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英语学完要多久:从栖霞寺走向世界的高僧——星云大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09:59

从栖霞寺走向世界的高僧——星云大师

(2008-07-05 09:42:00) 转载标签:

星云大师

佛教

栖霞寺

佛光山

文化

分类: 《佛缘禅心》

智慧星云

 

志开上人

 

佛光山不二门

 

 佛光山大雄宝殿

 

 

佛光山佛教文物陈列馆

 

大师墨迹

 

大师墨迹

 

从栖霞寺走向世界的高僧——星云大师

曾立平

按:据报道:东方航空南京赴台包机首航,7月4日中午抵达台北松山机场。之前在宜兴大觉寺弘法的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也特别搭乘首航班机返台,与前往接机的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共同出席剪彩仪式。

  星云大师表示,60年前他从南京来到台湾,60年后的今天,他又从南京回到台湾,因此感触特别多。星云大师指出: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就该推行直航,但是台湾社会却因为一些不必要的纷争,浪费了很多时间、金钱与精神。“而现在终于开放两岸包机直航了”,星云大师强调,不论是台湾或是大陆,都要用包容的心互相尊重,也期许社会大众要互相友爱,也期待未来两岸关系更加和谐。星云大师并赞同增加两岸直航航点,这样才“符合民情”。

  这架中国东方航空MU5001客机,昨天早上8时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举行首航仪式,包括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国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及南京市宗教局的代表都出席参加,星云大师也应邀与会。经过1个多小时的航程,于上午10时26分抵达松山机场,比预定时间提早34分钟。

  特别的是,在首航班机的飞行过程中,举办了首航摸彩活动,最后压轴的头奖得主是由星云大师所抽出,这位幸运乘客不仅获得了航空公司的飞行点数,还开心地与大师合照。

 

实现人间佛教理想

  “心怀度众慈悲愿,身似法海不系舟。问我平生何功德?佛光普照五大洲。”这是1996年5月16日星云大师写的一首偈子。大师1949年春到台湾,主编《人生杂志》、《觉世旬刊》、《今日佛教》等;1952年在宜兰雷音寺成立念佛会、弘法团等;1967年创建佛光山,致力于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1985年从佛光山开山宗长退位,云游世界各地弘法;1991年创办中华佛光协会;1992年5月16日,在洛杉矶成立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在世界五大洲成立近200个(总)协会,会员逾百万,同时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会员。大师还在全世界建立9个佛光缘美术馆,以“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人间佛教精神与艺术结合,广植净莲。大师数十年如一日不懈努力所取得的成果,正是他实现“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人间佛教理想的无量功德。

年龄最小的临济宗弟子

  江都仙女庙是大师1927年出生时的衣胞之地,12岁时随母到南京寻父栖霞寺知客问他愿不愿出家,他满口答应,监院志开上人就收他为徒是上人唯一的弟子。上人1911年生于海安1937年日寇屠城时,上人与大本法师提议设立佛教难民收容所,出资襄助明常、寂然和尚救助难民23000多人,并保护了抗日将领廖耀湘,是个慈悲为怀的高僧1939年2月1日,大师剃度出家,正式拜志开上人为师,由融斋法师取字号“今觉”、内号“悟彻”。在宗门谱系上,为禅宗临济宗第48世弟子。在志开上人与大本法师等创办的栖霞律学院里,是年龄最小的1941年大师授具足戒,烧戒疤时,戒师吹气过猛,12个香珠烧在一起,把头盖骨都烧凹下去。1945年考进焦山佛学院,后任白塔国民学校校长、《怒涛》月刊主编、南京华藏寺住持等。在丛林求学时,偶在《王云五大辞典》查到“星云团”一词,仰叹宇宙浩大无涯境界,抗战胜利领身份证时就改法号“星云”,期许自己以宇宙般博大的心胸普渡众生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1949年到台湾,大师身无长物,连罗汉鞋也没有,一双木屐穿了两年之久。物质匮乏、生活磨难,他从不怨叹。面对神佛不分、僧俗混淆,对佛教普遍缺乏认识、学佛者凤毛麟角的现状,他反而充满激情,思考着如何把佛教精义带进台湾社会,润泽众生。1951年大醒长老兴办“台湾佛教讲习会”,大师受聘担任教务主任,每天晚睡早起,带领学生晚诵早课、出城劳动,造就了许多日后佛门龙象,对台湾佛教的中兴贡献厥伟。1953年大师来宜兰雷音寺弘法,每次讲经后都举行考试,后来演变为每年上百万人参加的“世界佛学会考”;还以佛化村里理念办“念佛会”,吸引大量信徒,后来发展到佛光山遍布五洲200多分院道场;大师还创办“佛教青年歌咏队”,后来发展成享誉世界的“梵呗赞颂团”;从开办“慈爱幼儿园”起步,发展到大、中、小学配套的佛光山教育体系;宜兰成了大师传播人间佛教的摇篮。

