,经济繁荣,交通发达,邮驿已成为军事和行政机构的一部分。《后汉书?西域传》记载:罗马“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以石为城郭。列置邮亭,皆垩 之(用白土粉饰屋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又引《汉书》说:“十里一亭,三十里一置”。这些话说明当时中国对罗马邮驿的情形已有所了解。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有些新建立的国家,仍采用罗马的邮驿制度,如东哥特王国的狄奥多里克统治亚平宁半岛期间(493~526年),在其统治区内保持了罗马邮驿制度的主要部分。东罗马帝国邮驿制度基本上沿用罗马旧制,后来成为阿拉伯邮驿制度的基础。
   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 (750~1258年)在中央设有管理驿递的部门,在各省设置驿馆900多处,并广开驿道。驿道干线以巴格达为中心,东达锡尔河,东南到波斯湾,北通摩苏尔,西通叙利亚,干线两侧设有若干支路。
   日本在大化革新(646年开始)时期,仿照中国唐朝的邮驿制度开始建立邮驿。日本邮驿制度一直延续到1871年建立近代邮政时才被废除。    中国古代邮驿概况
   中国古代邮驿有邮、置、遽、传、 等不同名称,汉朝始称邮驿,元朝称站赤,明清两代通称驿站。自周朝起至清朝光绪二十二年建立大清邮政、清末裁驿归邮止,中国古代邮驿存在了约3000年。
   关于周朝以前的邮驿尚未发现直接史料。但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推测商代已经有了有组织的通信活动。在郭沫若所著的《卜辞通纂》和 卜辞通纂考释 中第431片、第512片和第513片上,都有“ ”字,有的片上还有“ ”字。考古学家认为这两个字都是指传递情报的人。图1[ 表示通信活动文字的甲骨文片]为甲骨文第431片、512片、513片和郭沫若的释文三片。
   周驿 周朝设烽火台传递紧急军情,设邮驿传递军报和政令。在先秦文献中有不少有关邮驿的记载。孔子说:“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时邮驿已经相当普遍,而且邮传速度也相当快了。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有邮驿。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中说:郑国商人弦高路遇偷袭郑国的秦军,他便一面伪装郑国使者,用他贩运的12头牛犒劳秦军,一面利用邮驿急告郑国。秦军以为郑国已有防备,遂罢兵而返。又如《左传》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中说:庸人叛楚,楚王为调兵遣将反击庸军,不乘战车,改乘常见的邮车,会师于临品,出敌不意,击败庸军,灭掉庸国。此外,各地出土的这个时期的文物中,还有不少作为传令、调兵、通信凭证用的铜马节、虎符等。
   秦汉邮驿 秦始皇在公元前 221年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秦朝后,筑驰道,一法度,车同轨,书同文,开河渠,兴漕运,为邮驿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975年底至1976年春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中,“行书律” “田律” “司空律”、“内史杂律”都有关于邮驿的规定,如对传递官府文书的时间要求,登记手续,人员条件,生活待遇以及奖惩办法等。出土文物中还有出征淮阳(今河南淮阳)的秦军士卒用木牍墨写的两件家书,内容都是向母亲要衣料或钱并问候亲友。这是已发现的最早的家书实物。
   汉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继承秦制,每三十里置驿,每驿设官掌管。中央由太尉(大司马)掌全国兵事,其下有“法曹主邮驿科程事”(《后汉书?百官志》)。汉代经营西域,邮驿更加发展。“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后汉书?西域传》中的这段话记录了当时邮驿发展的情景。
   唐驿 唐朝(公元618~907年)建立了强大的封建帝国,经济发达,丝绸之路远达欧洲。邮驿设置遍于国内,分为陆驿、水驿、水陆兼办三种,共1639处。唐驿在中央由兵部的驾部郎中管辖;在地方,各节度使下设馆驿巡官四人,各州有兵曹、司兵、参军分掌邮驿,各县皆由县令兼理驿事。另外,还建立了邮驿的考绩制度和视察制度,并规定各道有判官一名掌管全道驿政考绩;中央有监察御史一人兼馆驿使,考察驿务。每驿有驿长1人;凡有3匹马,配1名驿夫;有1只船,配3名驿夫。紧急公文,驿马日行300里。唐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诗中写道:“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正是对当时邮驿的生动写照。
   唐代的藩镇都在京城长安设“上都邸务留后使”,他们将朝廷大事写成新闻,送给各藩镇节度使,称为邸报。并有邸抄、朝报、条报、杂报等名称。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的《开元杂报》已用木板雕刻印成单张。这种古代的报纸,当时也由邮驿传递。
   宋驿 宋代(公元 960~1279年)邮驿的规模不如唐驿,但有新的改革,即:①驿卒由民 改为兵卒担任;②战时设急递铺。沈括《梦溪笔谈》说:“驿传旧有步、马、急递三等,急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羽檄也,以朱漆木牌金字,日行五百里”。岳飞被秦桧陷害,召回南宋京都临安,一日之内在前线接到的十二道金牌,就是由急递铺传送的朱漆金字牌。此外,据《宋史?仁宗本纪》记载,宋代法律对于邮驿特别编定专令──《嘉 驿令》74条,可惜已经佚失。
   元驿 1206年,蒙古铁木真(成吉思 )完成蒙古的统一,建立国家;1230年,窝阔台 始建固定的邮驿,蒙古语称站赤;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由于军事活动频繁,疆土不断扩大,邮驿也随之而发展。元驿特点是:驿政有蒙古站赤和汉地站赤之分,前者属通政院,后者属兵部;规模远超汉唐。据元《经世大典》记载,仅在中国境内即有站赤1496处。此外还有大量的急递铺。这部书还记录了元驿的概况:“凡在属国,皆置传驿,星罗棋布,脉络贯通,朝令夕至,声闻毕达”。
   出生于威尼斯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所著《马可波罗行记》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英里),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合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十万匹,专门钦使之用。驿站大房屋有一万余所,皆设备妍丽,其华靡情形,使人难以笔述也”。马可波罗的描述不一定全部准确可靠,但也能表明元驿规模之大。
   明清邮驿 明清两代邮驿,大多沿袭旧制。清代中叶后,驿站经费成了地方官吏贪污中饱的财源。驿政废弛,驿递迟缓。随着近代邮政的建立,古老的邮驿制度终被完全淘汰 (见彩图[甘肃嘉峪关出土的魏晋时期驿使图] 古代邮驿只供政府专用,民间通信最初是依靠便人捎带或专人递送,后来才出现私营的邮递组织。17世纪,英、法等国把政府专用和民间经营的邮递组织结合起来,创立了国家专营的邮政事业,它既满足政府的通信需要,又为公众服务,发展成为近代邮政。 
   欧洲的私营邮政 欧洲在11世纪以后,新兴城市、商业和文化的发展,促使城市、教会、大学等开始建立各自独立的邮递系统。其中巴黎大学为师生与家属通信设立的邮递组织,驰名于欧洲各国,历史最久,1719年得到法国政府补偿后,才放弃经营权。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许多商业组织也有自己的邮递系统,著名的有勃却邮政和梅茨格邮政。
   欧洲文艺复兴以后,由于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提高,政府和民间对通信的需要日益增长,这就使邮递成为有利可图的事业,从而导致了私营邮递业的发展。著名的塔克西斯家族经营的邮递业,在哈布斯堡王朝的庇护下获得经营邮政的世袭特权。16世纪营业最盛时,邮递网扩及欧洲大部分地区,雇用专差约两万人。后来虽逐渐衰落,但最后部分直到1867年才交给北德意志联邦政府。这个私营邮递业存在近400年,它对欧洲邮政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1680年,英国W.陶克拉私营的“便士邮政”,实行预收信件资费、加盖收寄和投递时间的戳记、集中投递等办法,已同近代邮政相类似。    近代邮政的创立
   在近代邮政创立前,法国路易十一世于1477年建立皇家邮政。英国亨利八世于1516年在从伦敦辐射出去的主要道路上建立定期的邮递网。这些皇家邮政初期不准公众使用,后来私自带运个人信件的日益增多,甚至无法禁止。约在1600年,这种专为皇家使用的邮递组织,逐步准许为私人传递信件。1627年法国又进一步在较大的城市开设邮局,并规定资费表和时刻表。英国于1635年在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设立信局供公众使用。由于国家经营邮政既对国家安全有利,又能增加财政收入,英国于1635年、法国于1672年规定了邮政由国家专营。各国近代邮政创立初期,私营邮递业虽然继续存在,但后来在政府的强大压力下都被排挤掉。
   1840年,英国采用R.希尔的建议,对邮政进行改革。这一改革被认为是邮政发展的里程碑。至此,英国的邮政具有下述特点:①由国家专营(信函业务由国家独占),供政府和公众使用;②国家发行邮票作为交付邮资的凭证,由寄件人预付资费;③基本资费采用均一邮资制。这种新的邮政制度很快被其他国家采用。
   随着列车、轮船、汽车、飞机等运输工具的迅速发展,近代邮政范围逐渐扩大,效率不断提高,成为国家和人民的主要通信手段。 
   中国近代邮政
   中国在正式建立近代邮政前,除驿站外,有商营的民信局和侨批局,有帝国主义者的客邮,还曾经历过一段海关兼办邮政的过程。中国近代邮政随着国体的变更,分为三个阶段:大清邮政、中华邮政和中国人民邮政。
   民信局和侨批局 民信局又名民局,是传递民间书信、物品和办理汇款的私营商业组织,约创始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从明朝后期起随着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此而来的民间通信尤其是商人通信需要的增长,为民信局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清朝道光至光绪年间,大小民信局已多达数千家。有的还在当时商业中心的上海、宁波等地设立总店,在各地设立分店或代办店,并与其他民信局联营,构成了民间的通信网。中国近代邮政建立后,虽法律规定邮政由国家专营,但这种民信局直到1935年才被全部取消。
   侨批局也是私营民信局,但专门经营华侨与其亲属之间的通信、汇款业务。因福建方言称“信”为“批”,称“信商”为“批郊”,所以习称侨批局。此外还有批郊、批局、批信局等名称。华侨远离祖国,通信困难,侨批局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侨批局详细登记一些华侨的家乡地址、亲属姓名,并编列专用号码作为他们通信、汇款之用。有的侨批局在南洋一带设有总店或联店,几乎垄断了华侨寄信、汇款业务。有了近代邮政后,侨批局把收寄的信函交给当地邮局寄递。因国外寄来的侨批信上地址、姓名往往不详,邮局无法投递,只得仍交侨批局按“专用编号”查明投送。这种侨批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取消,现在广东、福建两省还存在少量类似的组织。
   客邮 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领土上强行设立的邮局,清政府称为“客邮”。
   1834年,英国在中国广州开办了第一个英国邮局。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英国进一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广设邮局。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借口“利益均沾,机会均等”,纷纷效尤。法国于1861年、美国于1867年、俄国于1870年、日本于1876年、德国于1886年,都先后在中国设立各自的邮局。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以及在中国境内交战的日俄战争中,各国以种种借口,不断扩大“客邮”范围,不仅在中国沿海沿江大中城市任意设立邮局,甚至深入到中国边疆如新疆、云南、黑龙江、西藏等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入侵中国山东省,并在胶济铁路沿线要地设置日本野战邮局。“客邮”不受中国政府管辖,各执行其本国邮章,使用其本国邮票,却加盖中国地名邮戳;不仅邮寄其侨民的邮件,也收寄中国人在中国境内互寄的邮件。甚至凭借客邮邮袋不受海关检查的特权,贩运毒品、珍宝等,进行走私活动。此外,各国驻华领事馆、租界当局以及洋行、投机商也任意开设“书信馆”、“本地邮局”。其中不少是打着传递书信招牌,实际进行投机诈骗等非法活动。
   自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清政府照会各国要求撤销在华客邮起,中国政府多次交涉均无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再度提出“撤去客邮”议案,不仅遭大会拒绝,反而将前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特权(包括德国客邮)“一概让与日本”。只有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于1919年7月发表宣言,声明放弃帝俄与中国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因缔约而享受的一切非法特权,自动撤销了帝俄的“客邮”。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在美国召开的九国太平洋会议上,才通过“撤销在华客邮案”。会议以后,英、法、美三国的客邮于1922年12月底撤销。但设在中国东北一些铁路沿线和旅大地区的日本“客邮”,日本却借口说是日俄战争后俄国按照《朴茨茅斯条约》转让日本的,拒不撤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才被迫取消。此外,英国在中国西藏设立的邮局、电报局、电话局,在印度脱离英国独立后,由印度继承下来。1955年4月1日,始由印度政府交还中国。“客邮”在中国存在121年之久的历史,至此结束。
   海关兼办邮政 自鸦片战争后订立了不平等的中英《江宁条约》(今称南京条约)起,中国就开始丧失了关税自主权,由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
   1861年起,各国驻华使馆往来邮件均交由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转中国驿站代寄。不久因农民起义军──捻军活跃于南北各地,总理衙门怕负责任,便推给海关办理。当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R.赫德早有凯觎中国邮权的野心,当即同意,自1866年12月开始,改由海关传送。
   1878年,赫德在北洋大臣李鸿章支持下,委派天津海关税务司德国人G.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牛庄(营口)、烟台、上海五地试办近代邮政。同年3月23日起开始收寄华洋公众邮件,随后开始发行中国最早的大龙邮票。1880年 1月11日正式公布《海关拨驷达局告白》,规定了各路邮运班期和各种邮件资费。到1884年,凡设有海关的地方基本上都开办了海关邮政。    大清邮政 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清政府在驿站之外又设立文报局,专责传送出使外国钦差的往来文报。以后各省也在省会和通商口岸设立文报局,利用船舶、列车寄送公文,并可代递私人信件。1888年3月12日起,台湾巡抚刘铭传将台湾驿站改为邮政,设立台湾邮政总局(图3 [台湾邮政总局的告示]),并发行官用的“台湾邮票”和民用的“邮政商票”两种邮票。这种邮票是二联单,发售时裁开,一联粘在信封上,一联作为存根,并且只限在寄信时出售。1894年甲午战争后,台湾被日本侵占,因此这一改革未能继续下去。
   赫德在海关兼办邮政后,为了进一步攫取中国整个邮权,利用当时洋务运动的兴起,不断对总理衙门施加压力。1896年,清政府决定正式成立“大清邮政”,将海关拨驷达局改称大清邮政官局(图4[ 大清邮政官局局牌]),并委派赫德为“总邮政司”。
   英国独占中国邮政大权,引起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向中国索取均沾的利益。在大清邮政开办刚两个月,法国于5月19日即照会清政府称:“……将来中国邮政陆续推广,招募外国人员,其法国人员,亦应公平令其同办。”1898年4月9日,法国公使又要求中国正式声明:“中国国家将来设立总理邮政局专派大臣之时,拟聘请外员相助,所请外国官员,声明愿照法国国家请嘱之意酌办。“清政府同意照办。法国政府不等中国设立邮政专派大臣,就推荐T.帛黎掌管中国邮政,于是在“总邮政司”赫德之下,另设“邮政总办”一职,由帛黎充任。
   大清邮政成立后,实际仍由海关兼办。1906年清政府成立邮传部,要求接管邮政,但总税务司署迟迟不肯交出。直到1911年才由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与代理总税务司英人F.A.安格联议定《移交邮政事宜要义》,由邮传部保证“在事之华洋邮政人员,凡经总税务司派定者,现在均仍定用”。海关兼办邮政45年,不但未给国家增加收入,却说拖欠海关白银184万余两,也要邮传部按年息四厘、分五年还清。
   邮传部于宣统三年五月初一 (公元1911年5月28日)接管大清邮政后,除任命邮传部左侍郎、铁路总局局长李经芳兼任邮政总局局长外,一切原封未动,邮政大权仍操在邮政总办帛黎之手。
   中华邮政 中华民国成立后,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实际上仍由外国人把持。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当时邮政总办帛黎敌视中国辛亥革命,竟然搞起“临时中立”,在大清邮票上加印“临时中立”字样。在临时政府提出异议后,他又决定再加印“中华民国”四字,这种邮票遂成为“中华民国临时中立”不伦不类的怪票,并专在汉口、南京、长沙三地出售;孙中山认为有辱国体,由临时政府再次制止,帛黎才将这一怪票取消。1917年帛黎去职,法国人H.P.铁士兰接任邮政总办后,1918年在其通谕中规定“邮政总办有权作最后之决定”。在1927年北伐战争期间,他利用他的“最后决定权”,竭力阻挠革命当局接管邮政,下令各外籍邮务长“能抗拒多久就抗拒多久”。在湖南邮工掀起收回邮权、驱逐法国邮务长运动中,铁士兰竟下令切断与湖南的汇兑和包裹业务。当时,北洋政府的邮政总局设在北京,铁士兰是邮政总办。不久,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另设邮政总局,担任邮政总办的也是铁士兰。这样就形成南北两个总局一个邮政总办的局面。南北两总局合并时,铁士兰迫于中国邮政工人运动的压力而引退。南京国民党政府改派挪威人E.多福森任邮政会办,并规定以后凡有高级洋员出缺,不再添用洋员。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邮权才逐步收回。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在东北的中华邮政拒绝使用伪满邮票、邮戳并拒绝悬挂伪满国旗,终于在1932年7月全部撤进关内。
   中国人民邮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中国人民邮政。这种为人民服务的邮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对内和对外的革命战争中逐步形成的。
   赤色邮政和苏维埃邮政: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起,党内通信即采取秘密交通方式。建立革命根据地后,根据地人民还创造了“递步哨”、“传山哨”等群众通信组织。国民党政府对革命根据地除进行军事“围剿”外,同时对邮政通信也施行“封锁” “检查” “扣留”等办法,以致使国共两区通邮遭到严重破坏。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各地相继建立赤色邮政。1930年3月,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成立,不久在原有地方交通站的基础上建立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并开始发行邮票。1930年5月闽西根据地的龙岩 上杭等地也建立了赤色邮政。赤色邮政对现役红军本人及其家属往来的信件、包裹免费寄递。在闽西战争时期,曾由红四军军长朱德、政治委员毛泽东签发了“保护邮局,照常转递”的命令(图5[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政治委员毛泽东签发的保护邮局的]),对未撤退的中华邮政加以保护,对中华邮政发来的邮件均负责代收代投。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在赤色邮政的基础上,1932年5月1日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内务部领导,并在粤赣、江西、湘赣、福建、闽赣、闽浙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设立邮务管理局。苏维埃邮政总局成立时,发行了四种邮票。并配合苏区报刊发行部门开展报刊发行工作。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邮政: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抗日根据地,先后成立了交通总局或战时邮政,并发行解放区邮票。尽管日本侵略者对抗日根据地严密封锁并实行“三光”政策,但抗日根据地的交通、战邮人员从村、区、县、专署、行署、边区,直到延安都建有许多秘密交通线。
 1942年2月7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将各级党委的交通科、政府的战时邮局、报刊社的发行部门合并,成立邮、交、发三位一体的“战时邮政”,创造了“邮发合一”制度。党的报刊不仅可以普及到各个村庄,还能广泛地散发到敌占区。后来其他解放区也大多实行“邮发合一”的制度。
   抗日战争期间,为沟通国共两区邮政联系,使人民通信不受阻扰,毛泽东和周恩来曾先后接见中华邮政第三军邮总视察段的总视察等。周恩来在1940年5月9日接见时题词“传邮万里,国脉所系!”(图6[ 周恩来题词]),鼓励他们坚持国共两区通邮。1942年1月14日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发布通令,号召各地军政机关对中华邮政予以支持和保护。但国民党政府对两区通邮,依然多方阻挠。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国共双方签订 停战协定 。按协定组成的“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提出了“整理恢复邮政谈判”。在谈判中,中共代表一再表示“全国邮政业务、人事管理、邮票发行可以统一”。但因国民党方面的干扰,谈判未能达成协议。
   1946年 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全面内战。1947年1月17日,南京国民党政府下令强迫各地中华邮政员工,只要当地失守,应即撤退,否则即予停职停薪。接着又规定“被中共攻占各地,暂停交换邮件”,但仍有不少中华邮政员工暗中与解放区通邮并拒绝撤退。1949年4月,中华邮政总局代表团随同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到达北平,进行“南北通邮谈判”,虽然于4月27日正式签署了全面正常通邮协议,但却被逃至广州的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拒绝,并作出“对中共通邮通汇兑一律停止”的决定。
   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区邮政提出了“一切为了前线,解放军打到哪里,邮政通到哪里”的战斗口号,并建立了军邮总局,随军前进。随着革命战争的胜利,在新解放区设立人民的邮政机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主管全国人民邮电工作。除台湾省外,普遍建立了各级人民邮政机构,组成了四通八达的邮政网路,中国人民邮政事业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参考书目张梁任著:《中国邮政》,商务印书馆,上海,1936。楼祖贻著:《中国邮驿发达史》,中华书局,上海,1940。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海关与邮政》,中华书局,1983(新一版)。
    楼祖贻著:《中国邮驿史料》,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1958。
    邮电部邮电史编辑室:《中国近代邮电史》,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1984。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中国海关与邮政》,中华书局,北京,1983。
             孙志平 李雄 李                 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改革步伐  努力推动邮政事业迈上新台阶
                ——刘安东同志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09年12月29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邮政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面临的各项任务仍然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2009年邮政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2010年邮政工作,动员全国邮政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坚定信心,真抓实干,继续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努力推动邮政事业迈上新台阶。一、2009年全国邮政基本工作情况
2009年,是中国邮政企业化运行以来面临困难多、形势复杂、改革力度大、发展成绩较好的一年。这一年,是邮政储蓄银行独立预算的第一年,又是速递物流专业经营改革全面推进的一年。今年5月份,国务院在山东召开“全国推广山东邮政发展农村物流经验现场会”,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亲自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这是邮政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历史性会议。张德江副总理的讲话,是中国邮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总的指导方针。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遵照国务院领导的指示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邮政业务快速健康增长
我们坚持把发展放在第一位,狠抓发展不放松,按中央要求,全力保增长,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形势对邮政经济造成的影响,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11月底,全国邮政系统收入累计完成912.1亿元,同比增长22.3%。总体来看,今年邮政经济的运行呈现出发展加速、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是三大板块协调发展,均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截至11月底,三大业务板块占比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邮务类业务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业务收入250.8亿元,同比增长7%。速递物流类业务保持健康较快发展,实现业务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14.55%。其中,速递业务完成收入135.6亿元,同比增长15.5%;物流业务实现收入33.42亿元,同比增长接近11%。金融类业务实现收入 476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代理金融业务实现收入298亿元,同比增长19.2%,是这些年来最好的。三大业务板块均保持了高位增长。预计到年底,各项经营指标将全面超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
二是业务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重点业务发展势头强劲。各专业内部的业务结构调整取得实效。截至11月底,邮务类板块中,函件、信息代理、畅销报刊等高效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其中,函件业务快速发展,今年收入有望突破100亿元,实现业务发展的新跨越。邮政贺卡加强产品创新,同比增长25.9%;账单大力拓展媒体功能提高客户价值,同比增长11.5%。信息和代理业务超常规发展,业务收入三年翻一番,同比增长29.6%。其中,邮政短信发展迅猛,增幅76%。航空机票销售今年预计销售将超过100万张。世博门票销售受到上海世博局高度评价。大力发展社会代理缴费网络,代收付业务快速增长。报刊发行实现业务收入62亿元,增幅11%以上。集邮业务也得到稳步发展,在奥运会后仍大体保持了“奥运会年”的水平。
速递物流板块,速递业务的增幅继续高于社会同业平均水平。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地区业务增幅,超过全国邮政速递平均增幅。截至11月底,电子商务速递业务同比增长153.7%;代收货款额接近190亿元,业务收入增长接近18%。电子商务速递、代收货款和经济快递等新型业务占国内异地收入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成为国内业务增长的主要杠杆。卡哈拉承诺服务继续发挥核心作用,欧美路向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新兴市场发展势头强劲,国际速递市场份额明显回升。一体化合同物流、中邮快货业务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客户群不断扩大。目前,合同物流千万元级客户达到20家,500万元级客户达到35家,百万元级客户超过200家,截至11月底,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3%,占物流业务收入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带动了物流业务整体发展和结构优化。农资分销业务克服农资市场价格急剧波动等不利因素,实现了稳步增长。
金融类业务在保持余额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绿卡业务,努力降低政策调整和发展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截至11月底,全国邮政储蓄个人新增存款超过2840亿元。目前存款余额规模达到2.5万亿元,邮储活期占比近40%,创历史新高。非利差收入占金融类业务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代理保险业务发展平稳,在同业间市场占有率达22%,列第一位。理财业务保持平稳发展,累计销售人民币理财产品22支。汇款业务继续保持高位发展。代理基金业务较去年也有回升。资产业务今年年末自主运用资金已达1.64万亿元,资金运营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全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通过全面推进资金集中管理,全网货币资金存量保持相对稳定,为集中资金办大事、支撑核心业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通过优化业务结构,高效业务快速发展,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通过开展降本增效工作,全网成本费用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网非生产性支出规模得到进一步控制,用户欠费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收入质量有了进一步改善。经营性现金流基本保持平衡,企业发展的后劲有所增强。
四是营销体系建设更加扎实稳固。总部营销项目效果明显,与社保部、国家烟草局、国家旅游局、电信公司、电力公司、电网公司和各大金融机构开展的战略合作,以及家电下乡等重大项目的营销,使总部经济开发成效显著。进一步完善了集团公司、省公司、地市局三级营销体系组织架构,通过组织营销培训,提高了营销人员的市场拓展能力。
(二)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
全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用改革的观念拓宽发展思路,用改革的实践促进业务发展”,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实施邮政速递物流改革,进一步深化邮政金融改革,企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一是邮政速递物流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力推进邮政速递物流改革,基本完成了全国各省(区、市)的速递物流省、市、县一体化专业经营和速递物流专业总部整合,以及速递物流专业股份制改造准备和独立运营准备等工作。目前,绝大部分省速递物流专业经营已经基本到位。速递物流专业为分帐核算和股改实施,加大了人员培训的力度,为使改革尽快取得更大成果,尽可能地做好了充分准备。在积极推动速递物流机制改革的基础上,同步开展了配套机制的改革,推动邮政速递物流专业加快向市场经营主体和损益责任主体转变。今年11月份,集团公司召开了全国邮政工作座谈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速递物流专业股份制改造的基本目标和整体思路,并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
二是邮政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今年以来,邮储银行进一步健全了组织管理体系,积极创造向全功能商业银行转型的条件,并为全面提升邮储银行整体实力夯实了基础。根据银监会关于规范邮储银行代理网点的要求,制定了代理网点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通过逐级签订代理协议,明确了双方各级机构在代理网点管理上的具体要求。落实中央服务“三农”的号召,共同抓好二类网点的业务发展,已初步确定了3000多个二类支行开办信贷业务,目前已有500多个二类支行开办了这项业务。邮银协调机制不断完善,都加强联系,定期沟通,及时解决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团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对代理金融业务的指导工作,各省公司成立的代理业务部,在促进代理金融业务的良好发展方面已经开始发挥积极作用,保持了储蓄业务的较快发展。从总体上看,目前,全国邮政企业已基本补足了在邮储银行成立时划走的邮储余额。
三是成立了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今年9月9日,经保监会批准,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中国邮政的一件大事。它将进一步丰富邮政金融业务品种,促进邮政金融业务的多元化发展。目前,已经设计出了特色突出的产品体系,集中开发了实用先进的信息系统。中邮人寿分支机构建设工作正式启动,首批6省筹建工作全面展开,目前,四川、江西、陕西3省分公司已获中国保监会批准筹建,争取尽快挂牌开业。
(三)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充分认识到,在宏观形势复杂多变和改革发展任务繁重的双重背景下,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年初,集团公司下发一号文件和一号指挥调度电报,对今年的“降本增效”和“减员增效”等重点工作尽早进行了部署,11月份召开全国邮政工作座谈会,再次强调要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业务结构,促进了管理效率的提高。
一是强化了财务管理。今年下发的《关于强化成本管理不断提高企业发展效益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各级企业降本增效的实践。全面实现了省内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全网的资金使用效率。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全国邮政税收自查,在查补纠正涉税问题的同时,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强化了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组织研究邮政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和会计核算办法修订,为2010年全面执行新企业会计制度做了充分准备。继续加强了酒店资产的盘活工作,又完成了一批酒店资产的盘活,改善了企业的资金状况,有效支撑了主业的发展。各级财务部门全力配合邮储和速递物流改革,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有利于邮政改革和发展的政策,为速递物流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二是强化了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推进“双定”工作和“工时化精细”管理,降本增效初见成效。全年累计盘活人力资源一万多人,有力支撑了重点业务的发展和企业核心能力建设。通过制定“双定”标准,促进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省公司普遍推行干部竞聘上岗和干部任期制,并进一步加大了任期考核力度。薪酬制度改革配套工作稳步开展。完成了对各省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的薪酬套改实施工作,对总部及直属单位高管人员实行了薪酬集中发放,制定了员工“易岗易薪”管理办法。平稳推进了邮储银行薪酬制度改革,制定了省速递物流公司岗位职级体系的过渡方案。加强机构编制管理,集团公司和各省公司按照“三个严格控制”要求开展了相关工作。
三是强化了网运管理。大力推进流程优化工程,全面实施大宗函件邮编预处理及分拣前置和大宗包裹流程优化工作,分步推进普通给据邮件封发无纸化改革,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加快了邮件传递速度。强化了铁邮合作,克服铁路部门调图改点、运邮车次运行不稳定等不利因素影响,确保了全网畅通。积极改进直达运输方式,减少了邮件经转次数,降低了转运处理成本,压缩了邮件运输和处理时限,提高了全网运行效率。不断优化国际路由,降低邮件运输成本,制定运输应急预案,着力解决运力紧张的矛盾。加强邮件运行质量管理,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及时通报邮件运输信息。通过加强企业自查和监管部门的抽查,邮件逾限等问题有所缓解。
四是强化了审计监督管理。组织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提高了各级邮政企业对应收帐款和用户欠费到账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加强对企业各项成本费用的监督,促进企业降本增效。进一步完善了四级监督检查体系职责,明确了监督检查体系对邮政“全业务、全网络、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职能。
五是为新《邮政法》通过和宣贯做了大量工作。集团公司和各省邮政公司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为新《邮政法》的顺利通过和实施做了必要的准备。集团公司积极与国务院相关部门,对涉及邮政企业基本利益的信函专营、邮政普遍服务的财政补贴、外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寄递业务、邮政企业经营储蓄业务、邮票发行业务、邮政编码由邮政企业编制等关键问题,进行充分的沟通协调。同时,充分利用新《邮政法》颁布的有利时机,积极做好新《邮政法》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引导社会各界对《邮政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正确的理解,引导邮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新《邮政法》的重要意义,自觉学习宣传贯彻落实《邮政法》。各省邮政公司积极争取地方人大、政府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很多省都出台了有利于邮政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如信报箱建设、过路过桥费的减免、邮政网点拆迁还建的补偿等,为邮政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四)综合能力和社会地位稳步提升
