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主要成就:十年经济十大失误·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6:09:10
■创新
  创新是一个文明的命脉。十年来,知识精英们的资源不可谓不丰裕,然而他们或者向壁虚构,或者故弄玄虚,或者虚应故事,或者弄虚作假。总之成果寥寥,乏善可陈。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铭铭于1998年出版的《想象的异邦》一书,有约10万字的内容与美国人类学家哈维兰的《当代人类学》(中译本)一模一样。
  ●1998年,吉登斯的《民族——国家与暴力》出版中译本,此书由胡宗泽(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与硕士、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和赵立涛翻译,王铭铭(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校对,三联书店出版1998年5月出版。书中将孟子译为“门修斯”:“门修斯(Mencius)的格言‘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太阳,居于民众之上的也只有一个帝王’,可以适用于所有大型帝国所建立的界域。”
  ●2009年,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在一部学术专著中将蒋介石(Chiang Kai-shek)翻译成“常凯申”。
  ●2010年电影《孔子》,战车有两马;2011年电影《战国》,战车有一马:违背基本常识“驷”,与1959年美国《宾虚》的赛车场面天壤悬隔。
  ●200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并借助“汉芯一号”,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上亿元科研基金。2002年8月,陈进从美国买来10片MOTO-frees cale的56800芯片,找来几个民工将芯片表面的MOTO等字样全部用砂纸磨掉,然后找浦东的一家公司将表面光滑的芯片打上“汉芯一号”字样,并加上汉芯的LOGO。虚假的DSP芯片磨好后,陈进通过种种关系,通过专家鉴定。(http://it.cctv.com/20100112/102687_1.shtml)
  ●2007年,北京大学副校长、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在郑州的一个论坛上说,中国目前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低。很多中国学阀学霸哗众取宠,语不惊人死不休,兼以道德沦丧,被民众戏称为“砖家”“叫兽”。
  ●2009年12月份,英国《晶体学学报》宣布,撤销刊载中国学者发表的70篇论文,理由是这些论文或涉嫌剽窃,或不够严谨。……前不久,《浙江大学学报》的一名编辑收集了该刊20个月的投稿论文,用反剽窃软件检查后发现近三分之一的投稿论文涉嫌剽窃。有些论文超过80%的内容并非原创。(参考消息,2010年10月8日)
  ●美国在科研领域的领先地位毋庸置疑,但其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占全球总数的比例已经从26%降低到目前的21%。中国所占比例则从4.4%上升到10.2%,从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世界科学界认为,不能把一个国家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与其科学整体质量混为一谈。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曹聪(音)博士说:“中国每年都有数百万高校毕业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必须发表论文,因此中国的论文数量很大。”……中国媒体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的中国博士承认曾经抄袭过他人的成果,60%的人承认曾为在科技刊物上刊登论文而支付过金钱。中国所有著名大学中都存在类似的问题。科学界普遍认为,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的考核评估体制是学术腐败和到窃的根源。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科研人员必须出版一定数量的书籍或者论文才能得到学术上的晋级。中国大学中普遍存在科研人员因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数量不够而无法晋级甚至被降级的现象。(参考消息,2011年4月11日)
