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沢健二:勤运动,为什么还中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53:52

勤运动,为什么还中风?

2010/10 康健杂志 林芝安

 

有台湾「广告教父」之称的孙大伟9月初开会时,突然不能说话、剧烈头痛,被紧急送医急救,竟然是出血性脑中风,紧急手术后昏迷指数仍低,之后延请知名脑神经外科权威加入医疗团队,又动了开颅减压手术,至今仍昏迷未醒。

 

59 岁的孙大伟曾因心肌梗塞,进行心导管手术,放支架。疾病让他学习放慢工作脚步,除了积极复健,更参加铁人三项运动及骑单车。为了锻炼体能,他持续每周三次两小时的运动,不顾亲友反对,带着心脏监测器成功全台环岛;去年更前往中国完成从上海到北京的单车长征,不断挑战体能极限。没想到,体能状况良好的孙大伟竟然在会议桌上倒下,许多人不解,持续运动为什么还会中风呢?

 

其实,若没运动,他可能早就发病。「运动可以减缓动脉硬化的速度,但动脉硬化本身却是不可逆的,」台湾亚东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陈龙说。

 

动脉硬化宛如一条不归路,难以回头。随着年纪渐长,脂肪、矿物质等形成斑块堆积在动脉壁上,让动脉腔变狭窄、血管弹性变差,如果斑块受损而在受损部位引起血小板凝集,容易出现血栓或血块,进而造成堵塞。塞在心脏血管就会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塞在脑血管就是缺血性脑中风(或称梗塞性脑中风),塞在周边神经,就变成周边动脉血管疾病(俗称脚中风)。

 

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加上血压没有控制好,容易挤破血管,增加脑出血(或称脑溢血或出血性中风)的风险。最新研究指出,高血压患者发生脑中风的风险是一般人的34.6 倍,抽烟者是一般人的18.9倍,糖尿病患者则有5倍,这项研究发表在今年6月北京举办的高血压年会,同时刊登在「刺胳针(Lancet)」期刊。

 

一项大规模研究(名为「REACH Registry」)横跨44个国家,针对六万多名粥状动脉血栓高危险群患者追踪一年后发现,有四成的脑中风患者同时伴随心血管或周边血管疾病,心脏血管疾病者同时有脑血管栓塞或周边动脉血管栓塞的比率则是25%。

 

亚东医院曾针对冠状动脉心脏病患且做心导管手术者进行影像检查,结果发现,三分之一的病人有潜在颅内血管狭窄,但这群心脏病患并不知道自己将来有可能中风,甚至有些病人出现过小中风却不自知(由脑断层或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因为症状不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周边血管动脉硬化最易被忽略,陈龙忧心指出。周边血管动脉硬化的症状通常表现在脚部,例如间歇性跛行,原本可走五公里,现在走没多久就变困难,需站一下下等血液回流之后才可继续走,很可能周边血管出了问题;相反的,若是 腰椎疼痛,躺或坐就能恢复,就不是血管问题。但民众常误以为年纪大,腰酸背痛、脚痛很正常,就算看病也不会找神经内科或血管科,容易延误就医。陈龙建议,有血管病史的高危险病人,平时可摸足背动脉,如果脉动减弱或不顺,或脚部的皮肤颜色变灰白,应赶紧就医检查,避免发生脚中风。

 

不论脑中风、心脏病或脚中风,预防之道仍是健康饮食、戒烟、减重、控制血压、规律运动,另外还要学习纾压。医界已证实,压力会提升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国外研究指出,高压工作者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风险是低压工作者的2.2 倍。中华民国心脏基金会副执行长程俊杰医师强调,精神压力会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包括能使血小板活化,形成血栓;能让肾上腺交感神经失调,恶化心血管疾病;能使肾上腺活性增强,让皮质释放到血液,增加血中胆固醇与三酸甘油酯,造成动脉粥状硬化;也能使中枢神经活化,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冠状动脉收缩、血小板活化,因而引发心室颤动造成猝死。为了健康,现在就到户外深呼吸、放轻松,并动动身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