筚路蓝缕,佛光普照

  1964年一个偶然机缘,大师售让高雄“佛教文化服务处”房屋,买下高雄县大树乡没人要的荒丘。1967年正式开山,大师亲率高雄工专测量科30位师生测量等高线,历时2月完成地形图。又费时半年,推平两座小丘、填满三条谷壑。创业艰难,请不起建筑师,没有一张蓝图,在大师与承包工程的萧顶顺画地讨论中,一栋栋殿宇拔地而起。为节省工资,甚至连搬运砂石、搅拌水泥的粗活他都和早期弟子一起胼手胝足、亲力亲为,象“燕子衔泥”一样,师徒同心、奋进不息,经过一石一土的堆积、一血一汗的挥洒,昔日荒山成为今天佛教胜地。笔者曾多次赴台,记得第一次瞻礼佛光山,惊叹于大雄宝殿的恢弘气势时,接待法师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占地3570㎡、殿高30m,内供8m高的三宝佛、四周供14800尊释迦牟尼佛象、14800盏长明灯1975年奠基、1981年12月25日落成。大殿的开间和进深,是大师亲自用脚步在地上丈量出来的。走进殿内,见殿顶有光线投入,使偌大殿堂不觉昏暗,原来两重檐之间有一圈明窗,分明和栖霞寺大殿的明窗一样,这大概是大师传承自祖庭的吧。

笔耕不辍,著作等身

  大师弱冠起就经常投稿各报副刊,来台后更是笔耕不辍。在苗栗法云寺看守山林3个多月,在只能一人容身的草棚里,写出第一篇佛教散文《大钟》,而后陆续成篇,结集出版《无声息的歌唱》。在宜兰雷音寺斗室中,写了长篇小说《玉琳国师》,后被沪剧团改编演出、被电台录成广播剧播出、被电影公司拍成电影放映、被电视公司制成电视连续剧播映,开创了以声光弘法的先河。此后一发不可收,著作何止于“等身”。而且分别翻译成英、日、韩、泰、印、法、德、西、葡等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大师常自谦不擅书道,却自成一格。早年在雷音寺举行“佛七”,为贴“禁语”及和念佛相关的法语,开始写毛笔字。后为给人欢喜、祝愿与感恩,写字与众结缘的墨迹不下千幅,成为大师修行的另一门功课。2004年春,应马来西亚国家画廊之请,以书法百帧展出,名为“觉有情”。后以两百幅墨宝在全世界巡回展出,去年4、5月还在重庆三峡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扬州双博馆展出。大师说:“希望大家不要看我的字,而是看我的心。”表达了对众生的祝福和感谢。

两岸和谐,世界和平

  1989年春大师应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邀请,首次率弘法探亲团来大陆,是40年来第一次,赵朴老以“千载一时,一时千载”来形容,大师还重回栖霞寺拜谒祖庭,率弟子信众在栖霞山般若台向恩师志开上人灵塔上香致祭。1994年大师二度大陆弘法探亲,对栖霞律学院学僧开示:“希望你们不要怕难、不要怕苦,只要有发心、有愿力,前途就有希望。”2000年大师再返栖霞寺,与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会晤,促成2002年西安法门寺佛指舍利莅台供养。2003年佛光山梵呗赞颂团来大陆演出,又促成2004年结合南传、北传、藏传梵呗音乐的“中华佛教音乐展演团”赴台、港、澳、美、加巡回演出。2006年大师出席在杭州举行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接受采访时说:“和谐必然是未来举世所趋及人心所求的共识”,“统一是所有中国人的希望,而统一最大的力量就是爱,必定要以道德、慈悲树立国家形象,和谐会是最大的力量。”大师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言行,促进两岸佛教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刊于《南京晨报》2008年7月5日B8《记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