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和流程优化,使邮政网络整体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夯实了业务发展基础,提升了邮政的社会地位和形象。
一是加强干线网能力建设,增强竞争实力。从全力满足邮务类业务发展需要,积极支持速递物流专业化经营改革出发,今年加大了干线普通网和速递物流网建设的调整改造优化力度。全年预计完成投资90亿元以上,是这些年来投资规模较大的一年。重点用于南京速递物流集散中心、北京邮件处理中心、部分重点城市处理场地的建设。进一步扩充铁路、公路等干线普通网运能,有效缓解了部分路向运力不足的问题。新开通三条自主航线,增加石家庄、长春、长沙为邮航通航局,扩大了“全夜航”网路覆盖范围。优化干线运输网路和速递物流网路,加强了网运的指挥调度,提高了邮件在竞争激烈地区的传输时限和竞争能力。
二是推进营投网建设,提高服务能力。通过开展学习北京东四邮电局“创新服务理念 创建示范窗口”活动,进一步改进了服务质量。不断加大支局所改造力度,进一步提升了中国邮政对外服务形象。电子化支局数量已达到3.68万处,占比达到80%以上。进一步加大了对投递网建设的投入,全国共完成了350个重点城市投递网建设,有力地支撑了邮政业务发展。加大了对中央投资农村邮政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西部农村邮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绝大多数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继续安排了灾后重建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和集团公司补贴资金已全部拨付各省,大部分项目正在建设中。
三是推进信息网应用,强化支撑功能。信息化建设促进了三大板块业务快速发展。2009年,包含新建和升级改造的43个信息系统上线应用。速递平台二期及扩容工程、物流综合信息平台的上线应用,为支撑速递物流业务发展奠定了基础。网运信息系统、投递系统、给据邮件跟踪查询系统,实现了传统寄递业务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带动了寄递类业务生产流程的优化。集邮业务管理系统、报刊发行系统、国际普邮二期工程、邮资封片卡系统、商函系统及名址互通工程等系统建设,全面支撑邮政业务的发展。11185客户服务中心二期工程、电子商务平台等电子商务类应用系统,有效支撑了新业务的拓展。人力、财务、综合办公、客户营销管理系统、量收二期工程等经营管理类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综合性支撑。邮政储蓄物理大集中工程、邮政储蓄2.0版本升级、代理保险大集中工程等系统建设,全方位提升了中国邮政金融业务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国际普邮跟踪查询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了国际邮件自动批译系统、投递系统、运输质量监控系统等,优化了国际邮件进出口流程。
四是积极服务“三农”,提升企业形象。今年,张德江副总理亲自在国务院召开的山东现场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有力地提升了邮政的社会地位和企业形象。按照会议精神,集团公司制定了三年的业务发展规划,进一步理顺分销业务的管理体系,并在积极研究农资分销的连锁经营体系。我们组织开展了“邮政服务‘三农’,送科技下乡”千场培训活动,为明年业务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邮政服务“三农”连锁配送网点总数已达24万多处,覆盖了全国86%的县、市和超过三分之一的行政村。邮储银行积极做好农村金融服务,提供种类丰富的小额贷款系列产品,已覆盖全国所有的地、市和2000多个县、市及主要的乡镇。已累计发放贷款近千亿元、200多万笔,解决了全国120多万户农民和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需求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和谐企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加快邮政改革与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企业,让广大员工享受改革成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一是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王顺友荣获“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称号,尼玛拉木、艾克拜尔?伊明荣获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王安兰、何健忠荣获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09年邮政系统有6个单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7个集体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共有67个基层单位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集团公司隆重召开了全国邮政系统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表彰大会,160人被授予“全国邮政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01个单位被授予“全国邮政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进一步激发了广大邮政干部员工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二是党风廉政建设推向深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方面的工作。加大了对地市局纪委书记的培训。从建设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和监督资源整合出发,建立了人力资源、纪检监察、审计、党群、工会、新闻宣传等部门的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以群众参与、民主评议为重点内容,安排部署和组织开展领导人员述职述廉和作风建设民主评议活动。
三是干部员工培训规模空前。为增强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今年仅由集团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就达17.1万人,创历史新高。其中,共举办了3期省公司领导培训班、4期地市局主要领导培训班和两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共培训干部528人次,是近年来集中培训人数最多的一年。充分发挥邮政教育培训网的作用,远程网共有实名注册学员32.7万人,占全国邮政从业员工总数的34%。访问量累计达262万人次,单日最高访问量达2.9万人次,在全国所有远程教育培训网中名列前茅。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全年参加鉴定的一线员工达12万余人;举办第二届全国邮政通信特有职业技能竞赛,3.5万内部处理岗位上的员工参加初赛,使竞赛与提高工时利用率、优化邮件处理流程有机结合。
四是和谐劳动关系不断强化。各级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加强了依法用工管理和用工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企业合同用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和社会保险参保率达到了100%,劳务派遣率接近100%,劳务工参保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加强用工结构调整工作,继续把一批优秀支局长、支行长、营销人员等基层骨干转为合同工,有力地调动了劳务用工的积极性。薪酬改革后,员工收益有所提高。
总体上看,虽然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但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邮政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发展情况好于预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集团公司和各省(区、市)邮政公司、邮储银行、速递物流公司科学应对、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网发挥优势、三大板块协调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结果;是我们不断推进改革拓展发展空间的结果;是全国邮政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改革的进程中,集团公司总部各综合部门和各省公司,做了大量的工作,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向全国邮政员工,向领导我们的交通运输部,向尊敬的李盛霖部长,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邮政事业发展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向为邮政发展做出贡献的老同志、老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令人欣喜,经验弥足珍贵。总结2009年的工作,我们深深地感受到:
第一,必须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邮政能够保持快速发展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自觉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邮政改革发展大局,坚决地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扎实地贯彻到具体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真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做到科学决策,才能做到办实事、求实效,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为中国邮政能够适应更激烈竞争获得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近几年,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了政企分开、邮储管理体制、薪酬制度、速递物流专业化经营等一系列改革,不断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解放和发展了邮政生产力。实践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精神推进改革,自觉地加快改革步伐,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我们才能促进邮政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才能争取到国家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使邮政各个专业能够按照自身规律发展,开拓出新的业务范围和市场空间。
第三,必须始终不渝地加快发展。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越是在面临较大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加快发展。今年中国邮政能够克服困难、化解风险,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关键就是这几年始终狠抓发展不放松,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注重从复杂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持续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四,必须高度重视全网的协调统一。今年工作取得的成绩表明,集团公司党组的领导是坚强有力的,制定的各项方针和重大决策是符合实际的,各地的工作措施是卓有成效的,广大邮政干部职工是奋发有为的。经验告诉我们,各地区、各部门,都必须从长远利益和全网利益出发,只有坚持全网一盘棋,上下一股劲,思想高度统一,行动高度一致,才能形成强大的改革发展合力。只有用坚强的执行力作保障,中国邮政才能够迅速组织和调动全网力量,经受考验,办成大事,推动全网协调健康发展。
这些经验和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和发扬。二、2010年全国邮政主要工作安排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邮政改革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做好全年工作,对中国邮政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0年全国邮政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大力推进邮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业务结构调整,全面提升邮政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强三大板块资源整合,强化科学管理,改善服务质量,增强综合能力,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推动邮政事业迈上新台阶。
2010年全国邮政经营目标是:邮政集团总收入同比增长争取10%以上。其中,邮政公司收入增长7%左右;速递物流公司收入增长15%左右;邮储银行收入增长20%左右。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财务状况进一步改善,服务满意度稳步提高。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要着力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认清当前改革发展形势
目前邮政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挑战和机遇并存,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相互交织,长期积累的矛盾和近期出现的困难同时显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看到邮政发展面临的严峻客观形势,又要看到邮政发展具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既要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又要增强自信心和必胜信念,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一方面,邮政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中央高度重视邮政改革与发展,国务院领导对邮政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为邮政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山东现场会”的召开和国办(2009)42号文件的出台,为支持邮政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集团公司和各省公司积极争取各地方党政领导支持,为邮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各主管部门,都积极支持中国邮政深化改革,尽快做大做强,中国邮政迎来了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扩大内需,支持物流配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推进城镇化,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这都为邮政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从企业内部看,这些年我们自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在全行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党组年初制定的降本增效、减员增效战略,部署的流程优化工作,和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邮政工作座谈会,使全国邮政进一步统一了认识,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央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步伐。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和估计到我们所面临的不利因素和严峻挑战。从外部环境看,新《邮政法》实施后,保护邮政信件专营的条例还未出台,对邮政信件专营提出了新的挑战,邮政速递物流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资金供求关系变化和利率水平的波动,使稳定邮储资金自主运用收益水平难度加大,零售信贷业务潜在风险加大。从内部环境看,邮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在当前复杂的改革发展环境下,将会更加集中地凸显出来,必将影响邮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必须尽快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产品体系还不尽合理,营销能力、成本意识和效益观念亟待加强,收入结构需要进一步改善。二是过多依赖成本拉动业务发展的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全行业成本支出增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这两年,我们的成本支出还是比较高的,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三是企业核心能力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营投基础能力和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速递物流能力建设还不能满足市场竞争需要。四是邮政业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差异较大。三大板块联动发展的机制还不够健全,资源需进一步整合。随着改革的深入,有些同志担忧普遍服务任务重,邮政企业摊子大,负担重,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五是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尽快提高。各地区、各专业开拓的新业务所需的核心领军人才还比较缺乏。企业文化建设尚待进一步加强。这些不利因素和问题,全网与局部相互交织,外部与内部相互影响,全行业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我们要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的发展机遇和不利因素,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加快发展推动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不动摇,进一步坚定发展的信心和改革的决心,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好三大板块业务,加快邮政改革发展步伐。我们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集团公司党组对邮政内外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邮政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上来。要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和业务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深化各项邮政改革,更加注重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更加注重增强协调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网的凝聚力,切实提高全网的执行力,确保全网步调统一、政令畅通,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扎实苦干抓落实,真正把中国邮政做大做强。
一要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和业务结构调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这对中国邮政有着非常深远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中国邮政必须坚决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力争能够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兼顾好当前和长远,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调动全网上下各方面推动发展的积极性,形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合力,真正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保持邮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合起来。要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竞争的激励体系,按照突出效益的原则,改进工效挂钩办法,增强企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大力发展高效业务,降低业务成本,加快引导全行业在注重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效益和质量。要进一步推进流程优化,坚持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用新技术提高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要用锲而不舍的探索,踏踏实实的行动,打好邮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促进邮政能始终保持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要更加注重深化各项邮政改革。经过这两年的努力,目前我们在邮政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010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我们深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改革是我们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业务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必须更加强调用改革促进发展。目前,邮储银行的改革仍需深化,基层支行的经营和管理办法还需要尽快完善。速递物流改革步伐要进一步加快,进行独立核算,实现持续快速的发展,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们还要加快生产作业组织的调整和流程优化工作,深入开展“双定”工作和精简机构的工作。因此,我们深化各项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需要继续加大力度,积极深入推进各项改革。
三要更加注重增强市场开拓能力。邮政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必须不断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我们要认真研究市场经济规律,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要注重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查找我们的差距,改进我们的不足。要进一步加强营销体系建设,提高营销策划能力,完善营销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专业营销的能力,加大对大客户的开发和维护力度,拓展邮政业务发展空间。
四要更加注重增强协调发展能力。全网优势是邮政的根本利益所在。专业化经营后,三大板块唇齿相依,在网络资源、客户资源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集团公司是邮储银行和速递物流股份公司的出资人,邮储银行和速递物流公司发展得越好,对邮政企业的回报会越大。今年银行的发展已说明了这点,下一步速递物流专业的改革,也会证明这点。邮储银行和速递物流公司的立身之本也在邮政,离开了邮政大网,发展就会失去依托和特色。邮政企业、邮储银行和速递物流公司及全行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身作则,牢牢树立“共举邮政大旗、共享全网资源、共创美好未来”的“大邮政”理念和全局意识,共同打造一个品牌。这就要进一步完善三大板块协调发展机制,加强沟通与协作,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集团公司要进一步研究三大板块的管控体制,健全制度建设。各省邮政公司一把手是邮储和邮政速递物流改革的第一责任人,要肩负起责任,把握好大局,发挥好领导作用,做到亲自关心、亲自过问、亲自把关。
(二)积极推动邮务类业务发展
近年来,集团公司党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高度重视邮务类业务发展。邮务板块的同志们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保持了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精神状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取得了较好成绩。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增强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银行、速递物流改革后,特别是在分业经营的情况下,邮务类业务的基础性地位更加突出,加快发展邮务类业务更加紧迫。做好邮务类业务发展工作是在邮政改革和发展关键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邮政企业要更加重视、更加关注邮务类板块的发展。
一要突出抓好函件业务。函件业务是邮政最基础、最基本的业务,是典型的规模效益型业务,只有做大规模,才会产生显著的效益。目前,我国的函件市场潜力还相当大,发展空间还十分广阔,与发达国家邮政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们要认真总结推广这些年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好经验,尽快做大函件业务规模。集团公司要加大总部营销策划能力,拓宽邮政与社会合作的领域和范围。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数据库商函团队的建设,尽快选调业务素质好的人员,充实数据库分析和营销策划队伍。要突出抓好名址库的建设与维护,丰富名址属性,提高数据库的准确率和使用率。要以数据库商函团队建设为抓手,尽快融入广告市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与社会广告业和数据库公司的合作,努力营造有利于数据库商函发展的社会氛围。贺卡这几年的快速发展难能可贵。要发挥邮政的特色,推进贺卡业务的持续发展。更加关注成本管理,加大成本控制力度,降低贺卡营销和制作费用,争取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要突出抓好账单业务。特别是重点城市要通过提升投递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抓好投递支撑能力建设,抓好银企对账单的发展。要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完善必要的账单制作能力,丰富账单品种,迅速做大账单业务规模。要与重点国家(地区)邮政合作开发数据库商函,跨境交寄信函、印刷品和网购小包业务。
二要加速发展信息和代理业务,积极推进邮政电子商务的运营。邮政发展信息和代理业务,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较高的边际效益。各级邮政企业一定要充分利用邮政网络优势,抓住邮政与有关部门开展战略合作的契机,不断扩大代理业务的领域和范围,进一步加快发展,并重视解决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短信业务开办三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三年中建设资金和直接运营费用不到8000万元,今年收入有望突破9亿元,三年创收累计已达16亿元,表现出非常好的成长性和经济效益,要进一步做大规模。航空机票业务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可以凝聚高端客户。要充分发挥营业网点、营销体系、11185客户服务中心的作用,发挥邮政机票代理销售的渠道优势,积极推进与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各航空公司的合作,迅速做大市场,尽快使中国邮政成为国内覆盖面最广、接入渠道最全、服务很好、国内很有影响力的航空机票代理机构,打响“邮政票务”的品牌。代缴费业务方面,要加快社会代办渠道建设和推广,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力争把代缴费业务纳入地方政府便民服务渠道,争取用较低成本实现代办点的进一步布局,打造“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平台。为汽车用户提供服务的“自邮一族”业务,也是一个可以凝聚高端客户的业务。要进一步拓宽营销思路,抓住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通过为“有车族”提供方便快捷、内容丰富的“一站式”服务,迅速形成规模。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对于发展现代邮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加快中国邮政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使主要的邮政业务均可实现网上办理。要充分利用11185功能,为邮政提供更全面的营销、查询等方面的服务。要认真做好电子商务配送服务。同时积极参与电子商务运营,探索和积累电子商务运营的模式和经验,争取更大的社会影响和更好的经济效益。
要认真做好上海世博会的邮政服务和门票销售工作。
三要加快发展报刊业务。要高度重视党报党刊发行工作,这是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必须认真抓好。要实现党报和畅销报刊、行业报刊、地方报刊的协调发展,巩固邮政发行的主渠道地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积极应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借势前行。要坚持“重点区域、重点报刊、重点客户”的策略,更积极主动地做大做强一批高品位、有市场、效益好的报刊,尽快形成规模效益。要认真研究零售报刊的发展战略和思路,通过报刊订阅和零售业务的协同发展,巩固和提升中国邮政在出版物发行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力。
四要稳步发展集邮业务。发行邮票是国家赋予中国邮政的一项特殊职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宝贵的独特资源,促进集邮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要继续坚持“总量调控,适度从紧”的邮票发行政策,继续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市场开发原则,做好全年邮票发行和经营工作。二是要积极推进集邮专卖店建设,不断提高集邮品牌形象,增强网点销售能力。三是要增强集邮总公司和各省公司的邮品开发能力,制作出更好的具有文化内涵、艺术魅力和收藏价值的集邮品。四是要进一步加强集邮专业的成本控制,强化库存管理。五是要认真组织好重大题材的专项营销活动。争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每年都能有一批重点题材,有一批高品质的邮品,来保持集邮业务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要积极发展包裹业务。要抓住我们与国家旅游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契机,积极拓展旅游市场,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包裹寄递服务。要按照中央服务“三农”的要求,充分发挥邮政网络优势,继续开发农村市场,提供农副产品包裹寄递服务。要大力发展特色包裹,继续运作好“爱心包裹”项目。要提升包裹服务质量,抓紧包裹信息查询系统建设应用,落实查验赔偿制度,努力提高包裹业务品质。
根据邮政改革的总体要求,将逐步对部分业务的管理关系进行必要调整,主要涉及到分销配送等业务。这是邮政运行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业务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解决现行管理体制下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有利于进一步理顺产品体系。各有关方面,都要从邮政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地做好相关工作。
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地方经济,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尽快找到各地邮政自己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特色,在努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加快发展,壮大自己。
(三)做大做强速递物流业务
2010年,要基本完成速递物流的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独立运营的能力,保持业务快速增长的态势,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和长远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一要继续深化邮政速递物流改革。邮政速递物流专业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平稳实现分帐核算,尽快理顺各项生产和管理关系,顺利实现公司化独立运营。集团公司已经就相应的预算和核算、人力资源管理、网络管理、能力建设等做出了安排,各省邮政公司要尽快组织落实,为股份公司的组建做好充分准备。要顺利实现股份制改造并不容易,一方面要靠速递物流专业自己抓好发展和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要靠全网的共同支持,要增强改革的信心。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必然还会出现各种具体问题,全网上下都要从有利于提高速递物流专业经营能力的角度出发,及时尽快予以解决。
邮政速递物流专业要抓住改革的机会,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激烈竞争、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要全面整合资源,逐步建立定位清晰的产品和服务体系。要在充分利用好邮政大网资源的基础上,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竞争需要、运行高效、质量稳定的专业速递物流网络。要加快速递物流专业的队伍建设,以适应建立现代化股份公司的需要。要抓紧建立各项必要的企业管理制度,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下基础。要以信息化技术全面支撑,推进邮政速递物流专业化运营的系统建设。
目前,正在申报速递物流改制重组方案,我们的各项准备工作也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各省邮政公司要按照集团公司的部署,按照(2008)548号文件要求,尽快落实好省市县一体化专业经营改革的各项工作。同时,要抓紧办理土地确权办证、资产登记等相关手续,抓紧省、市(地)两级速递物流公司注册、登记相关手续的准备工作。
二要努力实现速递物流业务持续较快发展。进一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突出抓好重点地区、重点业务发展,大力拓展新型业务和新的服务领域,力争实现速递物流业务的持续较快发展。
一是要进一步巩固国际渠道优势,努力拓展国际速递业务和国际包裹业务。要通过不断提高业务运作质量和扩大合作范围等措施,全力做好卡哈拉业务,稳定国际业务主体市场。要加强与重点邮政及周边邮政间的合作,通过推进重点项目,推进新产品、新服务的开发力度等措施,拓展邮政渠道服务功能,促进与各国邮政协同发展。要加大非邮渠道的拓展,加强对商业客户(大客户)的开发和维护,做大非邮业务规模。要进一步加强与海关的沟通和配合,积极争取海关支持。要重视国际包裹业务开发工作,与国际速递共同形成国际物品类业务产品体系,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多的选择。
二是要立足重点区域、重点市场和重点业务,狠抓国内速递业务发展。国内速递业务是邮政速递业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地区的协调机制,加快在竞争激烈地区的发展速度。要加快标准型业务发展,增强竞争能力。要加快同城网络平台建设,改进同城业务运作模式,拓展同城业务市场。
三是要扎实抓好经济类快递业务。要通过对速递物流产品的优化组合和市场细分,建立以经济快递和中邮快货为主,面向散件和批货市场的速递物流经济类产品。要积极拓展增值服务项目,全面整合速递物流资源,进一步强化运行质量监控,为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良好、便捷、具有差异化优势的经济型服务,努力实现速递物流经济类产品整体规模的迅速扩大。
四是要发挥“三流合一”优势,努力做大邮政速递电子商务业务。抓住占有市场份额70%以上的20个重点城市,加快推广“网商创业园”等先进经验,积极叠加新服务,形成邮政特有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和邮政速递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尽快做大业务规模,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代收货款业务要进一步加快回款速度,实施好“开箱验货”等服务举措,确保我们的竞争优势。
五是要进一步推动合同物流业务持续发展。要围绕高科技、快速消费品、汽车、烟草、服装、医药、冷链物流等目前邮政已具有一定基础的七大行业,积极推进全国和省内重点项目开发工程实施。要以重点城市为主体,再抓紧开发一批跨国企业和国内行业领先的客户,巩固邮政物流在高端客户物流服务的领先地位,进一步扩大中国邮政在合同物流领域的市场份额。各省要加大省内业务开发力度,实现省内重点规模项目的新突破。要抓好项目延伸服务,逐步发展高端供应链物流服务,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要积极开发合同物流国内项目的境外延伸服务,进一步做响中国邮政合同物流的品牌。要加强邮政物流客户服务团队和项目管理团队建设,提升邮政物流服务品质与竞争能力。要突出效益的观念,高度重视合同物流的经济效益,加强效益核算,建立项目全成本核算机制,尽快提升盈利能力。
