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睢宁双沟最新消息:砣矶砚 - yipingcd(一平)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06:05:32

 

我带表弟回老家看看。表弟住在北京,给人打工,是职业CEO。

我的老家是砣矶岛,就是镶嵌在渤海湾的那一串岛屿—---长岛其中的一个岛屿。长岛在世界版图上称为庙岛群岛,1945年8月解放后被命名为长山列岛,简称长岛,共有32个岛屿组成。

长山列岛位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南与蓬莱相望,北和大连市老铁山相峙,扼据渤海海峡。这排列的岛屿就像系在渤海湾脖子上的一串项链,扼渤海咽喉,古来就是渤海湾的门户,在军事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长岛要塞之称。

    老家砣矶岛位于南长山岛与大钦岛之间的渤海中部,旧称龟岛,东临黄海,西依渤海,在渤海海峡中部,是庙岛群岛交通枢纽。岛陆面积7.11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总人口10000多人。岛上自然风光秀美,岸线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友好,历史文化灿烂,渔家风情浓郁。岛上港湾很多,俗称“口”,每村有一“口”,为渔港,亦以“口”为村名。我的老家是大口东山村,还有井口、吕山口、后口。我丈夫是后口村人。

我和表弟去时正值夏天,我们登上山顶,可窥全岛风貌。岛上植被极佳,盛产黄花菜与山丹红花,处处可见戴胜鸟,我们当地俗称“花鞑子”,头顶着五彩羽冠,全身棕色,两翅和尾栗黑色,有棕白色横斑,嘴细长而尖,它是啄木鸟一类的益鸟,能插入泥土、石缝间挖食蠕虫、蜘蛛、蝼蛄等幼虫和昆虫。戴胜鸟外观艳丽,性情温和,唐代诗人贾岛曾作诗题《戴胜》曰:星点花冠道士衣,紫阳宫女化身飞。能传世上春消息,若到蓬山莫放归。

老家砣矶岛最有名的就是那蛰声海内外的金星雪浪砚台。

在大口西村的西海岸北部悬崖下的山泉水眼处,有一洞穴,产一种石头,石料呈青灰色,含金属颗粒,质地油润细腻,细中有锋,柔中有刚。主要成分有绢云母、绿泥石和少量的石英、白钛矿、电气石及非晶质的碳质物。摩氏硬度为3-4级之间,这就是著名的金星雪浪石,此石加工雕刻成砚后,其色泽如漆,金星闪烁,雪浪腾涌,具有研不起沫,下墨甚利,色不滞笔损毫,油润而不吃墨等特点,亦称金星雪浪砚,是著名的鲁砚之一。

我查了有关资料,砣矶石的开采制砚始于北宋熙宁年间,盛于明代、清代。清代雍正年间,砣矶砚已成为地方官吏敬献皇帝的贡品。据清代内府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七年十月二十五日,太监张玉桂、王常桂交来花玉木匣鼍矶砚九方,传旨养心殿造办处收着。”这方砣矶砚为长方形,石色青间碧,受墨处宽平,墨池深广,中刻一蟠(即无角龙),边刻四螭绕之,砚底刻有乾隆皇帝手书的赞誉七言绝句:“驼基石刻五螭蟠,受墨何须夸马肝。设以诗中例小品,谓同岛瘦与郊寒。”此砚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乾隆皇帝诗中的“马肝”,系指产于广东省端州(今肇庆市)的端砚。端砚呈马肝色,历来被视为砚中的佼佼者。古人赞诗说:“端州砚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誉其雕琢精美。可见“何须夸马肝“正褒扬了砣矶砚可与端砚相媲美。诗中的“岛瘦”与“郊寒”,系指唐代著名的诗人贾岛和孟郊。其二人诗作的风格,清真僻苦,格调幽雅,在乾隆皇帝看来,砣矶砚与端砚恰似贾岛、孟郊的诗风一样,独树一帜,各具千秋。据日本《龟阜斋藏砚录》图谱中载,砣矶金星雪浪砚已于清代传入日本。

     在历史的记载中,文人墨客对砣矶砚多留下美好的赞誉。清代名士董寄庐评赏砣矶砚为:“砣矶石似歙而益墨殊胜,有枯润二种,得之润水中者尤佳,石家藏此砚而宝之。” 史书《唐录》誉砣矶砚为“色青黑,罗纹金星,甚发墨……。”《西清砚谱》对此赞美更过:“砚虽新制而质理锋颖,佳处不减龙尾,可备砚林别品。” 宋代唐彦猷《砚录》记载:“登州海中砣砚石,发墨类歙,文理皆不逮也”。据传,清代大画家高风翰收砚成癖,藏有美砚千方。一次,他偶得一块砣矶砚,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夜间睡觉都抱在怀里,不料将右手压坏。后来他只好改用左手作画。

砣矶砚停产于清代末年,因砣矶金星雪浪石料深藏于海峡断崖险处,开采时人需要从悬崖上吊下绳索在半山腰进洞用钢钎捶撬,很是不易,加之资源有限、开发艰辛和海上交通不便,使砣矶砚销声匿迹。

