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猫剪胡子故事图片:十问温州发展之二:温州城拿什么吸引别人目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02:39
发布时间--2010-09-19 来源---温州廉政网 作者---管理员

在城市的发展中,形象力越来越突出。人们对温州的城市形象如何评价?“原先是一张淡淡的水墨画,现在是一张没有画完的油画。”“小、散、乱”的温州城,拿什么吸引别人的目光?
――题记
什么是城市的形象?提起维也纳,我们的耳边会响起音乐声;说到威尼斯,你会闻到异域水乡的浪漫情调;巴黎纽约,就算没去过,眼前也会有鲜明的画面出现。这就是城市形象的深入人心。
那么,谈到温州,你会想到什么?面对这个问题,多数人总是紧锁眉头,努力在脑海中搜索,然而记忆仿佛总被迷雾笼罩,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品位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形象是一种力量,因此称之为形象力。提升城市形象力,是区域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温州的城市形象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看一看外地:杭州最有个性,宁波最具潜力。温州呢?
最近,由新华社《?t望东方周刊》、复旦大学等主办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活动结束。按照排名高低,上海、北京、成都、南京、杭州、宁波、西安、长沙、昆明、长春等10座城市获得了首批“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称号。
浙江省内,杭州在“城市个性”方面排第一;宁波则在“城市的发展潜力”方面排第一。按主办方解释,城市个性所展示的,是“一座城市在多大程度上有自己的独有面貌”;城市的发展潜力,则是“城市未来竞争力的一种体现”。
温州与这份榜单无缘。
撇开这个榜单,再来看看我们可以触摸到的城市面貌:
厦门,温馨城市。花园式的景致点缀在岛内各处。旧城小巧,新区精致,有着南方沿海城市特色的街道和建筑,都收拾得非常干净漂亮。的确,厦门最温馨之处,就在于她像一个家。
大连,浪漫之都。即使没有到过大连的人,也大都知道她有时装节,有女骑警,有足球,有很多广场、草坪、雕塑、喷泉。“拆墙添绿”、“广场生趣”等一系列城市环境革命,换来如梦美景,让旅行者流连忘返。
杭州、宁波、厦门、大连……她们的魅力从何而来?就来自一座城市在“体形、面孔和气质”等个性特征上的综合表现。
那么温州呢?
比一比自身:温州城市“形”散乱,“神”缺失,仿佛“没有画完的油画”
一座富有魅力的城市首先要有鲜明的城市形象。
温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有好山好水,有源远流长的瓯越文化。然而,随着这十几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在塑造、增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的工作却显得欠缺,以致给人的印象总是模模糊糊的。
“温州应该是什么样的形象定位?宜居?宜商?轻工城?港口城?这些仿佛都对,但是又都不对。”温州市生态园管委会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高永兴说,因为这一切定位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城市,就是美好生活的载体,我们建造城市的目的是生活,并且要幸福地生活。
且让我们从这个角度来寻找一下温州城市的幸福感。
先来看城市之形。温州城市空间布局不够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
温州城市虽然实施了“东拓、西优、南连、北接”的发展战略,但是城市框架仍然拉不开。深圳城市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沈晓恒给温州做了十多年的设计工作,他认为,客观上讲,温州城市显然受地理条件限制较多;主观上讲,温州市民有着很浓的老城情结,不愿意离开老城。但是温州老城的资源条件落后,人口的日渐拥挤又使得老城难以有很好的修复和改善。温州城市发展于是常常陷入这种“新不新”、“旧不旧”的尴尬。
温州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交通问题。高永兴毫不客气地指出:“一座交通如此拥堵的城市,有美好可言吗?温州的交通已经成为了城市病。在市区,一条60米宽的路可以同6米宽的路交叉,斑马线隔50米、甚至20米就遇上一条,瓯海大道高架路遇到主干道就平交。这是为什么?以我的智慧想不通!”
再来看城市之神。现代建筑对历史文化的轻视,对自然资源的侵占,都不同程度破坏了这座城市的传统特色和文化环境。
温州大学校史博物馆研究员张索认为,人们评价一座城市时,关注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经济繁荣,更要关注社会文化,“城市,应该是人心灵的家园”。
毋庸置疑,温州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但这些年的城市建设缺失文化元素,“就好比一个人的身体发育了,可脑袋还是小孩子的,很不协调。”市工艺美术研究院副院长潘钦权说。比如市区朔门街的改造,单单注重了门面的设计,而没有挖掘文化内涵,时间稍长些,这条“失去灵魂”的街便开始卖皮鞋卖服装了;还有温州的文化公园,名不副实,走进去看根本就是“文化沙漠”。
温州也缺乏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1680多年前,东晋著名舆地学家郭璞营建温州古城时,连五斗之山,通五行之水,依据的就是温州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被誉为“九山斗城”的多处山岭,如今没有被作为景观元素纳入城市规划设计中去,多数被周围建筑严严地圈在中间。张索举例道,市区人民路的街心公园中山公园,是温州底蕴非常深厚的文化带,但现在,高高的广告牌挡住了山体,也挡住了文化的展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而这,仅仅是温州城市的一个细节。
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林观众说,和周边城市、先进城市相比,我们的城市建设差距至少有八到十年,“近年来,我们城市的规模没有扩大、功能没有扩展、品位没有提升,太可惜了!”