六是要进一步提高速递物流服务质量与水平。要建立和完善专业管控体系,强化全环节动态监控,完善质量考核管理机制,全面提升速递物流服务质量与水平。要继续深入开展“运行质量年”活动,巩固100个重点城市的国内速递时限承诺服务,并适时扩大承诺服务的范围或产品。要通过机制的转换,进一步提高揽投响应速度,提高投递服务质量,加快建立运行质量稳定、服务安全可靠的专业化运行服务体系。
七是要进一步促进分销配送业务持续健康发展。要坚决贯彻落实山东现场会精神,积极争取各地政府的支持,为邮政开展分销业务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省特别是农业大省和重点农业地区,要大力推进农村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的市场拓展,积极扩大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要加快精品网点和农村社会加盟网点渠道建设,提高行政村网点覆盖率。要积极推广普及信息系统运用,提升分销业务运营质量和效益。要加快建设“网络布局合理、双向流通高效、商品种类丰富、综合服务便利”的农资分销连锁化经营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邮政服务“三农”的品牌。
三要重视做好代理速递物流业务。速递物流专业化经营后,代理速递物流业务仍然是邮政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要继续发挥网点和窗口等渠道优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网点、窗口发展速递物流业务思路不变、力度不减、增速不降。同时,要做好未纳入专业经营范围地区速递物流业务的市场开发和服务工作。发挥邮政在这些地区的优势,巩固邮政速递物流的主导地位。专业公司和各级邮政企业要密切协作、积极沟通、主动配合。现业局要抓好这些地区速递物流的运营管理和终端投递服务,确保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专业公司要重点做好业务指导和业务宣传,全力支持现业局发展速递物流业务。2010年是速递物流改革的关键一年,发挥全网的优势非常重要。我们要做到窗口代理速递能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窗口快包能保持今年的业务量水平。做好这两点,对下一步速递物流进一步深化改革,尽快做大做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积极发展邮政金融业务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和金融形势下,邮政金融业务要统筹处理好加快发展与审慎经营的关系,尽快做大业务规模,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实现积极稳步发展。
一要进一步加快邮储银行转型。邮政储蓄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在经营理念、增长方式、管理体系等方面,遵循银行业的要求和特点,才能办好邮政金融。邮储银行要加强战略研究,以业务发展规划为切入点,以IT规划为支撑,通过对业务结构、收入结构和客户结构进行调整,加快推进邮储银行战略转型。要加快发展银行新业务,进一步拓展经营领域。要加强各项制度建设,为邮储银行长远发展奠定牢固基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打造一支符合邮储银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员工队伍。要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强化总行对全行的管理和协调,提高全行管理水平。
二要继续加快银行业务发展。要继续做好个人本外币储蓄、结算、理财、保险等基础金融业务的发展,巩固传统业务的地位。要坚持零售信贷战略不动摇,进一步做大小额信贷业务规模,提高服务“三农”的渗透力。要加快个人商务贷款、二手房贷款等城市零售信贷业务发展,提高城市市场的竞争力。要大力推动服务中小企业工作,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贷款试点,尽快扩大邮储银行客户覆盖范围。要大力推进公司业务发展,继续做好财政类、社保类、烟草等重点行业客户的结算业务。要充分发挥邮政网络优势,加强与邮政物流企业的合作,积极探索供应链融资模式。要加强行业研究和项目营销,扩大项目贷款和企业贷款,逐步向公司客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要加强资金运用管理,优化资产配置,稳步提升资金自主运用水平。
三要积极推动代理金融业务发展。邮政体制改革后,代理金融业务网点仍然是邮储银行金融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代理金融业务收入仍然是邮政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做好代理金融业务对邮银双方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共举邮政大旗,共同抓住机遇,大力推进代理金融业务发展。邮储银行要充分发挥金融管理的职能作用,加强对邮政金融业务和资金管理的统一指导。邮政代理业务部门要抓好代理金融业务的发展、管理和协调等方面的工作。要抓住当前低利率周期,加快储蓄业务发展,加快扩大储蓄存款规模。要加快个人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进一步做好存款结构调整。要加快本外币理财类业务、基金、国债和代理保险的发展,提高服务客户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大基层网点装修建设,提高网点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水平。要加强基层金融网点人员培训,尽快提升邮政代理金融管理水平。
四要扎实推进“新农保”金融服务工作。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要充分发挥好邮政的品牌优势和网络优势,充分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既是我们服务“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公司业务发展、带动个人业务发展、巩固农村市场的重要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邮储银行要争取成为“新农保”资金发放的主要代理银行。
五要切实推动基层支行办理新业务。要从战略高度认清基层支行服务于邮政金融大局的重要地位,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市场意识和效益意识,珍惜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邮银双方要共同做好向监管部门的汇报工作,积极争取理解和支持,增加办理小额信贷业务的网点,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重要作用。要共同努力,帮助基层邮政企业和银行克服困难,积极解决信贷场地的提供、符合条件基层支行行长的配备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信贷人员的培训力度。对总行已批复的网点,要尽快开展市场调研和业务宣传,尽快开始发放贷款,在实践中锻炼队伍。
六要继续抓好邮银协调工作。在全网统一的管理体制下,要高度重视邮银协调工作。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不断完善的工作。特别要在地市、县级两个层面,更深入地宣传“相互依托、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做大做强”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协调机制,促进邮政金融业务的协调发展。邮银双方要加强工作交流,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银行要主动帮助邮政企业算好帐,抓紧做好对邮政企业有关核算人员的培训,加强对邮政企业客管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加快开发金融数据下载系统,使各级邮政企业,能够及时清楚地掌握金融业务发展和收益的全面情况,促进邮银双方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邮政储蓄体制改革短短三年,银行全面开办小额信贷业务也仅一年多的时间,邮银真正开始分账核算也才一年,邮政储蓄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开始显现。今年全国邮政代理金融业务的发展成为近几年来最好的时期。邮储银行自营业务也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并将这三年形成的利润上交给集团公司,不仅有力地支持了速递物流的改革,也为邮政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邮储银行下一步还要继续加快发展,要为集团公司多做贡献。邮储银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更要注意加强增收节支工作,厉行勤俭节约。在有一定成本空间的情况下,更要注意严格控制成本费用。
这几年,邮储银行自主运用资金的收益分配是清晰的。从2003年邮储资金自主运用以来,全部自主运用工作均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各项金融会计、财务制度,严格控制风险,每年都接受监管部门及专业审计部门的检查。但由于我们网络太大,银行代收付业务种类繁多、情况复杂,在基层的某些环节和一些代收付业务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双方结算不合适的地方,这些问题都需要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共同协商解决。对于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各级企业要通过协调机制及时向银行提出,银行要负责地尽快研究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尚未协商一致或研究确定的问题,双方各级领导都不要随意去讲。都要时刻注意,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影响团结的事,共同爱护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共同珍惜改革发展的成果。
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要以高度的责任心,重视基层员工的思想动态。要积极宣传邮政改革取得的成就,教育大家算大帐,使基层的广大员工认识到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改革才能有发展。要通过加快发展,来解决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只有上下一致真正支持改革,才会取得更大成绩,才能实现邮政全行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七要加强风险管理,确保邮政金融资金安全。邮银都要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要从加强内部控制入手,加快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邮储银行要努力健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巩固“合规管理年”活动成果,确保全行安全稳健运营。要继续加大案件治理工作力度,以全面深化贯彻落实“三个规定”为切入点,认真履行好代理协议,协调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切实把资金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和每个责任人。当前,正是邮政金融业务发展的旺季,要加强现金库存和运钞的管理工作。加强邮政金融各项业务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维,确保业务高峰时期系统安全稳定。
八要全力推动邮政保险业务发展。要以“夯实基础、拓展市场、强化管控、树立品牌”为核心,全力推动邮政保险业务发展,实现全面布局、局部突破、特色突出。要依托中国邮政遍布全国的组织体系,加快推进中邮人寿保险各省分公司的组建工作,目前,批筹工作已获保监会同意的三个省要抓紧成立,其他省要在集团公司和中邮人寿保险公司的整体部署下抓紧筹建,争取成熟一家、开办一家。争取尽快全面开展业务,做出规模,做出特色。要加快邮政保险人才队伍建设,煅造一支懂经营、善管理、肯奉献、精干高效的中邮人寿经营管理队伍。各级邮政企业和邮储银行都要支持好我们自己的中邮人寿的发展,共同把它办好,共同积极探索邮政自办保险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五)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分业经营后,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业务结构调整,以三大板块协调发展为原则,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促进业务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财务工作在邮政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全网互利共赢,同时要进一步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
一要积极运用各项财务政策,引导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要尽快建立以效益为重点的企业评价体系。通过引入或加大各种效益类和运行质量类指标的权重,更加科学地评价各级企业的综合经营成果。二是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集中成本,加大对能力建设等的投入,支持营投核心能力建设。三是要适度提高用于营销方面的费用预算安排力度,在省内成本配置上,鼓励以有效收入作为资源配置的依据,促进有效收入的提高。四是要强化对业务发展效益和运行质量的日常监控。对效益评价体系中的主要指标要按月监控,定期通报。
二要强化成本管理,确保全年预算不留缺口。一是要强化对成本的合理管控和结构调整。成本费用安排要突出“总量控制,量入为出,结构优化,有保有压”。对业务相关的直接成本,包括代办费、印制费、集邮品制作成本等,要通过加强集中管理等方式强化管控。对管理成本,要从严控制,厉行节约,切实降低管理费用。还要加强对外投资企业和附属三产企业效益情况的监控,防止国有资产及其收益流失。要不断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提高产品收益水平。二是要强化省内成本费用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和运用,增强省内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为向编制零基预算过渡奠定基础。要完善预算执行控制的信息化手段,硬化预算执行约束,增强预算执行分析和动态调整能力,提高预算执行控制效果。三是要加快对普遍服务成本的测定和研究。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要高度重视并支持这项工作的开展。四是要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单位降本增效的实践经验,指导各地把降本增效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同时要进一步做好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
三要适应经营管理需要,积极深化损益核算工作。一是要加快制定网点损益核算办法。使网点核算能更直接地指导基层单位更加有效地发展业务,引导一线人员争创效益。二是要重点推进重点城市函件专业核算结果的应用,将结算后收支差额作为衡量专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为专业部门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支撑。三是要组织分销物流专业损益核算。将分销业务的资金占用、库存减值、欠费损失等纳入核算内容,及时反映业务经营情况,保障业务的健康发展。
四要强化基础工作,推进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一是要继续推进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制定《邮政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二是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引导基层单位关注资产占用成本。三是要加大资产盘活力度,向存量资产要效益。我们要按照中央有关精神,加快清理非主业和低效资产,力争抓住时机再处置一些,最大限度实现盘活收益,让存量资产的效益得到真正有效发挥。要把酒店资产盘活工作,作为调整和优化资产结构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四是要加快建设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强化企业资金管理和往来账款管理。帮助各省公司及时监控资金流量流向,防范企业资金风险,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促进企业经营现金流增加。
(六)优化配置人力资源
随着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随着三大板块的分业经营,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性。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围绕增强邮政核心竞争力,实现降本增效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员工队伍建设,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保障。
一要建立以效益为导向的人工成本配置机制。一是要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管控。推进邮政企业工资总额和劳务性支出与效益增长挂钩办法的实施。加大与有效收入,与劳动生产率和单位收入的成本消耗水平下降率的挂钩力度,使人工成本的增长与企业效益增长有科学合理的匹配。二是要严格控制企业增员。坚持“总量控制、突出效益、调整结构、动态配置”的原则,按照有效收入和劳产率增长情况,动态核定增员计划。用工增量主要用于重点区域的银企对帐单投递能力,重点城市速递投揽队伍建设,信贷业务发展的需要。其他的人员需求,主要通过企业自然减员、加大盘活力度解决。
二要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一是要把加大盘活力度,作为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战略措施。由依靠人员投入拉动发展,向依靠内部挖潜促发展转变,主要通过优化作业组织与流程、进行工时精细化管理来实现。集团公司要全面开展“双定标准”的推广工作,各级领导要站在战略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对盘活的人力资源,要及时调整和补充到邮政高效业务的发展和核心能力建设上来,支撑邮政持续健康发展。二是要继续做好用工结构调整,作为激励措施,坚持优先把一线优秀的支局长、支行长、营销能手等优秀基层骨干,由劳务工转为合同工。三是要推进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加快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二期建设,支撑人力资源和人工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三要不断完善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加强薪酬分配管理。逐步完善岗位管理体系,推进员工绩效和履岗考核,建立和完善员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合理调控分配差距,加快推进企业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由省公司集中统一发放,使员工能与企业共享发展成果。根据企业能力,重点解决劳务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低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企业年金制度。
四要高度重视依法规范用工。继续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在企业积极探索经营方式和用工方式多元化的同时,要重点处理好非全日制用工规范管理。要依法规范与代办、外包、农资分销连锁店、报刊亭和社区邮政服务点等的经济合同,规范有关的业务合作协议,严格审批程序,加强专项检查,防止出现新的事实劳动关系。
五要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和员工队伍建设。一是要推进各类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要继续推进任期制、聘任制和竞聘上岗,努力建立常态化的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二是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尽快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班子绩效指标的考核体系,适度加大对效益和质量的考核权重,形成符合邮政战略导向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三是要按照建立学习型企业要求,注重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企业和谐的能力。重视企业经营发展专业人才、特别是专业领域领军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引进工作。加强各级经营管理队伍、营销队伍、科技队伍和员工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劳动模范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六要继续抓好大规模员工培训。要进一步加大全网培训的力度,重点抓好支局长、支行长等基层骨干培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提升员工素质。重视全网培训资源的整合,发挥各级培训机构的职能,加快邮政网络大学的建设,做好一线员工职业素质的培训。
(七)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
强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的基本要求。越是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越是面临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越是要强化各项管理,努力向管理要效益。
一要强化业务管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要认真落实《邮政法》,做好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要根据新《邮政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流程优化工程,及时调整和优化作业组织和管理办法,抓好业务制度的修订完善和贯彻落实。要进一步加强邮件时限管理,编制各类邮件全程时限标准,确保邮件时限达标。要强化服务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加强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充分发挥各级视检和社会监督员的作用。要注意解决服务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要努力推广服务示范窗口和优秀个人的先进做法,全面提升窗口服务水平。要加强邮政网点的管理,最近集团公司已下发通知,各地要抓紧抓好落实。要加强重点城市投递服务质量管理,确保邮件、报刊妥投率达到100%,客户满意度达到90分以上。要加强规范经营,认真落实“八条禁令”,坚决杜绝“两低一跨”等违规经营行为。
二要强化网运管理,全面提高网运质量。要进一步强化全网统一协调和速递物流邮件干线运输管理,确保大网、专网协同运转。要强化邮件内部处理环节精细管理,进一步降低邮件处理成本。要高度重视网运质量,加强对各类邮件的运递质量、时限管理和运行情况的监控和考核。要进一步强化网运信息系统应用,进一步提高网运管理的科技水平。要探索创新干线运输方式,进一步提高网运综合服务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
三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企业生产有序进行。切实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和检查工作,保障职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企业“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狠抓安全生产基本规章制度的落实和宣传教育工作,完善防范设施,密切注意安全薄弱环节,重点做好防火、防盗、防事故。重点加强对营业收寄、邮件运输、生产作业等环节的安全管理,保证职工人身安全和生产作业安全。严防不法分子利用邮政渠道从事非法活动。要加强资金安全,尤其是储蓄资金、营业款和金库、运钞车的安全管理。各地要全面贯彻资金管理的“三个规定”,邮银双方坚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要切实加强对基层网点的监督检查工作,特别要加强对基层网点的管理,防止低水平、简单手法的案件重复发生,严防大案、要案发生。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强化网络安全的运行维护。要继续开展金融计算机系统安全运行竞赛活动。要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严防重大人身事故的发生。
四要加强基础管理,提升企业发展能力。要加强审计监督。要关注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大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重点环节、重点业务、重点工程项目的内控审计力度,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和年度绩效考核审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要加强资费管理工作。研究完善国内包裹、特快专递和印刷品等业务的资费体系,简化计费方式,理顺比价关系。随着邮政体制改革的进展,要及时调整资费管理方式,赋予专业公司必要的资费管理权限,满足经营发展需要。认真组织好集团公司“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对各省规划编制工作的培训与指导,开展重点专题的研究工作。要加强在改革过程中的计划建设管理,完善各项投资管理制度。配合邮政专业化经营改革和业务发展需要,积极推进邮政企业形象建设和营业局所标准化工作。
五要优化企业组织架构。邮政分业经营改革到位后,邮政企业的管理范围和方式都发生很大变化,管理机构多、领导职数多、管理人员编制多的问题更加突出。要按照“三个严格控制”和“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贯彻落实好集团公司关于省级以下机构、编制配置意见,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精简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严格控制领导职数。邮储银行和速递物流公司也要注意在改革过程中,一开始就做好机构和管理人员的严格管控工作。
六要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完善国际网络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一是要继续推动与美国、日本、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邮政间的业务合作,重点推进数据库商函、电子商务、速递和物流业务领域的合作。二是要进一步推动与周边邮政的业务合作,特别是与俄罗斯和东盟开展边境业务合作。三是要进一步落实“走出去”战略,加强非邮合作,继续开发新的国际市场。四是要继续推动两岸邮政业务往来,扩大两岸邮政业务。五是要加强优化国际网络,逐步实行国际邮件运输招标管理,确保邮件运输时限和质量,支撑国际业务发展。六是要加快推进海关电子预报关(EDI)系统开发和建设工作。
(八)加强综合能力建设
加强能力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能力建设,为业务发展尤其是竞争性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南京中邮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工程、北京综合邮件处理中心工程,以及信息中心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推进速递处理中心和物流仓储中心项目建设。继续抓好西部农村邮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灾后重建项目建设。继续加强外部政策争取工作,为邮政建设争取更好的政策空间。
二要加强网运能力建设。一是要加强干线普通网能力建设。抓好网路规划研究,推进网路结构优化与业务流程优化工作,加大分拣设备改造力度和运输车辆的投资力度。加强干线运输网的监控和指挥调度,提高干线网的处理和运输能力。二是要强化速递物流网路建设。本着依托大网基础、满足竞争需要、协调共赢发展的原则,加快速递物流专网的建设与优化,加快速递业务流程改造。扩大“全夜航”覆盖范围,努力提高飞机利用率和装载率。进一步优化重点区域的网路组织,增开二频次邮路和邻省直达邮路。要加强社会运输资源整合能力,完善物流集散网络。
三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继续抓好全网信息化项目各大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完成电子商务、报刊发行经营管理分析系统、国际邮件电子报关系统等基础网络平台的开发建设工作。加快速递物流类应用系统建设,完成速递系统二期工程、一体化项目的上线运行和11183全国呼叫中心建设工作。抓紧经营管理类应用系统建设,进一步做好对信息化数据的分析挖掘,加强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等过程的分析与研究,不断提高科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完成储蓄系统物理大集中工程和储蓄系统统版改造工程的全国推广上线工作,加快邮政金融类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进一步做好运行维护和信息化队伍的建设。
四要继续做好流程优化工作。做好“流程优化”工作,是转变邮政经济发展方式、建立成本消减机制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邮政企业科学管理、开展“双定”、精细化工时管理和机构编制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重要基础。各级邮政企业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流程优化”工程尽快推广到邮政生产的各个环节。今年是“流程优化”工程的启动之年,2010年将是“流程优化”工程的攻坚之年,任务更重,难度更大,各省参与的程度也更深,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实现邮政编码和封面书写规范率达到90%,邮编名址匹配率达到90%以上,实现给据邮件进口自动化分拣,全面实施邮件进、出口分拣前置,全网完成封发清单无纸化改革。要完成试点省的省干线汽车邮路集装化运邮改革,还要做好速递物流业务的流程优化工作。各省一定要上下配合、联动运作,把“流程优化”工程具体要求抓紧落实好。
五要加强营销体系建设。要加大总部经济的开发力度,强化总部的项目管理,建立重点项目开发维护保障体系。要通过客户管理系统加强对营销的管理和对大客户的维护。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营销内训师作用,全面提升营销队伍素质。
(九)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扎实推进和谐邮政企业的建设工作。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邮政改革发展。
一要抓好各级邮政企业党建工作。要高度重视邮政企业党建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牢牢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个方向,坚持不懈地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全面推进邮政企业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更好地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邮政企业的贯彻落实,更好地为邮政改革发展服务。
二要抓好反腐倡廉工作。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第十七届四次、五次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意见》,扎实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活动,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工作。督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效能监察,进一步做好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为邮政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要抓好邮政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继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加强创建工作的规划和制度建设,积极推动各级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力争使邮政企业涌现出更多的精神文明单位和个人。要继续深化邮政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促进研究成果的运用。要抓紧推进中国邮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尽快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邮政企业文化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中国邮政的品牌形象。
四要进一步发挥工会等组织在建设和谐企业中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党政工团、企业管理协会及联席会议等的作用,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一是要认真开展形势任务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以促进“职工与企业相融共进、共同发展”为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关心员工的思想状况,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切实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和队伍的稳定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员工生产生活工作。要关心员工生产生活,着力解决广大员工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现实问题,扎实开展为基层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活动。继续深化农村支局(所)职工小家建设工作。要组织开展好元旦、春节“两节”和长期性的“送温暖”工作,做好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工作。三是要认真做好全国劳动模范的培养选树工作。四是要开展职工素质建设工程评选表彰活动,即表扬优秀组织单位、学习型标兵班组、知识性职工、示范型“职工书屋”。五是要进一步推进省级公司职代会制度,发挥职代会在员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协调劳动关系,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
五要高度重视稳定工作。各级邮政企业都要更加自觉地落实中央“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要求,加强对影响企业稳定因素的分析和把握,进一步完善维护企业稳定的体制机制,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做好维护企业稳定工作。一是要健全职工权益保障机制,特别是对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事情,要充分听取员工意见,使企业长远发展需要和员工现实利益结合起来。二是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信访预防机制,力争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三是要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坚决克服在业务发展上,搞简单的层层加码和简单的任务摊派的作法,要把它提高到转变增长方式的高度去认识、去解决,努力形成企业与员工共谋发展、共创和谐的良好局面。
六要加强邮政新闻宣传工作。要高度重视企业宣传工作,加强邮政舆论监控,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坚持正面宣传的原则,继续做好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的宣传,展示邮政职工的敬业精神和时代风貌。要做好对外宣传的管理工作,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邮政新闻宣传、形象宣传、业务宣传形成合力,协同发展。
特别强调的是,现在正是岁末年初,两节将至。我们一定要切实抓好旺季生产和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坚决制止重大资金安全案件发生,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要做好关心群众的工作,深入基层,对受灾地区、艰苦地区给予更多的关心。各级领导干部要多到基层去,多到困难多的地方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同志们,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值得我们欣喜;未来一年的发展道路,还需继续开拓。2010年的改革发展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同心同德,顽强拼搏,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保持中国邮政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为推动邮政事业迈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马军胜局长在国家邮政局2009年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发布时间:2009-1-12    
