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迷笛营:建军学经方====桂枝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0:21:01

建军学经方====桂枝汤

万方, 罗马, 伤寒论懒人方剂偶得====桂枝汤

    桂枝汤,历来被封为“万方之祖”,其功效则概括为:调和营卫。难道排在第一,则为祖?本人业余自学,实在对一些理论不知所以然。所以想用最简单,亦或最笨的办法加以理解,反正条条大路通罗马,也许哪一天顿悟了,就会明白了,还是先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理解吧。
     一、从感冒说起
     如果用感冒这个词,理解伤寒论,似乎太有点肤浅。但
是,细细理解伤寒论之太阳中风,还不就是今天讲的感冒!感冒一词,好像起于清代官场,意即,官员请假的理由,后来被引用到人病了,需要休息。现在人的感冒,大概都可以归到伤寒、中风和少阴病。我的理解,呵呵没有临床数据支持:第一种===身体好的人,感冒一开始就是伤寒,所谓病的非常厉害,身上动哪哪痛,高烧40度以上,怕冷厉害。伤寒往往发生在小孩和青年身上。我家小孩几次感冒,都是伤寒;第二种===身体还算好,一着风,就难受,大概就是中风;第三种===身体很差,一感冒,就是少阴病,发不起来热,脉沉细,以中年以后和老年人常见。我老婆去年感冒,还是伤寒,今年就是少阴病。我自己则很久没有得过伤寒,哈哈。所以,可以借用火神派观点:阳气足则伤寒,阳气弱则少阴,在中间则中风。其实还有两种人:一种是,经常感冒的人,这种人还是身体好阳气足的人,没有大病;一种则是从来不感冒,自诩身体好,可是一得病,就是大病。当然我说这些,都是自己想的,没有理论和临床观察,不过也是一个理解方法。
     二、为什么感冒?
     刚才说了,感冒的三个类型。其实还有老百姓常说的一句:我伤风了!这个伤风,往往是鼻子清鼻涕、鼻塞,略有发烧怕冷,身上不舒服。身体好的人,休息一下也就好了。此伤风即中风也,中风之轻症也。
      那为什么会感冒呢?有人把身体比做成一个国家,我看在贴切不过了。内经也讲===正邪纷争。所谓风邪还是寒邪,亦或西医的细菌、病毒,总之都是身体不需要的,都是敌人。敌人犯境,自然边防军要自卫抵挡,做激烈斗争。如果身体好,阳气足(正气足),就像边防巩固,密不透风,一开始就拒敌于国门之外,那就是伤寒!如果边防稀里糊涂,那敌人就可能找一个空隙钻进来,所幸被我军及时发现,抵抗于外部,所谓表也,纷争于骨肉,那就是中风!如果边防松弛,加之军队软弱,则敌军长驱直入,快到了首都,才发现敌人来了,抵抗无力,只有抗“附子”这一威猛将军克敌。这就是感冒的比喻。
     三、什么是中风?
    中风,就是边防不固,军队涣散,放敌入境,所幸还可抵抗一番。犹如九一八,日本人打响第一枪,中华民族,本应奋起抵抗,蒋介石理应全力支持张学良。结果奉行不抵抗政策,步步退让,结果日本人又发起七七事变,这下可是由中风变成少阴。哈哈,扯远了。中风,不是身体没有体抗力,而是力量不足。那么需要干什么?当然,全国紧急动员,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调往前线,支援边防,这就是引出桂枝汤!
     四、桂枝汤什么作用?
     从上面分析看,说桂枝汤是万方之祖、伤寒论第一方,实在过誉,我看应该是麻黄汤。以后再叙。难道桂枝汤真的是调和营卫的吗?斗争就是斗争,调和就是投降。身体不是国家,可以分裂,绝对不能有不该有的东西。癌症就是这么回事。所以中风阶段,不是调和,而是激烈斗争!所以我说桂枝汤不是调和营卫的,而是加剧斗争的!依靠什么斗争?就是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源源不断的战士。意志就是阳气,战士就是津液!这回就好理解桂枝汤了。
看桂枝汤的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桂枝===味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反正也不太明白,大概是通阳吧。反正与气有关。
     芍药===味苦平。 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大概跟血水有关。
     甘草====味甘平。 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看样子,五脏六腑都管,关键还在脾胃。
    干姜==气味辛,温,无毒。 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看来生姜比干姜的功能要多一点。火神要药。
    大枣===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肋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叶覆麻黄,能令出汗。生平泽。可以理解为补气血津液。
    五味药,共成桂枝汤。这样简单理解:
    桂枝芍药一组:桂枝把阳气,把津液运输出去,芍药把伤员运回来。所以曹颖甫的观点很有意思(我喜欢曹颖甫,就是因为他也是自学中医,理解起来容易),桂枝负责动脉,芍药负责经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循环。要不然只管运兵,前线伤员会成负担。只管拉回伤员,前线无兵,怎能作战。所以桂枝芍药就是一拉一收。可以看成是运输系统。
    生姜大枣一组:生姜就像宣传系统,鼓舞士气,配合桂枝,把意志和战士送到该送的地方去。大枣生气补血,就算是征兵。可以看成是宣传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
      甘草则是坐镇中州,派兵遣将,要不然那四位兄弟不知何去何从。就算是指挥系统。
如此,指挥、保障、运输系统三足鼎立,当战无不胜。这分明是一个打仗系统,怎么能是调和营卫呢?
     五、桂枝汤怎么用?
    仲景书有关桂枝汤方证的条文共22条
   《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伤寒论》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伤寒论》第17条:若酒客家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伤寒论》第19条:若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
《伤寒论》第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伤寒论》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伤寒论》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45条: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4条: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论》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宜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2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第7条: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满,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者,可与阳旦汤。
可以大概概括为:
一是真的是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浮弱者;二是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三是发汗或下之后,而表未解者;四是太阳阳明并病,汗多,脉迟表未罢者;五是病下利而脉浮弱,或自汗出者;六是霍乱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然还有禁忌证:一是伤寒表实证;二是湿热内盛者;三是毒热内盛者。
不论有多少类型,应用桂枝汤与经方无例外,就是“有是证用是方”。 ===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浮弱。
当然后世医家拓展应用另当别论。有一点,下利,别忘了桂枝汤,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