找一找原因:“封闭”造成负面循环,“粗放”带来发展症结,“逐利”导致狭隘行为
爱之深,痛之切。每一位关心温州城市建设的人,都试图为这些问题把脉寻因。
首先,温州的“封闭性”造成了城市建设问题的负面循环。
“我们都有种感受:温州人很容易融入外面的城市,但外地人很难融入温州城市。”潘钦权说。祖籍温州的深圳市规划院副院长黄卫东则一针见血地指出,温州其实是一个很封闭的城市,经济上自给自足,思想上自我禁锢,不容易接受多元文化,体现在城市管理政策上也有其独特性。他说,温州的城市管理政策倾向于符合老百姓的传统习惯,这在现代城市建设理念来看,是不与时俱进的。温州的拆迁政策恐怕是全国“最好”、最“宽容”的了,但这样做的结果是,无形中“劣币驱逐良币”,导致如今一些进步的政策无法推行。
温州独有的封闭,也让外来资本无所适从。黄卫东说,他们在温州所遭遇的是“排他”的竞争环境,因此,温州难以大量引进外来资本和外来企业,导致我们的城市开发行为比较局限,“这是一个负面的循环”。
黄卫东认为,这一系列问题反映到城市形象上,就造成了“都市里的乡村”或者“乡村里的都市”现象,模棱两可,并非一个高效率的城市运营状态。
其次,温州的“粗放发展”导致了城市规划体制不完善等一系列症结。
粗放导致粗糙。规划本身科学性的问题,城镇规划与总体规划、土地规划不衔接的问题,规划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问题,在温州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在温州做规划,难。”沈晓恒说,每一个设计都很难原原本本地实现,“因为每一个地块总有很多个理由来要求你不得不改规划,不停地改,改到最后,连我这个做规划的自己都不认识这个规划了。当然,规划本来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博弈,只是在温州,博弈得太辛苦!”
粗放导致急进。“就拿城市形态整治来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温州已经进行了三轮较大型城市形态整治运动,部分改善了城市环境,但由于只注重形象工程和迅速见效,出现一些‘半搭子工程’,显得太急于求成,而不注重规划和实施的可持续性和操作性。”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段丙庆曾专题研究过这个现象,他指出,城市形态是一个复杂体,不可能通过短期的建设就迅速改观,急进不是办法,累进才是可持续之路。
专家们都认为,温州城市建设应适时告别粗放式,进入集约式、内涵式的发展阶段了。
另外,温州城市建设的“逐利性”较强,受利益的驱动,在决策时,多从经济效益出发,却很少考虑到自然存在的客观条件和文化历史的人文条件。
可能是受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的影响,逐利性在温州表现的特别突出。林观众说,从百姓个体利益的微小化到部门利益的微小化,都有所存在,不像其他一些城市,老百姓能很配合地参与城市建设上来;也不像深圳这些城市,虽然逐利,但有很好的法治来约束,比如规划立法,就是从深圳开始的。
逐利性也导致部门权力的物化,行政效率的低下。高永兴曾计算过:“在温州,一个普通的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决算,其审批手续达298个环节,要盖300多个章。若再调整概算,不知道还要增加多少环节。把这些手续办完,花上两年时间是常有的。而上海、苏州,同样的项目只需15天!”
想一想办法: 我们要站在更高的层次,用更宽的视野来谋划城市转型发展
中国正在向城市化时代高速迈进,温州跟得上这趟奔驰的列车吗?换句话说,有这么多问题存在,我们还来得及纠正吗?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本月初在接受央视《面对面》专访时曾谈到同类话题,他说:“我个人的判断是还来得及,因为现在还没有定型,所以当前这个阶段比较关键,我们还有20多年的时间可以调整我们的步伐、方向、路径,这些问题的呈现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不能再延续原来的那种发展思路了!”
市建设局副局长陈高鲁也认为,城市建设和规划中的失误也许是难免的,即便是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也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过当下,必须反思过去的失误,促使我们更好地谋划未来。
站在更高的层次,用更宽的视野来谋划,专家们不约而同提到城市的转型发展。
转型发展,首先要立足长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交汇城市这个实际,进一步找准城市定位。黄卫东说,温州要把眼界放开,和周围的兄弟姐妹站在一起全方位认识自己,确定在区域经济中应扮演什么角色?这过程中,要尽快改变“以问题为导向去解决问题”的习惯,“遇事先考虑问题,纠结于困难,什么事情都会难以推动”。黄卫东建议温州要树立“以目标为导向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否则,只会更加封闭了自己,当周边兄弟城市的“首位度”提高时,温州就容易成为别人的附属。
转型发展,要求做强做优中心城市功能。对此,林观众说,我们城市的发展正在进入以发挥主体功能为主导的新阶段,在建设过程中,城市主体功能区的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和发展能力,将有效影响带动相邻区域的发展。
转型发展,对城市管理也提出了“精细化”要求,要越来越关注人性需求的多样性,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产品。黄卫东说:“现在人们一味只关心容积率,而忽视了幼儿园、医院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但公共设施不是单纯靠市场就能做起来的,政府应该有一种主动干预的姿态,凡事把公共政策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精细化管理好几百万人口的城市。”
转型发展,还要解决好钱的问题,搭建服务于城市发展的资本平台。副市长章方璋表示,下一步,温州将加强融资平台的打造,做好城投公司的资产打包。同时,加大城建领域开放力度,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理念,畅通准入通道,抓紧制订鼓励民资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业等领域的政策措施,实现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的良性互动。
发展机遇选择城市的时代已经到来!如何提升温州城市形象,增强温州城市的凝聚力、认同感,到了必须十分重视的时候。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城市形象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培育期。但无论怎样,随着人们对城市建设、城市形象等方面认知程度的提高,一个真正现代文明的城市必将越来越快地来到我们的身边! (记者 马玉瑛 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