  这次国家邮政局2009年工作会议,是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邮政业发展改革面临新形势情况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去年的邮政业工作,部署今年的主要任务,进一步统一认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开创邮政业工作新局面。 一、2008年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年来,国家邮政局系统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困难、负重进取,积极推进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法制建设,完善市场监管,较好地履行政府管理职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 邮政改革进一步深化,行业保持较快发展   按照国务院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国家邮政局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促发展,“一分开、两改革、四完善”的邮政改革任务取得新进展,行业发展又上新水平。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通过深化邮政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企业独立自主经营、政府依法监管的新体制。去年3月,按照国务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较为顺畅的工作机制。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国家正在调整国家邮政局“三定”规定,进一步强化了对行业发展的规划、政策和标准职能,职能定位以及职责划分进一步明确。   邮政企业改革稳步推进。按照邮政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邮政企业稳步推进主业改革。基本完成了邮政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探索邮政速递物流发展的新思路,推进专业化经营与核算,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邮政速递物流发展新机制。   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的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保障政策逐步落实,国家财政安排落实了对普遍服务、特殊服务的亏损补贴,国家发改委对西部地区农村邮政网点改造安排了专项资金。各地加大了对邮政普遍服务的扶持力度。邮政安全保障机制的深化完善取得了明显进展,在奥运安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经受了实战考验。关于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正在着手进行。   行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全国邮政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407亿元,同比增长15.9%;实现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营收入)960亿元,同比增长14 %。普遍服务业务稳中有升。函件、集邮、报刊、汇兑等业务量收与去年相比,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9月以来,虽然经济下滑对国际快递影响较大,但随着法规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重点企业纷纷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能力建设,电子商务配送和代收货款等新兴业务对行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快递服务整体上增长较快的态势还没有改变。去年,全国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07亿元,同比增长18.8%,高于同期GDP增幅一倍,占邮政业总收入的比重已达43.2%。   (二) 发展环境明显优化,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和作用进一步发挥   法制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邮政普遍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和《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相继发布施行,邮政管理有法难依、无规可循的局面得以改变。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历经九年的《邮政法》修订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去年10月6日,《邮政法》(修订草案)业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进行了初审。随着“一法两规”的起草制订、发布,加快了邮政法规体系的构建,为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政府行政管理的基础工作进一步强化。健全和完善了统计工作体系,强化了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监控和分析。正式实施了邮政业统计报表制度,将规模以上企业全部纳入统计范围。定期发布邮政业发展情况信息,编写《2007年中国邮政业经济运行报告》。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强化规范,成立了全国邮政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制发布了《邮政业标准体系》和《邮政业标准化2008—2010年发展规划》,组织完成了《邮件书写规范》等三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和政策对发展的引领作用,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了《邮政业“十一五”规划》的宣贯,加强邮政业中长期发展研究,编制了《2008-2010年邮政业发展滚动规划》,开展了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快递服务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邮政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配合《邮政法》修订的同时,扎实有效地推进地方邮政法制建设,积极争取落实相关政策。广东省出台了《邮政业管理办法》地方规章。有15个省市出台了支持邮政业发展的意见。湖北、广东、重庆等省(市)给予普遍服务专项补助资金。河北将邮政业列为鼓励扶持发展的重点行业,建立推动行业科学发展的五大协调机制。云南省政府印发了6个综合性及配套文件,在5个方面对邮政业进行扶持。浙江将邮政普遍服务纳入省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北京在奥运邮政管理和服务网点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市4000个村邮站建设全面启动。天津、新疆解决了快递车辆市区道路通行等问题。辽宁将邮政业发展纳入《全省服务业五年倍增及十年发展规划》。湖南和青海省政府发布了加快快递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国家局的统一部署下,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基本完成了快递企业优惠税率的落实工作,减轻了企业发展负担。   实现对台直接通邮目标。在多年工作基础上,国家邮政局按照中央的部署,抓住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机遇,适时与台湾邮政部门就推动两岸全面直接通邮进行了多次实质性商谈,为签署《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协议签署10天后,即组织海峡两岸邮政部门就协议议定事项进行了具体商谈,双方以确保在40天内实现直接通邮为目标,相互体谅,相互理解,达成共识,签署了会议纪要。随后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2月15日,两岸全面直接通邮仪式顺利举行。两岸“三通”变为现实,两岸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在第24届万国邮联大会上,我国成功当选为行政理事会和邮政经营理事会理事国,黄国忠连任国际局副总局长。中国还首次当选为行政理事会发展与合作委员会主席。在邮联大会关于知识产权提案、函件终端费提案审议中,积极维护国家利益。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美邮政改革和快递服务研讨会,积极参与WTO谈判以及与欧盟、智利、秘鲁、俄罗斯等的多边和双边谈判或交流活动,邮政部门与国际发展环境的互动与认知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的政策水平不断提高。   (三)切实履行监管职能,行业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政府监管能力逐步增强。加强能力建设,重点强化了省会城市执法队伍和12个重点城市监管派驻机构的建设。与工商、海关、公安、国家安全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和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开发了监管信息系统,逐步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和提升监管能力。二是行业自律效果逐步显现。各地快递协会积极宣贯《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和《快递服务》标准,推进快递企业达标工作,组织制订《行业自律公约》,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有效干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注重完善企业内控机制,强化了售后服务、客服热线以及投诉受理处理。快递企业认真学习贯彻服务标准,自觉对标整改,规范服务。三是社会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全国新聘社会监督员998名,总人数达到1799人,地市覆盖率达98.5%,县覆盖率达41%。全年开展社会监督17558次,反映问题7838个,提出建议2179条。通过编写《社会监督信息》,及时通报情况,交流经验,有效促进社会监督员作用的发挥。开通了“12305”邮政业消费者申诉电话和申诉网站,全年共受理申诉11970件,其中有效申诉2811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100万元,切实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邮政和快递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   普遍服务保障与监督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着力解决邮政终端服务能力薄弱问题。与农业部联合开展了农村通邮情况调研,专门印发了发展农村邮政服务的指导意见。会同建设部推动修订城市住宅信报箱设计规范,将《信报箱民用住宅工程建设规范》纳入国家建设标准、将信报箱建设纳入楼房竣工验收内容。有13个省(区、市)邮政管理局与当地建设厅联合发文,共同推进信报箱建设。二是强化普遍服务监督工作。全年先后组织开展了邮件时限、邮政基本业务资费、机要专用封装用品使用情况、用户自带邮票缴纳资费规定的执行情况、奥运邮政服务、纪特邮票销售、党报党刊发行等专项监督检查,对潜在的服务质量问题提前向邮政企业进行预警,有效防范了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的出现。2008年全国省会城市邮政营业窗口服务总体评价良好率为78.4%,全国邮政普遍服务用户满意度为78.52分。三是邮票发行管理服务大局。针对2008年突发重大事件多的情况,及时调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增加发行反映抗震救灾、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等一批纪念邮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了应有作用。   快递市场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建立并实施了快递企业登记备案制度。组织邮政委托企业年度登记工作,加强对邮政委托经营的管理。开展了快递企业备案管理, 5659家快递企业办理了备案手续,为建立快递市场准入制度和实施快递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奠定了基础。二是建立并完善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初步建立快递服务评价体系,向社会公布2007年度快递服务调查报告,组织中介机构开展2008年度测评工作,与工商总局联合下发了《国内快递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规范企业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三是建立快递服务安全机制。以奥运安全为契机,完善寄递渠道安全监控机制。要求并指导企业建立严格的收寄验视制度和应急保障制度,细化安全监控流程,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监控系统,将国家局对禁寄物品和寄递安全管理的要求落到实处。四是加大查处力度,维护经营秩序。坚持维护邮政信件寄递专营权,通过与工商部门联合发布《规范信件寄递市场秩序的公告》等方式探索维护信件专营模式,广东等省邮政管理局规范信件寄递市场秩序工作初见成效。加强集邮市场、用品用具市场管理工作,建立了基础数据库和工作台帐,查处了多起虚假宣传和制作、销售假邮品案件。全年共开展市场检查、督促指导、协调服务11528次,纠正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991起,下达行政处罚决定71份、整改通知1065份,集中力量查处并通报了一些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事件,维护了市场经营秩序。   (四)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圆满完成重大任务   一年来,我们接连经历了一些难以预料、历史罕见的重大考验和挑战。国家邮政局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克服重重困难,夺取了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特大自然灾害的重大胜利,最大程度降低了对邮政业的影响,圆满完成了奥运会、残奥会邮政服务和安全保障任务。   团结一心,抗击冰雪。面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加强组织协调,疏运邮件和快件,确保党报党刊和重要邮件基本按时投递,确保支局网点按时兑付灾区群众汇款,维护了正常的生产秩序。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家邮政局和四川、陕西、甘肃等相关省邮政管理局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预案,成立专门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指导做好员工救援安置和生产自救。发行了《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附捐邮票。邮政企业开设了“步班邮局”、“帐篷邮局”和“集装箱邮局”,开辟了寄递爱心包裹、帮助群众寻亲和免费汇兑社会捐款三条“绿色通道”,共免费收寄爱心包裹5.5万件,免费汇款35万笔,金额2.2亿元。中国邮政货运航空公司临危受命,出动了50个架次飞机,运输紧急救灾物资270吨,有力支持了抗震救灾工作,并被中央授予“抗震救灾荣誉集体”称号。快递企业也积极献爱心,力尽所能帮助慈善机构运输救灾物资1800多吨。全行业捐款捐物1.82亿元支援灾区。同时积极配合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组织编制了邮政设施恢复重建规划,并纳入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目前正在组织实施。
  全力以赴,保障奥运。按照中央要求,国家邮政局和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力协调,保障奥运会、残奥会的邮政服务和寄递安全。在奥运邮件安全保障方面,与相关部门联合,完善了寄递物品安全监管制度,建立了奥运安全监管体系,构筑了邮件快件安全监控网络。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与企业逐一签订安全责任书,全部涉奥邮件实现了专人分拣、专人过戳、专人复核、专人封袋、专人专车投递,做到万无一失,为“平安奥运”做出了重大贡献。奥运邮件安全保障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北京市委、市政府专门发来了感谢信。在奥运邮政服务保障方面,邮政企业在北京和5个协办城市设置了近300个奥运邮政服务网点,努力确保全部邮件实现及时、准确、安全投递;成功举办了首届奥林匹克博览会;加强了奥运邮政服务监督,避免出现服务热点问题,圆满完成了奥运邮政服务任务。北京奥运村支局被中央授予奥运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国际奥委会赞誉奥运邮政服务是“金牌服务”,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道出了“谢谢中国邮政”的心声。
  经过抗击自然灾害和服务奥运的磨砺与考验,国家邮政局进一步完善了邮政业应急响应机制,提高了应对复杂局面、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为今后更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和做好长远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支撑保障   国家邮政局和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方法,转变作风,各项支撑工作得到加强。   人力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邮政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基础工作,全力推进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发布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填补了邮政行业国家职业标准的空白。重组了国家邮政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推进部分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试点。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快递专业人才教育,为大规模培养专业化、技能型邮政、快递服务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做好政务公开,信息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做好政务公开,高质量地编发邮政政务信息138期。完成了国家局政府网站一期建设,开通31个省(区、市)邮政管理局二级子网站,全年发布各类信息4172条,实现了上情下达、信息公开、政令畅通。   国家邮政局信息化工程一期建设目标已全部实现。“3+1”应用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功能日趋完善,邮政业消费者申诉处理系统、邮政与快递资费查询系统、普遍服务电子台账和邮政用品用具监管信息系统陆续上线运行。   党建工作、反腐倡廉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紧密结合邮政管理工作大局,加强全系统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根据中央文明办的要求,推选5个邮政企业为全国文明单位、9个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积极推进快递企业青年文明号申报工作,上海、辽宁、广东、湖北共有11个快递企业获得省级“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在全行业组织开展了向“红衣信使”尼玛拉木同志学习活动。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思路   根据新形势新要求,邮政管理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邮政业发展。紧紧围绕“提升服务、提高效能,促进邮政行业科学发展”这条主线,坚持做好邮政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用邮需求,构建邮政行业基本政策框架和法规体系,强化邮政普遍服务保障和监管体系,完善邮政行业市场监管体系,突出以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的支撑体系,加快传统邮政向现代邮政业转型,促进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着力推进邮政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改善邮政业发展条件。建立和完善邮政业发展专项规划与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协调机制,重点加强邮政局所、村邮站、城市信报箱(群)等三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支持邮政企业提升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   着力提升邮政普遍服务水平,促进基本邮政服务均等化。邮政普遍服务监管要以促进城乡基本邮政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展农村邮政服务”为契机,以加快邮件传递速度和保障网点覆盖面为重点,健全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企业自律的三位一体的普遍服务监管体系,使普遍服务水平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让人民群众共享邮政改革发展的成果。   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快递服务有序发展。邮政管理部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快递市场体系,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快递领域中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同时,针对快递市场出现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扣件、压件等严重损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严格制止低价倾销、价格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坚决维护市场秩序。   着力推动邮政主业改革,提高邮政速递物流企业竞争实力。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要积极支持邮政主业深化改革,坚持分业经营分账核算的原则,加大重点业务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通过改革,做大做强邮政速递物流,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的影响力、带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各级邮政管理部门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统筹谋划邮政业科学发展问题,加强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创新性。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监管与服务、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等重大关系,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切实提高驾驭邮政管理工作全局的能力。   三、2009年工作安排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大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奋发图强,应对挑战。立足丰富服务内涵,开拓服务领域,延续业务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加快改革创新、促进结构调整,做大做强行业骨干企业;加强监督管理、规范经营秩序,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强化政府服务、提高工作效能,努力开创行业发展新局面。   (一)积极化解金融危机影响,努力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发展   邮政业要深化改革,抓住机遇,抗击风险,努力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加强能力建设,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保持全行业平稳较快发展,重点保障和促进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及规模以上快递企业较快增长,力争实现全行业业务总量1590亿元,同比增长13%;业务收入1065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快递收入 480亿元,同比增长18%。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继续推动深化邮政主业改革。坚持用深化改革的思路来推进发展。支持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的改革方案,进一步深化主业改革,做大做强邮政速递物流。鼓励企业改造传统业务、调整业务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增加服务种类。大力发展农村邮政服务,综合利用邮政网络资源,提高邮政服务“三农”的能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握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良好契机,抓紧规划,加快建设邮政速递物流处理中心、快件分拨中心和快递服务网络,加强普遍服务特别是中西部和农村邮政设施的建设,把建设规划融入国家公共服务建设体系中。重点落实中央预算资金项目的建设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积极推动业务创新。为新业务发展创造环境,铺平道路,重点协调解决新业务发展中遇到的政策问题。积极引导企业大力发展商函、供应链服务、电子商务配送、一体化物流、分销配送、邮政金融及代理代办业务。为企业搭建与阿里巴巴等网络贸易市场合作的平台。不断发挥新业务对行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提高新业务对行业发展的贡献率。   促进行业集约发展。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及政府规划和政策的引领作用,重点推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快递服务的优化和整合。鼓励企业间开展合作,提高各类资源的使用效能,实现共赢。引导企业退出非特长领域,将资源和能力集中在核心业务、核心流程上,提高竞争力。引导和鼓励快递企业改革经营体制,改变传统管理模式。   加强政府服务和经济运行监控。加强对行业经济运行态势、特别是加强对快递市场量收变化和供需走势的研究,定期发布分析报告,加强行业预警。加强利用综合交通运输资源的研究,积极出台产业扶持政策。着力研究解决快递企业进城难、融资难、配舱难、用地难等“瓶颈”问题。引导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有效规避金融风险,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普遍服务特殊服务的保障和监督,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精神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发展农村邮政服务的要求,着力加强普遍服务特殊服务的保障和监督,促进普遍服务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相应发展和提升。   强化普遍服务保障和监督。一是重点推进“村邮户箱”工程建设。增强邮政普遍服务的终端服务能力,努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通邮难的问题。二是加紧制定邮政普遍服务基础网络建设的专项规划,将其纳入当地城乡建设的总体规划并协调落实。三是建立以邮件时限为重点的普遍服务质量监督体系。按照《邮政普遍服务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的要求,开展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的时限监测等监督检查工作。四是建立以用户满意度为核心的邮政普遍服务社会评价体系。完善社会监督员网络和工作机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五是加强资费管理。配合国家发改委和物价管理部门清理邮政资费及相关价格、收费项目,规范邮政资费管理。六是编制年度邮政普遍服务监督报告。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并适度公布。   做好邮票发行、党报党刊发行监管工作。重点做好建国60周年等重大题材邮票的销售检查,深入了解广大用户对邮票销售服务的意见和需求,做好邮票督查结果反馈企业和对社会公布的工作。抓紧落实2010年纪念邮票的选题和纪特邮票发行计划审定工作。继续加强党报党刊发行的监督检查,协助做好2010年征订工作。   (三)强化市场监管,促进和谐发展,维护产业安全   建立快递市场准入制度。制订《快递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建立快递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实行快递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实现市场经营者合法入市、依法经营、有序退出。制定快递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对快递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加强对加盟快递企业的管理工作,规范企业加盟协议,规范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规范市场秩序,确保消费者权益。一是进一步完善快递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以“公众满意度、时限准时率、用户申诉率”为核心指标,由中介机构对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进行测评。充分发挥快递服务社会监督员作用和12305申诉中心的维权作用。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邮政执法检查工作。重点检查积压、扣件、延误、损毁、收寄不规范、侵犯邮政专营权等问题,加大对伪造邮品和伪劣邮政用品的查处力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以全国邮政用品用具监管信息系统上线为契机,加强对邮政用品用具的质量监管。继续做好每月市场检查情况通报工作。三是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支持快递协会开展“全国十佳快递企业”评选活动,组织企业开展《快递服务》标准达标工作,通过评选和达标活动,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行业安全监管。一是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能。根据新《邮政法》,制定和完善邮政业安全监管有关规定。在快递企业采取“集中式”、“进驻式”和“抽查式”等方式,落实安全监管工作,做好进驻监督的试点工作,逐步推广。二是建立应急保障机制,提高邮政业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实施《国家邮政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邮政业应急体系建设,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应急机制,加强行业应急预案演练,完善应急处置流程,提高从业人员防险避险意识和防范能力。配合有关部门做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前期安全保障工作。三是加强寄递渠道安全监管。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制度,配合有关部门抓好邮路禁毒、反恐、危险品管理等工作,切实维护邮政通信和信息安全。四是抓好邮政业的安全生产。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管理和安全责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省际互查工作。五是创新监管方式。组织研发国家邮政业安全监管信息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弥补监管力量的不足,提高监管效能。   (四)进一步完善邮政业法规体系,加强政策环境建设   完成邮政业基本法规体系建设。一是全力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好《邮政法》最后阶段的审议工作。妥善协调和处理审议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对焦点问题反馈意见的研究,争取尽快出台。二是做好新法配套法规、规章的制订与修订工作。加快修订《邮政法实施细则》。加快制定配套法规规章。加快原有地方邮政立法的修订工作以及新配套法规规章的制定工作。三是积极筹备新《邮政法》宣贯工作。届时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新法,组织全行业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以新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促进行业管理和改革发展跨上新台阶。四是做好普遍服务和快递两个规章的落实工作。加快出台配套规定,完善普遍服务监督法规制度建设。   加强标准体系及配套制度建设。加快制定发布《邮政普遍服务标准》,并做好宣贯工作。努力将快递服务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继续加强政策和环境建设。一是认真履行制定发展规划职能,发挥对行业的指导协调作用。要开展邮政业“十二五”规划预研工作。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并积极推动实施。协调配合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实施。推动将快递服务纳入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建立完善邮政业发展的政策协调机制。二是完善统计制度,提高统计信息服务质量。完善统计报表制度,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全面反映邮政业发展情况。开展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用科学的统计指标引领企业发展。三是做好国际邮政交流和台港澳工作。进一步拓宽与国际邮政组织以及国外邮政部门、有关快递组织的工作渠道,建立全方位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机制。继续做好与港澳邮政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两岸邮政的共同发展。   (五)以贯彻实施新“三定”规定为契机,强化基础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   全面深入贯彻实施新“三定”规定,转变政府职能。一是按照新“三定”规定要求,明确内部机构职责,强化对行业的指导、协调和调控职能,加强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二是加强省以下邮政管理机构建设。继续扩大在重点城市设置派出机构的范围,加强派出机构建设,更好发挥作用。三是加强支撑体系建设。着力加强发展研究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消费者申诉中心建设。四是做好省(区、市)局“三定”规定制定工作。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一是继续加强依法行政建设。加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工作,对执法工作有重点地进行检查。建立内部约束机制,保证执法的公平、公正、公开。二是切实做好政务公开工作。落实《国家邮政局政务公开工作办法》及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政务公开内容及形式,透明行政审批流程。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市场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提供法律咨询、资费查询等便民服务。三是积极建立行业人才教育培养机制。深化邮政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战略研究,组织开展邮政行业人才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快递服务人才培养,开展快递服务专业教育。推进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鉴定试点工作,开展快递业务员初级工职业技能鉴定。组建高级专业技术评审委员会,开展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四是着力推进行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化学习“红衣信使”尼玛拉木同志和东四邮局活动。认真做好邮政业消费者申述受理工作。推动企业诚信经营,提高服务水平。继续组织企业参加国家、行业和地方的评优选先活动。   大力加强系统队伍建设。围绕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和骨干队伍这条主线,以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机制。一是强化领导干部管理监督机制。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作为考察、选拔干部、配备班子的标准和依据,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不断优化班子结构。二是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在职教育、委托培训、选派培训、业务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完善公务员管理机制。根据新“三定”规定,全面落实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继续做好全系统离退休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   关心和重视协会建设和发展。全力支持中华集邮联合会办好中国2009年世界集邮展览,发挥集邮社团作用,积极利用邮展平台宣传集邮文化,拓展对外交流,提升我国集邮整体水平。成立中国快递协会,落实《快递行业协会管理制度》,指导各地协会做好服务企业和自身建设工作。                  改革开放30年邮电通信业在不断拓展中快速发展
                       2008年11月20日09:37  来源:中国政府网