砣矶砚的再度开发始于1978年,当时的契引是一位日本客商游览北京故宫博物院时,对馆内珍藏的一方清朝雍正皇帝御用金星雪浪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随即向有关部门申请,从我国进口这一珍贵的砚台。加工任务从北京到山东,一级一级落实下来,可到了长岛,面对这笔来自海外的订单,却没人敢接。因为在长岛,已经没有人掌握制砚这门手艺了。当时的长岛县砣矶人民公社革委会主任叫王国喜,71年是我丈夫的老师。王老师也是砣矶岛人,他在当时那个年代属于文化人,对于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非常仰重,且性格刚毅是个不认输的人。他毅然地接下了订单,决心将已经失传了半个多世纪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他找到正在村里“排船”(造船)的王守双,。王守双是我丈夫本家叔叔,从小就喜欢舞文弄墨,他心灵手巧,木匠、瓦匠雕刻等手艺在全岛是数一的,王国强老师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能够把制砚的手艺恢复起来。

就这样,在1979年,砣矶岛镇成立了工艺美术社,王守双担任了美术社厂长,开始加工制作金星雪浪砚。一时间,这一沉默了大半个世纪的珍贵石砚重放光芒。

王守双虽然心灵手巧,但是他也不懂制砚。一无基础,二无老师,更没有地方学习取经,制砚从何开始?王守双走访了岛内80岁以上的老人,获取制砚的相关信息,自己也潜心钻研。从鉴别石料,到切割成型,再到雕刻成品,经过将近一年的摸索试验,王守双掌握了失传半个多世纪的制砚手艺,制出了解放后岛上出产的第一方金星雪浪砚。

开始王守双也只是加工一些方形的砚台,日本客商只注重砚台石料本身的珍贵,对外形没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王守双并没有满足于这种简单的加工制作,从小喜欢书法绘画的他,开始根据不同的砚石材料,把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龙、凤、山、水刻上砚台,二龙戏珠、龙凤呈祥、鲤鱼跳龙门……一块块看似平常的石头,在王守双的手里神奇般的变成了一块块精美的艺术品,金星雪浪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1985年,著名书法家舒同先生来长岛,王守双连夜刻制了一方“二龙戏珠”砚,舒同先生见状啧啧称道,爱不释手。誉其“金星闪烁雪浪翻,为文泼墨赛马肝。”

从砣矶工业美术社成立至今30多年间,岛上的砣矶砚已经出产了5000多方。”说起来,5000方这个数字不少,其实分散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根本没有多少。选材艰难、资源有限、成砚工艺复杂,加之深居渤海深处,交通不便,砣矶砚的世品到现在一直弥足珍贵。

我和表弟来到西山石林,这就是出产金星雪浪砚石料的地方。我们见到了一条以选材残料铺就的668级梯阶,自崖顶逶迤而下,远远望去,似青绫墨带,婉转飘逸。拾级而下,看到的是:高高的湛蓝的天空,洁白的变幻的云朵,碧绿的荡漾的海水,苍茫的厚裕的墨绿植被。感受的是:清新湿润的空气,耳边风啸浪哮,凉意习习,落雾绕身贴体,飘飘然宛如临仙境之中……

在喧嚣城市里长大的表弟一下子就被这原始的景色迷住了。

我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在砣矶岛教过学。晚上,是我的学生请我们吃饭。当年的初中孩子现在已经是村里的支部书记了。吃饭前,我的学生给表弟讲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各处的自然景观。他说:“即使是山东本地人,大多也并不知道砣矶岛这个地方。砣矶岛的名字惟一一次被全国人民所关注,是在2003年的“2·22”渤海沉船事件中,当时的镇党委书记王成强带领着渔民因救助海难遇险人员,曾入围央视“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评选。而这个小岛本身的风景,以及能带给人心灵的休憩的本色生活,却是大多数人所不曾关注过的。”

席间也自然地说起了砣矶砚。我说这种石头还能有吗?我的学生说基本绝迹了,就是有极少的也是在悬崖峭壁上没法开采了。听了他的话我很是遗憾!砣矶砚,你这孤独的最后绝唱,炎黄的子孙后代将来只能再看到收藏物了!

我和表弟要离开砣矶岛老家了。早上我们去码头,我的学生已经在码头等着为我们送行。他指挥着四个渔民在往船上抬两块大石头。他说,自己家里早年藏了两块金星雪浪砚石,这次见了老师,师恩不能忘,就把这两块石头送给老师作纪念吧。

我无不感动!

表弟平时工作很忙,不容易来一次,我想送给一块砣矶石料给他带回北京。但是石头太大了,两个虎背熊腰的渔民都抬不动,要三个人才能抬得动。我就去找叔叔王守双,他的美术厂有切割石料的机器,可以把石料切割分成几块。

我们拉着石头到了叔叔王守双的厂子。王守双看了石料后惊讶地说:“你真是好大的面子啊,是谁送给你的?现在已经找不到这么大的石料了,这么珍贵的东西割开很可惜了,我建议你就这样完整的收藏,是很贵重的藏品呢!”

一块石头可以流传多久?王守双说,如果你赋予它大海般的灵魂,它的生命力可以传得很久很久……

表弟说,砣矶岛正是和金星雪浪砚一样是个宝,是一片原始的、自然的、未经加工的、得天独厚的旅游处女地,能在砣矶岛度夏避暑,休憩疗养,能空灵你的灵魂,给你塞满清新,是世界名胜难以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