  ●中国厂商制造假药,威胁患者生命,并损害正规品牌,特别是印度生产的药品。印度公司向中等收入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常用药物。据估计,发展中国家使用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有80%来自印度,大概一半的抗疟药和抗生素也来自印度。在造假者看来,仿冒印度产品合情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西方品牌的所有者更可能追究那些仿冒品牌,而印度制药商利润较小,因此在保护品牌方面不会花很多钱。(参考消息,2010年12月7日)
 
■工程
  硬件建设,铺张挥霍,层层转包,偷工减料,隐患重重。〇八年三川大震,暴露了中国工程质量的低劣。
  ●目前中国的城市居民仅占总人口的大约40%,大致相当于1885年美国的水平。据估计,到2025年,还将有3.5亿中国人成为城市居民,从而使中国的城市人口达到整整10亿。要容纳那么多人,意味着要以世界上史无前例的规模大搞建设。在经济改革的前20年,中国建了大约65亿平方米的新住房——相当于1.5亿套普通大小的公寓。1980年上海还没有摩天大楼,如今上海的摩天大楼是纽约的两倍。1990年到2004年,开发商在上海这个城市建了8500万平方米的商用房,相当于334个帝国大厦。从全国来看,中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约3700万人。这里消耗了世界近一半的水泥钢材,而全世界的重型建筑设备很多转到了中国。比如,塔吊已经成为中国城市随处可见的标志。(参考消息,2011年6月22日)2011年4月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13.4亿人中有49.68%居住在城市,1982年经济改革刚开始时这一比例仅为1/5。(参考消息,2011年10月4日)
  ●一位觉得有责任按良心办事的匿名土木工程师给《人民日报》的论坛写了很长的一篇文章,详细描述建筑业中的潜规则以及这些潜规则在中国社会的延伸。按照规定,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必须经历几个环节:地质勘探、建筑设计、质量检查、材料鉴定,还有质量和安全监督。每个环节都对保证建筑安全发挥着作用。而贪婪使一些开发商和建筑商为缩减成本、“抄近道”而略过一些工序。因为缺乏公正有效的监督和职业道德,他们得以浑水摸鱼。表面上看,中国有很好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建筑业,包括对材料标准详细具体的要求。但是,这位土木工程师说,并非所有规章制度都得到严格遵守。中标的通常是报价最低的建筑公司。近些年来,高层建筑中每平方米使用的钢材从80公斤-90公斤降至30公斤。这显然有损建筑安全。对地基的质量控制也很松懈。行业规章要求特定数量的基桩必须经受静载荷测试。但是,往往只有10%的基桩按要求得到测试。法规要求用三种不同方式检查地基的稳固程度,但从未得到遵守,因为进行三次测试费用太高。那么,开发商和建筑商为什么能逃脱监督呢?原因在于,他们掏钱买通必要的人员,在质量证明上签字盖章。这位士木工程师写道:“在这种社会和政治生态下施工的建筑能长期屹立才怪。”他说对了。最近造好的建筑都不可思议地短命。以获奖的中国体育博物馆为例。这座建筑是1990年作为亚运会体育场馆一部分建造的,按理应该能用100年。但是,仅仅15年后,该建筑的地面和墙壁就出现长长的裂缝,基本上成了危楼。中国最短命的建筑大概在重庆:那里的一座住宅楼2007年完工后6个月就不得不推倒。凤凰桥倒塌后,官员们透露,2000年至2007年还出现10例同样严重的事故,尤以2004年突出。简而言之,桥越老就越稳固,越安全。近些年的劣质建筑太多了,土木工程师们悲叹,改革开放时代建起的房子只能用30年。(参考消息,2009年7月9日)
  ●从今年7月11日到19日,中国不同地方有四座桥梁发生坍塌。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些事故的背后暗藏了中国经济的一些特征,而这些特征可能最终成为经济崩溃的原因:腐败,极其看重工程速度而忽视工程质量,无视这两点因素可能造成的长期、深刻的后果。对于各种桥梁坍塌事故的解释往往把关注点放在建筑合同的分包方式上。地方政府通过形同虚设的招投标过程,把建筑项目承包给它们自己的公司。但工程本身又会经过无数层分包,转到小公司手上,而且每一层分包都伴随着贿赂,伴随着又一部分资金被刮走。等到第一铲水泥被送入搅拌机的时候,残留的实际预算就仅能维持最廉价的劳动力与质量往往很低劣的原材料了。(参考消息,2011年9月1日)