 邮电通信业在不断拓展中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三  改革开放以来,邮电通信业保持了快速发展,邮政从传统步入现代,业务量持续增长,电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方式的网络体系,渗透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加快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有效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邮政业务快速发展,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使邮政业的社会需求和邮政业务迅猛增长,邮政网络规模、技术层次、业务发展和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邮政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推荐阅读工信部:推动3G产业化 尽快启动大项目 中国增购美国短期债券燃油税开征在即 12月1日可能性大 央行否认将购买更多黄金外汇储备 迪士尼确定落户上海 概念股一览 券商熊市揽客 代客还房贷交水费 [改革]银监会 美国银行入股建行 银行系基金破冰 工行A+H同步上市  邮政网络建设成绩显著。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邮政网络规模小、网点少、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大都依靠人工完成,工作效率普遍较低。经过30年的投资建设,邮政网络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沟通城乡、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现代邮政网络,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邮政网络之一。到2007年底,邮政营业网点达到7.1万处,比1978年增加了2.1万处;其中邮政全功能服务的营业网点3.9万处;邮路总条数达到2.1万条,邮路总长度达到353.3万公里;其中航空邮路达到185.5万公里,铁路邮路达到21.2万公里,汽车邮路达到130.3万公里。  邮政收寄、投递能力大幅提高。改革开放以前,邮政的运力主要靠铁路客运加挂邮政车厢和汽车货运邮件,各类邮政汽车只有6722辆,火车邮箱372辆,收寄、投递力量严重不足,时限不能保证,积压逾限十分突出。经过30年的发展,到2007年底,我国拥有各类邮政汽车78391辆,火车邮箱387辆,邮船3艘,邮运飞机13架,实现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手段的综合利用。  邮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邮政作业处理逐步由手工向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转化。到2007年底,全国邮政拥有悬挂输送机142套,信函、包裹、印刷品分拣机206套,报刊分发流水线80套,计算机总数20.8万台,网络服务器1.6万台,网络交换机1.6万台;建成覆盖全国236个中心城市、连接3.6万个电子化支局网点,能够承载语音、图像和数据业务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其设备性能、覆盖范围和网络功能,均达到世界邮政先进水平。  (二)传统邮政业务稳步快速增长  邮政业务量迅猛增加。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传统邮政积极推进业务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推动了邮政事业的稳步发展。2007年,全国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213.7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90.3倍;实现邮政业务收入967.1亿元,比1978年增长188.6倍。  函件业务积极创新。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积极发展传统函件业务的基础上,邮政企业强力推出商函、账单、邮政贺卡3项重点函件产品,2007年全国完成函件业务量69.5亿件,比1978年增长1.5倍;2007年完成包裹业务9103.3万件、汇票2.3亿笔和订销报刊累计数160.4亿份,分别比1978年增长23.0%、93.0%和9.9%。  集邮业务迅速发展。作为古老而又崭新的业务,集邮业务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里持续快速发展,既满足了邮政业的发展需要,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内容,2007年完成集邮业务11.4亿枚,比1988年增长了6倍。  国际邮政业务如雨后春笋。改革开放前,我国邮政业务主要在国内,与国际往来业务微乎其微,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和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邮政国际业务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2007年,全国完成国际及港澳台函件业务量4633.1万件;完成国际及港澳台包裹业务量163.7万件,比1982年增长5倍;完成国际及港澳台汇票业务48.2万笔。  (三)邮政新业务快速崛起  改革开放前,邮政业务种类比较单一。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邮政业根据自身网络优势,在巩固、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不断开拓新业务,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  快递业务蓬勃发展。作为一项适应市场经济高速度、快节奏的新业务,快递业务一经推出就得到非常快速的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中国邮政从1980年开办邮政特快专递(EMS)业务以来,已经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联系,在国内所有城市都开办了特快专递业务;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邮政业放开了快递业市场,民营和外资的快递企业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目前,国有、外资和民营快递企业多元共存、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2007年完成快递业务量由1988年的153.0万件增长到12.0亿件,年均增长42.0%;其中完成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从1988年的51.8万件增长到2007年的9720.1万件,年均增长31.7%;完成快递业务收入342.6亿元,占邮政业务收入的35.4%。  邮政储蓄获得长足发展。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邮政部门恢复办理邮政储蓄业务,经过20年来的发展已成为邮政的支柱业务,2007年末,邮政储蓄期末余额由1986年末的5.7亿元增加到17217.0亿元,年均增长46.5%;邮政储蓄业务收入以年均39.7%的速度快速增长,2007年底占邮政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41.4%。  邮政物流业务成为后起之秀。21世纪初,邮政企业依托邮政网络开办了环节物流、一体化物流等“精益物流”业务,邮政物流业务和特快专递一起,成为邮政业务构成中三大板块之一。  (四)邮政服务方式趋向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邮政业认真履行邮政普遍服务职责,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服务内容丰富多样。  邮政网点明显增加。到2007年底,全国设有邮政局所的乡(镇)比重由1978年的68.1%上升到85.5%;全国平均每一营业网点服务面积为135.9平方公里,服务人口为1.9万人;邮政信筒信箱达到19.5万个,比1979年增加3.9万个;邮政信报箱群和邮局用户信箱分别达到46.6万处和33.4万个。  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窗口服务、上门服务、电话服务、网上服务、手机短信服务等多种服务平台。此外,近几年来,邮政企业组织开展服务中小企业活动,向中小企业推介数据库商函、代收货款、包裹、速递、物流、商务汇款和小额贷款等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产品流通难、营销难等问题,努力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需要。  农村邮政服务条件明显改善。到2007年底,农村邮政服务网点占到全国网点数的70%,已通邮的行政村比重达到98.4%;农村平均每周投递达到4.9次。  二、通信能力飞跃发展,电信业务丰富多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信业通信能力建设取得飞跃发展,综合通信能力迅速提高,电信业务快速发展,并向各领域迅速拓展,电话普及程度快速提高,电信业已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体系,电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一)快速突破电信网瓶颈,通信能力迅速提高  从1978到2007年的30年间,我国综合通信能力迅速增强,网络规模容量、技术层次、服务水平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建成包括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公用电信网。2007年我国电话网络规模在世界排名,从1985年的第17位跃升至第1位。  电信投入不断增加。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电信网络规模小、技术层次低、通信质量差,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的客观需求相比,电信通信能力存在着巨大差距。1978年,9亿人口的中国只有电话交换机406万门,其中自动交换机116万门,尚不及仅400万人口的香港地区;电话普及率比当时非洲国家的水平还低。面对新形势对电信的旺盛需求,电信部门逐年加大投资规模,30年来,我国电信业年投资额从1978年的2.6亿元猛增到2007年的2370.1亿元,增长900多倍,年均增长26.5%。  固定电话通信能力明显提高。到2007年底,我国固定长途业务电路达到321437个2M;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由1978年的0.2万路端增加到1709.2万路端,比1978年增长8545倍,年均增长36.6%;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51034.6万门,比1978年增长125倍,年均增长18.1%。  移动通信能力飞速发展。在1988年到1997年的十年间,我国经历了移动通信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移动交换机容量从不到3万户猛增到2585.7万户,10年间增长861倍。从1998年到2007年10年间,移动通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移动交换机容量新增82910.4万户,10年间增长32倍;到2007年底,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8.5亿户,19年年均增长71.6%;移动长途业务电路达到1458271个2M。  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进行大规模的光缆骨干网建设,到2007年底,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577.7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到79.2万公里,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159.6万公里。到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建成并开通了中日、中韩、亚欧等多条国际陆地、海底光缆,为运营商国际业务的传送提供了足够的传送带宽。同时在2001年我国互联网开始大发展,互联网容量相应呈现爆炸式增长,特别是互联网宽带容量发展非常迅猛,2007年底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8539.3万个,4年年均增长47.5%;拥有地面通信卫星地球站点1265个。  (二)固定和移动电话齐头并进,电话用户世界第一  固定电话快速发展。30年来,固定电话逐步由少数人享受的通信便利扩展到千家万户,特别是广大农村电话用户数迅速增加。到2007年底,全国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6563.7万户,比1978年增长了188.9倍;其中城市电话用户达到24859.8万户,农村电话用户达到11704.0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7.8部。  移动电话发展迅猛。1987年,我国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移动通讯阶段。移动通信的出现和发展,彻底地改变了我国的通讯格局和人们的生活,自此以后,移动电话用户扩张迅速,到2007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数由1988年末的0.3万户增加到54730.6万户,年均增长89.2%;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41.6部,超过固定电话13.8个百分点。  电话用户数跃居全球第一位。由于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几乎实现同步快速发展,到2007年底,我国拥有电话用户数(包括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迅速增加,达到91294.3万部,是1988年的192倍。全国电话普及率由1978年每百人0.4部,提高到2007年的每百人69.5部。  (三)电信业务快速发展,新兴业务不断涌现  改革开放以来,电信业务向各领域迅速拓展,普及程度快速提高。电信部门在发展固定电话业务的同时,以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国际通信为重点,大力发展各类电信新业务,积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新业务不断涌现。  电信业务总量持续快速增长。30年来,电信业总体上处于规模扩张阶段,固定、移动和数据用户的迅速拓展,拉动了电信业务量快速增长。2007年全年电信业务总量达到18591.3亿元,比1978年增长1500多倍,年均增长28.8%;年收入规模已从1978年的7.3亿元扩张到2007年的7398.6亿元,年均增长27.0%。  通话总量增势迅猛。随着电话用户的不断增长和电信业务服务资费水平的下降,通话总量呈持续增长态势,特别是移动电话通话量,从2000年至2007年发展非常迅猛。2007年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达到6771.4亿次,固定长途电话通话量达到1040.6亿分钟;移动本地电话通话量达到21488.8亿分钟,在2000―2007年的7年间增长91.3倍,年均增长90.9%;移动长途电话通话量达到1572.5亿分钟,比2000年增长87.8倍,年均增长89.8%;IP电话以其价格低廉的优势,其通话量快速增长,2007年通话时长达到1494.9亿分钟,比2000年增长46.5倍,年均增长73.6%。  增值电信业务逐渐成为电信业新的增长点。近几年来,我国增值电信业务种类不断增加,发展非常迅猛,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2007年,基础电信企业增值业务收入达到1487.2亿元,占电信业务收入的20.1%,成为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的重要力量。2003--2007年间,移动短信业务发展迅速,成为移动数据增值业务的第一大支柱,2007年移动短信业务量达到5945.8亿条,5年年均增长59.1%。中国移动的彩铃、WAP、中国联通(600050,股吧)的“掌中宽带”等增值电信业务也迅速发展,为增值业务快速增长发挥了较大作用。  (四)互联网规模不断壮大,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  互联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大力发展基础电信业务的同时,为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电信部门加快数据通信、信息服务等新业务的发展,开办了电子信箱、电子数据交换、会议电视、电话信息服务和互联网等新业务。1994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1995年中国公众互联网的建成标志着中国互联网进入社会化应用阶段。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到2007年末,网络覆盖到了全国31个省的所有地区和大部分乡镇,网民数从1997年的62万人增加到2.1亿人,居世界第2位;其中宽带网民数达到1.6亿人,手机网民数达到504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由1997年的0.1%上升到16.0%。  互联网基础资源建设快速发展。到2007年底,中国互联网的国际出口带宽由1997年的25.4Mbps增长到368927Mbps,10年增长14524倍;我国IP地址数已从2001年底的0.2亿个增加到1.4亿个,全球排名由第9位上升到第3位;域名总数达到1193.1万个;其中国家CN域名在2007年里,以每天增长2万个的速度迅速崛起,已达到900.2万个,3年里增长20倍,创下了世界域名史上增长奇迹;网站数由2000年的26.5万个增长到150.4万个,年均增长28.1%;网页数达到84.7亿个。网民可以享用的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  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为代表的信息化应用热潮方兴未艾,信息技术、信息网络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互联网已经极大程度地融入相当一部分人群的衣食住行、工作休闲之中。2006年中国各级政府网站平均拥有率达到85.6%;200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992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7.1%。随着电子商务在支付方式、运营模式、物流配送、渠道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相关的法律规章不断健全,发展环境逐年改善,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到电子商务活动中来,到2007年底,我国网民网络购物比例达到22.1%;电信运营商开发建立各类涉农互联网站超过6000个,我国已跨入信息时代。  经过30年来的发展,我国的邮电通讯行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回望历史,邮电通信业从来没有如此深入地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行业和各领域,从来没有如此深刻地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但同时也要看到,邮电通信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与快速提高的服务能力相比,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还比较滞后,规模的扩张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同时带来了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问题,面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各项活动的增多,应急通讯和重要通信保障还不到位,电信行业的垄断和竞争激烈并存,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展望未来,邮电通信业前景光明,随着邮电通信改革的深入、技术水平的提高,邮电通信业的服务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望再上新台阶。                  (来源:统计局网站2008年11月12日) 
                      邮政信息化彰显综合实力 迈向现代化开创美好明天
                    2008年11月12日17:21  来源:人民网-经济频道
  邮政业作为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邮政网络作为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在维护国家通信安全、保障公民通信权利、履行普遍服务任务和方便人民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998年国家对邮电体制进行改革,邮政、电信分开经营;2007年邮政实施政企分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成立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推动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通过调整结构、优化网络、积极拓展业务领域,重点发展速递物流、电子商务等新业务,业务种类从函、包、汇、发四种,发展至三大类百余种,逐步建成了集信息流、资金流和实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邮政企业。  中国邮政不断增强能力建设,截至目前,中国邮政服务网点达到5.9万处,邮政储蓄银行网点3.6万处,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和发展了业务关系,函件和包裹可以递送到世界各地,特快专递和国际汇兑业务通达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8年4月28日,国家邮政局成立,中国邮政开始独立运营。  1999年8月21日至30日,中国’99世界集邮展览在北京举办,来自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589部邮集参展,参观者达35万人次。这是中国首次承办世界邮展。  1999年8月23日至9月15日,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万国邮联成立125周年、中国加入万国邮联85年以来,作为联合国负责国际邮政事务的专门机构首次在中国召开的全权代表大会。出席的国家和地区达183个。中国国家主席、大会组委会名誉主席江泽民为大会题词:“发展现代化邮政,满足社会需要”。  2001年7月13日,中国邮政发行《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纪念》邮票。  2003年,中国突发“非典”。5月20日,中国邮政紧急发行《万众一心 抗击‘非典’》邮票,并将邮票发行的全部收入捐赠给卫生部门(500万元现金和价值500万元的邮票邮品)。  2004年8月13日,中国与希腊联合发行《奥运会从雅典到北京》邮票,这是中国邮政发行的第一套北京2008年奥运会邮票。  2004年10月30日,刘翔出任中国邮政EMS大使,国家邮政局局长刘安东向刘翔授牌。  2005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四川省木里县邮政局马班邮路邮递员王顺友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6年10月,王顺友在万国邮联行政理事会上演讲,成为万国邮联成立131年以来第一位走上万国邮联讲坛的邮递员。2006年11月25日 ,王顺友当选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06年8月,江苏如皋邮政“爱心邮路”十年如一日义务帮扶孤寡老人的事迹,感动了全社会。2007年,被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  2007年1月29日,新组建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举行揭牌典礼。  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这是中国邮政储蓄体制改革迈出的实质性步伐,也是邮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9月18日,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揭晓,四川省木里县邮政局邮递员王顺友当选“敬业奉献”模范;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邮政局小佘太镇邮政所所长兼乡邮员全二平当选“助人为乐”模范;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邮政所乡邮员尼玛拉木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2007年12月6日,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博览会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2008年2月7日(大年初一),邮政系统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来到广西南宁市邮件处理中心,看望和慰问坚守在生产一线的干部员工。他说:“邮政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这场雨雪冰冻灾害面前,邮政职工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克服了种种困难,保持了邮路基本畅通。我们要更好地发展邮政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邮政服务。”  2008年3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邮政局小佘太镇邮政所所长兼乡邮员全二平,作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境外接力火炬手,在希腊马拉松市完成了第36棒的传递。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手选拔活动中,中国邮政共有20多名员工光荣当选。  2008年4月18日,随着国家体育场(“鸟巢”)正式投入使用,国家体育场邮局开始对外营业。这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第一个对外营业的场馆邮局,它的开业标志着中国邮政奥运现场服务的序幕正式拉开。  2008年8月8日,以“传承奥运,激情北京”为主题,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博览会与北京奥运会同时开幕。                      中国邮政百余年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
2008年11月12日17:12  来源:人民网-经济频道
  一、(1896年—1911年)  光绪帝批准开办大清邮政 近代国家邮政机构始诞生  二、(1912年—1948年)  中华邮政彻底实现大一统 传邮万里国脉所系遍华夏  三、 (1949年—1977年)  八字方针实施服务新标准 人民邮电谱写邮政新篇章  四、(1978年—1997年)  改革开放邮政体制趋完善 国家支持邮政建设大发展  五、(1998年—2008年)  邮政信息化彰显综合实力 迈向现代化开创美好明天  
                     1896年-1911年
光绪批准开办大清邮政 近代国家邮政机构始诞生
2008年11月12日17:16  来源:人民网-经济频道
  邮政在中国,可考的历史要上溯到3500多年前。古代邮驿,以其完整严密的体系和不辱使命的作风,曾是人类通信的典范。  1896年3月20日,清朝光绪皇帝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中国近代邮政由此诞生,标志着中国开始与世界各国邮政平等交往,中华民族维护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的历史增添了新的一页。大清邮政诞生之刻,中国已经有了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  中国近代邮政一经诞生,就谋求走向世界。图为1897年8月2日,清政府派驻美大臣伍廷芳列席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五届万国邮联大会,并向大会报告中国邮政发展情况。 1906年11月6日,清政府设邮传部,掌管邮政、船政、路政和电政,迈出了邮政归政府管理的第一步。  1911年5月28日,邮传部接管邮政。邮政正式脱离海关,结束了海关办邮政的历史。                         (1912年-1948年)
中华邮政彻底实现大一统 传邮万里国脉遍华夏
2008年11月12日17:17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大清邮政也随之更名为中华民国邮政,简称中华邮政。从民国政府1913年1月正式宣布“裁驿归邮”开始, 民信局和“客邮”陆续在中国消亡,邮政通信市场为国家邮政所有,中华邮政彻底实现了大一统。  同一时期,中国的土地革命在南方轰轰烈烈展开,特别是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邮政通信组织应运而生。1928年5月,湘赣边区工农民主政府在江西永新县成立了湘赣省邮政总局,并于次年发行了邮票。  1914年3月1日中国加入万国邮政联盟,从此开始融入世界邮政大家庭,参与国际邮政事务。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陆续开办邮政通信机构。1932年5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在江西瑞金成立,整合各根据地邮政成立管理局,建章建制,提高通信质量,赢得了军民信任。  1934年12月31日,中华民国政府限令民信局停业,邮政的信函专营权得到确认,实现了中华邮政的大一统。  1935年7月5日,《中华民国邮政法》颁布。  1937年,为适应民族统一战线的形势,陕甘宁边区与中华邮政联合成立陕甘宁特区邮政管理局,发行了“中华邮政”特区邮票。  1940年5月9日,周恩来为中华邮政总局驻西安第三军邮段总视察林卓午先生题词:“传邮万里,国脉所系”,高度评价了当时邮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促成了国共通邮协议。  1948年12月20日,毛泽东题词“人民邮电”,确定了邮电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性质。照片:民国邮票与苏区邮票的代表性品类,如民国第一套、苏区第一套邮票。 
                       八字方针实施服务新标准 人民邮电谱邮政新篇章
2008年11月12日17:18 
  国运衰微,邮政凋敝;国运昌隆,邮政繁荣。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邮政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  新中国邮政真正成为服务人民大众的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局面。邮政作为长期、广泛服务大众的社会基础设施,尽管体制几经变换,但是中国邮政始终保证了通信网络的运行,维护了人民群众的通信权益。  1949年10月8日,《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邮票发行,这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邮票。  1949年11月1日,邮电部成立,朱学范任部长。12月10日至28日,第一次全国邮政会议召开,确立了新中国邮政的发展框架。  1950年1月1日,邮电部邮政总局成立。2月13日,“邮发合一”体制开始实行,报刊发行成为邮政重要业务之一。  1952年11月19日,邮电部明确提出了“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服务方针。从此,“八字方针”成为新中国邮政服务的基本准则和追求目标,为邮政在社会上赢得了很高的信誉,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1955年1月9日,中国集邮总公司成立,开辟了中国集邮事业的新纪元。  1958年3月22日,邮电部和邮电工会全国委员会发出关于推广北京市东四邮局改善服务经验的联合通知。6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大开方便之门》社论,号召全国服务行业向北京东四邮局学习。  1959年9月25日,北京邮票厂建成投产,这是中国第一个邮票印制企业。  1959年10月15日,《工人日报》以《一封信一颗心》为题报道了北京公安街邮局邮递员罗淑珍的先进事迹。罗淑珍是新中国第一代女邮递员,曾经创下投递邮件、报刊380万件无差错的纪录,三次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是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一封信一颗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邮政人。  1960年3月20日至31日,全国邮电技术表演比赛大会在北京举行,朱德、周恩来、董必武、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大会全体代表。  1965年3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邮电徽志图案公布。  1970年7月1日,铁道、交通、邮政合并组成新的交通部。交通部设邮政总局。  1972年4月13日,万国邮联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新中国邮政重返世界邮政大家庭。  1973年6月1日,邮电部正式恢复,主管全国邮电事业。 
                  我国所有行政建制县全部正式通邮
 2008年10月09日08:4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北京10月8日讯  记者原国锋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获悉:在10月9日世界邮政日来临前夕,西藏自治区墨脱县邮政局正式开业,至此,我国所有行政建制县全部正式通邮,网点达5.9万处,业务通达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10月9日起,邮政制式服装统一更换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这是邮政自政企分开之后首次更换制服。以往投递人员的大檐帽、绿制服,将被运动帽、夹克装所取代,主色调仍采用墨绿色。                  村邮站将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
 目前全国59%行政村建有村邮站
2008年12月29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电 国家邮政局和农业部23日联合下发《关于大力发展农村通邮服务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各地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将农村村邮站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据了解,目前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中,59%建有村邮站。作为农村投递最后一个环节的村邮站,多年来缺乏明确的管理体制和财政保障,存在着设施落后、管理不善、功能弱化,甚至名存实亡的现象,导致许多农民无法正常接收到邮件。  为了有效解决农村邮政服务“最后一公里”通邮难的问题,保障农村地区群众的用邮权益,《意见》提出农村通邮服务的总体目标:争取用3至5年时间,在全国行政村分期分批建立起适应当地农村发展水平,满足农民邮政通信需求,能够及时安全接转邮件报刊的新型村邮站,基本实现邮件接转到户。积极推动新型村邮站向具有邮件接转和物流配送等多种功能的邮政服务中心发展。  据介绍,北京市共有约4000个行政村,目前已经建立、完善村邮站试点达400个,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已将2009年实现村邮站的全部覆盖,纳入明年市政府为市民办的实事之一。  意见同时指出,将村邮站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加强村邮站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落实村邮站工作人员,创新农村邮政服务体制。                 通邮:两岸签署邮政协议 同意直接通邮
 2008年11月11日09:47  来源:中国新闻社
  中新社台北十一月四日电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四日在此间圆山饭店举行第二次领导人会谈及工作性商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并于下午二时许签署包括《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在内四项协议。  《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内容如下:  为扩大两岸邮政业务合作,便利两岸人民联系与交流,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就两岸直接邮政合作事宜,经平等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业务范围  双方同意开办两岸直接平常和挂号函件(包括信函、明信片、邮简、印刷品、新闻纸、杂志、盲人文件)、小包、包裹、快捷邮件(特快专递)、邮政汇兑等业务,并加强其它邮政业务合作。  二、封发局  台湾方面邮件封发局为:台北、高雄、基隆、金门、马祖;大陆方面邮件封发局为:北京、上海、广州、福州、厦门、西安、南京、成都。双方可视需要,增加或调整邮件封发局,并由增加或调整一方通知对方。  三、邮件运输  双方同意通过空运或海运直航方式将邮件总包运送至对方邮件处理中心。  四、规格及限定  双方同意商定邮件尺寸、重量等规格,并尊重对方禁限寄规定。  五、帐务结算  双方同意建立邮政业务帐务处理直接结算关系。  六、文件格式  处理邮件使用的吊(袋)牌、清单、邮袋、查询表格等,依双方认可之格式。  七、邮件查询  挂号函件、小包、包裹及快捷邮件(特快专递)等邮件业务的查询,由双方邮件处理中心相互联系,并应提供便捷的业务联系渠道。  八、查询期限  挂号函件、包裹之查询,应自原寄件人交寄之次日起六个月内提出;快捷邮件(特快专递)自交寄之次日起三个月内提出。  九、补偿责任  双方对于互相寄递的挂号函件、包裹发生遗失及其内容全部或一部分遗失、被窃或毁损等情形,应由责任方负责补偿,并相互结算。  快捷邮件(特快专递)之遗失、内件被窃或毁损等情形,概由原寄一方自行负责补偿,不相互结算。  十、联系主体  (一)本协议议定事项,由财团法人台湾邮政协会与海峡两岸邮政交流协会相互联系。具体邮政业务由双方邮件处理中心联系实施。  (二)本协议其它相关事宜,由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联系。  十一、协议履行及变更  双方应遵守协议。  协议变更,应经双方协商同意,并以书面方式确认。  十二、争议解决  因适用本协议所生争议,双方应尽速协商解决。  十三、未尽事宜  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得以适当方式另行商定。  十四、签署生效  本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四十日内生效。  本协议于十一月四日签署,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 
                        2006年中国邮政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07年07月05日
