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会展公司章程:把自己置于一个环境思考的位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6:43:17

把自己置于一个环境思考的位置

那些关于建筑的书籍
日期:2011-04-02 作者: 来源:文汇报                      
    
    
《职业建筑家:20位日本建筑家侧访》
    
    罗兰·哈根伯格  著  王增荣  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以知性和感性兼具的笔触,搭配出色的建筑及人物摄影,记录了20位当代日本建筑界风云人物的心路历程。他们中有一代大师如丹下健三、安藤忠雄,也有明星建筑师伊东丰雄、坂茂、矶崎新、隈研吾。作者在对被访者本人的大量资料研究和多次访谈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地提出话题,凸显了每位建筑师的独特风格和精神理念,为世人展现了一个个活生生、触手可感的样本。
    
    今天,作为一位建筑师,我仍然感到恐惧。
    
    ——安藤忠雄
    
    日本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在我的国家,建筑师被宠坏了。没人胆敢向他们提出问题。
    
    ——青木淳
    
    植物是无法管束、不听话的,所有建筑师都知道这点,但他们都不敢说出来。
    
    ——藤森照信
    
《未建成/反建筑史》
    
    矶崎新  著  胡倩  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从矶崎新对废墟这个概念的理解来看,首先就是与时间概念密切相关。“近代以来的时间概念,越来越走向差异性,比方说瞬间,在这个点,未来和过去都在同一个地方出现,过去的废墟会留存到现在,就像将来也会变成废墟一样。而在某个时间点上,未来的废墟和过去的废墟是同时存在的。其次是以前的东西渐渐成为废墟,然后消失,接下来又在未来重新建成,因此可以说未来的城市是现在城市的废墟状态;而现在的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在未来的城市也可能会变成事实上的废墟。最后,建设跟摧毁事实上是在同一时间共存的。”
    
    这便是“未来的城市,是一座废墟”的真正含义了。人们常说,我们回不到过去。从物理的常识角度固然如此,但从心理与记忆的角度而言却并非如此。就像普鲁斯特所理解的那般,时间以及它的投影会通过某种物质得以保存。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建筑的美学意义。
    
    安藤忠雄曾在《迈向废墟的建筑》一文的最后写到:“如果有可能,我很想做那种就算是废墟,最后只剩下地基与底楼部分,但却仍充满叙事能量的建筑。作为废墟而存在的建筑,我不知道是否会成功。不过证明这一切的,唯有时间。”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
    
    [美]肯尼斯·弗兰姆普敦  著  张钦楠  译
    
    三联书店
    
    该书是对20世纪的建筑及其起源的一次全面审视,问世以来便受到广泛赞誉,从而成为该领域的经典之作。它以翔实的资料,涵盖了自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几乎所有主要的建筑思潮及流派、建筑师及代表作;客观而精到的论述,使现代建筑发展中纷繁复杂的线索变得清晰可循,建筑及建筑艺术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贯穿始终。
    
    肯尼斯·弗兰姆普敦,1930年生,建筑师、建筑史家及评论家,曾作为一名建筑师在伦敦AA(建筑协会)建筑学院接受培训,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研究生院威尔讲席教授。他曾任教于本学科内许多一流的院校,其中包括伦敦皇家艺术学院,苏黎世ETH学院,阿姆斯特丹伯拉杰学院,洛桑EPFL及维吉尼亚大学。他写有大量关于现当代建筑的论著,并从1986——1990年担任由密斯·凡·德·罗基金会赞助的位于巴塞罗那的EEC欧洲建筑奖评委会主席。
    
《设计中的设计》
    
    [日]原研哉  著  朱锷  译
    
    山东人民出版社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
    
    ——原研哉
    
    对原研哉感兴趣当然是因为他设计的无印良品(Muji)。在杂志上、网络上都看过不少对于他和他设计的产品的介绍,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设计不仅为日常用品提供了新的可能,也在其中蕴藏着一种生活态度。所谓的“有品质的设计”——建筑也好,日用产品也好,其实都具有一种简单而深远的意味,如同中国山水画中恰到好处的留白,一种“无中生有”的心灵体验。
    
    以原研哉为代表的一些日本设计师,设计的出发点并非是自我风格的表现或是个人情绪的张扬,而把自己置于一个环境思考者的位置,用谦卑的思考为大众进行日常用品的Re-Design,引导大众发现日常生活中可以创新的闪光点。
    
    正如原研哉所倡导的,“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基于这样朴素却实用的观点,便有了无论是从色彩还是质感上,都让人体会不同以往的温暖感受的作品。书中的一张照片里,一个刚被洗过的棉布标识晒在阳光下,那温暖的白色让人觉得非常感动。先将日常的事物陌生化,再重新进行设计——这种贴近生活、以生活的文化积累为素材的创新在这个纷乱的信息时代显然是十分可贵的。
    
    原研哉这样看似平凡的设计,恰恰包含着这个嘈杂时代所需要的崇尚自然、回归宁静的精神。Muji品牌中所体现出的环保意识和寓深刻于简单的理念,也和当今为人们所提倡的LOHAS生活理念是吻合的。原研哉的实践告诉我们,设计虽常常不可避免地与商业相关,却不能成为市场利润的奴隶。只有这样,设计才能积极地影响社会和人们的生活,设计中的设计才不会失去它原本的意义。