  ●7月15日凌晨,通车仅14年的杭州钱江三桥引桥桥面塌落。加之11日凌晨建于1997年的江苏盐城境内328省道通榆河桥坍塌、14日上午建成不到12年的福建武夷山公馆大桥倒塌,短短5天内已有3座大桥相继发生坍塌事故。而回溯近年发生的一系列垮桥惨剧:2010年河南栾川大桥,2009年湖南株洲高架桥,2007年湘西凤凰桥,1999年重庆綦江彩虹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7/18/c_121682630.htm)
  ●投资87亿多元建设的甘肃省天水至定西段高速公路,是连接我国东、中、西部的骨干道路——连霍(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通车约半年竟出现坑槽、裂缝、沉降等重大病害,部分路段不得不铲除重铺。(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9/26/c_122090548.htm)
  ●百度百科:楼垮垮(http://baike.baidu.com/view/2985129.htm)
  ●几天的强降雨让[上海]地铁11条线路都出现大规模漏水现象,不仅车站天花板漏水,网民贴上微博的照片显示,3号线车厢在11日当天甚至出现车厢顶盖也漏得像水帘洞一样的奇观,而地铁出入口楼梯的照片更加有如瀑布。(参考消息,2011年6月23日)
  ●在京沪高铁南京南站,子弹头列车以每小时320公里的速度从首都呼啸而来。然而车站内有多处管道在漏水。约4000平方米的车站广场也突然被围起来整修。工人已经敲碎了上周曾在通车仪式上骄傲地向公众展示的数千块花岗岩地砖,正在重新铺设整个地面一这一次用来固定它们的是水泥而不是打湿的沙子。……草率完工的现象在青岛表现得更为惊人,在那里,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在“七一”前夕举行了通车仪式。现在这座大桥每天车流量已这1.8万辆左右,然而桥上的照明系统却尚未完工。工人们承认,为了赶在6月30日通车,他们没有时间将防撞护栏上的大量螺丝拧紧,估计在未来几个月内都起不到防护作用。……广州大剧院被称为数十年来世界各地所建剧院中最迷人的一座,但这座大剧院在对公众开放仅一年后,墙壁和天花板上就出现巨大裂痕,玻璃幕墙脱落,雨水也不停地渗进建筑内部。这座大剧院耗资超过1.3亿英镑(1英镑约合10.33元人民币——本报注),建设工期为5年,被誉为出生于伊拉克的设计师扎哈·哈迪德的非凡之作。……很多中国建筑的建设工期很短,腐败盛行以及对这些建筑平均只会存在25年、随后就会被推倒重建的预期,一再导致人们对建筑水准的担忧。(参考消息,2011年7月10日)
  ●对于新干线运营了47年至今没发生过死亡事故的日本来说,中国政府宣称的动车事故原因不仅不可思议,而且让事故变成事件的手法更让日本骇然。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一直关注中国高铁建设,初期是为了与法国、德国竞标。2006年日本川崎重工制造的新干线CRH2A型车厢首次向中国交货,这是依据中日签订的60列日本新干线列车、日方提供部分高科技部件的合同,列车设计最高时速是315公里,设定最高时速是250公里。2008年后中国大幅提速,超越了东日本铁道公司JR技术合作范围,JR和川崎重工向中国抗议,并提交了“后果自负”的备忘录。去年JR东海公司董事长葛西敬之提出“中国高铁轻视安全、速度临界,改良的技术也是盗自外国”的看法,开始了两国高铁纠纷。今年中国向美国申请高铁专利更令日本气愤。事故发生后,日本传媒迅速作出结论,中国致力开拓海外高铁市场的计划变成泡影。日本早已关切中国高铁不时因雷雨停车的小故障,每次必定报道。日本工学院大学助教高木亮说,高铁设计时都有两列车接近到几公里距离时开始减速、进一步减速、最后自动停车的系统。如果遭雷雨毁坏,高铁会马上自动停车,两车相撞是不可能的事。日本虽没直接指出中国动车事故可能是人为造成,但亲中报纸《每日新闻》周二报道:“中国列车司机每月工作超过300小时也属正常。”右派报纸《产经新闻》周三报道:“如此精密的先进技术,中国高铁司机只学10天即上路驾驶,真是令人惊讶的短暂。”但中国动车事故路段很快恢复运行、事故车厢迅速被掩埋的处理手法更让日本目瞪口呆。2005年JR西日本福知山线普通火车脱轨事故,JR西日本用了25天进行调查,55天后才恢复运行。高木亮说,很难理解中国为什么要掩埋事故车厢,事故一定要查明原因才能杜绝,车厢一定会留下说明事故原因的痕迹。《每日新闻》和《产经新闻》的社论标题竟不约而同的是——中国动车事故源于不顾安全弘扬国威。(参考消息,2011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