  2006年,中国邮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以加快发展推动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总体思路,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加快发展步伐,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进程,推动邮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邮政业务  2006年,中国邮政抓住邮政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机遇,以加快业务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强化经营服务,夯实经营管理基础,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保持邮政业务平稳增长。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7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8%;邮政业务总收入完成6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函件业务进一步调整结构,规模持续扩大。业务量完成71.3亿件,收入实现57.8亿元。其中,大宗函件收入实现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占函件收入比重达75.6%。账单业务量比上年增长9.2%,账单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9.7%。邮政贺卡发展迅速,贺卡收入比上年增长29.9%。名址信息系统和名址库建设逐步丰富和完善,为函件业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下半年开通使用的国际名址库为国际商函业务提供了数据库营销的基础,使国际商函成为2006年国际函件业务发展的亮点。全年包裹业务收入实现22.9亿元。  报刊业务市场开发力度不断加强,邮报合作关系更加紧密,报刊提速范围进一步扩大,教材竞标实现了新突破,发行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2006年订销报刊累计达到163.9亿份。2007年度报刊收订流转额比上年增长7.7%。  集邮业务持续健康发展,配合社会热点题材邮票的发行,组织做好集邮品开发和经营工作。开展了生肖贺年礼品系列、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五十周年等主题营销活动,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同时开展了1992~2003年库存集邮品和2006年第一季度剩余零售纪特邮票的销毁工作。完成了集邮业务管理系统一期工程建设,有效地提升了集邮专业信息化水平。全年集邮邮票销售10.5亿枚,集邮品销售2689.9万册,实现集邮业务收入33.8亿元。  代理和信息业务不断创新模式,利用全国短信平台重点发展信息增值类业务、培育电子商务类新业务。全年代理和信息业务收入完成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2006年7月7日与中国网通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1月22日与阿里巴巴签订电子商务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宽了对外合作领域。  速递业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巩固网络优势,增强竞争能力,通过实施专业化经营和重点地区损益核算,激活经营机制,促使速递业务规模迈上新台阶。全年速递业务量完成2.7亿件,比上年增长18%;速递业务收入实现80.6亿元,比上年增长22.4%。  物流业务借助统一高效的物流配送网络,不断强化物流运作体系的建设,继续做大规模,扩大市场份额。全年物流业务收入实现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一体化物流业务在IT电子、化妆品、医药、汽车配件四大行业初步确立了领先地位,树立了中邮物流品牌的行业地位。中邮快货快速发展,全年收入比上年增长翻番。中国邮政积极参与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资分销业务,年底已在全国25个省(区、市)的广大农村建成了24万个农家店,全年分销与邮购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49.5%。  储蓄业务积极应对经营环境新变化,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积极拓展储蓄资金运用渠道,努力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在保持业务持续稳步发展的同时,注重提高效益与质量。邮政储蓄期末余额达到16019.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8%,储蓄余额中活期储蓄余额占33.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全年储蓄收入实现3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储蓄中间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52%,占储蓄收入的比重为11.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邮政储蓄支撑服务“三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13个省开办了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到2006年底,已累计发放贷款2.9万笔,发放贷款总金额达10.3亿元。  二、邮政通信网路与通信能力  2006年,邮政通信网络进一步整合和优化,通过改革特快邮件分拣封发体系,改革邮区中心局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网路运行效率和效益。  邮区中心局体制“三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生产运行管理扁平化、作业流程标准化和生产操作规范化。全网初步建立了统一的邮区中心局扁平化生产管理架构和互联互通的生产作业模式,奠定了邮政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的基矗  实施了全国邮政速递网络优化调整,将全国324个省际分拣封发局压缩为168个,实现速递邮件集中处理。开通和调整国内、国际航线。组开了潍坊—上海—潍坊、沈阳—上海—沈阳、天津—上海—天津3条自主航空邮路。在江苏常州组建了长三角“次晨达”区域快速集散网。租用了北京—西安等6条行包大列。开通了北京—首尔国际航线。恢复上海浦东—大阪航线,加快了内地与日本互寄特快邮件的传递时限,提高了长三角地区乃至中国邮政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7月5日,中国邮政开通了进出西藏火车邮路,揭开了内地与西藏间通邮新的一页,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日益显现。  畅销报刊提速工作继续巩固,部分省会城市之间畅销报刊的传递速度进一步加快。畅销报刊作业的接报、交运、运输、投递流程继续优化,内部处理时限进一步压缩,不断满足省会城市间畅销报刊市场竞争的需要。  全国拥有专用邮政运输飞机11架、邮船3艘、火车邮厢399辆。各类邮政汽车5.4万辆,其中,邮运汽车1.2万辆(8吨及以上1825辆),邮政储蓄业务专用汽车5186辆,速递业务专用汽车9375辆,物流业务专用汽车5501辆,投递专用汽车5794辆。邮路总数2.1万条,其中,航空邮路1040条,铁路邮路163条,汽车邮路1.5万条。邮路总长度(单程)336.9万公里。农村投递路线9.8万条,城市投递段道5万条。  “两子系统”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应用系统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实现总包处理无纸化,逐步取消手工作业模式,建立以条码信息扫描为基本手段的生产操作方式,提高了邮政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邮政速递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全面启动,实现速递邮件及其总包全程实时动态跟踪查询。物流信息系统进一步优化,实现物流信息系统由分散式向集中式负载均衡转变,由独立系统向有效的系统链、系统平台转变,通过优化客户服务界面,提升信息服务能力。  报刊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实现报刊发行业务内部各环节之间、报刊专业与中心局生产作业系统、电子化支局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高邮政报刊发行核心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营业与网运“互联互通”工程全面启动,为实现全网自动化分拣和信息共享创造条件。电子化支局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全国电子化支局联网网点达到3.2万个。  2006年,邮政金融业务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原有的邮政储蓄统一版本业务功能,丰富了业务品种,增强了为城乡居民提供基础性金融服务的能力。完成了银联卡2.0版本改造工作,进一步提高了邮政绿卡的交易成功率,使邮政绿卡的使用范围由境内扩大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邮政金融柜员身份认证系统,进一步提高了防范风险的能力;小额质押贷款顺利上线,拓宽了邮政储蓄资金的使用渠道;完成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建设,提升了邮政储蓄业务管理的能力,为分类营销,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完成外币储蓄系统的整合,更好地支撑了邮政金融外币业务的发展;完成ATM/POS银联前置项目的开发测试和汇兑大集中项目的前期准备。实现了电子稽查系统的上线推广,提高了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2006年年底,持有邮政储蓄绿卡的客户达1.3亿户。  三、邮政通信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006年,中国邮政努力改善服务条件,认真履行邮政普遍服务职责,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邮政的整体社会服务形象。  依托信息技术对传统邮政的改造,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强化诚信服务意识,提高商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形成了窗口服务、上门服务、电话服务、网上服务、手机短信服务等多种服务平台。成立营销机构,明确部门职责。集团公司成立了大客户中心,各省(区、市)公司均成立了客户服务部门,省会局和绝大部分市(地)、县也成立了专门机构,三级营销体系初步形成,组织建设实现了新突破。充实营销力量,提高队伍素质。到2006年年底,全国邮政专职营销人员达到5万多人,占从业员工人数的7%,超出全年计划1.2个百分点。一批通业务、懂策划、善沟通的营销人员为企业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也在“营销创百优”竞赛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几次对邮件提速、推出EMS“优+”服务、开展专项活动等举措,切实提升邮政服务水平。  中国邮政积极响应中央服务“三农”号召,加大服务“三农”工作力度,借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拓宽服务“三农”的领域和空间,初步建成了邮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深入开展“创优质服务,争先进团队,比突出贡献”专项活动,加强农村连锁配送渠道和信息化建设,规范业务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邮政企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形象。  投递服务体制进一步完善。地市级以上邮政局对普遍服务业务和竞争性业务逐步实行分层、分网运作。特大城市建立普邮投递网和专业投递网;大中城市实施混网分层运作;县及县以下城镇实行混网投递;农村地区以委代办为主。通过强化投递业务管理、规范投递行为、加强投递队伍建设、提高投递服务质量,有力支撑了邮政业务发展。用户评价邮政服务综合满意度达到90.7分。  全国邮政局所、代办点合计6.3万处,其中,设在农村的局所、代办点4.4万处;电子化局所3.3万处;邮政报刊图书销售点4.4万处,集邮品销售点1.5万处,邮政储蓄点3.6万处;全国邮政信报箱群53.3万处,邮政信筒信箱19.7万个,邮局用户信箱33.2万个,邮政妥投点达4287万个。局所、代办点平均服务人口达2万人,每百人报刊量为11份。  四、邮政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6.3亿元。其中,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2亿元,占总投资比重为26.3%;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4.1亿元,占总投资比重为73.7%。  2006年,投资体制进一步完善,资金重点投向投递网建设、终端设施改造,着力提高核心业务竞争能力,发挥全网资源效益。同时,加大对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强化对技改项目的管理,确保提高投资效益。2006年,全网固定资产投资中,终端设备购置和网点购建占35%,信息化项目占28%,车辆和工艺设备占19%,土建项目得到压缩,占比15%。  五、邮政人力资源  2006年,劳动用工管理工作按照集团公司党组提出的“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减员增效”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规范用工和盘活人力资源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用工制度。年末全部从业人员72万人,其中,合同用工40万人,劳务用工32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9.17万元,比上年增长6.3%。  2006年,全国邮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7.1万人。其中,女性为2.5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5.3%;少数民族3440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9%。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为4432人,中级1.7万人,初级4.3万人。  2006年,教育培训工作紧密结合邮政企业发展的需要,以重大工程项目骨干人员培训和营销人员远程培训为重点,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全员教育培训,全面提高了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全国邮政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占28%;约有43.8万人参加各类业务技术培训,从业人员年培训率为60.8%;有3.6万人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在学率为4.9%;有5万多人利用邮政远程教育培训网进行远程学习,一级中心制作远程培训课件666.5学时;用于教育培训的经费总额为1.8亿元。全国邮政企业拥有各级教育培训中心223所,各类专职教师640人。  2006年,紧密结合邮政企业生产的需要,开展了大规模的邮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效地提高了邮政员工的职业素质。全国邮政企业参加鉴定人员9.8万人,合格5.7万人,合格率为58.2%。持有邮政通信特有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员工为30.8万人,占邮政通信生产人员的57.8%,其中,持有国家职业资格高级技师(业务师)证书的2人,持有技师(业务师)证书的1407人,持有高级技能证书的5.5万人,持有中级技能证书的9.7万人,持有初级技能证书的15.5万人。全国邮政企业拥有职业技能鉴定站68个。  六、邮政科技  2006年,邮政科技工作继续突出创新、突出重点,在支撑邮政信息化建设、推进标准化工作、加强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较好地支撑了邮政改革与发展。  全国邮政科技总投入13435万元,其中,软科学研究投入766万元,标准研究投入383万元,计算机应用投入9302万元,设备开发投入247万元,成果推广投入2671万元。在科技总投入中,集团公司投入1397万元,省公司投入10865万元,地市局投入1099万元。  全国邮政科技管理人员1721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1159人,占总人数的67%。邮政独立科研单位19个,从业人员2194人。承担各类科研课题510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165项。  全国邮政共登记科技成果318项。邮政获奖成果33项,发表科技论文300篇,出版科技著作19种,新增专利32项,拥有发明专利总数12项。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  2006年,中国邮政与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通邮关系,与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邮件总包直封关系;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总数达到55个;与200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邮政汇兑业务;国际邮政速递业务可以通达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6年,中国邮政积极参与国际邮政事务,广泛开展与外国邮政和国际企业集团的交流与合作。11月份,第七届中日韩邮政高峰会在日本举行,三国邮政代表围绕“邮政改革”、“面对挑战,如何提升EMS竞争力”和“新技术在邮政领域的应用”等议题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研讨与交流。2006年,在华举办了多次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了“邮政市场与管制”国际研讨会,在大连举办了“名址库营销”国际研讨会,在杭州举办了“国际邮政电子商务”研讨会,对促进中国邮政市场管制、发展函件业务和电子商务业务起到了推动作用。2006年,卡哈拉合作项目取得长足的进展,卡哈拉标准产品(EMS承诺服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质量稳步提升,EMS承诺服务扩大到中国全境范围,提升了中国邮政综合实力。  2006年,通过高层访问,增强了与世界邮政部门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关系。中国邮政先后率团访问了德国、荷兰、波兰、土耳其、澳大利亚等国家。与来自日本、德国、荷兰、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邮政代表团就邮政改革和加强合作等方面交换了意见。2006年,与波兰、奥地利联合发行了2套邮票。  2007是中国邮政实行公司化运营的第一年。中国邮政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坚定信心,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努力开创中国邮政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各项统计数据未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剩 
                      2005年邮政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邮政局计划财务部
                        (2006年5月23日)
  2005年,中国邮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积极稳妥推进邮政体制改革,不断提高邮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邮政事业平稳较快发展。一、邮政业务  2005年,中国邮政抓住邮政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机遇,以加快业务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强化经营服务,夯实经营管理基础,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邮政业务保持平稳增长。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 625.5亿元,邮政业务总收入完成 577.2亿元。  函件完成 73.5亿件,收入实现 50.3亿元。其中,商函业务开展了“数据为翼,商函腾飞”劳动竞赛活动,商函收入实现35.7亿元,同比增长11%,占函件收入比重达 70.9%。账单业务发展初具规模,服务种类不断增多,业务量同比增长 14.3%,收入同比增长 15.8%。包裹完成9531.8万件,收入实现22.8亿元,其中,校园包裹、军营包裹等开发力度不断加大。  报刊业务加大了市场开发和合作力度,加强了与报刊社的沟通和联系,成功组织实施了麦肯锡报刊发行项目。全年订销报刊累计达到160.3亿份,订销报刊共计8897种,比上年增加 635种。 2006年度收订流转额 104亿元,同比增长 5.7%。  集邮业务围绕郑和下西洋 60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 100周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和吉祥物等重大题材以及其他社会热点题材邮票的发行,组织做好集邮品开发和经营工作。全年集邮邮票销售12.1亿枚,集邮品销售2940.8万册。  发挥“三流合一”的品牌优势,积极开发代收费、邮政票务等高效业务,大力培育邮政短信、支付网关等具有邮政自有品牌的信息增值业务。全年代收话费业务同比增长 30%。  速递业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巩固网络优势,增强竞争能力,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全年业务量同比增长 15.7%,收入实现 65.8亿元,同比增长 19.4%。  物流业务借助统一高效的物流配送网络,不断强化物流运作体系的建设,继续做大规模,扩大市场份额。全年物流业务收入实现 19.5亿元。  储蓄业务积极应对国家的政策调整,进行有效的资金运作,提高资金运用收益率,在加大储蓄网点改造增加吸储能力的基础上,保持住了业务的稳步发展势头。邮政储蓄期末余额达到 13599亿元,比上年年末增长 26.1%,储蓄收入实现 282.1亿元,同比增长 14.4%。   国际业务保持较好增长态势。国际及港澳台邮政业务总量完成 33.7亿元,同比增长 17.3%。国际及港澳包裹完成 156.7万件,同比增长 5.2%。国际及港澳台特快完成 698.8万件,同比增长 28.7%。国际汇票完成 17.8万张,同比增长 68.4%。二、邮政通信网路与通信能力  2005年,邮政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夜航”网络初步建立了以上海为主要集散中心、武汉为辅助集散中心的网络平台。网络覆盖了 30个省(区、市) 200多个城市。物流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快,开通了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物流集散网和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物流集散网,实现了 5大区域物流集散网之间的互联互通,初步建成了全国邮政物流网络平台。物流集散网覆盖范围遍及 31个省(区、市)、 300多个地(市)、 1800多个县(市)。行邮专列“扩能西进”取得明显成效,行邮专列运输往返利用率平均保持在 80%以上,利用行邮专列带运的邮件干线运输时间平均缩短了 1~3天。  报刊提速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以 10个经济发达、报刊业务量大、运输条件便利的城市为中心,对 640种发行量较大的报刊实施了新一轮提速,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周边地区的畅销报刊提前了 6~24小时上市或妥投。   全国拥有专用邮政运输飞机 9架、邮船 5艘、火车邮厢 406节、各类邮政汽车 5万辆。其中,邮运汽车 1.2万辆( 8吨及以上 1882辆),邮政储蓄专用汽车 5061辆,速递业务专用汽车 7510辆,物流专用汽车 4859辆,投递专用汽车 5556辆。邮路总数 2.1万条,其中,航空邮路 1034条,铁路邮路 164条,汽车邮路 1.5万条。邮路总长度(单程) 340.6万公里。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单程) 356.5万公里,城市投递段道 4.8万条。  “两子系统”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应用系统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实现了邮政信息网和实物网的数据对接交换,提高了邮政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速递子系统完成 324个站点的升级改造,同时也完成了速递全国中心的升级改造,实现与中心局系统的互联互通。邮资票品管理系统已在全国 31个省(区、市)和 277个地(市)上线运行。电子化支局系统统版软件已在 2.1万个网点推广。电子邮政建设稳步推进。推广了海航票务销售系统,全国 24个省(区、市) 105个呼叫中心、 1167个网点实现了海航票务销售。全国邮政名址信息系统建成投产,完成了全国中心、 31个省(区、市)局中心、 261个地(市)局信息上线运行。   2005年,全网实现了邮政储蓄系统与汇兑系统的互联互通及邮政储蓄资金和汇兑资金的合并使用,优化了汇兑业务的处理流程,简化了汇兑系统前台操作,实现了邮政汇兑产品的多元化。正式启动了邮政金融电子稽查系统,完成了全国中心和河北、广东两个试点省的上线运行工作。全国 31个省(区、市)局完成邮政外币储蓄系统的上线推广工作,为全面对外开办外币储蓄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年底,在邮政储蓄开立的账户达 3.5亿户,持有邮政储蓄绿卡的客户达 1亿户。三、邮政通信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005年,中国邮政努力改善服务条件,认真履行邮政普遍服务职责,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邮政的整体社会服务形象。  通过深入开展“提高服务质量,让用户满意”专项活动,提高了邮政企业形象。邮政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技能、业务素质以及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等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服务工作有了明显改观。用户评价邮政服务综合满意度达到 87.8分。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王顺友先进事迹的活动,激发了投递人员爱岗敬业精神,保证了投递服务质量,提高了客户满意度,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赞扬。各局加大了投递网络建设力度,积极探索投递作业组织新模式,优化内部处理环节,提高了投递服务水平。   全国邮政局所、代办点合计 6.6万处,其中,设在农村的局所、代办点 4.7万处。电子化局所 2.4万处。邮政报刊图书销售点 4.7万处,集邮品销售点 1.7万处。邮政储蓄点 3.5万处。全国邮政信报箱群 36.7万处,邮政信筒信箱 20.2万个,邮政妥投点达 3752.9万个。局所、代办点平均服务人口达 2万人,每百人报刊量为 11份。   2005年邮政行业管理工作继续得到加强。积极推进《邮政法》的修改工作;按照“中央、地方立法并举”的方针, 28个省(区、市)出台了 38部地方性邮政法规或政府规章。充分发挥邮政安全监管职能,推进依法行政,认真开展行政审批清理工作,国家邮政局共清理 17项,合并 5项,取消 7项,保留了 5项。各省(区、市)邮政部门清理 300多项 /次,保留 90多项 /次,削减行政审批项约 70%。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入手,切实搞好邮政市场的监管工作。加大对侵犯邮政专营行为的查处,维护邮政通信安全和公民的合法通信权利。全国邮政行政执法部门共出动执法检查 10多万人次,下达处罚决定及整改通知 6000余件。针对近年来社会上一些快递公司将违法收集的信函、文件等邮件随意积压损毁,造成用户举报增多的情况,国家邮政局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全国执法行动,查处了大量的违法案件,净化了邮政市场的环境。在对集邮交易市场进行定期检查的同时,依法查处了一批制售假邮资凭证的案件,维护了国家的利益,为邮政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四、邮政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 44.8亿元。其中,完成基本建设投资 13.7亿元,占总投资比重为 30.6%;完成技术改造投资 31.1亿元,占总投资比重为 69.4%。   2005年,继续坚持“量入为出、资金平衡、先急后缓、确保重点”的原则,压土建、调结构、保应用,将资金重点投向投递网建设、终端设施改造,着重提高核心业务竞争能力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全网资源效益。同时,加大对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强化对技改项目的管理,确保提高投资效益。五、邮政劳动工资  2005年,劳资工作紧紧围绕国家局党组确定的改革和发展目标,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规范,调整结构,进一步深化用工制度改革。建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用工管理机制,为推动邮政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2005年年末全部从业人员 68.9万人,其中,合同用工 41.7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与上年基本持平。六、邮政科技  2005年邮政科技工作继续突出创新、突出重点,在全面推进标准化工作、支撑改革和决策、支撑邮政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较好地支撑了邮政的发展。  全国邮政科技总投入9974.5万元,其中软科学研究投入1631.7万元,标准研究投入515.5万元,计算机应用投入4858.3万元,设备开发投入592.7万元,成果推广投入1402.3万元。  全国邮政科技管理人员1721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1160人,占总人数的67.4%。全国邮政独立科研单位17个,从业人员1973人。承担各类科研课题316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244项。   全国邮政共登记科技成果305项。全国邮政获奖成果40项,发表科技论文166篇,出版科技著作1种,新增专利3项,拥有发明专利总数49项。七、邮政职工教育培训  2005年全国邮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 7万人。其中,女性为 2.5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35.2%;少数民族 344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4.9%。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为 4228人,中级 16958人,初级 43564人。   2005年全国邮政企业约有 36.5万人参加各类在职培训,从业人员年培训率为 53%;有 3.5万人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在学率为 5.1%;用于教育培训的经费总额为 1.7亿元。中国邮政拥有各级职工培训中心 220所,各类专职教师 673人,校舍面积 81.4万平方米。建成了拥有 1个一级中心、 31个二级中心的邮政远程教育培训网,提升了邮政教育培训的能力。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邮政与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通邮关系,与 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邮件总包直封关系;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总数达到 56个;与 200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邮政汇兑业务;国际邮政速递业务可以通达 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5年,中国邮政积极参与国际邮政事务,广泛开展与外国邮政和国际企业集团的交流与合作。去年 11月份,第六届中日韩邮政高峰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围绕提高 EMS服务质量、物流合作、新业务开发和邮政改革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2005年 12月份,第四届中日韩邮政金融高层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邮政金融业务发展战略、人员培训、保险和国际汇兑业务发展四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2005年,通过高层访问,增强了与世界邮政部门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关系。与波兰、奥地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美国、荷兰、俄罗斯、德国、蒙古、卡塔尔、罗马尼亚、哈萨克斯坦等 10多个国家的邮政部门就进一步加强在邮政、集邮和金融等业务领域的合作问题交换了意见。 2005年,与列支敦士登、荷兰、加拿大联合发行了 3套邮票。   2006年,中国邮政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 27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高全网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邮政经济的持续、平稳、协调、健康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各项统计数据未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  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自1987年1月1日起生效。这是新中国第一部邮政法律,其完备性与科学性是20年代的《邮政条例》和30年代的《邮政法》所无法比拟的。
1998年3月10日,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在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实行邮电分营,成立国家邮政局。
1999年8月23日至9月15日,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在京举行。这是世界邮政在世纪之交的一次盛会
2007年3月6日经中国政府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成立。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基本情况如下:
公司名称:
中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英文:“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英文缩写“PSBC”。
公司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131号。 
2008年11月14日17:31  来源:人民网-经济频道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组建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依法经营邮政专营业务,承担邮政普遍服务义务,受政府委托提供邮政特殊服务,对竞争性邮政业务实行商业化运营。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为国务院授权投资机构,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义务。财政部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邮政公司。               重组后的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揭牌
邮政体改 鸣枪起跑
 记者原国锋 2008年11月18日10:13
 1月29日,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揭牌仪式。 新华社发
  我国邮政体制改革迈出具有标志意义的一步。今天,重组后的国家邮政局和新组建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正式揭牌成立。重组后的国家邮政局,将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认真全面履行职责,实现政府有效监管的目标。新组建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继续推行邮政改革进程的同时,接受国家宏观调控和国家邮政局的监督管理,依法自主进行国内和国际邮件寄递、报刊等出版物发行、邮政汇兑、邮政储蓄、邮政物流、邮票发行等经营业务。
  至此,国家邮政局和全国31个省(区、市)的邮政监管机构都已宣布成立。其中,省市邮政管理局接受国家邮政局垂直领导,行使邮政监管职能。新组建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承担邮政普遍服务义务,同时受国家委托,承担机要通信业务、义务兵通信等特殊服务。
  “邮政体制改革关系到政府行政体制、国有企业、垄断行业、金融领域等诸多方面,所以邮政体制改革一直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以稳定保发展,以发展促改革。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正式揭牌,说明邮政体制改革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我国的邮政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揭牌仪式上,参与邮政体改的一位负责人说。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刘安东强调,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业务结构,优化邮政网络,实行企业内部重组,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进行改组和规范,逐步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健全成本削减激励机制,在保证普遍服务能力和服务标准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普遍服务成本。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原载于2007年01月30日)                       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揭牌
                       中国电子报2007年02月01日
 黄菊曾培炎致信祝贺 王旭东张晓强出席揭牌仪式  本报讯 记者张自然报道:1月29日,重组后的国家邮政局、新成立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揭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致信祝贺。
 
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国家邮政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刘安东等参加了揭牌仪式。  黄菊指出,推进邮政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邮政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部署,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党的十六大有关精神,本届政府成立后,即着手研究和规划邮政体制改革。2005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明确了我国邮政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任务。各有关部门统筹规划、加强协调、精心部署,不断细化具体方案,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加快推进方案实施。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准确把握改革的力度和节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了邮政体制改革在平稳中扎实推进,邮政事业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取得了较好效果。  黄菊强调,新的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正式成立,是我国邮政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标志着我国邮政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中国邮政事业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希望各有关部门和邮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不断深化改革、锐意进取,积极完善监管体制、转换经营机制,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断提高经营和服务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为我国邮政事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曾培炎指出,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邮政网络是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长期以来,邮政业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公民的基本通信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新的国家邮政局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强化监管体系,依法履行职责,构建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希望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提高服务能力,实现传统邮政业向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合一的现代邮政业转变。  国家邮政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讲话中说,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我国邮政业发展将进入政府依法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新阶段,但是也应清醒认识到邮政体制改革与发展仍有大量工作。希望重组后的邮政监管机构要从保证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保障通信安全和促进邮政业又好又快发展出发,认真研究新形势、新要求,全面履行职责,切实加强邮政行业监管。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一定要在保障公民的基本通信权利,保障通信安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同时对竞争性业务要不断开拓创新。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对重组后新成立的国家邮政局和新挂牌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表示祝贺。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邮政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业务收入不断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公民的基本通信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政府依法监管、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管理体制,对进一步促进我国邮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他希望重组后成立的国家邮政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公平配置资源,保障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推动市场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要依法经营,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调整业务结构,改善提高服务质量,打造网络日益完善,业务结构日益合理,管理服务一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据悉,我国邮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一分开,两改革,四完善”,即:实行政企分开,重组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改革邮政主业,改革邮政储蓄;完善邮政普遍服务机制、特殊服务机制、安全保障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重组后的国家邮政局,将全面履行政府职责,依法监管。新组建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作为国有独资企业,将继续加快邮政主业和邮政储蓄的改革进程,在保障公民通信权利、保障通信安全的同时,做到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共同增长。  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表示,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监管为民”的服务理念。依法行政,建立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环境,要树立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确保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的实现,为参与市场竞争的各主体,为广大的消费者服务。要强化政府的信息引导作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做好工作。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刘安东强调,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业务结构,优化邮政网络,实行企业内部重组,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要在保证普遍服务能力和服务标准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普遍服务成本。  中组部、中编办、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国家审计署、信息产业部等中央国家机关的代表以及基础运营商和邮政系统的代表等出席了揭牌仪式。                 邮政大变革 建立更广泛、更快捷邮政网络
                     http://www.enet.com.cn 2007年11月06日
【eNet硅谷动力消息】全国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工程是中国邮政建设发展史上一项宏大的现代化系统工程。该工程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是我国邮政史上一次空前的技术大变革,目前,这一系统工程建设和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工程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最先进的通信技术,并以邮政服务和生产管理的不同功能、要求、网络运营和管理等要素为依据,作为网络设计的基点。该网络设计为互相衔接的三层网络结构,既省际网、省内网、邮区网。在网络中根据邮政业务体制和管理的特点,分别设置全国邮政信息中心、31个省级邮政信息中心和205个邮区邮政信息中心、以及上万个电子化支局。    为确保全网的统一性、先进性、完整性和互联性,全部工程由国家邮政局统一领导,并确立了建设原则:“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业务规范、统一组织开发实施”。    针对邮政综合网、办公网和绿卡储蓄网分别采用三套IP地址,以太网上需要物理上分别独立的三个局域网端口;在广域线路上共用同一根专线,在广域线路上需要做到三网的数据逻辑隔离,同时还需要做到保证邮政绿卡储蓄业务的优先传输需求,邮政综合网、邮政办公网和邮政绿卡网三网合一的网络规划中,具体的网络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县级邮政网点采用博达2624路由交换一体化路由器,该路由器自带一个百兆以太网WAN口,通过E1-以太网协议转换器经2M E1线路联至地市局;另外自带24个百兆LAN口,可划成三个802.1Q的VLAN,内部三套业务主机分别接入到2624三个VLAN的对应接口上。    地市级邮政中心采用一台博达7208路由器接主线路,既接受县级邮政网点的接入又同时和省邮政中心进行通信,博达7208路由器自带有两个千兆、一个百兆以太口,其中,一个以太网口和地市中心的以太网交换机相连;另一个以太口经汇聚交换机通过协议转换器和各县、网点的2621路由器相联。    省中心采用博达7610核心路由器,该路由器具有大容量、高可靠的优点,全线速转发路由报文,为全省邮政骨干网提供一个高速、稳定、多功能的网络平台。    为了实现邮政综合网、邮政绿卡储蓄网和邮政办公网复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即在物理上共用物理通信设备而在逻辑上又要做到三网互不相通,在局域网上若需要邮政综合网和邮政绿卡网共用以太网交换机的网点,则需要在2624 LAN口上设置VLAN,通过VLAN来本地隔离三种不同的业务,路由器划分三个子接口分别接入三个VLAN的数据,分别封装进对应的三个MPLS-VPN,同时在路由器上设置防火墙来限制本地局域网上的邮政综合网上的主机和邮政绿卡网上的主机相互通信;    广域网上采用三种业务共用同一根通信线路方式,这就要求在广域网上把这三种业务逻辑上隔离开,因为采用了协议转换器,所以广域网线路可以全部看成是以太网,这就可以采用以太网上最先进的BGP/MPLS-VPN的技术在博达路由器上设置通信隧道,在邮政服务器全部集中到网点之后,可以考虑网点路由器直接和省中心路由器之间建立MPLS-VPN隧道,从而在技术上实现三网逻辑上的分离,结构清晰简单,安全又高效。    同时由于邮政绿卡业务的可靠性、急时性和特殊性,这就要求在任何时候都要保证邮政绿卡业务的优先,通过在路由器上设置QOS队列和带宽参数,在广域网线路繁忙时,优先传输绿卡储蓄信息,保证储蓄业务的数据的实现性和完整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考虑到邮政业务的特殊性和及时性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把线路备份考虑到整个网络规划当中来,这里采用的广域网主线路为E1,备份线为DDN,在主线路发生线路故障时,主备份线路的自动切换由博达路由器来完成,对用户来说是完全透明,而且并不影响用户的使用。    为实现邮政网络高质、高效互联的目标要求,在网络设计构建中,上海博达邮政解决方案中在兼容性和可靠性上有以下特点:    高可靠性    网络系统的稳定可靠是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保证,在网络设计中选用高可靠性网络产品,设备充分考虑冗余、容错能力和备份,同时合理设计网络架构,制订可靠的网络备份策略,保证网络具有故障自愈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支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充分体现计算机网络的高可靠性。   对综合网这样一个复杂、功能性强大的网络,线路备份是必须的,备份实现的最终目标是:网点的客户机与中心的主机之间能进行透明的IP层通信而不论是通过专线还是拨号备份线路,也即整个过程由路由设备自动负责完成,不需任何人工干预。   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    保证满足邮政业务应用系统的同时,又要体现出网络系统的先进性。在网络设计中要把先进的技术与现有的成熟技术和标准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网络应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高性能    设计中必须保障网络及设备的高吞吐能力,保证各种信息(数据、语音、图象)的高质量传输,才能使网络不成为业务开展的瓶颈。    标准开放性    支持国际上通用标准的网络协议、国际标准的大型的动态路由协议等开放协议,以利于将来网络的扩展。    灵活性及可扩展性    根据未来业务的增长和变化,网络可以平滑地扩充和升级,减少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网络架构和现有设备的调整。    可管理性    对网络实行集中监测、分权管理,并统一分配带宽资源。选用先进的网络管理平台,具有对设备、端口等的管理、流量统计分析,及可提供故障自动报警。    安全性    制订统一的网络安全策略,整体考虑网络平台的安全性。    兼容性和经济性    兼容性,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邮政绿卡网现有各种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可用性和连续性;经济性,就是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系统的总体投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在保证网络整体性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设备或做必要的升级。 
        中国邮政的发展与展望
         国家邮政局局长 刘立清
             1999年10月09日
  1999年是我国邮政独立运营的第一年。在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迎接澳门回归之际,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于8月23日在我国首都北京隆重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次大会给予了高度重视,江泽民总书记亲自担任组委会名誉主席,为大会题词,并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江总书记的题词和讲话,高度评价了邮政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明了邮政的发展方向,是当前和今后中国邮政事业发展的指针。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深刻领会、认真落实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全面总结中国邮政50年的发展历史,科学规划中国邮政新世纪的发展蓝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邮政源远流长,3000多年的发展史构成了一幅宏伟的画卷。新中国成立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邮政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邮政网络规模、技术层次、业务发展、服务水平和对外合作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邮政活动深入千家万户,通达五洲四海,对保证政令畅通,满足人民用邮需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邮政网络能力明显增强,网络规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解放前,我国邮政规模小,网点少,设施差,能力弱。经过建国50年的建设,全国基本形成了以首都为中心、沟通城乡、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现代邮政网络。这个网络拥有8.4万处邮政局所,其中,3.1万个网点开办了储蓄业务,近2000个城市开办了特快专递业务;生产用房达到2023万平方米;有各类邮运汽车3.3万辆、火车邮厢593辆、轮船95艘、邮运飞机3架;邮路总数达到2.3万条,总长度达到285万公里,实现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手段的综合利用。我国的邮政网络已经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邮政网络之一。  在进一步完善实物传递网的同时,中国邮政积极建设邮政综合计算机网,邮政储蓄计算机网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金融网,覆盖527个市、县,实现了5840个网点的异地存取;全国特快专递查询系统实现了201个城市联网,并与26个国家和地区联网;电子信函开办城市也达到了559个。  ——邮政技术层次不断提高,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解放前,邮政生产设备陈旧,技术含量低,生产作业全部是繁琐的手工操作和笨重的体力劳动,效率低下。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邮政坚持“科教兴邮”的方针,不断提高邮政生产、服务和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促进邮政部门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邮政生产手段、服务手段和管理手段不断革新,邮政作业处理机械化、自动化和营业窗口电子化的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全国邮政电子化支局达到7千5百个,拥有信函自动分拣机106套、包裹自动分拣机138套、ATM自动取款机2009台。  ——邮政业务品种日益丰富,基本满足了社会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解放初期,邮政业务种类单一,仅有函件、包件和汇票等几种。经过多年发展,中国邮政业务种类发展到三大类、几十种:一是邮递类业务,包括函件、包裹、特快专递、报刊发行、机要通信;二是集邮业务;三是邮政储蓄、汇兑业务。此外,还开办了广告信函、商品邮购、礼仪服务、电子信函、邮政音像、代办保险、代收代付等各种新型业务,并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中国邮政已成为信息传递、商品运送、金融流通的重要渠道之一。  1998年,全国邮政业务总量达到166.2亿元,相当于解放初期的123倍。业务收入达到287.1亿元,相当于解放初期的463倍,劳动生产率达到6.2万元/人。  ——邮政服务水平逐步改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50年来,中国邮政加快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增加城乡局所和邮政服务网点,改善用邮环境。邮政部门针对社会各界对邮政服务意见改进工作,制定规范服务标准,切实履行服务承诺,大力开展“树邮电新风,创优质服务”活动,使与群众利益相关、迫切需要解决的邮政服务热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报刊短缺和邮件丢失现象逐年减少,楼房通邮率超过95%,纪特邮票按时、足量供应,营业窗口生、冷、硬、顶现象基本杜绝。邮件综合准时率达到99.8%,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基本实现特快专递次日递,省会城市基本实现早报早投,部分地区报刊订阅实现了网上订阅、同城互订、上门揽收、上楼投递。1998年,社会对邮政通信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达到82.6分。  ——邮政对外合作领域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我国邮政注重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目前,已与14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通邮关系,国内函件和包裹可以寄达世界各个角落;与9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国际特快专递业务关系,特快专递业务可以通达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18个国家开办了国际邮政汇兑业务;与7个国家联合发行邮票。还开办了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商业回函业务,与美国开办了包裹托运、全球优先函件业务,与欧洲各国和美国、澳大利亚开办了空运水陆路函件及包裹业务。  ——邮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独立运营的一个部门。1998年,在国家机构改革的推动下,国家对邮电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施了邮、电分营,成立了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独立运营的一个部门。这一改革确立了邮政在国民经济中的应有地位,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邮政事业的重视和关怀,顺应了世界邮政的发展趋势,符合我国邮政的发展实际,有利于按照邮政自身特点和规律组织生产、经营和服务,为我国邮政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世纪之交,中国邮政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邮政已经具备一定实力,但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的任务十分艰巨;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给邮政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邮政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邮政已具备了信息传递、物品运送、资金流通三项基本功能,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内涵亟待丰富和拓宽;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为邮政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继续发展,来自国内外两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  借助第22届万国邮联大会的东风,我国邮政将遵照江总书记“发展现代化邮政,满足社会需要”的指示,全面贯彻落实江总书记在22届万国邮联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精神,艰苦奋斗,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我国邮政事业的新局面,以崭新的风貌迈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将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地履行普遍服务的义务,积极改善服务质量,努力提高邮政的社会效益。普遍服务是确保公民通信权实现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社会对邮政行业的基本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突出的位置,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普遍服务,是今天和二十一世纪邮政义不容辞的职责。我国邮政将以服务为宗旨,办好各类邮政业务,为社会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优质服务,满足各方面的用邮需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邮战略,加快邮政技术创新步伐,发展现代化邮政。依靠科学技术,是邮政发展的根本出路。我国邮政将遵照全国技术创新工作会议精神,抓住技术进步和邮政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把握国际邮政领域科技创新和业务发展的新趋势,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加快高新技术在邮政服务领域的推广和应用。近期,我国邮政正加快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建设和邮政储蓄“绿卡”网的改造工作,并积极开发、研制、引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和设备,推进邮政生产工艺改革。我们将通过技术创新,建设以机械化、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化技术为标志的现代化邮政网络,提高邮政服务的科技含量,大力拓展邮政新的发展空间,增强邮政综合实力;我们将通过技术创新,充分利用电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改造传统的邮政产业,开办电子商务、网络服务、混合邮件等业务,向新兴的信息服务领域进军,丰富和拓展邮政信息传递、物品运送和资金流通三大
功能的内涵,不断满足社会发展对邮政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将通过技术创新,逐步实现邮政产业的技术升级,将我国邮政建设成为邮运快速化、作业自动化、营业电子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多元化的现代邮政。  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邮政改革,努力提高邮政企业的经济效益。改革是邮政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现代科技进步提出的挑战,我国邮政将遵照国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本着有利于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进步、实现普遍服务的目的,积极进行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将通过改革,从战略上调整网路布局和业务结构,形成符合现代邮政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我们将通过改革,稳步推进邮政行业的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面向市场、适应邮政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们将通过改革,努力提高邮政企业的经济效益,力争三年实现收支平衡。在改革的推动下,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邮政将是一个有活力的邮政、有效率的邮政和有效益的邮政!  回顾我国邮政走过的漫漫长路,展望新世纪我国邮政的美好未来,我坚信,在国家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经过全国50万邮政员工的锐意进取,我国邮政事业在二十一世纪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邮政储蓄开办以来大事记
2008年11月17日17:53    1986年  1月27日 : 邮电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出《关于开办邮政储蓄业务联合通知》,在12个城市的邮政网点开始办理个人活期、定期储蓄业务。  3月10日 :邮电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出《关于印发开办邮政储蓄协议的联合通知》,自  1986年4月1日 起全面开办邮政储蓄业务。同时,邮电部公告《邮政储蓄章程》。  3月18日 :邮电部决定成立邮电部邮政储汇局,负责管理全国邮政储蓄和汇兑业务。  7月1日 :邮电部利用用户电报网开办邮政活期储蓄异地存取业务,当日国务委员兼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出席了北京市西长安街邮局举行的开业仪式并剪彩。  12月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颁布。该法规定,邮政企业经营邮政储蓄、汇兑业务。  12月31日 :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64亿元,市场占有率为0.4% 。  1987年  5月12日 :邮电部印发《关于开展代办保险业务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代办保险业务。  1988年  1月:邮电部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商定,双方建立保险代理关系。  1989年  1月28日 :财政部颁发《邮电部建设银行代销国库券的暂行办法》,邮电部门开办销售国库券业务。  12月31日 :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00.34 亿元,市场占有率为1.96%。  1990年  1月1日 :邮电部门办理的邮政储蓄业务与中国人民银行由缴存款转为转存款,邮政储蓄业务由代办改为自办。  8 月6 日:邮电部门代理发行第十一届亚运会基金奖券。  11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实施细则》颁布,规定:邮政储蓄、汇兑业务由邮电部统一管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金融业务上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  1991年  3月27日 :国务院总理李鹏为邮政储蓄恢复开办5周年题词:“发展邮政储蓄,为经济建设筹集资金”。  1992年  5月9日 :邮电部印发《关于开办国际邮政汇兑业务的通知》,自 7月1日 起开办邮政国际汇兑业务。  1993年  7月1日 :邮电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新的《邮政汇兑资金清算办法》。汇兑资金实行存款计息,划拨收费。  邮电部向国务院报送《关于恢复组建邮政储金汇业局的请示》,正式提出组建邮政金融机构的设想。  1994年  3月13日 :邮电部印发《全国邮政储蓄计算机联网系统技术改造工程实施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邮政储蓄计算机联网系统技术改造工程(即绿卡工程)。  1995年  2月20日 :邮政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市场占有率为5.45%。  5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颁布,规定:邮政企业办理邮政储蓄、汇款业务,适用该法有关规定。  10月25日 :全国邮政储蓄计算机联网系统技术改造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北京、上海、大连开办邮政活期储蓄ATM异地取款及余额查询业务。  1996年  5月8日 :邮电部门全面开办活期储蓄异地通存通取业务,在银行业率先开办全国异地存取业务。  1997年  3月:国务院第144次总理办公会议原则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邮政储蓄汇兑管理体制改革的请示》,并确定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实施方案。  1999年  1月12日 ,温家宝副总理主持会议,研究邮政储蓄汇兑体制改革方案,原则同意人民银行上报的改革方案,并要求人民银行抓紧拟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章程。  4月28日 :经国家邮政局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邮电部邮政储汇局”更名为“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  5月1日 :邮政储蓄异地存取款业务按交易额的0.5%收取手续费。  5月6日 :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上报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章程》。  6月1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邮政局联合下发《关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国家邮政局代发养老金的通知》,邮政部门在全国全面开展代发养老金业务。  7月16日 :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正式成为凭证式国债承销团成员,开始代理凭证式国债发行和兑付业务。  2000年  1月:全国邮政储汇计算机系统顺利解决“千年虫”问题。  4月19-21日:全国邮政储蓄业务发展座谈会在海口市召开,确定了大力发展农村邮政储蓄的战略。  6月: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加入世界储蓄银行协会,成为世界储蓄银行协会的正式会员。  2001年  5月10日 :全国储汇局长座谈会在廊坊市召开,确定了加快城市邮政储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7月1日 :邮政部门开始向社会公众提供电子汇兑业务,结束近百年的纸质汇票传递历史。  7月2日 :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与美国西联公司全面开展合作,开办国际特快汇款业务。  2002年  3月26日 :全国邮政储汇局长会议在桂林市召开,提出邮政储汇业务要实现“三个转变”的发展战略。  12月:邮政储蓄计算机系统完成银联卡改造,实现了绿卡的跨行取款、查询和消费。  2003年  5月12日 :邮政储蓄计算机系统统一版本工程建设正式启动。  8月1日 :国家调整邮政储蓄转存款政策,邮政储蓄转存款实行新老划段,新增资金由邮政储蓄机构自主运用。邮政储蓄机构可从事债券投资和协议存款业务,标志着邮政储蓄机构开始资产业务的市场化经营与管理。  9月22日 :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开办了第一笔债券投资业务。  9月26日 :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开办了第一笔协议存款业务。  11月18日 :邮政国际电子汇兑系统上线成功,废除了沿袭多年的手工处理汇票的作业模式。同日,邮政部门与外资银行合作,开办了国际间银邮汇款业务。  12月24日 :邮政储蓄资金自主运用获得的收益进行第一次分配,收益率为3.61%。  2004年  5月27日 :《邮政储蓄机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国家将邮政金融纳入银行业管理范围。  6月30日 :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0082亿元,市场占有率为8.86%。  8月28日 :邮政代理保险系统在河南省上线成功,实现了多家保险公司的多种产品在邮政前台的实时出单。  12月12日 :邮政储蓄计算机系统统一版本工程建设圆满结束,邮政金融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2005年  6月28日 :邮政储蓄与电子汇兑系统两网互通工程在全国推广上线,实现了帐户到帐户、现金到账户等多种汇款方式。  6月: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建立邮政金融自主运用风险管理体系,全面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7月23日 :广州西堤邮局开始办理第一笔外币储蓄业务。随后,北京、福建相继开办业务。  8月19日 :国务院印发《邮政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按照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加快成立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9月26日 :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通过同业存款方式,成功运用第一笔美元资金。  11月11日 :邮政金融电子稽查系统在河北省成功上线,利用信息技术对业务操作风险进行监控。  2006年  1月13-14日:全国邮政储汇专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提出了邮政金融资产负债业务协调发展战略。。  3月18日 :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试点工作在福建启动。随后,陕西、湖北相继开办业务。  5月:国务院领导批准银监会上报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筹建方案》  6月22日:银监会(银监函[2006]288号)批复国家邮政局,正式批准筹建邮政储蓄银行,筹建期为6个月。  12月31日:经国务院同意,银监会正式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业,同意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全资方式出资组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并核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章程》。  2007年  3月6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完成工商登记注册。  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在北京挂牌成立。  10月11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首家省分行广东省分行、深圳分行同时挂牌成立,全国分支机构组建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2008年  1月28日,随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西藏自治区分行、青岛分行的挂牌成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省级分行机构组建工作宣告结束,邮政储蓄银行机构组建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4月8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了邮政储蓄银行的战略定位和总体目标。 
                邮储银行成立、改革深化和未来展望
2008年11月17日17:49  来源:人民网-经济频道
  (一)关于邮政储蓄及邮储银行的改革  从1993年提出组建邮政储金汇业局算起,到2006年银监会批准成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止,13年时间内,邮政储蓄体制改革工作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93年,原邮电部根据当时邮政储蓄的发展情况,以及邮电体制改革的需要,正式提出组建邮政金融机构。1997年3月,国务院第144次总理办公会议,原则同意人民银行关于改革邮政储蓄体制的请示。这之后的若干年内,邮政储蓄体制改革工作与邮政储蓄转存款政策调整紧密相关,进入2000年以来,人民银行、财政部及银监会先后5次向国务院正式提出,要加快邮政储蓄体制改革,邮政部门和邮政储蓄机构为改革的推进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第二阶段:2003年8月,按国务院要求,邮政储蓄资金开始实行“新老划段、新增资金自主运用”的重大改革。我们认真解决好机构和专业人才等方面问题,妥善地应对了资金运用渠道狭窄、流动性过剩、市场利率大幅度波动等一系列严峻挑战。由于采取了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资产质量良好,没有出现一笔不良资产,打开了邮政储蓄机构从负债业务走向资产业务的通道,邮储资金自主运用工作平稳开局、健康发展,在邮政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阶段:2005年7月2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第99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8月19日,国务院下发27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按照金融行业的改革方向,加快组建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控股的邮政储蓄银行。2006年6月22日,银监会批准邮政储蓄银行开始筹建。依据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银监会、人民银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对邮储银行的组建工作进行了严格审核监督,综合考虑邮政储蓄的经营模式和实际情况,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支持。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包括筹集资本金,研究总行及分支机构设置,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定管理机构等。  第四阶段:2006年12月31日,银监会批准邮政储蓄银行开业。2007年3月20日,邮政储蓄银行总行在北京挂牌成立。这一阶段工作中,我们充分借鉴国外邮政金融改革的经验,通过反复讨论和深入调查研究,确定了邮储银行与邮政企业和谐共赢的运营模式,妥善解决了网络资源共享、基层邮政企业稳定、服务“三农”等重大问题,推进邮政储蓄银行组建工作迈出关键性步伐。同年10月11日,邮储银行广东、深圳分行试点开业成功。到2008年1月28日,在不到100天的时间内,邮储银行36家一级分行全部挂牌开业,邮政储蓄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2008年7月,全国36家一级分行,312家二级分行,20089家支行已经全部挂牌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组织机构框架基本建立。  (二)关于邮政储蓄银行的未来展望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要强化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三农”服务的功能。监管部门要求邮储银行要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互补关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展望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更加复杂的经营环境和全新挑战,邮政储蓄银行将依托邮政网络,确立服务城乡大众、支持“三农”的零售银行定位,走低成本、差异化特色经营之路,以资本节约型业务为基础,不断加强风险管理,努力将邮储银行建成国内网络强大、客户众多、资产优良、资本充足、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大型商业银行。  实现这个目标,第一部要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加快完善公司治理,夯实经营管理基础,尽快开展全面的商业银行业务,争取用两年的时间,把邮储银行建设成多渠道、广覆盖、低成本为大众服务的银行;  第二步,根据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商业银行的管理经验,加快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尽快将邮储银行建成具有一定实力、管理科学、运行安全、品牌卓越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                                             中国邮政史                        来源:北京日报   2011年10月12日   

  朱家角邮局位于上海青浦区朱家角镇,是19世纪时开设的一家邮局的遗址。它是当时上海十三家主要邮站之一,也是华东地区保留下来的唯一大清邮局旧址。

  10月9日是“世界邮政日”。

  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异地之间传递书信、信息,就成为一种自然的、日益迫切的需要。而我国的邮政史,也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道路

  春秋战国时 烽火传军情

  信息传递,是人类产生以来就需要解决的问题。

  防范敌人的入侵,是古代国家和部族最重要、最需要迅速传达的信息。早在西周时,在都城镐(今陕西省长安县)东部的骊山设有许多烽火台,每座烽火台都间隔一定距离。敌人入侵时,就燃起烽火报警。京城附近的诸侯看到信号便赶来救援。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就是从这里来的。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开始构筑长城,并在长城上设置烽火台。最初的长城就是由一个个烽火台和孤立的列城组成、联系起来的。这种行之有效的通信方法一直沿用到明清。例如明朝为防范倭寇入侵,曾在今天的山东省烟台市设置著名的狼烟台,烟台市的名字即因此而来。

  用烽火传递军情,虽然很快,却无法把中央政府的具体命令传达下去。所以人们在使用这一方法的同时,还利用人力、畜力进行通信。

  早在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已经有了邮驿,往返传送官府文书。《孟子·公孙丑》中曾引用孔子的话:“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意思是说,道德学说的传播比邮驿传递信息还快。孔子用邮驿作对比,说明当时邮驿已为人们熟知。
 唐宋邮驿专为官府用

  唐代的邮驿盛极一时,全国设驿1639所,遇有紧急公文,通信使者扬鞭催马,朝夕可行三百余里。“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唐代诗人岑参的这首诗是对当时邮驿发达的生动写照。唐朝的邮驿除负责通信外,还接待过往的官吏和宾客,为他们提供食宿和车马。

  唐代还出现了几件与通信有关的新事物:一是“邸报”,即当时的官方报纸,记录朝中大事,用雕版印刷,直接交邮驿传递到各道州及边镇。二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飞钱”。据赵璘《因话录》记载,有一个读书人在外地卖了一块地产,得到数百缗钱,因回家的路途遥远,随身携带不安全,就托人把钱交到当地有关部门,取得收据。回去后凭收据在当地领取钱款。这种用票据代替铜钱周转的“飞钱”,类似现在的汇兑。

  急递铺是一种处理紧急文书的机构。它创于北宋初期,原称递铺,驿卒由厢兵充当。宋代的递铺有三种:步递,马递、急脚递。其中急脚递传送公文的速度最快,日行400里。后来又出现了金字牌(朱漆木牌上写金字)急脚递,由皇帝御前直接发出,铺兵腰系响铃,手执金字牌,兼程急进,接力传达,规定昼夜飞驰500里。宋人形容说,金字牌“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绍兴十一年(1141年)夏,正当岳飞在抗金前线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为达到停战求和的目的,竟于一天之内连下12道金字牌,传递紧急诏书,迫令岳飞退兵。

  明代出现私信传递的民信局

  但无论是邮驿还是急递铺,都是传递政府公文的机构,不办理民众的通信。普通百姓想要互通音讯,只能遣人远道传书,或托行商携带,非常不便。为了适应民众通信的迫切需要,明朝永乐年间出现了一种专门为民间传递信件的组织——民信局。

  民信局开始出现于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以后逐渐延伸到内地。民信局比较集中的地方是浙江的宁波。同时,随着东南沿海侨居海外人口的日益增多,又出现了专门办理华侨同国内亲属通信与汇兑的侨批局。“批”是福建方言,即“信”。

  世界邮递发展

  古埃及 公元前约1991年至前1786年的第十二王朝,已有关于通信活动的记载。

  亚述帝国 公元前10世纪,亚述帝国以本部为中心建筑石砌驿道,驿道遗迹至今犹存。

  古代罗马 邮驿机构已成为军事和行政机构的一部分。

  中世纪欧洲 11世纪以后,欧洲新兴城市、商业和文化的发展,使民间对通信的需要日益增长,从而导致了私营邮递业的发展。

  近代英法 法国路易十世于1477年建立皇家邮政。英国亨利八世于1516年在从伦敦辐射出去的主要道路上建立定期的邮递网。这些皇家邮政初期不准公众使用,后来私自带运个人信件的日益增多,甚至无法禁止。约在1600年,这种专为皇家使用的邮递组织,逐步准许为私人传递信件。由于国家经营邮政既对国家安全有利,又能增加财政收入,英国于1635年、法国于1672年规定了邮政由国家专营。这标志着近代邮政的产生。
 

  西方侵略输入近代邮政概念

  近代邮政与古代邮驿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是两种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炮舰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而我国最早的邮政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侵略过程中强行输入的。

  1842年4月15日,在鸦片战争尚未结束、香港主权还属于中国的时候,英国侵略军头目璞鼎查就以“香港英国总督”的名义,宣布成立“香港英国邮局”。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把香港割让给英国,并在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通商。从此,英国便以香港为基地,开始在通商口岸随意开办英国邮局。他们把邮局设在领事馆内,把邮局称为“领事邮政代办所”,直属于伦敦英国邮政总局。

  继英国之后,法国、美国、日本、德国和俄国等也先后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在上海设立了各自的邮局。清朝政府不但听任列强在华滥设邮局,还给这些邮局起了个挺好听的名字,叫“客邮”。

  这些“客邮”主要经营中国和外国之间的邮件互寄业务,实行外国的邮政章程和资费。邮戳上用本国文字刻写中国地名,贴外国邮票,顶多在邮票上加印“中国”字样。

  延伸阅读

  “黑便士”邮票 标志邮政走向成熟

  邮票起源于英国。据说英国有个叫罗兰·希尔的人,一天出去散步,看见邮递员给一个姑娘送信。这个姑娘只看了看信封,就以无钱付费为由拒收。他觉得很奇怪,事后才了解到,这位姑娘与她的男友约好在信封上作记号。姑娘看到记号,就知道了男友的情况,所以不用拆信,也不必花钱。这对邮局当然是个损失。1837年,罗兰·希尔在《邮政改革——其重要性与现实性》一文中,阐述了实行预付邮资的必要。

  1840年,他设计了以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头像为图案,面值一便士、用黑色油墨印刷的标签,5月6日开始发售并使用。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邮票。从此,邮票逐渐为其他国家所采用。邮票制度改革代表近代公共邮政事业开始走向成熟。

  当时,国与国之间的信函交换系统仍然混乱不一,与各国贸易往来的飞速发展不相适应,人们迫切希望能够建立一套简单方便的国际邮件交换系统。1874年10月9日,《伯尔尼条约》签署,“邮政总联盟”诞生。由于加盟国家迅速增加,“邮政总联盟”便于1878年正式更名为“万国邮政联盟”,每年的10月9日由此被定为“世界邮政日”。
 

  邮政编码 加快邮件传递速度

  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就开始研究邮政编码,并于1959年在诺威治邮区试行,从而引起许多国家的注意。西德于1961正式公布4位数的邮政编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邮政编码的国家。为了实现邮件分拣自动化和邮政网络数字化,加快邮件传递速度,目前世界上已有很多国家先后实行了邮政编码制度。

  我国于1978年在辽宁、上海、江苏等省市进行试点邮政编码制度。1980年7月1日开始正式在全国宣传推行。后因种种原因,推行工作全面停止。直到1986年重新在全国推行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是用阿拉伯数字组成,代表投递邮件的邮局的一种专用代号,也是这个局投递范围内的居民和单位通信的代号。我国目前采用的邮政编码为“四级六码”制。即每组编码由六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这六位数字分别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邮区、县(市)邮政局和投递局(区)四级。六位数的前两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前三位代表邮区,前四位代表县(市)邮政局,最后两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

  中国近代邮政由海关试办

  在接触西方文明的过程中,一些谋求国家富强的仁人志士意识到兴办邮政的重要性。中国人中最早提出兴办邮政的是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他是在《资政新篇》一书中提出这种主张的。

  进入19世纪70年代以后,国人倡议兴办近代邮政的呼声日益高涨。1878年初,在北洋大臣李鸿章的疏通下,总理衙门同意由英国人赫德主持的海关试办邮政,并首先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今营口)5个城市试行。

  1880年1月,赫德在海关内部建立起一套新的邮政机构,定名为“海关拨驷达局”。拨驷达,就是英文post的音译,意为邮局。1882年11月,海关拨驷达局公布了《海关邮局章程》,其中规定邮局信箱从早7点到晚19点,对所有寄信的中外人士开放。邮件由海关听差投递或收信人自取。

  海关试办邮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印刷邮票。1878年7月,天津海关收到了从上海海关造册处发来的首批邮票,是面值银为3分和5分的邮票各10万枚,接着又加印了面值银为1分的邮票10万枚。这就是中国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
 

  大清邮政逐步统一邮递业务

  海关试办邮政后,又经历了18个春秋,到1896年才由光绪皇帝批准,正式开办国家邮政,即大清邮政,并委任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为总邮政司。

  大清邮政开办之初,全国通信机构处于十分混乱的局面,有外国在华设立的“客邮”,古老的邮驿,还有经营情况不错的民信局。

  中国传统的邮驿臃肿腐败,清政府每年用在邮驿上的经费多被各级官吏贪污,流入私囊。新式邮政出现后本应裁撤邮驿,但这关系到大小官吏的实际利益。为减少阻力,赫德竭力声明开办国家邮政不必裁撤邮驿。直到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才宣布废除邮驿制。

  对大清邮政来说,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还是民信局。民信局历史悠久,业务种类广泛,经营方式灵活,深得中国商民信赖。大清邮政利用官方设限和业务竞争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压缩民信局的生存空间。大清邮政在局所设置上更加广泛,把邮局逐渐延伸到内地和农村,同时在城市内增加每天开取邮筒的投递班次。

  到辛亥革命前夕,大清邮政各类邮政局所达到6201所,邮路总长381000里,邮件达1亿件以上。而组织松散的民信局无法与其竞争,纷纷改业或倒闭了。

  而“客邮”退出中国则经历了更为复杂的过程。清朝灭亡后的1914年,中国加入万国邮联。与国际的通邮已不需要“客邮”居间中转。而且许多“客邮”经营的情况不妙,经济上不能自给。但直到1922年2月1日,邮联太平洋会议才通过了撤销各国在华“客邮”的决议。会后,英、美、法等国相继撤销了在华的“客邮”。俄国在华“客邮”早在十月革命后即已撤销。只有日本的“客邮”赖着不撤。中国政府多次交涉均无结果。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在华“客邮”问题才最终得到解决。

  网上用户青睐

  邮政包裹业务年增20%

  世界邮政网络是一个遍及全球各个角落的庞大网络。至今,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实物传递网。每天,超过60万个邮政局所为几十亿人口服务;每年,全球邮政处理4380亿件函件和60亿件包裹,并提供广泛的电子、金融和物流服务。据估算,80%以上的函件来自企业、协会和政府机构,个人信函约占函件总量的5%至11%。

  另一方面,由于邮政利用了日益普及的电子商务优势,包裹业务量在不断增长,邮政已成为网上交易用户青睐的投递商。在很多国家,网络购物促使邮政包裹业务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

  邮政金融业务也是颇受欢迎的邮政服务。全球越来越多的邮政致力于发展此项业务。在全球零售银行市场约51.8亿活期储蓄账户中,超过10亿的账户为邮政金融机构所持有。这些机构还为那些由于缺少银行设施或收入低而无法得到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的人们提供储蓄和贷款业务。
 

  天福官驿,始建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曾是古代涪州和黔州两地的重要驿馆。此图为现代人复建景点。
 

清代民信局实寄封。
 

贴日本客邮、德国客邮销戳的日本明信片一枚。
 

                                                                                         清代广州的步班邮差。
   

                        大龙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